全民「扮嫩」、連軍用飛機和政府公文都憨態可掬,日本人喜歡「卡哇伊」(卡哇依是日語裡「可愛」一詞的讀音)早已不是新鮮事。其實,從德國世界盃上的NICI獅子吉祥物到我們五個小福娃風靡的情形看來,現在許多曾顯得嚴肅理性的國家都開始認同這種「可愛文化」了。那麼,「可愛」為什麼如此受歡迎呢?
一方面,可愛的卡通形象可以引起人們愉快的回憶、帶來歡笑,如在床頭貼一張《貓和老鼠》的海報,會讓人聯想起其中的詼諧情節、不由莞爾一笑;另一方面,可愛的卡通形象可以喚起人們對無憂無慮的童年的回憶,讓人們暫時退行到快樂的小時候,享受久違的安全和放鬆。資源稀缺加上二戰的創傷,使得日本國民始終始終保持一份很強的憂患意識和工作熱情,以至於看街上都是跑著上班的人。對這些長期暴露在高負荷工作環境下的人,可愛的動漫就成為了緩解壓力的最佳手段。
另外,「可愛」總是與簡單相聯繫,由於認知資源有限,人的大腦趨向於接受和加工性質單純的信息,而「可愛」就是這樣一根化繁為簡的魔法棒。如今,中國的政府機關也開始注意使用輕鬆活潑的卡通形象,例如卡通化的警情提示、安全標語等,都收到了良好效果。像現在高校發放的《緊急事件處理手冊》,就因為其搞笑的漫畫風格深受學生喜愛。
當然,現在卡通市場魚龍混雜,家長要注意有選擇地讓他們接受「可愛文化」;至於平時慣於一本正經的成年人,倒可以試著找回心中的孩子,既放鬆自己,也能增加人際間的親和力。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經常這樣會讓你「心碎」而死
恐怖:經常這樣會讓你"心碎"而死
英國科學家研究發現,壓力過大或情緒激烈變化,如失去親人等,會使人「心碎」而死。
研究人員對10名患有心臟疾病的人進行研究後發現,大腦中負責學習、記憶和控制情緒的部分會影響心肌變化,使心臟病人的心肌更加脆弱。當人們壓力過大時,大腦的上述「高級區域」就會處於惡性循環狀態,容易導致心臟跳動異常。壓力還會導致心搏停止,增加意外死亡的幾率。
研究發現,情緒變化還會影響大腦的「簡單區域」。當人感到心情不愉快時,腦細胞會向心臟組織發出訊號,導致心臟因承受壓力而出現病症。
巧妙應對「煩人」同事
在職場上,我們難免碰到不易相處的同事,面對這些難纏的同事,關鍵在於保持心平氣和,只要學會適當改變自己的行為,就能擺脫他們的影響,提高個人的生活品質。
遇到情商差的人,要冷靜。
王女士的鄰座同事,脾氣不好、情緒控制力很差,經常因為一點小事大發脾氣,對別人大吼大叫,毫不顧及他人的感受。每當這位同事發脾氣,王女士都會情緒低落,覺得受到了傷害,認為他是衝著自己來的。
其實,面對這種情商差的「火藥桶」,最好的處理方式就是冷靜、冷靜、再冷靜,因為對方若能處理好自己的情緒,也不會?G出赤裸裸的憤怒和怨氣。
此時,我們不妨學學西方人,運用「暫時離開」的哲學,禮貌地說一句:「對不起,我想去趟洗手間,等一下我們再談。」也可以說:「對不起,我現在跟人有約,可否待會再談?」總之,及時離開現場,可以讓你遠離風暴、平復心情。
儘管有些同事的脾氣不像「火藥桶」那樣恐怖,但如果有位同事整天在你耳邊喋喋不休,不停抱怨,你的心情也好不到哪去。有些人把這樣的同事叫做「苦菜花」。據美國《華爾街日報》報道,那些愛抱怨的人,常常攪得同事們無法好好工作。
假使碰到那些喜歡抱怨或想法消極的「苦菜花」,可以先花幾分鐘聽聽他們的抱怨,真誠地對他們的境遇表示同情,然後再引導他們關注一些正面的事務;或是把焦點拉回到工作中來:「有些事就是不合理,可我們現在該怎麼遇到興風作浪的人,當面質問。
遇到興風作浪的人,當面質問。
職場上那些喜歡講是非、傳八卦、中傷他人的傢伙,往往讓人防不勝防。雖然講八卦、傳八卦反映了人的天性,可以滿足內心窺探別人隱私、評點他人短長的欲望,但八卦講久了,很容易讓自己陷入是非之地。
因此,最好少跟愛講八卦的同事在一起聊天、交換信息。一來不讓自己成為八卦轉運站,二來也不會讓個人的隱私傳播出去。如果有同事散布你的是非,最好當面質問傳話者,這樣可以有效地撲滅流言和中傷:「聽說,你說我什麼……不知道是不是個誤會?」一方面給對方解釋的機會,另一方面,也為自己澄清事實。
對愛挑剔的人,先考察他們的動機。
有時我們會遇到苛刻的同事或上司,此時不妨先考察一下,挑剔背後的動機是什麼?是他本身對自己、對工作的要求就很高,還是要藉此來打壓別人?
遇到要求高的領導,不妨欣然接受對方的批評和建議,視他為鞭策自己成長和進步的「貴人」。如果實在被對方逼得喘不過氣來,也不妨適度表達一下自己的感受,例如:「你的標準真高,我們都達不到。」意思是提醒對方,別總是追求完美。
但如果批評者「暗藏殺機」,也別被他打倒了。著名心理學家戴爾?卡耐基說:「批評往往是掩飾的讚美。」因為你已經引起別人的嫉妒和眼紅,是非難免隨之而來。但是,儘量不要把同事視為競爭者或敵人,要知道,那些大腦里沒有共贏概念、只想自己掌控一切的人,是無法在職場中長期生存的。
最後,要多增強自己的調適能力和工作上的自信心,在工作之外找到其他平衡的窗口宣洩情緒,例如選擇固定的健身項目,培養自己的興趣。此外,也可以積極建立工作上的支持系統,找積極樂觀的同事為你打氣。同時,還要注意加強自己的信念,培養對事對人的觀察能力,養成不畏逆境的心態。
怎麼辦?能怎麼做?」引導他思考解決方案。
如果他繼續抱怨,不妨採取「敬而遠之」的策略,不要經過他們的座位,對他們的抱怨也不要有所反應,久而久之,他們得不到共鳴,就不會再來騷擾你了。
如何讓溝通更有效
提到美國的種族問題,我們腦海里自然就會浮現出幾百年來黑人和白人之間爭鬥的場面。談到巴以衝突,眼前又會浮現出一幕幕恐怖襲擊,人體炸彈,民不聊生的畫面。不同民族之間仇深似海,人們不得不開始思考,黑人何時可以真正獲得平等的地位?巴以衝突何時可以化解?不同的群體之間能否實現和平友好的對話?世界何時可以回歸平靜? 幸運的是,2008年第二期的《人格與社會心理學》上的一篇文章,讓人們看到一絲希望。 人們普遍認為,不同群體之間交流的結果是消極的,不被人看好的,卻並沒有真正的科學實驗去證實。人們為什麼這樣認為?這個看法是否正確? 哈佛大學的心理學家DanielT。Gilbert招募了38名被試進行一個實驗,告訴被試需要參加一個為期5天的群體間交流,而他們需要每天寫一篇關於這個交流的日記,記錄自己的感受和行為。他們被隨機分為兩組。其中一組是在實際交流前寫日記,即他們記錄的是自己想像中的感受和行為,另外一組在交流後寫日記,即記錄自己實際的感受和行為。兩組被試的日記進行比較,結果發現群體之間實際交流並不如他們想像中那麼消極,即實際交流的結果遠遠好於他們之前臆想的結果。 該研究進一步發現,人們之所以將群體之間的交流想像得那麼消極,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他們關注於不同群體成員之間的差異。由於存在這些差異,他們認為自己不可能和另一個群體的成員積極地溝通和交流。在這個研究的基礎上,研究者進行了更進一步的系列研究,發現當白人將焦點聚集在「他們和黑人是相似的」這一點上時,他們之間的溝通變得更加有效。 這個研究讓人備受鼓舞。科學實驗試圖解釋種族之間的鴻溝不是不可逾越的。溝通並不如我們想像中那麼艱難,只要關注群體之間所共同的東西,以此為基礎,溝通就可以變得積極有效。其實,生活在同樣一個星球,作為同一個物種,不同種族的人們早已具備不可爭議的共同點。悲哀的是,往往人們被彼此的差異蒙蔽了眼睛。「求同存異」是多麼智慧的口號。在這一點上,心理學家已經提供了可行的科學證據,還需要全人類來共同努力實現。
黃光裕語錄
1.向許多人學習 我的經歷和思想受社會影響最大,社會變我就變,堅持跟進。我學一個東西是一個人向幾百人、上千人學,我每天見到朋友都從他身上學東西。 2.做對的事 什麼是「做對的事」?討論的結果就是做為更多人所接受的事。也許你生意上成功了,但更多的人不接受你的做法,那還是不成功,最終會導致失敗。這也算是做生意的「道」吧! 3.一有機會就出擊 有些人創業的時候可能是為了掙錢,有些人可能是為了做一番事業。然後呢,要儘可能做大,一有機會絕對要出擊,我屬於這一種人。 4.對市場的感覺是慢慢培養出來的 做生意也沒什麼神秘的,通過努力,當你慢慢深入後,會發現很多東西。視野大了,感覺就越來越多,反映出的變化就越來越多,這是順其自然的,慢慢形成的。 5.人與人的差別不大,只要努力就有回報 我不會吹牛。人啊,付出多少,獲得多少,只是早晚的問題,機會是均等的。人的發展問題,看你是貪心多呢,還是野心多,或者是霸氣多,還看你有沒有那個膽量。假如沒有這些心理影響的話,我覺得人與人之間,只要努力,各方面付出的努力一樣多,人與人之間相差不會很太多。 6.追求1+1>2 我們強調的是天時、地利、人和。首先要有利,另外,選擇的項目和未來的發展要符合我的需要,在各方面能起到互助效果。我們選擇行業或啟動某個項目,不是僅僅因為今天能掙錢,而是各種資源必須跟我的整個產業能搭上,這種效果做出來的話就是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