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寒、暑、濕、燥、火,在正常情況下稱為六氣,是自然界六種不同的氣候變化。正常的六氣不易於致病,當氣候變化異常,六氣發生太過或不及,或非其時而其氣,以及氣候變化過於急驟,或在人體正氣不足,抵抗力下降時,六氣才能成為致病因素,侵犯人體發生疾病。這種六氣,便稱為「六淫」。淫,有太過和浸淫之意。由於六淫是不正之氣,所發又稱其為「六邪」,是屬於外感病的一類致病因素。
六淫致病,一般具有下列特點:1.六淫致病多與季節氣候、居處環境有關。2.六淫邪氣即可單獨侵襲人體而致病,又可兩種以上同時侵犯人體而致病。3.六淫在發病過程中,不僅可以互相影響,而且可以在一定的條件下相互轉化。4.六淫為病,多侵犯肌表,或從口鼻而入,或兩者同時受邪,故又有 「外感六淫」之說,其所致的疾病,稱為「外感病」。
一、風為春季的主氣,但四季皆有風,放風邪為病雖以春季為多,但不僅限於春季,其它季節也可以發生。
(一)風邪的性質和致病特點:1.風為百病之長。風邪為六淫的主要致病因素,寒、濕、燥、熱等邪多依附於風而侵犯人體。2.風為陽邪,常傷及人體的頭面、陽經和肌表,使皮毛腠理開泄,出現頭痛、汗出、惡風等症狀。3.風邪致病具有病位游移,行無定處,變幻無常,發病迅速和動搖不定的特性。
(二)外風與內風的區別:內風多為肝功能失調的一種表現,主要症狀為頭目眩暈、四肢抽搐、肢麻、動手、強直、乃至卒然昏倒、不省人事、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等。外風多為自然界風邪為患。外風主要症狀為發熱、惡風、汗出、頭痛、鼻塞等,脈象浮緩。
${FDPageBreak}
二、寒為冬季主氣,其它季節亦可見到,在氣溫較低的冬季,或氣溫驟降,人體防寒保護不夠,常易感受寒邪。
(一)寒邪的性質和致病特點:1.寒為陰邪,易傷陽氣。2.寒邪傷人多見疼痛症狀。3.寒性收引。「收引」即收縮牽引之意,如寒邪侵襲肌表可見惡寒發熱,無汗;寒客血脈,可見頭痛身痛,脈緊;寒客經絡關節、經脈拘急收引,則可使肢體屈伸不利,或冷厥不仁。
(二)外寒和內寒區別:外寒指外感寒邪。其致病又有傷寒、中寒之別。寒傷於肌表,郁遏衛陽,稱為「傷寒」,寒邪直中於里,傷於臟腑陽氣,由為「中寒」。內寒則是機體陽氣不足所產生。
${FDPageBreak}
三、暑為夏季主氣,乃火熱所化。暑邪致病有明顯的季節性,主要發生於夏至以後,立秋之前。暑邪純屬外邪,故有「暑屬外邪,並無內暑」之說。
暑邪的性質及致病特點:1.暑為陽邪,其性炎熱,故暑邪致病,出現高熱、煩渴、汗出。脈洪等症。2.暑性升散、耗氣傷津,可致多汗,口渴喜飲,尿赤短少或者心煩悶亂而不寧,甚則突然昏倒,不省人事。3.感受暑邪的同時,常兼感濕邪,故還可見四肢睏倦,胸悶噁心,大便溏瀉而不爽等症狀。
四、濕為長夏之主氣,夏秋之交,天氣炎熱,又為雨季,濕氣最盛,故多濕病。
(一)濕邪的性質和致病特點:1.濕性重濁。2.濕為陰邪,容易損傷陽氣。3.濕邪的性質粘膩停滯,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濕邪致病,常纏綿難愈,病程較長,反覆發作。二是指濕病症狀多粘膩不爽。4.濕性趨下,易襲陰位,症狀多見於下部。
(二)外濕與內濕的區別:外濕多由氣候潮濕,或涉水冒雨,居處潮濕等外界濕邪所致。內濕則是由於脾失健運,以致水濕停聚所致。二者相互影響,外濕發病,易於傷脾,脾失健運,則濕濁內生。而內濕由於脾陽虛損,水濕不化,又易招致外濕。
${FDPageBreak}
五、燥為秋季主氣。秋季斂肅,氣候乾燥缺乏水分,人體易感燥邪而發病。
(一)燥邪的性質和致病特點:1.燥邪乾澀,易傷津液。2.燥邪傷人,多從口鼻而入,故易傷肺。
(二)外燥與內燥的區別:外燥由於外感燥邪而發病,可見發熱、頭痛、少汗、口渴心煩、鼻乾咽燥,乾咳少痰,或痰中帶血,咳而不爽。內燥則是津傷液耗的一種表現。由熱盛津傷,或汗、吐、下後傷津過多或失血過多,或久病陰血內傷等原因引起。多見口咽乾燥、皮膚干糙,毛髮乾枯不榮,肌肉消瘦,小便短少,大便乾結等症。
六、火熱為陽盛所生,故火熱可以混稱,但二者同中有異,火以病氣而言,則常由內生,而熱則多屬於外淫,如風熱、暑熱、溫熱之類,無機體正氣之說。這是二者的明顯區別,但因火與熱同性,亦常並稱溫熱。
(一)火(熱)邪的性質和致病特點:l.火(熱)為陽邪,其性炎上。2.火熱易耗氣傷津,往往伴有津傷液耗症狀。3.火熱易生風動血。 4.火熱之邪入於血分,可腐肉敗血而為瘡病。5.火熱與心相應,心主血脈而藏神,可見火邪擾心的神志不安,煩燥、譫妄發狂,甚或昏迷。
(二)外火與內火的區別:外火多由感受溫熱之邪或風寒暑濕燥五氣化火所致,臨床上有比較明顯的外感病演變過程。內火則為臟腑、陰陽、氣血失調或五志化火而致,是通過各臟腑的病理變化反映出來的,無明顯外感病史。但外火與內火相互影響,內生之火可招致外火;而外火亦可引起內火。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中醫看6種秋季常見疾病
夏熱去秋涼來,隨著天氣的涼快,秋天的氣息越來越濃烈,中醫說秋季最該防6大疾病!
關節炎
進入秋季,一方面暑濕蒸騰,另一方面又寒意襲人,極易發生外寒內濕的關節痛症。因此患者應注意防寒保暖,尤其是大汗後不宜立即接觸冷水或用冷水洗澡。有關節炎症病史者,可選豬蹄燉海風藤、木瓜雞蛋酒等藥膳,以祛風通絡、化濕止痛,還可用當歸、雞血藤、桂枝、杜仲等煎湯藥浴,對防止關節痛發作有積極治療作用。
${FDPageBreak}
皮膚感染
秋季皮膚易被病源寄生蟲和蚊蟲叮咬,出現紅腫且奇癢,搔抓後可繼發細菌感染,出現膿疱瘡(疹)等。所以被蚊蟲叮咬之後切不可抓搔,可塗抹風油精、清涼油消腫止癢。
${FDPageBreak}
氣管炎
秋季是慢性氣管炎的高發期,它對氣候的變化較敏感,且適應性差,易因上呼吸道感染而發病,因此要針對氣管炎反覆發作、遷延不愈的特點,積極配合治療。秋季草枯葉落,空氣中過敏物較多,這也是誘發氣管炎的病因之一。故應避免與過敏原接觸。另外良好情緒能增強機體免疫力和抵抗力,還要注意改善居室環境,空氣要流通,沒有煙塵污染。
${FDPageBreak}
肺炎秋燥症
入秋時節,因濕度降低而出現秋燥,而秋燥對人體危害最大的部位是肺部,表現為咽干口燥、鼻炎鼻癢、便秘等。因此,應積極加強鍛煉,增強肺功能,預防肺炎的發生。飲食方面調養也是一種積極的因素,應少吃辛辣食物,多吃養陰潤肺的食物,如梨、蘿蔔等。
${FDPageBreak}
感冒
秋季氣候忽熱忽涼,是傷風感冒的多發季節。因此,要遵循「耐寒鍛煉從初秋開始」的規律,注意隨天氣變化及時增減衣服,運動鍛煉對增強體質、減少感冒也很有幫助。
${FDPageBreak}
胃病復發
每到秋季,人體受到冷空氣的刺激,血液中的組胺酸增多,胃酸分泌增加,胃腸易發生痙攣性收縮,這是由於自身的抵抗力和對氣候適應性下降所致。此外,由於氣候轉涼,人們的食慾隨之旺盛,使胃腸功能的負擔加重,導致胃病的復發。此類病人除了注意保暖之外,應當進行體育鍛煉,改善胃腸道的血液循環,減少發病機會,還要注意膳食合理,少吃多餐,定時定量,戒菸禁酒,以增強胃腸的適應力。
窺夢知健康,中醫教你做出養生夢
電影《盜夢空間》裡有這樣一個場景: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扮演的主角柯布以夢的形式進入另一個角色的思想中,告訴對方:「我知道怎麼樣找到你腦子裡的秘密,我清楚你所有的把戲!」
其實,與電影展現的奇妙想像一樣,人們自身亦有辦法為自己「解夢」。當然,與電影不同的是,我們能做的是「盜夢」養生。
中醫解夢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夢被稱作「五臟的附體」,能夠反映臟器的虛實盛衰。據《黃帝內經》記載,傳統中醫早已注意到了夢與疾病的定性、定位關係:「如果肺氣虛,就會夢見白色的東西,見人追殺;如果腎氣虛,就會夢見船沉,人溺水中,心生恐懼;如果肝氣虛,則會夢見草木陰森,人伏在樹下不敢起來;如果心氣虛,多會夢見被火燒灼;如果脾氣虛,則會夢見吃不飽飯。」(《素問•方盛衰論》)。「如果陰氣盛,就會夢見在大水中驚恐逃竄;如果陽氣盛,則會夢見大火燒身;如果陰陽都盛,則會夢見刀光之災。如果上面氣血過盛,則夢見飛翔;下面氣血盛,則夢 見墜落。如果飢餓,就會 夢見食物;如果 吃太飽,就會夢 見扔東西。」
${FDPageBreak}
「盜」夢養生
對策一:睡眠保健
「眠食二者,為養生之要務。」良好的睡眠能補充能量、恢復精力,有「養陰培元」之效。掌握睡眠養生要領,即可「馴服噩夢」,踏上簡單易行的養生之道。
正確睡眠朝向
關於睡眠時臥的方向,古人提出「秋冬向西」的觀點,如《千金要方•道林養性》裡說:「凡人臥,春夏向東,秋冬向西」,《老老恆言》引《記玉藻》:「凡臥,春夏首向東,秋冬首宜向西」。
原因是春夏屬陽,頭宜朝東臥;秋冬屬陰,頭宜朝西臥,以合「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原則。
最佳睡眠時間
《黃帝內經》裡提出:「早臥早起,與雞俱興」,意思是秋天氣候轉涼,要早一點睡覺,以順應陰精的收藏;要早一些起床,以順應陽氣的舒長。
專家解釋,夜晚自然界陰氣盛陽氣弱,睡眠時陽氣入於陰,使體內陰陽交泰平衡。特別是秋季,應早睡以避晚涼,晚上9點-11點左右入眠,往往能達到事半功倍的養生效果。
${FDPageBreak}
對策二:藥膳調理
中醫強調「順應四時」養生,四時即指四季。立秋一過,「陽消陰長」,人的生理活動也隨之相應改變,早睡、且睡眠充足有利於保養體內的陰氣。人們可對應不同症狀體質,通過相應藥膳調理,達到安神養生的目的。
●肝腎陰虛型
表象徵兆:潮熱盜汗、頭暈目眩、腰酸耳鳴、舌紅少苔,可用六味地黃、酸棗仁湯等滋肝補腎以安神。
對症藥膳:枸杞蓮子百合湯(將適量枸杞、蓮子、百合洗淨,加冰糖煮沸,有補益肝腎、清心潤肺之效)。
●氣血虧虛型
表象徵兆:面色蒼白、倦怠乏力、皮膚乾燥、睡眠不實,舌淡苔白,可用柏子養心、歸脾丸以調理。
對症藥膳:黨參當歸燉豬心(黨參40-60g、當歸10g、豬心一個,放入砂鍋內,加水適量,用文火燉至豬心爛即成,有益氣補血安神之效。)
${FDPageBreak}
助眠「4寶」
紅棗。紅棗含有蛋白質、糖、維生素C、鈣、磷、鐵等,對氣血虛弱引起的多夢、失眠、精神恍惚有顯著療效。晚飯後用大棗煮湯喝,或與百合煮粥食用,能加快入睡時間。
小米。小米含有豐富的色氨酸,其含量在所有穀物中獨占鰲頭。小米熬成粥,臨睡前食用,對身體不佳而引起的夜寐不安者特別適用。
蜂蜜。蜂蜜含有豐富的葡萄糖、維生素以及鎂、磷、鈣等物質,能夠滋潤和調節神經系統,從而起到促進睡眠的作用。
葵花子。葵花子含多種胺基酸和維生素,可調節新陳代謝,改善腦細胞抑制機能,起到鎮靜安神的作用。晚餐後嗑一把葵花子,既可以促進消化,又有助於睡眠。
傳統妙方治療偏頭疼
揉太陽穴 每天清晨醒來後和晚上臨睡以前,用雙手中指按太陽穴轉圈揉動,先順揉7~8圈,再倒揉7~8圈,這樣反覆幾次,連續數日,偏頭痛可以大為減輕。
中醫教你治暈血
雖然大多數人暈血屬於一種心理疾病,通過認知-行為治療是完全可以克服的,臨床上的確發現有兩類體質的人比較容易暈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