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發表在《美國醫學會期刊》上的一項新研究發現:如果老年人認為自己及其他同齡人身手敏捷、有活力,而不是老朽和不中用,那麼他們更容易從疾病中恢復。
研究者召集了700多名年齡在70歲以上的老人,並跟蹤調查11年,這段時間內有近600名老人患病至少一個月,影響了他們的自理能力,如自己穿衣服、吃飯等。研究人員記錄這些老人當想到「老年人」這個詞的時候,腦中會聯想到的詞彙,並給他們打分:1代表最消極(如老朽、不中用),5代表最樂觀(如身手敏捷、活躍)。統計結果發現,態度積極的老人更容易從病痛中恢復。其中最樂觀、不服老的人從嚴重病痛中完全恢復的可能性較態度消極的人高出44%。
該研究負責人、美國耶魯大學公共健康學院流行病學和心理學副教授貝卡·萊維認為,積極樂觀的態度能給老年人減緩壓力,降低老人患心臟疾病的幾率。美國紐約市蒙蒂菲奧里醫療中心老年精神病學部門主任加里·甘迺迪博士認為,老人對待老化的態度逐漸變得積極,不服老的精神讓他們勇於面對各種難題,使他們更長壽健康。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9個能長壽的小習慣助懶人也長壽
「懶」人有懶福
雖說努力上進是社會的主旋律,但早在20世紀初,德國生理學家馬克思·盧訥就已指出,過快的生活節奏、劇烈的運動、過度緊張焦慮都會消耗我們的「生命能量」。
大自然中的許多動物也遵循著同樣的法則
蜂王穩居蜂窩,懶惰至極,可活到5年或更長;
工蜂終日勞碌,飛奔不停,但3—6個月即亡;
烏龜生性遲滯、雷打難動,但壽命高達150年。
不妨偶爾懶一懶,推掉無聊的飯局,不想干的家務留到明天,會節省我們的能量,才能活得更久。
喝「粗」點的茶
「粗茶」指的是較粗老的茶葉,價格昂貴的新茶反而不如價格相對便宜的「粗茶」。
「粗茶」儘管又苦又澀,但其中的茶多酚、丹寧含量豐富,既有抗衰老作用,還能降血脂,防止血管硬化,維護心、腦血管的正常功能。
避開交通「魔鬼時間」
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每年有120萬人死於交通事故,平均每25秒就有1人死於車禍;而在中國,平均每天近300人葬身車下。
國內知名的機動車駕駛員培訓、安全駕駛行為研究專家范立表示,新手事故率並不高,真正的「馬路殺手」是駕齡1—2年的人,此時最易鬆懈。
穿涼拖或高跟鞋開車、邊開車邊接電話、開車吸菸都是車禍發生的高危因素。他提醒,11:00—13:00、17:00—21:00是「魔鬼時間」,此時開車要格外警覺。
行人過馬路時,要學會首先左看觀察車輛,然後右看,最後再左看,確認安全後,才可直線過馬路。黃昏時更要注意,因為這是駕駛員最不容易發現你的危險時段。
放下筷子吃得慢
「想長壽嗎?那就吃慢點吧。」在以長壽著稱的地中海地區,人們一頓晚餐可以吃三四個小時。
一般來說,每口食物咀嚼15—20次,一餐飯不少於20分鐘,有助消化,避免發胖,還能緩解緊張、焦慮的情緒。
北京抗衰老生命科學研究所所長、在歐洲研究抗衰老課題多年的黃又彭博士表示,當咀嚼食物的次數增多或頻率加快時,大腦的血流量也會明顯增多,活化大腦皮層,從而延緩衰老。
所以,不妨嘗試在吃飯時用筷子來夾菜,然後放下筷子,再用勺子吃米飯。輪流使用勺子和筷子吃飯,即使想快也快不起來,保證每口食物都能充分咀嚼。
適當吃糖果
一份對哈佛大學畢業的7841位男生的調查表明,食用巧克力及糖果的人,無論他們愛吃的程度如何,都比不食用者的壽命長一年。
黑巧克力(包含超過70%的可可)是一種複合食物,其中含有多種抗氧化劑,能有益心臟、平穩血糖、緩解壓力,每天食用量控制在10—20克效果最佳。
調查還顯示,那些「適量」吃糖果的人,也就是1個月吃1—3塊條形糖,效果最好,死亡危險率比不吃糖的人低36%。
日本著名長壽縣、紅糖產地沖繩縣的老人,就有每天喝一杯紅糖水的習慣。所以,老人在吃糖時,不妨適量選擇紅糖。但消化不良者和糖尿病患者應慎食。
中年後,增魚減肉
日本長壽專家高居百合子教授指出,人到中年後攝入魚的量應為肉的2倍,即假如攝入肉量為30—50克的話,魚肉量應為60—100克,這可是長壽的重要法寶。
魚類是動物肉類中最容易被消化吸收的一種。例如牛肉在胃中5個小時才能被消化,魚肉則僅需2—3個小時。
海魚含有人體所需的多種不飽和脂肪酸,其中EPA能預防中風及心肌梗死,DHA則可以防止大腦老化。
了解家人的病史
要預知你未來的健康狀況,第一關就是從家人入手,了解家族病史。
不妨動手建一份家庭「健康檔案」,列出你所有的直系親屬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父母、兄弟、姐妹,記錄他們的既往病史、診斷治療情況、過敏反應記錄,以及歷次體檢結果等。再去看病,醫生一翻檔案便一目了然。
檔案中還要保存自己完整的病歷、X光片或報告、心電圖、化驗單、體檢表等原始單據。
泡個溫泉
研究表明,過去20年間,長壽之國冰島居民的心臟病發病率降低了50%,這與他們熱衷露天溫泉有關。
常泡溫泉,可以治癒關節炎、哮喘等慢性病,對各類皮膚病也有顯著療效,還能緩解現代人的精神壓力。
注意事項:
泡溫泉要從水溫較溫和的池水開始浸泡,每次在燙身的池水中浸泡時間不要超過10分鐘,及時讓身體露出水面或離水歇息;
睡眠不足或是很疲乏時不要泡,如果突然浸入溫度很高的溫泉,可能會發生暈厥;
泡溫泉時,應該儘量合上雙眼,以冥想的心情,緩緩地深呼吸數次,才能真正釋放身心壓力。
戒掉一個壞習慣
美國作家馬克·吐溫曾說:「習慣就是習慣,任何人都不能把它扔出窗外,但可以一次一個台階地把它騙下樓梯。」
從今天開始,不管是吸菸、不鍛煉,或者吃太多零食,一次只戒掉一個壞習慣,並注意以下幾點:起步要小。
如果想要養成早起的習慣,那就試著每天早起10分鐘,而不是1小時。
為你的壞習慣尋找「替代習慣」。
當你壓力很大時,除了抽菸還能做什麼?可以選擇運動、冥想、深呼吸、整理房間等。
學央視名嘴們養生奇招
撒貝寧 一周一次定時鍛煉
主持節目:《今日說法》
個人愛好:聽歌、打籃球(心中真正的英雄是喬丹)
適當的鍛煉是給自己減壓的一種方式,經過一番鍛煉後放鬆的心情就是增強工作效率的潤滑劑。
至於健身方式,我儘量保證每個星期都給自己留一個鍛煉的時間,我很喜歡打球。我覺得一周一次固定的體育鍛煉,並且要有一定運動量的體育鍛煉是很重要的。
體檢的時候,醫生經常會告訴我們:你們中央台30歲左右的記者、主持人,或多或少身體都有點毛病,比如說脂肪肝、胃病、精神衰弱等。為什麼有一些老同志,反而身體一直非常好,這個跟觀念有關係。過去的工作一直強調勞逸結合,那時候的工作強度不見得比今天低,甚至有的時候更艱苦,但人們的身體狀況、精神狀態卻比年輕人保持得好。
也難怪,現在台里很多年輕人,累了以後就靠喝保健飲料、吃點維生素什麼的來維持。這也讓醫生們替我們年輕一代擔憂。因為他們忘掉了:維繫自己健康最主要的還是來源於規律的生活和鍛煉。
其實,常掛在我們嘴邊的「健康」,說起來總覺得是小事兒,實際上,當健康真正出現危機的時候,真的是悔之晚矣。
王芳:養生道 吃午飯睡午覺
主持節目:《快樂生活一點通》、《健康生活》、《數字生活》等
個人愛好:看電影(每周至少一次)、閱讀、旅遊
我真的希望能藉助你們這樣的強勢媒體,包括我們,大家一起聯合,告訴我們周圍的人,特別是年輕人一個道理:在健康與名利之間,你千萬別忽視了健康。在北京,大家很少有中午回家吃飯的習慣,因為很忙。但我情願開車走一大截,回家吃個午飯,睡個午覺,再回來。我覺得這樣真的很養生。
記得我剛來北京的時候,很年輕,拼命地追求許多虛無的東西,比如說名利、美麗。後來我漸漸地有了健康概念,對很多東西就不那麼追求了,而把健康放在了第一位。
因為做節目的需要,我曾經無數次地走進手術室,也見過太多的生死離合。就在前些天,我還採訪了一個人,當我想再次採訪他的時候,他卻已經離開人世……
每一個即將離開人世的人,對生的欲望都是特別特別的強烈。在那個時候,他們都會告訴我,我寧願把我現在所有的財富都給你們,只要讓我多活一天。
現在我的生活就非常規律,從來不會熬夜,每天都會保證在11點之前準時入睡。同時,我還推掉了不少應酬,能不參加的就不參加。
黃薇 跑完步上班精神好
主持節目:《天地之間》、《社會經緯》、《與你同行》、《夕陽紅》
演戲經歷:從1998年開始,在《李知凡太太》、《相伴永遠》、《紅岸》、《日出東方》、《長征》、《延安頌》等影視劇里十多次扮演鄧穎超
個人愛好:旅遊、和朋友聚會
現在很多人都抱怨工作太忙沒有時間運動,其實運動就在我們生活當中,就看有沒有恆心和毅力擠出時間來鍛煉了。至於健身方式,我不會花錢去什麼健身中心,只是在家買了一台比較經濟實用的跑步機,每天跑一身大汗,洗完澡再去上班,一天都有好精神。逛商場的時候,我會有意識地讓自己爬樓梯,沒事也經常走走路。
作為一名電視工作者,我的工作確實是很忙,而且經常要應付許多突發事件的採訪,還要經常熬夜,不僅沒有很多的時間來鍛煉,而且對身體素質的要求也很高。不過我比較善於擠時間來鍛煉,有一次我們單位組織去爬泰山,很多人都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坐纜車上山,但我和一些同事就堅持自己爬山。一方面我覺得這算是對自己身體素質的一種檢驗,另一方面也是抓住每一個機會在鍛煉自己,而且有時候只有有了爬山的過程才能夠真正感受到爬上山以後「一覽眾山小」的樂趣和成就感。
網傳「誰吃完九噸食物誰先走」中醫教飯吃七分
最近網傳「誰吃完九噸食物誰先走」,網友們紛紛對照「九噸」的上限,預測自己還能活多久,許多網友表示:「看來我剩下的日子不多了」。也有網友看完後更加堅定了減肥的決心:「以後真要少吃點了,不然活不長。」營養專家表示,從提醒人們不要暴飲暴食這個觀點出發,該說法也有一定道理,但不完全準確。
冬季戴圍巾 可緩解辦公室族頸肩痛
冬天季節,隨著天氣的漸漸寒冷,許多辦公室族的亞健康症狀日益加重,經常出現頭昏頭痛、頸椎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