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高溫侵襲著人們的身體,一不小心就會得病。其實,很多內科疾病都是由於濕氣太重引起的。足療保健有很好的祛濕功效,夏季堅持足浴還能強身健體,提高免疫力。下面,一起看看足療的好處有哪些?
百病先祛濕 養生選足療
中醫有雲「寒主收引」,人體共有12條經絡,手腳各六條,分別是足三陰、足三陽、手三陰及手三陽,並互相連接;而中醫認為火熱會向上升,透過溫暖腳部,便能帶動氣血運行,經過連接的經絡,從而溫暖全身。而腳上的足三陰分別與肝、脾和腎有關,而足三陽則與膽、膀胱和胃有關,故加強腳部氣血循環,對各臟腑有保健功效,同時還能減少沉澱於腳底的毒素。
此外,溫水熱力刺激腳底下的湧泉穴,對於改善水腫、失眠和頭痛更有幫助,可謂一舉多得。要加強功效,可利用不同中藥配合製成足浴藥液,熱力更能幫助藥力滲透,有助行氣活血和消腫散瘀,收強身防病之效。
當歸乾薑浴:暖身袪寒
受到寒氣影響,寒底人士或氣血循環較差的人怕冷的情況更為嚴重。除了進食溫熱補品如羊肉、鹿茸等外,不妨以一些溫和活血的中藥來浸足浴,例如乾薑、附子和吳茱萸均是溫藥,具有散寒止痛和溫經通脈的功效,有助打通經脈,並幫助袪散寒氣,令身體溫熱。若能加強氣血循環,效果就相得益彰,可加入行氣活血的中藥如當歸和黨參等,令氣血暢順運行全身。
材料:乾薑1兩、附子1兩、黨參當歸1兩、吳茱萸5錢。
做法:清水8碗加材料煲45分鐘,並隔渣取液,待暖,浸足20~30分鐘。
功效:行氣活血,暖身袪寒。
荊芥防風浴:預防外感
天氣轉冷,稍一不慎,身體便容易受病邪,特別是風寒感冒更為普遍。想預防應不時用一些袪散風寒的中藥作食療,又或製成藥液浸浴或足浴,有助預防風寒感冒,在初發期間更能減低惡化機會。中藥如荊芥、防風、姜活和紫蘇葉等均是發汗解表的中藥,具有升散作用,即能透過發汗而袪除表邪,治療惡寒、發熱、頭痛等外感症狀。
材料:姜活1兩、獨活1兩、防風1兩、荊芥1兩、紫蘇葉5錢。
做法:清水8碗加材料煲45分鐘,隔渣取液,待暖,浸足20~30分鐘。
功效:辛溫解表,袪風防感
川芎白芷浴:溫肺通鼻
正值轉季,除了容易患上風寒感冒外,肺氣虛的人士受到秋燥和寒氣的入侵,特別容易引發鼻敏感,出現鼻塞、打噴嚏、流鼻水、頭暈頭痛等,要紓緩鼻敏感不適,在袪風散寒之餘,可配合一些宣肺通鼻的中藥作足浴,例如白芷、辛荑花、蒼耳子和蒿本等。白芷和蒿本都能袪風散寒,而辛荑花和蒼耳子則有宣通鼻竅的功效,能紓緩風寒感冒的不適,特別能針對鼻塞和頭痛。
材料:川芎1兩、白芷1兩、辛荑花1兩、蒼耳子1兩、蒿本1兩。
做法:清水8碗加材料煲45分鐘,隔渣取液,待暖,浸足20~30分鐘。
功效:宣肺通鼻,止眩止暈。
針灸足療適用廣泛
中醫認為「頭痛醫足」、「凡物之本,必在足下」,認識到足部穴位與周身陰陽、氣血、經絡有密切關係,進而研究出足針療法,通過實踐,運用與腦病相關的60餘個新穴位,治療腦中風偏癱、失語、肢體屈伸、痙攣,收到一定的療效。
由於足部穴位敏感性強,反應快捷,感應性強,經絡傳遞信息迅速,所以足針療法具有高效、快捷、安全、適應證廣泛的特點。
1、腦血管系統:腦中風偏癱,高血壓、腦昏迷、失語、視物不清、軟弱無力、走路不穩、一過性意識不清、嗜睡、頭痛、神志不清、大小便失禁、癲癇、帕金森病。
2、心血管系統:冠心病、高血壓。
3、消化系統:腹痛、膽囊炎、胃腸炎。
4、婦科病:痛經、閉經。
5、骨科疾病:頸心綜合症,椎間盤突出,強直性脊柱炎,關節痛。
內科疾病浸足療
浸足療法是用藥液浸泡雙足,達到防治疾病的一種外治療法。我國傳統醫學認為:春天洗腳可昇陽固脫;夏天洗腳能祛溫除邪;秋天洗腳可潤痛肺腑;冬天洗腳,能暖和丹田。本療法用於防病治病,通過藥、熱摩擦等共同作用於人體足心湧泉穴,使人體經血流暢,心、腎、肝、脾諸臟腑得養,病痛祛除、身體康健。
一、浸足療法的適應症
浸足療法多用於防治人體心、肝、脾、腎、子宮等臟腑疾病,常期應用可有增強心腎功能之效。
二、浸足療法的操作方法
應用浸足療法時首先應辨病辨證選用有效的方劑。用清水將藥物加水煎煮、去渣,待藥液溫度降至40~50度時,將雙足浸泡於藥液中。浸泡時患者可自行用手按摩雙足穴位,每晚睡前一次,每次浸泡20~30分鐘(藥液涼了加溫)。浸泡完畢後用熱水洗淨雙足,毛巾擦乾,平臥並抬高雙足20~30分鐘。
三、浸足療法臨床應用舉例
失眠:磁石、荊芥、夜交藤、丹參、獨活、遠志各15克,水煎去渣,加熱水至3000毫升(水溫約攝氏40度)浸足,每晚睡前1次。
高血壓:夏枯草、磁石、決明子、生龍骨、川芎各15克,草藥煎汁去渣倒入米醋合熱水至3000毫升浸足。每日1~2次,每次20~30分鐘。
遺精、早泄:熟地、澤瀉、杜仲、防風、巴戟天、公丁香各15克,水煎去渣加熱水至3000毫升浸足,每晚睡前1次。
急性結膜炎:野菊花、木賊草、薄荷葉各15克,煎水去渣加熱水至3000毫升,浸足每日1~2次,每次20分鐘。
足部凍傷:桂枝、茄秧、白芷、防風、細辛各15克,水煎加熱水至3000毫升浸足。每日2次,每次20分鐘。
夏季怎樣吃薑 化解體內濕氣
中醫講究食療養生,我們也不妨學學「吃」掉濕氣的方法,不僅簡單易行,還易於長時間堅持。
發燒為什麼會「燒抽了」?如何科學應對熱性驚厥?
最近一段時間是流感和新冠感染高發期,其共同的症狀是發燒,體溫達到38~42℃不等,不僅會造成身體不適、全身乏力和頭痛,而且可能會出現手腳抽搐、肢體僵硬和口吐白沫等,尤其是兒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