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著名病毒學家、北海道大學獸醫系教授喜田宏近日在東京的一次演講中呼籲在應對甲型H1N1流感的同時,不能忽視季節性流感,對這類流感也應採取必要的預防和治療對策。
據日本媒體28日報道,喜田宏在讀賣新聞社東京總社演講時說,流感是人畜共患的傳染病,每年都會發生季節性流感,在形勢最嚴峻的年份,日本國內曾有1萬至2萬人因此死亡。這次甲型H1N1流感因其特性不為人知而引發混亂,但是僅重視這種新型流感是不夠的,也要加強應對造成許多人員死亡的季節性流感。
喜田宏認為,目前來看,新出現的流感已不太可能再次造成人類大量死亡。他說,1918年西班牙流感造成超過4000萬人死亡,追蹤調查發現,多數死者的真正死因是肺炎等由細菌引起的繼發感染,而不是病毒本身。目前流行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致病性較弱,而且由於現代衛生環境已經改善,抗病毒藥物也已經普及,即使暴發致病性強的新型流感,也不會出現當年的慘狀。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夏季暢飲啤酒注意5大「不宜」
炎炎夏日,啤酒特別受人歡迎,被不少人當做消暑的必備飲品。啤酒含有豐富的胺基酸和維生素,且能開胃健脾、解暑消熱,的確適於夏季飲用。但濫喝啤酒的危害同樣不可小覷,飲用時注意相關「不宜事項」,才能有益身心。
不宜拿啤酒解渴
啤酒被不少人視為解渴、止汗的清涼飲料。但事實上喝啤酒,可能反而讓口渴、出汗更厲害。據健康863網的保健專家介紹,啤酒在飲用時有清涼舒適感,但當酒精進入人體後,會刺激腎上腺激素的分泌,使心跳加快、血管擴張、體表散熱增加,從而增加水分蒸發,引起口乾。
同時,酒精還會刺激腎臟,加速代謝和排尿,使身體流失水分。此外,酒精溶於血液後,會使血液的粘稠度增加,迫使血管里的血液必須從血管外組織吸收水分,以稀釋血液,這也會引起口乾。建議個人在飲用啤酒後,喝大量的白開水和淡茶水,以及時補充體內水分。
不宜搭配燒烤食物
很多人都喜歡在夏夜邊喝啤酒邊吃燒烤,這種廣受歡迎的飲食搭配卻很可能誘發痛風甚至癌病。專家提醒,燒烤食品大多為海鮮、動物內臟以及肉類,它們和啤酒一樣,同屬高嘌呤食物,而嘌呤代謝異常是誘發痛風的重要因素,如果同時進食燒烤和啤酒,將使患痛風的風險大增。
此外,在燒烤過程中,不但會產生「苯並芘」等致癌物質,而且肉類中的核酸經過加熱分解會產生基因突變,產生致癌物。而飲酒會使消化道血管擴張,並溶解消化道黏膜表面的黏液蛋白,使這些致癌物質極易被人體吸收,加大致癌風險。因此喝啤酒時應儘量避免吃燒烤,如果實在想吃,可同時吃一些綠葉蔬菜,降低副作用。
酒溫不宜過低
烈日炎炎,喝冰鎮啤酒讓人感覺無比舒爽,但溫度過低的啤酒不僅影響口感,還可能誘發多種疾病。專家表示,即使是存放在冰箱裡的啤酒也應控制在5-10攝氏度,因為啤酒所含二氧化碳的溶解度隨溫度高低而變化,啤酒各種成分在這一溫度區間協調平衡,能形成最佳口味,溫度過低不僅不好喝,而且會使酒液中的蛋白質發生分解、游離,營養成分受到破壞。
更重要的是,酒溫過低會導致飲酒者胃腸道的溫度急速下降,血流量減少,影響消化功能,嚴重時可引發痙攣性腹痛、腹瀉等腸胃疾病,並可引起十二指腸內壓升高,進而導致胰管內壓升高,激發胰腺分泌,誘發急性胰腺炎。
飲用不宜過量
啤酒的酒精含量不高,所以不少人在夏天開懷暢飲,甚至將其當作消暑飲料飲用。但事實上無限制地飲用啤酒,同樣有損人體。專家指出,個人大量飲用啤酒,喝下去的大量水分會很快排出,但酒精卻會被吸收,如果整個夏季都過量飲用啤酒,將極大增加肝臟、腎臟和心臟的負擔,對這些身體的重要器官造成傷害。
同時,因為釀造啤酒的大麥芽汁中含有草酸、烏核苷酸,它們相互作用,能使人體中的尿酸量增加,促使結石形成。此外,由於啤酒營養豐富、熱能較大,所含營養成分又易被人體吸收,大量飲用會造成體內脂肪堆積,因此不宜多飲。專家建議個人每天飲用量不超過1000毫升。
胖子不宜喝生啤
啤酒有生啤、熟啤之分。生啤一般沒有經過退化殺菌,氣味和口感都要好於熟啤,且保留了酶的活性,有利於大分子物質分解,因此含有更豐富的胺基酸和可溶蛋白,因此往往比熟啤更受歡迎,但需注意胖人並不適合喝生啤。
專家提醒,由於生啤所含的酵母菌在進入人體後仍能存活,可促進人體中的胃液分泌,並增強人的食慾,因而喝生啤酒易使人發胖,胖人飲用更會越喝越胖。胖人和減肥的人更適宜飲用熟啤,因為熟啤經過巴氏殺菌,酒里的酵母菌已被高溫殺死,不會繼續發酵,致胖可能性相對較小。
警惕:謹防走入洗手五誤區
經常洗手是預防甲型H1N1流感的重要途徑之一,但專家提醒,科學洗手要避免走入五誤區。
一是簡單擦手。由於不具備洗手條件或因沒有清潔水,只好以擦代洗,但這並不能完全消滅手上的病菌。
二是盆水洗手。乍一看,確實是在用水洗手,但洗手時盆里的水已經弄髒了,甚至還有人合用一盆水洗手,手被污染的程度就更為嚴重了。
三是不用肥皂洗手。雖然打開水龍頭,用流動水洗手,但不用肥皂或洗手液,手依然洗不乾淨,只是使嫌髒的心理稍微緩和了一下而已,並沒解決實質性問題。
四是只洗一遍手。有的人用流動水洗手時,雖然打了肥皂或用了洗滌液,但剛剛搓出泡沫來,就馬上用水衝掉了。浸泡、揉搓時間短、沖洗次數少,實際上仍不符合科學洗手的基本要求。
五是誤認為洗手越勤越好。雖然提倡人們養成良好的洗手習慣,但洗手也是要有節制的,洗手次數過多,也會對手部皮膚造成傷害,若手部有裂口,肥皂的皂液會浸透到裂口裡,易造成病菌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