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唐年間,氣功在醫務界頗為盛行。當時的名醫如華佗、葛洪、陶弘景、巢元方、孫思邈等都是精於氣功的大師。他們在氣功健身的實踐和文獻的整理上都有重大的貢獻。
宋、遼、金、元四朝,戰爭頻繁,社會動盪,百病叢生,急需解決疾病的治療是當時醫學界面臨的最迫切問題。所以,氣功雖已不象漢唐時期那麼盛行,但並沒有被排斥在醫界正宗之外。金元時期醫學界四大名醫之一、寒涼派代表人劉完素在他的《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中就有氣功養生的記載:「吹噓呼吸,吐故吶新……此皆修真之要也」。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東垣也認為:「夜半收心靜坐少時,此生發周身血氣之大要也」。他還主張「安於淡泊,少思寡顧。省語以養氣,不妄作勞以養形,虛心以維神」。另外,攻下派的張子和也將導引吐吶列為治病方法之一。
明至清末,氣功在醫學界更受重視,氣功養生的著述也較多。明代名醫張景岳在《類經》一書里,對氣功有正確的評價,並且涉及了氣功和藥物的長短所在。他說:「……雖軒歧之教,初未嘗廢恬淡虛無,呼吸精氣之說,然而緩急之宜,各有所用,若於無事之時,因其固有而存之養之,亦是為卻病延年之助,此修養之道,而能及其妙者,固不可不知也。至於疾病既成,營衛既亂,欲舍醫藥,而望其可除,無可復,則無是理也」。對氣功的具體做法,張氏認為「其下乎功夫惟《蔣氏調氣篇》、《蘇氏養生訣》、《李真人長生十六訣》皆得其法,足為入門之階。」
宋代的《聖濟總錄》載有「以意氣攻病法」,曰:「其有宿患,但用意並氣,法之患處,不過三五日,必愈。若四肢有患,亦可想氣以攻之,其病隨散。」這種療法,清代醫家稱為「運氣法」。清代名醫張志聰對「運氣法」深有體驗,他曾用此法攻除自身的癰毒。
此外,明清醫家如李士材、龔廷賢、龔居中、李時珍、沈金螯等對氣功療法均有論述,不勝枚舉。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小感冒惹大禍 25歲美女主播猝死
25歲美女主播患感冒 健身回家突然猝死
女主播郭夢秋今年才25歲,是個熱愛音樂的女孩,曾參加2009年快樂女聲、花兒朵朵等選秀節目,她的猝死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醫生稱,年輕人因為感冒後運動導致暴發性心肌炎猝死,在這個夏天已經不是第一例了。某醫院副院長提醒市民,年輕人尤其要注意,患有病毒性感冒後應好好休息,不要抱著運動後出出汗的想法,進行高強度運動,這樣反而會釀成不可挽回的後果。
病毒性心肌炎防不勝防,與病毒性感冒密不可分
根據郭夢秋的朋友回憶,女孩平時身體很好,身材算不上瘦,但一個月前,她偶爾感到胸悶、心跳急促。雖然當時家人曾建議她前往醫院看病,但因為工作繁忙,也仗著自己年輕,夢秋並沒有在意。一個星期前,郭夢秋又患上了感冒,想著感冒只是小毛病,她就口服了些感冒藥應付過去。郭夢秋是個愛織微博的女孩,出事當晚7點44分,郭夢秋還發了一條微博,誰知道一個多小時後,她就匆匆地離開了這個世界。
根據分析,這種運動性猝死大都是心源性猝死,這與剛進行劇烈運動和她近期患有感冒造成潛在的心臟病有很大關聯。根據家人的敘述及臨床表現,判斷郭夢秋可能患有重症病毒性心肌炎,這種病發病迅速,且治療效果差,死亡率高達70%至80%。
醫生提醒,病毒性感冒與病毒性心肌炎的關係密不可分,引起感冒的許多病毒,如流感病毒、腺病毒、柯薩奇病毒、Echo病毒等同樣會引起心肌炎。這些病毒本身會攻擊人體的上呼吸道,也同樣會攻擊心肌細胞。心肌炎早期很難與病毒性感冒區分開,感冒時出現胸悶、氣短、心悸等症狀時,就要及時就醫。
身體健康也染病, 20歲左右人更易中招
很多人的印象中,老人和兒童免疫力差,患感冒後更易發展為心肌炎。「其實恰恰相反,20歲左右的年輕人比老人更易中招。」醫生解釋,感冒病毒進入體內後還會激發人體的免疫系統進行回應。這種免疫保護是把「雙刃劍」,它在殺滅病毒的同時,也會因為免疫變態反應及其免疫產物誤傷了正常的人體細胞和組織,如果誤傷的是心肌細胞,就易引發心肌炎。年輕人免疫力強,這種免疫反應會更猛烈,感冒後出現心肌炎的概率會增加。
一名急診室醫生補充,最近,病毒性心肌炎的患者一旦發病,死亡率很高。在上個月,醫院就收治了一位同齡女孩,感冒後在其他醫院就診,3天後因全身無力、昏厥被家人送來急診室,也診斷為病毒性心肌炎。
感冒後運動出汗不可取,極易誘發病毒性心肌炎
研究表明,病毒感染後仍持續緊張、過度勞累、從事重體力勞動與劇烈運動,易發生病毒性心肌炎。醫生提醒疲勞、免疫力下降是病毒性心肌炎的元兇,「過去大家都會有感冒了運動一下讓自己出出汗的觀念,其實這並不科學。高強度的運動雖然能讓人大量出汗,但在感冒時期,這一做法並不可取,反而可能引起心慌、胸悶、頭痛等更為不適的症狀。感冒期間本身心臟負擔過重,加之運動負荷影響,極易誘發病毒性心肌炎。」
因此,醫生建議,感冒患者一定要注意休息,可吃一些抗病毒的中成藥,如板藍根,多吃高蛋白、維生素豐富的食物,提高身體免疫力。如果發生病毒性心肌炎後,應該臥床休息。活動和勞累可使病情加重,引起嚴重併發症。
「急性期應該臥床休息三四周,等心臟恢復正常,才能下床輕微活動;恢復期應繼續限制活動,待病情穩定再逐步增加活動量;病情較重,心臟增大者,需臥床休息半年以上。有心功能不全者,應絕對臥床休息,以減輕心臟負擔,使心衰獲得控制,心臟情況好轉後,才能輕度活動。」
此外,要注意合理飲食,多食新鮮蔬菜、水果,保證營養平衡。要保證有足夠的睡眠與休息,避免感冒,否則易復發。心肌炎反覆發作可轉變為慢性心肌炎、心肌病,危害終身。
夏天搖搖「芭蕉扇」 返璞歸真促健康
扇子主要材料是:竹、木、紙、象牙、玳瑁、翡翠、飛禽翎毛,盛夏搖扇取風乘涼,婦孺皆知。
扇子越扇越熱不可耐
散熱方式有蒸發、傳導、對流、輻射等,出汗是蒸發的一種形式。汗液吸收皮膚熱量,蒸發變成水蒸氣,從而起到散熱作用。人體是一個恆溫整體,正常情況下維持在37攝氏度左右。如果機體超過這個溫度,就會通過散熱維持體溫恆定。當外界溫度等於或超過機體皮膚溫度時,傳導、輻射等散熱形式的效果將降至零,甚至相反地,人體會通過同樣的方式,從外界環境中吸收熱量。此時,蒸發就成為機體最主要的散熱形式。
空氣的溫度、濕度和風速,都是影響蒸發的因素,均能明顯地影響散熱過程。由於扇風是對流散熱的一種形式,只能暫時調節身體周圍的小環境溫度,而人體所處的大環境溫度沒有改變,所散發的熱量是有限的和暫時的,且搖扇動作使身體產熱。所以,停扇的瞬間,這種對流散熱停止,出汗蒸發散熱就會受到抑制,就會感到更熱,於是又開始不停地扇,越扇越丟不下扇子。
搖扇子,搖出好心情
搖扇子是一種需要手腕、手臂,甚至肩背等局部關節肌肉協調配合的運動。它可以促進肌肉的血液循環,增強肌肉力量和各關節、韌帶配合的協調性、靈活性。
研究表明,人的情緒和行為與季節變化有關。在盛夏,許多人會出現情緒波動、煩躁、鬱悶等。文中的琳琳,由於空調停了,被迫匆忙找扇子,也會產生類似的感覺。俗話說,心靜自然涼,如果單純為了扇風涼快,手臂狂搖,能量消耗過多,身體產熱自然也會上升,哪有不熱的道理。所以,用手搖扇需慢而優雅,更多注重怡情養性。甚至可以邀三兩知己,談天說地,那麼,壞心情就可一「扇」而光了。
近年來,隨著空調、電風扇等的應用,扇子已逐漸淡出很多人的視野。但是,搖扇子不僅可以減少空調和電風扇等電器的使用時間,利於節能、環保,而且可以怡情健身促健康,所以,扇子尚不能「下崗」,仍是家庭中納涼應急的必備之物。
「羽扇綸巾,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自古以來,扇子更多地被賦予休閒、灑脫的含義。傳統的摺扇,書法佳畫點綴其中,搖扇之餘靜靜欣賞,也是一種精神陶冶。所以,搖扇子可說是一門學問。高手者,有如孫悟空手上的真芭蕉扇,無論多麼熱不可耐,只一扇,那心中的「火焰」便熄滅;又一扇,清風微動;再一扇,「心雨」霏霏,潤物無聲;連扇七七四十九下,心中「甘霖」盡至,樂也融融。
編輯推薦:
夏季養生 風扇對著頭吹當心腦中風
睡覺不要一直吹風扇 專家支招夏季如何吹電風扇不得病
夏季保健:這樣吹風扇有損健康
剛立秋時最好別「大補」
立秋雖然標誌著秋季的開始,但到處仍是悶熱潮濕的感覺。中醫認為,此時進補宜清補而不宜過於滋膩。
清晨五狀態暴露身體隱患
許多疾病在清晨都會在這是出現獨特的症狀,我們需要提前認識這些症狀和徵兆的表現,才能及時的發現潛在疾病,對症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