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關節損傷疼痛、屈伸受限影響生活工作,如不能做到早重視、早發現和治療導致病情進行性發展,關節病後期的最終結果是關節軟骨廣泛退變和大面積缺損,關節畸形疼痛不能正常走路和運動,健康指數急劇下降,嚴重者甚至致殘。
關於治療,尤其是中後期患者,目前國內外所採用的保守療法多數不可痊癒只能緩解,而可根治的人工關節置換手術,不但增加患者創傷痛苦,也往往會導致心理疾患和加重經濟負擔,因此,防治關節病已成為百姓關心的熱點話題。
防治關節疾病勝於治療
防治應從兩方面闡釋,想讓關節不老化不符合科學規律,人一衰老,器官的關節也會退變,但從另一方面而言,在最初關節發生症狀時就足夠重視,或防患於未然儘量保護還未受到侵犯的關節軟骨以延緩關節退化速度,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在諸多預防方法中,除了已為人熟知的控體重、避風寒、減少攀登和避免外傷外,針對關節肌肉的主動鍛煉往往會被忽視,而其卻是預防中最應被重視的環節,因為「筋骨相連」,關節骨骼運動需肌肉帶動,若肌肉無力骨頭間縫隙減小壓力增高,會加快磨損和退變,反之若肌力強大帶動骨骼間正常運動軌跡,可降低韌帶半月板損傷幾率,延緩軟骨磨損,避免關節疾病早至。
膝關節肌肉鍛煉要使大腿強壯,首要發展大腿正前方的股四頭肌,股四頭肌是人體最大最有力的肌肉之一,功能是使膝關節伸直,也可屈髖關節,以維持人體直立姿勢,股四頭肌收縮時拉動膝上肌腱並使膝伸直,人就是主要用這塊肌肉來行走和奔跑,可見其對於膝關節的重要性。
股四頭肌非負重直腿抬高訓練
患者仰臥,膝關節儘量伸直,大腿前方股四頭肌收縮,儘量背伸踝關節,緩慢抬起整個下肢離床面約15cm,保持5秒鐘後緩慢直腿放下,10次一組,每天100~200次,左右腿可交替練習。
床上股四頭肌等張收縮訓練
仰臥床上,雙膝併攏屈曲90度,保持健側膝關節屈曲90度,患側膝關節緩慢伸直保持5秒,緩慢放下,每日50~100次。
床邊股四頭肌等張收縮訓練
坐在床邊,雙膝關節自然垂下,雙手扶大腿,儘量背伸踝關節,然後雙膝關節伸直,保持5秒鐘後緩慢落下,每日50~100次。
靜蹲練習
兩腿分開兩腳間距離比肩稍寬,直立下蹲,大腿肌力強大下蹲角度可屈膝90度,大腿肌力弱輕度屈膝即可,下蹲時會有一個疼痛角度,有人蹲到30度疼,有人蹲到60度疼,練習時避開疼痛角度,一次下蹲持續時間是蹲到不能堅持為止,兩次下蹲之間休息一分鐘,連續30分鐘為一次,每天練習1~2次。(註:此練習不適宜老年人)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早就提出順應氣候變化的動態養生以未病先防是治「未病」的主導思想,提出預防重於治的重要性,《靈樞·逆順》中強調早期診斷,早期治療,防止疾病傳變,日常生活中已習慣成自然的動作和不經意間的點滴習慣,往往是積累成疾病的重要原因,這條規律適合闡釋大部分病症的成因,如果平日能做到既在本職繁忙工作中努力,又在經意間的「治未病」工作中努力,各種收穫都會在隨時。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秋季悠著點喝魚頭湯
入秋以來,不少人按傳統養生習俗忙著「貼秋膘」。江蘇省人民醫院營養科李群主任的門診中接診到多位三高(即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患者和老年人詢問,能否食用魚頭湯進補。很多人誤以為魚頭湯味美無害營養豐富便經常食用,但從營養學角度來看,多數情況下,魚頭湯的營養價值也是有限的,而且對於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以及高膽固醇患者來說是不宜常喝的。
誤解一:魚頭湯蛋白質含量高
真相:蛋白只占魚肉的2%左右,卻集中了魚肉中脂肪的40%
根據營養科李群主任介紹,人體健康所需要的營養不是一種元素,而是多種元素按比例的科學組合,並且應當因人而異。例如對於蛋白質,如果是蛋白質-能量營養不良的病人就需要高蛋白飲食,但對於慢性腎功能衰竭病人往往高蛋白是致命的。而葷湯(魚、肉湯)中除富含脂肪外,別的營養素都很缺乏。如:一碗魚湯里溶解的蛋白只占魚肉的2%左右,卻集中了魚肉中脂肪的40%。
從營養價值上來說如果將鱅魚(又稱花鰱、胖頭魚、大頭魚等,天目湖砂鍋魚頭就是以這種魚頭為主料)去除水分後,魚頭中蛋白含量為49.0%遠低於魚肉中的87.5%;脂肪含量魚頭為14.9%,遠高於魚肉的3.1%。同樣的鰱魚(又稱白鰱、鰱子魚等)魚頭蛋白含量為53.6%,遠低於魚肉的83.2%;脂肪含量魚頭為11.4%,遠高於魚肉的2.8%。
誤解二:乳白湯汁富含溶解的營養
真相:濃稠湯汁其實是「乳化脂肪」
魚頭湯「湯汁乳白、味濃醇厚,鮮美異常」,好多人便以為,白色的湯就是蛋白質、鈣等營養溶解在水裡,這其實是誤解。
這種乳白色、濃稠的湯汁形成過程其實是脂肪乳化過程。烹飪的經驗告訴我們,要想燉出乳白色湯必須選用富含蛋白質和脂肪的新鮮動物性原料並且在熬湯之前一定要油煎魚頭,然後大火熬煮,保持湯汁沸騰才行。在熬製過程中,烹調油中的脂肪及原料中的所含脂肪,肌肉組織中的一些水溶性蛋白質和骨骼中的卵磷脂溶出,肉皮中的膠原蛋白部分水解成了明膠分子,在鍋內湯汁不斷沸騰的情況下,脂肪組織被粉碎成了細小的微粒,而卵磷脂、明膠分子和一些具有乳化性的蛋白質起到了乳化劑的作用,形成了水包油的乳化液,這樣就使得湯汁濃白,最終成了奶湯。所以「奶湯」就是「乳化脂肪」,沒有脂肪的魚湯一般是不會呈現乳白色的。
提醒:長期食用魚頭湯易熱量超標
對於飢餓的人來說葷湯是最具幸福感的食物,但對於需要科學攝入蛋白質、維生素、膳食纖維的老年人以及三高人群來說,常喝魚湯會導致脂肪攝入超標及能量超標,同時,魚湯的飽腹感會擠占他本來該攝入的其他食物的胃容量,長期食用會影響膳食結構,造成營養失衡。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根據生物富積效應,魚頭因為富集了魚的血管恰恰是各種殘留的農藥和其它有毒化學物質的富集區。根據以往的調查數據,魚頭部的農藥殘留量和重金屬量有可能是魚肉所含的5-10倍。同時,魚頭中可能存在著大量的寄生蟲,燉魚頭湯時因為經長時間燉煮一般可以不考慮這個問題,但吃火鍋的時候要注意這一點。
所以,魚湯味美,偶爾喝喝無妨,但還是悠著點喝為好。
秋季易痛經 3個部位做好保暖
許多女性都對痛經談之色變,這是男人永遠無法了解的痛苦……秋冬季節,天氣轉涼,女性更易痛經,要做好保暖工作,身上的3個重要部位不能著涼。痛經還可以通過其他一些生活習慣的改變來治癒。
做好3個重要部位的保暖:
1.肚臍:不穿露臍裝,穿衣睡覺較保險
肚臍歸屬任經,對女性而言,私密重要的器官都歸這裡管,如果風寒入侵會誘發痛經等婦科疾病。晚上睡覺喜歡蹬被子的女性,為了更好地避免秋季痛經,睡覺時還是穿上睡衣比較保險。
2.後背:不再使用涼蓆
入秋後,自然界陰氣漸長,只有聚足陽氣,才能「正氣存內,邪不可干」,冬天就不怕寒邪侵襲了。後背上的督脈有溫陽的作用,因此,養護陽氣就要讓後背暖一暖。睡覺還鋪涼蓆的趕緊撤下來。
3.雙腳:收起涼鞋,套上襪子
「頭對風,暖烘烘;腳對風,請郎中。」頭部適宜保持相對低溫,而足部應注意保暖。腳上有很多穴位,如足三陽經的起點,掌管著肝脾腎等重要器官,受風著涼自然會影響這些器官的正常工作。熱水泡腳、入秋不再穿涼鞋都是暖腳的好習慣。手腳冰涼及體弱的人,不妨晚上穿雙薄襪子入睡。
痛經治療從生活習慣著手,日常生活中緩解痛經的一些方法:
1.飲食均衡
雖然健康的飲食無法消除經痛,但對改善全身的健康狀況卻有神奇功效。避免過甜或過鹹的垃圾食物,它們會使你脹氣及行動遲緩,多吃蔬菜、水果、雞肉、魚肉,並儘量少量多餐。
2.補充礦物質 痛經保健
鈣、鉀及鎂礦物質,也能幫助緩解經痛。專家發現,服用鈣質的女性,較未服用者還少經痛。鎂也很重要,因為它幫助身體有效率地吸收鈣。不妨在月經前夕及期間,增加鈣及鎂的攝取量。
3.避免咖啡因
咖啡、茶、可樂、巧克力中所含的咖啡因,使你神經緊張,可能促成月經期間的不適。因此,應避免咖啡因。此外,咖啡所含的油脂也可能刺激小腸。
4.禁酒
假使你在月經期間容易出現水腫,則酒精將加重此問題。勿喝酒。如果你非喝不可,則限制在1一2杯酒之間。
5.多食溫性食物
比如功能紅糖,紅糖性溫、味甘、入脾,具有益氣補血、健脾暖胃、緩中止痛、活血化淤的作用。 中醫認為婦女產後身體多淤,且八脈空虛,每致腹痛。凡偏淤者,醫生常處以生化湯、失笑散或金鈴子散,並囑在藥煎好後以紅糖調服,目的在於利用紅糖「通淤」或「排惡露」的作用而達到止痛的目的。
6.勿使用利尿劑
許多女性認為利尿劑能減輕月經的腫脹不適,但拉克醫師反對這種方法。利尿劑會將重要的礦物質,連同水分排出體外。拉克醫師建議,不妨減少攝取鹽及酒精等會使水分滯留體內的物質。
7.保持溫暖
保持身體暖和將加速血液循環,並鬆弛你的肌肉,尤其是痙攣及充血的骨盆部位。多喝熱的藥草茶或熱檸檬汁。也可在腹部放置熱敷墊或熱水瓶,一次數分鐘。
8.泡礦物澡
在溫水缸里加入1杯海鹽及1杯碳酸氫鈉。泡20分鐘,有助於鬆弛肌肉及緩和經痛。
9.運動
尤其在月經來臨前夕,走路或從事其它適度的運動,將使你在月經期間較舒服。
10.練習瑜伽操
瑜伽也有緩和的作用。舉例如下。彎膝跪下,坐在腳跟上。前額貼地,雙臂靠著身體兩側伸直。保持這姿勢,直到感到不舒服為止。
11.服用止痛藥
阿司匹林及acetaminophen可緩解經痛。然而,更有效的成藥包括Advil、Haltran、Medipren及Nuprin。這些藥物含有ibuprofen,能抑制前列腺素的作用。當經痛開始時,和些許牛奶或食物一起服用(1片),以免傷胃,並持續服用到經痛消失。
編輯推薦:
心悸!痛經的危害有哪些
中醫食療可有效解決痛經
過量吃綠豆致痛經 夏季綠豆養生禁忌
秋季飲食養生應該注意什麼
秋季進補,不但可以將夏季消耗的能量補充回來,還可以做好迎接冬季的準備。特別是平日裡已經是體質較為虛弱的女性,秋季進補不定不能錯過。
秋季食療豐胸更出色
秋季溫度適宜,人體內的各種生理活致力比較活躍,性激素分泌增多,女性此時雌性激素上升,無論懷孕還是豐胸都是一個佳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