厭倦了每天準時考勤,不想再看老闆臉色,如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加入了「自由職業者」的行列。日前,某調查機構針對297名年齡在18~35歲的自由職業者進行了一項調查,結果顯示:自由職業者雖然擺脫了「朝九晚五」工作模式的束縛,但他們並不像我們想像得那樣逍遙自在,易受心理負擔大、社交範圍狹窄等問題的困擾。此外,不穩定的收入來源還讓自由職業者時刻存在不安全感。
SOHO一族 陣容越來越大
近兩年來,自由職業者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關注,SOHO(Small office Home office)也成為越來越多的人希望嘗試的工作方式。幾年前,「SOHO族」大多指那些專門的自由職業者,如自由撰稿人、平面設計師、工藝品設計人員、藝術家等。然而調查發現,如今自由職業的職業分布已經十分廣泛,其內涵與形式也悄然發生了變化。其中,計算機網絡、寫作翻譯、文秘家教等從業人員較多,市場營銷、廣告策劃、企業管理諮詢、資本運作、融資代理等新興現代市場產業也日漸紅火。
最大吸引力「自由」二字
調查顯示,選擇做自由職業者的最主要原因在於「自由」二字——可以自由支配工作時間、自由選擇適合自己的工作、自由決定工作地點。從辦公時間上看,75.77%的自由職業者每月工作時間在20天以內,少於全職工作者的每月22天;從辦公場所看,44.93%的自由職業者工作場所不固定,還有33.04%的自由職業者在家辦公。除了「自由」,渴望創業、追求高收入也是年輕人從事自由職業的重要原因。
調查發現,青年自由職業者有自己的人生目標和規劃,他們有勇氣去面對壓力重重、不穩定的生活。這種自由可以說是有計劃、有安排的「自由」。
「遊民狀態」易產生心理「亞健康」
困擾一:社會認同度不高
小鍾是一名做設計的SOHO一族,面對記者,他有點自嘲地解釋著他所理解的SOHO:「我們一直處於失業或者待業中,可以說是一種遊民狀態。」而在生活中,一些不理解的人對他說:「沒工作,一天到晚在網上鬼混,簡直就是無業游民。」
調查顯示,雖然74.89%的被訪者對自由職業者的工作滿意,66.08%的被訪者表示今後還會繼續從事自由職業,並且已有具體的職業規劃,但僅有43.81%的自由職業者對自己得到社會認同和尊重的情況表示滿意。比較發現,從事自由職業半年到一年間的人群對社會認同的滿意度較低,但工作年限超過一年的自由職業者的滿意度呈現逐年遞增現象。
困擾二:缺乏生活安全感
雖然社會認同度不令人滿意,但自由職業者面臨的壓力主要不是來自於外界,而是來自本身的心理壓力。沒有固定的工作、收入不穩定、資源有限、信用遭質疑等都讓他們產生很大壓力。
由於自由職業者的成功完全取決於個人能力和自我控制,這些現實壓力往往會使自由職業者更加忘我工作,甚至趁著年輕瘋狂工作,以期積累資本為自己以後的生活打下基礎,比較容易導致「過勞」而產生各種各樣的疾病。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避忌:你最容易對老闆說錯9句話
| ·健康熱點推薦 |
置身職場,如何跟上司更有效地合作是自我職業管理的重要內容之一。也許我們忘了自己是在跟老闆說話,也許是老闆的記憶力超人,往往一句不起眼的話可能透露出更多的說話者壓根就想不到的重要信息。美國《讀者文摘》最新刊出了由加拿大職業培訓公司Axmith事業導師斯科特和「TMP全球管理人員搜索公司」的克倫提出的「職場大忌」。
1.「不是我的錯」
當公司或團隊中發現一個問題,即使與你毫不相干,也千萬別說「不是我的錯」。因為這個問題肯定和老闆有關。此時應該儘量幫助出出主意。這也是表現能力的一個機會。
2.「這事沒法做」或「這事一直就是這麼做的」
面對難以應付的工作應該努力尋找處理途徑,幫助老闆理清思路。
3.「目前境況令我很高興」
此類話語的潛台詞是:「我不願嘗試新的任務。」
4.「我需要一個更大的頭銜」
在如今的職場中,頭銜不能直接體現你對公司的貢獻和價值。「做出業績」應擺在首位,「尋求位置」則應放在最後。
5.「我效率很高,從不加班」
員工應該從來不計較投入的時間,埋頭工作,了解公司和客戶才最重要。很多重要信息及策劃通常都是在「非上班」時間發生的。
6.「我只認識本部門的人」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務必了解公司各部門的負責人、其理念及做事方法以及你的團隊與其它部門的關係。
7.「這次該輪到我晉升了」
在現代職場中,「資格」不再是值錢的「古董」。貢獻的大小,特殊技能及與公司各部門的協調能力等,才是個人進步的關鍵。
8.「我沒啥新內容要匯報」
對自己從事的事情保持沉默或言語不多,給老闆的信號是「你工作投入不夠」。老闆欣賞的是創新和效率。
9.「技術我不在行」
要明白「科學技術讓我們的工作效率更高」的道理。一方面,要保持強烈的求知慾,加強學習,另一方面,過分謙虛就是驕傲。要積極表現自己,隨時跟同事們露幾手。
還要注意的是,面對老闆時,一言不發也不會有任何裨益,因為老闆期待的是信息、觀點和想法。
職場「厚黑學」究竟有幾黑?
| ·健康熱點推薦 |
《王大哥的求職經》中的米可, 國內知名人力資源專家,曾在國內知名外企、國企、私企擔任總經理助理、高級招聘經理、市場部區域經理,擁有豐富的培訓、招聘和管理經驗。
職場支招:
中國人向來崇尚中庸,韜光養晦之術也自古以來被視為做人做事的高級學問。想不被捲入職場人事鬥爭中,唯有收起鋒芒,成為職場隱身人。當所有人都對你毫無防備的時候,便是你獵得獵物的最佳時機。Joice能在人事變革中大獲全勝,靠的是長時間以來的隱藏蟄伏,但她卻不是完全無所作為。她一直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基礎上,努力爭取獲得大家的信任。腳跟沒站穩的時候急於鋒芒過露是個愚蠢的做法,最常見的結果是還沒等到競賽開始,便被人踢了出局。Joice在後來高管找她秘密談話的時候使出了狠招,這樣做有一定的風險。如果公司不是早已暗示她將來會給機會她擔重任、如果公司其實並沒有人事變動的準備,又或者她對新高管找她談話的意圖有誤解半分的話,參誰的奏都有可能給自己帶來殺身之禍。她決心這樣做是基於對當前局勢的清晰認識和看清了公司此舉的意圖才有這麼大膽一著的。「該出手時就出手」,時刻留意身邊發生的變化,看清局勢,謀定而後動,才能保證你在職場上步步為營,穩操勝券。
厚黑學是做人做事的學問,「厚」是隱忍,「黑」是韜略,但並不見得每個人都認同和喜歡,要不要在職場上學習應用,見仁見智。
案例:
Joice已在公司工作三年,看起來並不起眼。不管公司內的人事鬥爭如何複雜,她從不參與其中,即使偶爾被動捲入,也能因為深得上司和同事的信任而全身而退。今年公司來了一位新高管,上任不久便猛燒了好幾把大火,通過不同的方式把公司里幾個核心人物給弄走了,那個平日裡不起眼的Joice好像忽然間變成了公司里的活躍人物,由於平時和各方的關係都非常好,上司對她印象一直不錯,做晉升綜合評價的時候,得分相當高,於是,她便順理成章地升了做部門經理。原來Joice並非看起來那麼溫和柔順,在人事變革的過程里她異常主動活躍。好幾個人事變動,都由於她和新上司的幾次談話起了作用而產生,但她的順利晉升靠的卻不是運氣,而是因為老闆對這些人經過長時間暗中的觀察後對新上司交代過這個Joice是個人才,可以大膽起用才得出來的結果。
為自己打造職場軟實力
日前,某進修機構推出的「職場軟實力」系列培訓課程在網上引起了白領的熱議。把自己訓練成卡拉OK高手、學習幾個小魔術、寫一手好字、參加溝通心理練習……越來越多白領意識到,職場競爭已不再局限於傳統的學歷和文憑等硬實力,一些人性化和個性化的「軟實力」更能增強整體競爭力。不過也有網友認為,這些培訓課程動輒上千元的學費,「花這麼多錢提升另類本領到底有多大用處?」
接招上司批評如魚得水玩轉職場
有人說,批評是上司伸向我們的一根欄杆,很形象。但怎樣躍過它呢?BIBA心理學家建議:要自信地接受上司的批評。聽到批評的第一時間是分析而不是憤怒。然後找出問題所在,該溝通溝通,該更正更正。只有良好的心理,才能讓批評也成為自己職場進步的籌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