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病了打針好還是吃藥好?專家:不能一概而論

這幾年,打針不好的說法越來越被廣泛傳播,而人們最常引用的理由無非就是「在國外打針都是最後一步了呢」,傷害太大等等等等。但是,真相究竟是怎麼樣呢?生病了到底是吃藥好還是打針好?北京醫院藥學部主任藥師胡欣曾在家庭醫生在線「健康十萬個為什麼」答疑平台上解答過相關問題,一起聽聽專家怎麼說。

注射藥吸收較口服藥快 但口服藥更安全

胡欣率先指出,這種觀點是片面的。他表示,口服和注射是常用的兩種給藥途徑,各有優缺點,各有各的用途。

口服給藥的優點是比較安全,是最常用、最普通的給藥方法,凡是病情一般,腸胃功能健全者,都宜採用口服法。有時在口服某些藥物時,為了避免胃酸破壞藥物,還可進行特殊處理,如製成腸溶片等。 口服藥的缺點是吸收較慢,不能滿足所有病人的需要,對於不能口服藥物的昏迷病人、嘔吐頻繁或吞咽困難者或胃腸有病不易吸收的病人以及其他一些情況,不宜採用口服給藥。

注射法的優點是劑量準確,藥物吸收迅速,見效快,可避免消化液的破壞。凡病情危急不能口服藥的病人,或不適於口服的藥物或病情,都可以採用注射的方法。其缺點是無菌要求高,給藥器械(如注射器等)需嚴格消毒,要由醫務人員進行,家庭使用不方便、注射時可引起疼痛等。而且不同的病情、不同的劑量,要求還有不同的注射方法。

所以,打針與吃藥孰好孰壞,不能一概而論。胡欣表示,不過可遵循一原則,即通過口服給藥方法能達到有效治療時,就不必採用注射給藥方法;可以皮下注射或肌肉注射的就不靜脈注射,這不僅是為了充分發揮藥物的療效,而且又可以保證安全用藥。因此,是吃藥還是打針,要視情況而定,不可片面強調哪種方法好。

建議就醫購藥需多留心眼

此外,胡欣建議,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在每次就醫醫生開處方時,最好問問醫生:一共開了幾種藥物,這些藥物有沒有嚴重副作用等,以提醒醫生再次核對所開藥物是否有誤;慢性病需要長期進行藥物治療的患者更要問問醫生:這次開的藥物有沒有與以往開的藥物有所不同的,服用劑量有沒發生變化等,同樣可以起到提醒醫生再次核對藥物。 到藥房取藥時,不要心急,輪到取藥時,最好向藥師問清楚是否是自己的藥物,一共有幾種藥物,有沒有特殊用法的藥物,有沒有需要特殊貯存的藥品等,這樣既可防止張冠李戴,取錯別人的藥,還可以提醒藥師進行再次核對,防止發錯藥、貼錯標籤等。 患者服用藥物前,必須認真查看所有藥物,特別是兒童用藥更要倍加小心,了解了每一種藥物的服用方法、安全服用劑量和服用間隔時間後,方可開始服用藥品。對於超常規用藥,比如小兒服用某種藥物,一次需要服用多片/包/粒的,應該先問問藥房藥師;慢性病患者如發現這次開的藥物無論是外包裝還是用法與以往不同時,如果沒有醫生的交代,最好也要諮詢藥師。

本文指導醫生:

胡欣博士研究生導師主任藥師

北京醫院藥學部

擅長疾病:[詳細]

枸杞草決明山楂能一起泡水喝嗎

菊花、黃芪、黨參、麥冬、枸杞、決明子、山楂、甘草之間並沒有什麼配伍禁忌,一起服用是沒有副作用的。此方總體性涼平,可疏肝理氣、平肝養肝、益腎養精,對於肝鬱氣滯、肝腎兩虛之人極為有益。此方比較養人,藥性柔和,適合泡水飲用。不過用的藥物太雜,泡水難以發揮藥效,建議先在鍋中開一下然後再泡。

菜炒九成熟再放鹽

鹽已逐步被世界公認為健康的「秘密殺手」。飲食重鹽是導致高血壓的禍首,而且與腦中風、心臟病和腎臟功能衰竭都有關係。昨天,世界高血壓聯盟秘書長阿倫博士應邀來杭,進行社區高血壓防治學術交流時提醒,高血壓患者除要按時服藥,不吃高膽固醇食物外,日常生活中要特別注意「限鹽」。 每人每天鹽的攝入量應少於6克相當於一個半啤酒瓶蓋的量 省心腦血管防治研究中心唐新華副主任介紹,浙江目前約有1000萬高血壓患者。2003年,一份調查報告顯示,我省15歲以上高血壓發病率達到18.6%。鹽和煙、酒、超重一樣,都成了高血壓的高危因素之一。 「如果一個人每天攝入的鹽量超過10克,那麼他患高血壓的危險就很大。健康的成人每日生理需求的鹽量為5克,因此食入的鹽量不應超過6克,尤其是高血壓患者。我們每天攝入的鹽中有兩部分,一部分是每天所吃的食物,本身就含有2-3克的鈉鹽;另外一部分是調味用鹽,所以這部分應控制在5克以下。」 浙江醫院名譽院長、著名心血管專家金宏義教授說,世界衛生組織推薦每人每天食鹽攝入量應少於6克(一啤酒瓶蓋的鹽約為4克)。在日常生活中,同樣進食高鹽食品,有的人血壓會升高,有的人血壓不升高,通過對5000餘人的調查發現,其中鹽敏感者達30%,而高血壓病人中的鹽敏感者達60%。這些敏感者日常攝鹽量並不比正常人高,只是因為他具有遺傳性腎排鈉障礙,易於發生鈉瀦留,才導致高血壓的發生。 吃腐乳鹹菜,喝菜湯,燒菜放味精這些日常生活習慣都易攝鹽大 唐新華副主任說,在北方,由於氣候寒冷,蔬菜、水果較少,平均每人每天鹽的攝入量在14克以上;在南方,食鹽攝入量相對較少,像浙江,就只有8—10克左右,所以北方男性高血壓發生率比南方高。 日常生活中,哪些行為鹽的攝入量大?唐新華副主任講了幾個細節:很多人早餐往往是稀飯、饅頭加各類鹹菜或腐乳,單一塊4厘米見方的腐乳就約含鹽5克,一小碟鹹菜(如榨菜)含鹽4克。僅每天一塊腐乳就已達到世衛組織規定的日食鹽攝入標準(4—6克)。 另外,許多人平時燒菜或燒湯時都有放味精的習慣,而1克味精就含鹽0.5克。許多蔬菜如空心菜、豆芽、蝦類、紫菜里都含有一定的鈉鹽。 還有的人喜歡喝菜湯,其實菜湯里的鹽含量是最高的,鹽都溶化在湯裡面了,所以菜湯最好不要喝。 「要改變長久形成的飲食結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如果發現自身有頭暈、頭疼、噁心、嘔吐、心悸、胸悶、心前區疼痛、視物模糊、四肢發麻等症狀時,就有高血壓的危險了,應及時就醫。」唐新華主任說。 專家教你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控鹽 菜熟九成再放鹽,既保持口感又控制鹽量 人工製作的食品含鹽較多,應儘量少吃;平時提倡多吃新鮮、清潔的蔬菜。 利用醋、芝麻醬、香料來調味,可加蒜、蔥、胡椒等來變換口味。 炒菜時,菜熟九成再放鹽,這樣既能保持口感,又能控制鹽量。在西方國家,還奉行「餐時加鹽法」:炒菜時不放鹽,起鍋裝盤上桌後再加鹽。如此,鹽僅附在菜餚表面而來不及滲入,吃起來鹹味不減,卻可以減少1/2-2/3的用鹽量。在西方國家,人們已逐步養成吃生菜和水煮蔬菜,餐桌上放鹽瓶,用餐時自己撒上少許鹽的飲食習慣。 另外,鉀和鈣對鈉有對抗作用,補充鉀和鈣可以促使鈉排出。可多吃含鈣豐富的蔬菜與食物,如菠菜、油菜、土豆、蘑菇、木耳、牛奶、豆製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