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節氣的養生原則
切不可急躁或大怒:睡眠要充足,不可在過於睏乏時才睡,應當在微感乏累之時便開始入睡。不可露宿,室溫要適宜,不可過涼或過熱,房中也不可有較強的對流空氣,即所謂的「穿堂風」。早晨醒來,可先在床上做一些保健的氣功,如熨眼、叩齒、鳴天鼓等,再下床活動。早晨可到室外進行一些健身活動,但運動量不可過大,以身體微出汗為度,可選擇散步或練習靜氣功。日常生活中,氣溫高的中午不要外出,而居室溫度亦不可太低,工作量不宜過大。
防止「情緒中暑」:大暑時節高溫酷熱,人們易動「肝火」,進而產生心煩意亂、無精打采、思維紊亂、食欲不振、急躁焦慮等異常行為,這是「情緒中暑」所引起的。養生要注意心態宜清靜,越是天熱越要「心靜」,以避免不良刺激。
多吃防暑濕、益氣養陰的食物
多吃些燥濕健脾的食物:可用橘皮10克(鮮皮加倍),冰糖適量,用開水浸泡後代茶飲。此飲具有理氣開胃、燥濕化痰的功效,適用於暑濕所致的脘腹脹滿、飲食無味者食用。大暑時節,除了炎熱外,還會出現多雨或陰雨綿綿的天氣,氣候特點以潮濕悶熱為主,所以從傳統養生學的角度講,特別要注意對暑濕的預防。暑濕侵害人體可出現胸膈滿悶、飲食無味、口中黏膩、頭昏腦漲、肢體困重等症狀,所以應以消暑清熱、化濕健脾的方法進行預防或治療。
益氣養陰的食物不可少:大暑天氣酷熱,出汗較多,容易耗氣傷陰,此時,人們常常是「無病三分虛」。因此,除了要及時補充水分外,還應常吃一些益氣養陰的食物以增強體質,使濕熱之邪無機可乘。但所選食物一定要清淡,不可過於滋膩,否則極易傷胃,導致消化不良。如山藥、紅棗、海參、雞蛋、牛奶、蜂蜜、蓮藕、木耳、甲魚、豆漿、百合粥等,都是夏日進補的佳品,可根據個人喜好選用。
另外,大暑節氣時氣溫較高,人體新陳代謝增快,熱量消耗大,應當及時補充蛋白質,多吃豆製品。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立春注意保護陽氣
立春是一年中的第一個節氣,「立」是開始之意,立春揭開了春天的序幕,表示萬物復甦的春季已開始。此刻「嫩如金色軟如絲」的垂柳芽苞、泥土中躍躍欲試的小草,正等待著「春風吹又生」,而「律回歲晚冰霜少,春到人間草木知」,形象地反映出立春時節的自然景色。隨著立春的到來,人們明顯地感覺到白天漸長,太陽也暖和多了,氣溫、日照、降水也趨於上升和增多。人們按舊曆習俗開始「迎春」。農諺說得好:「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覺。」農事活動由此開始,這時人們也走出門戶踏青尋春,體會那最細微的春意。
立春時節,大地回春,萬物更新,人們的精神調攝也要順應春季自然界蓬勃向上的生機,做到心胸開闊、情緒樂觀、熱愛生活、關心他人、廣施博愛、善濟仁慈、戒怒戒躁、保持精神愉悅,順應春季肝氣升發的特性,使氣血和暢。
俗語有「春捂秋凍」「春季不可薄衣」之說。在乍暖還寒的春季做好「春捂」是順應春天陽氣升發的養生需要,也是一種預防疾病的自我保健良法。立春是春天的開始,意味著天氣將由寒冬向炎熱的夏天轉換,正處於陽氣漸長、陰氣漸消的時候,此時天氣雖開始暖和,但春天是以「風」為主氣,氣候特點是:變化較大,忽冷忽熱,乍暖還寒,尤其是適逢春雨連綿的時候,更是冷風陣陣,寒氣襲人。由於冬天怕冷,穿戴衣帽較多,人們適應外界天氣變化的能力下降,尤其是老人、嬰幼兒及體弱多病者更難以適應,因此在早春時節要保暖,衣服宜漸減,不可頓減,根據天氣變化適時增減衣服,注意防風禦寒,養陽斂陰,對於老人、嬰幼兒及體弱多病者尤其應注意腳部、背部保暖。
立春時節,順應陽氣生發的特點,在起居方面也要相應改變。做到適當的晚睡早起,早晨起床後做一些輕柔舒緩的運動項目,如太極拳、太極劍、八段錦、慢跑、體操等,活動關節,舒展形體,疏通郁滯,使氣血順暢。
驚蟄節氣少吃酸
驚蟄時節,春光明媚,萬象更新。按照一般氣候規律,驚蟄前後各地天氣已開始轉暖,並漸有春雷出現,冬眠的動物開始甦醒並出土活動。雨水漸多,是春播的大好時機。
春天,人們常感到睏乏無力、昏沉欲睡,早晨醒來也較遲,民間稱之為「春困」,這是人體生理功能隨季節變化而出現的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春回大地,天氣漸暖,人體皮膚的血管和毛孔也逐漸舒張,需要的血液供應增多,汗腺分泌也增多。但由於人體內血液的總量是相對穩定的,供應外周的血量增多,供給大腦的血液就會相對減少,所以出現「春困」。
初春陽氣漸生,氣候日趨暖和,但北方陰寒未盡,冷空氣較強,氣候變化大。所以,為了抵禦漸退的寒氣,人們又提出「春捂」,這在驚蟄期間尤為突出。
驚蟄時的養生,要根據自然物候現象、自身體質差異進行精神、飲食、起居的調養。《黃帝內經》日:「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於庭,披髮緩行,以便志生。」這是說,春天萬物復甦,應該早睡早起,散步緩行,可以使精神愉悅、身體健康。對於北方氣溫較低、早晚溫差大的地區要注意保暖。春季與肝相應,如養生不當,則可傷肝。現代流行病學調查,春天屬肝病高發季節,應注意養肝、保肝,防止春季傳染病的流行。飲食調養要根據節氣變化和每個人的體質情況而定。主要以「春夏養陽」為原則,可適當多吃能升發陽氣的食物,如韭菜、菠菜、養菜等。春天肝氣旺易傷脾,故驚蟄季節要少吃酸,多吃大棗、鍋巴、山藥等甜食以養脾,可做成大棗粥、山藥粥。
小暑養生菜
含鉀食物補體力:由於夏天人們出汗較多,致使體內丟失一部分水分、鹽分及一定量的鉀元素,會出現倦怠無力、頭昏頭痛、食慾不佳、精神不振等症狀。為防止缺鉀,在日常膳食中可多吃大豆、草莓、桃子、土豆、紫菜、芹菜、毛豆等含鉀豐富的食物。
春分時節運動養生
早在戰國時期,莊子就主張要摒棄私慾,在靜中養生。明朝的王陽明繼承發揚了這一學說,創建了靜坐術。文學巨匠郭沫若年輕時疾病纏身,痛苦不堪,後來練習靜坐,頑疾消除,一直活到86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