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醫學的腎就解剖實體及其生理功能而言:兩個腎臟呈蠶豆形,位於腹部深處、肋骨的下方,它的功能也是非常重要、不可或缺。腎臟主要清除我們體內的毒素、廢物及過多的水分。除此之外,它還協助我們機體控制血壓、調節電解質濃度、調節酸鹼平衡、產生紅細胞和保持骨骼健康。
中醫學中的腎就人五臟六腑整體功能系統而言,是臟腑中尤其重要的一個「髒」。中醫把它所藏之氣看作是生命的原動力。醫家認為它是水火之宅,內寓真陰真陽,又有稱其為命門者。具體來說,腎的主要生理包括藏精,主生殖和生長發育;腎主水,司開闔,腎對於津液的輸布和排泄有重要作用;腎主納氣,對人體的呼吸運動具有重要意義。此外,腎對骨骼、智力、頭髮、生殖、大小便、耳及聽力、唾液、血液等有重要的影響。其綜合功能相當於現代醫學中的內分泌、泌尿、生殖、呼吸、神經、血管、消化、免疫等多方面的作用。
糾正認識誤區:陽痿都是腎虛,體弱都是腎虛,腎臟病都是腎虛,怕冷都是腎虛
在生活中經常會有人提及腎虛,如今腎虛這個詞已跨出了醫學名詞的範疇,更多充當健康廣告的招牌,當你拿起報紙、打開電視就能看到聽到腎虛。其實腎虛是中醫學的專用名詞,而中醫理論的腎大大超過了泌尿系統的範圍,它與人體的生長、衰老、智力、生育都有著密切關係。
腎為「先天之本」
中醫認為腎為「先天之本」。腎與膀胱互為表里,腎藏精,主生長發育和生殖。開竅於耳及二陰,腎主骨生髓,其華在發。當臟腑之精充盛時,除供應本身生理活動所需外,其剩餘部分則貯藏於腎,以備不時之需。當五臟六腑需要時,腎再把所藏的精氣重新供給五臟六腑。故腎精的盛衰,對各臟腑的功能都有影響,五臟六腑均需腎精的滋養,它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動力源泉。腎的作用可分為腎陰、腎陽兩方面,腎陰與腎陽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維持人體的動態平衡。當這一平衡遭到破壞後,就會出現腎陰、腎陽偏衰或偏盛的病理變化。當人們先天不足,體質虛弱,或年紀增大,或久病、病後失於調養,人體的精氣也就自然不足了,就會出現許多相應的徵候群,中醫就稱之為腎虛了。
${FDPageBreak}
腎虛症狀多種多樣
腎虛的症狀很多,在腦力方面可表現為: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精力不足,工作效率降低。在情志方面可表現為:情緒不佳,情緒常難以自控,頭暈,易怒,煩躁,焦慮,抑鬱等。或是信心不足,缺乏自信,工作沒熱情,生活沒激情,沒有目標和方向。在性功能方面表現為:性功能降低,男子性慾降低,陽萎或陽物舉而不堅,遺精、滑精、早泄,精子減少或精子活動力減低,不育。女子則子宮發育不良,卵巢早衰閉經、月經不調,性慾減退,不孕等。在泌尿方面表現為:尿頻,尿等待,小便清長,夜尿增多等。此外腎虛的症狀還可能有:早衰,失眠,食欲不振,骨骼與關節疼痛,腰膝酸軟,不耐疲勞,乏力,聽力衰減,頭髮脫落或鬚髮早白,牙齒鬆動易落等。或是容顏早衰、眼袋、黑眼圈,膚色晦暗無光澤,色斑,女性乳房開始下垂,腰、腹脂肪堆積;男性早禿等。
糾正對腎虛的認識誤區
談及腎虛,我們還要糾正一些對腎虛的認識誤區。很多人認為,陽痿就是腎虛,實際上陽痿誘因眾多,並非腎虛的代名詞。其次體弱就是腎虛,腎為人體生命之根,內藏元陰元陽,主骨生髓,藏精。腎氣不足,自然會體質下降,腰膝無力。可是引起體質虛弱的原因很多,如脾胃受損、肺氣虧虛、肝血不足等。體弱是為虛症,但並不等於就是腎虛。再次,誤以為腎臟病都是腎虛,中醫的腎虛可以是疾病所致,也可以是衰老的結果,是人體內臟功能失調的概念,而不一定指人體解剖上的腎臟有了病變。因此腎虛並不等於腎臟有病。還有人覺得怕冷就是腎虛,腎主一身之元陽,故腎陽虧虛者,大多畏寒怕冷,肢體冰涼,但這其中有表證與里證之分。里證又有脾陽不足與腎陽不足之分,不可全歸之於腎虛。
補益腎氣要辨證
中醫治療腎虛辨證為先,弄清是腎陽虛還是腎陰虛是關鍵。一般而言,腎陰虛者腰膝酸軟、五心煩熱、頭暈耳鳴、失眠健忘、盜汗、男子遺精早泄,女子經少經閉、大便秘結、舌紅少苔,脈細數;腎陽虛者則面色白或黎黑,腰膝酸冷、精神不振,男子陽痿早泄,女子宮寒不孕、遺尿浮腫、五更泄瀉,舌淡苔白,脈沉遲等。有的患者表現為陰陽兩虛。補陽藥多是熱性藥,如附子、肉桂、鹿茸、桑寄生、淫羊藿、肉蓯蓉、巴戟天等;補陰藥多是甘涼藥,如石斛、玉竹、枸杞子、女貞子、西洋參等。補陰代表方是六味地黃丸,補陽代表方有金匱腎氣丸、五子衍宗丸。由於中醫還講究「陰陽互根」,因此治療中還要做到「善補陰者,陽中求陰;善補陽者,陰中求陽」。
最後要提醒大家中醫補腎很有學問,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而不能盲目進補。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中藥雖好,不可濫用,請遵醫囑
「中藥抗炎我放心」——短短一句廣告語,反映了人們對「中藥抗生素」療效和安全性的信任之深。所謂「中藥抗生素」一般指清熱解毒類中藥,使用廣泛,深受老百姓青睞。但也因此,清熱解毒類中藥用得太多太濫,帶來不少隱患。
當您隨便走進任何一家藥店,就能發現「中藥抗生素」果然很有「市場」。清熱解毒類中藥往往擺在正對大門口的顯眼位置;其品種最為豐富,大敗毒膠囊、三黃片、板藍根沖劑、穿心蓮片、雙黃連口服液,應有盡有。
清熱解毒藥能替代抗生素嗎?可以隨意吃嗎?據報道,不少醫院就接診了不少清熱解毒藥「吃壞了」的病例:
1.病情被耽擱甚至遷延難愈
原來,很多病人的「感冒咳嗽、咽喉腫痛」屬於細菌感染,需要抗菌治療。 如果這時一味地只使用清熱解毒藥,肯定達不到理想的抗菌效果,因為這類藥物抗菌作用較弱,拿「弱旅」對「強敵」,後果可想而知,造成患者病情遷延,咳嗽、發熱反覆發作,甚至出現病情加重。 此外,對於咳嗽等症狀,過多地用寒涼的清熱解毒藥會造成邪氣內郁而不能外散,病程反而延長,遷延難愈。
清熱解毒藥和抗生素不能互相替代。雖然研究表明清熱解毒中藥有一定的抗菌作用,但單用這類藥物療效難保證。因此,如果吃藥兩三天病情沒有痊癒,最好上醫院接受進一步的診治。
${FDPageBreak}
2.吃藥吃壞了胃腸
很多人認為,中成藥安全無毒,長期服用沒有問題;因此,有的人為了預防感冒經常喝板藍根,有的人為清咽利喉長期用胖大海泡茶等。實際上,無論是古籍記載,還是現代研究,都表明清熱解毒中藥不能久服。原來,清熱解毒藥屬於寒涼之品,長期服用會造成脾胃陽氣受傷, 而致食慾下降、腹脹腹滿、腹瀉等。很多人吃這類藥吃出了腸胃不適卻渾然不知, 蒙在鼓裡,還以為是其他疾病引起的。
3.不對證用藥加重病情
中醫治病強調辨證施治,用藥時往往表現為同病異治或異病同治,如清開靈口服液主要用於外感風熱、火毒等內盛所致高熱不退等,但有些患者輕微發熱時就用此藥,這樣做不但不會治好疾病,反而有可能讓病情加重。 此外,冬天房子裡暖氣開得太足,或夏季空調溫度調得過低,而造成室內外溫差太大而感冒的患者,屬外邪襲表之表熱證或表寒證,也不適合使用苦寒的清熱解毒藥, 而應該使用加減葛根湯、加減小柴胡湯等藥發散,否則會使「外邪」被包裹得更緊,發散不出,而導致外邪由表及里。
清熱解毒類中藥用得太多太濫的原因主要有三種:一是抗生素限售令後,藥店的抗生素賣不動,二是廣告宣傳將一些不正確的用藥觀念「潛移默化」,並沒有醫學道理;三是長期以來人們對清熱解毒藥厚愛有加。這造成了很多家庭都盲目地儲備這類藥物。 要知道,中醫藥的精髓在辨證論治,只有在醫院拿過脈、看過舌象之後,才可能開出最適合病人的藥物 ,家裡盲目貯備中成藥的做法是錯誤的。
中醫和儒道文化的關係
儒家談天命,倡「生死有命」。史載宋英宗年間,邵雍與客散步天津橋上,聞杜鵑啼,邵慘然不樂。客問其故,答曰:「洛陽舊無杜鵑,今始有之,是皇上將用南人為相之徵兆,更多起用南人,專務變法,天下自此多事也。」客不解,邵曰:「天下將治,地氣自北而南。將亂,自南而北。今南方地氣至矣,禽鳥飛類,得氣之先者也。《春秋》書『六鷁退飛』、『鴝鵒來巢』,氣使之也。」他們認為自然規律決定社會人事,「違天之命者,天得而刑之;順天之命者,天得而賞之。」
道家講天道,「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認為天道是宇宙萬物的本原和主宰者。修道的目的在得「至真之道」,即達到順應自然﹑與天合一的境界,以至無生無死,亙古長存。傳說軒轅時的廣成子,居住在崆峒山的石室之中,黃帝曾向他請教「至道之要」,廣成子先是不予回答,過了三個月,黃帝再來問「治身之道」,廣成子告訴他說:「至道之精,杳杳冥冥。無視無聽,抱神以靜。形將自正,心淨心清。無勞爾形,無搖爾精,乃可長生。……與日月齊光,與天地為常,人其盡死,而我獨存焉。」提出「守一」、「處和」的修道原則。其用此法修身,至一千二百歲,容顏未嘗衰老。後授黃帝《自然經》一卷。「仙道貴生,無量度人」,道教終極目標是身與自然化合為一。
中醫學在天人關係上,融合了儒、道,不僅認為人體本身是個有機整體,而且認為人與自然和社會也是個有機整體(「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
首先,中醫認為人的生理與自然是貫通的。《黃帝內經》裡認為心是君主,統率一切心身現象。心以下由肺、肝、膽、膻中、脾胃、大腸、小腸、腎、三焦、膀胱組成,他們分別為相傅、將軍、中正、臣使、倉廩、傳導、受盛、作強、決瀆、州都等官員。
其次,疾病與人的社會角色相關聯。中醫認為由於個人所處環境不同,政治經濟地位不同,身心機能和體質特點就會出現差異,進而導致病因病性上的差異。《醫宗必讀》云:「大抵富貴之人多勞心,貧賤之人多勞力;富貴者膏粱自奉,貧賤者藜藿苟充;富貴者曲房廣廈,貧賤者陋巷茅茨;勞心則中虛而筋柔骨脆,勞力則中實而骨勁筋強;膏粱自奉者臟腑恆嬌,藜藿苟充者臟腑恆固;曲房廣廈者玄府疏而六淫易客,茅茨陋巷者腠理密而外邪難干。」
第三,在養生防病中順應自然規律,在治法上遵循因人、因時、因地制宜的原則。《素問》告誡曰:「治不法天之紀,不用地之理,則災害至矣。」
最後,中醫學在生命健康、疾病的問題上不僅著眼於人體自身,而且重視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對人體的各種影響,故而對醫家提出了極高要求:「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通人事。」
頸部保健操:搖頭晃腦令你更健康
隨著年齡的增長,頸部及背部的椎間盤還會水分流失,椎間盤因失去彈性而變得脆弱,很容易發生破裂。如何對付此類職業病症?
太極松腰最簡單的三種方法
在楊式太極拳第三代傳人楊澄甫先生口述、陳微明先生筆述的《太極拳術十要》中,松腰是作為很重要的一點來闡述的:「腰為一身之主宰,能松腰,然後兩足有力,下盤穩固。虛實變化,皆由腰轉動,故曰,命意源頭在腰隙。有不得力,必由腰腿求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