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養生,往往與節氣有著莫大的關係。現在正處於孟春時節,根據祖國傳統醫學理論,孟春時節是萬物生發的季節,氣候變化以風為特點。此時天氣由寒轉溫,草木生發萌芽,萬物復甦,人類的新陳代謝也開始變得活躍起來。
中醫認為,肝是藏血之髒,既能貯藏血液,又能調節血量,與人體的活力密不可分;肝同時影響脾胃運化,如果肝有病證,脾胃功能也會失調;再者,肝主情志,如果生氣、憤怒就會引起肝氣鬱結、肝陽上亢等,反過來,肝病患者情緒易激動、心情鬱悶、脾氣較大。
初春防「倒春寒」
立春後陽氣逐漸上升,但積聚了一季的陰寒之氣仍占據主要地位,初升的陽氣尚不足與其抗衡,冷暖氣候博弈交替,天氣依然寒涼,故不要過早地脫去冬天的棉衣,應多捂一段時間,待陽氣逐漸壯大,天氣衡穩變暖時,再脫去棉衣感受和煦的春暉。
養肝健脾很重要
中醫認為春季是肝膽陽氣升發之季,肝膽氣升發不足,或是肝膽氣升發太過都會引起氣機失調。因肝膽互為表里,肝氣要藉助膽經才能舒達外泄,如肝膽經絡不通,氣血不暢,肝膽升發不足,就會出現一些肝膽郁滯(鬱熱)的症狀:如口乾口苦、頭目暈眩、煩躁易怒、頭痛、痛經、脅肋脹痛等;而肝精血不足,肝膽氣升發太過,甚至陽氣上擾,則會出現肝陽上亢的表現:血壓增高波動明顯、眩暈加重、腰酸、下肢無力、頭重腳輕、肢體震顫等,這也是春季心腦血管疾病高發的原因之一。故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當養肝疏肝,和調氣血。
減酸益甘養性情
由於春天肝氣旺,肝旺輕易克伐脾土而引起脾胃病,而酸味是肝之本味,故此時應減酸味,不能再助長肝氣以免過旺,甘是脾的本味,為了抗禦肝氣的可能侵犯,增長甘味以加強性情,可以此加強機體的防禦。
因此,疏理肝氣的陳皮、平熄肝風的杭菊、柔肝和脾的谷芽等,都是合時宜的食養食品。此外,大自然為人類供給了不少野菜,如馬蘭頭、苜蓿、蓬蒿菜等都有良好的清肝明目作用。正因此時脾胃輕易受損,應留心少進難消化食品,尤其是老年人更應留心,如酒不宜過量,冷饌、粽子、海鮮等粘冷肥膩之物,均應嚴厲節制,以免影響臟腑正常功效。
體質不同,養肝計劃各異
固然同樣是養肝健脾,但不同體質也有不同食療的計劃。
普通人是健脾祛濕為主,而脾虛較重的人,則需健脾益氣。要祛濕,可用荷葉煲湯,也可在湯水中參加藿香、苡米、雲苓等,每周1~2次,可達健脾祛濕之效。水蛇苡米湯、苦瓜芥菜豬骨湯、馬齒莧兔肉湯或蓮子杏仁露皆有此功效,推薦日常食用。
若經常感到疲憊、拉肚子、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甚至易感冒,這些是脾虛較重的表現,則可在煲湯時適當增加淮山、黨參、北芪等藥材,以健脾益氣。黨參雲苓煲雞則合適此類脾虛之人。此外,肝火旺盛的人,則應側重疏肝,可用柴胡、白芍、黃芩、蛇舌草、車前草等煲水飲用。肝病患者,包含肝硬化、B型肝炎患者,春天更應養肝。堅持心情愉快之餘,採取疏肝健脾食療方,如雞骨草鯽魚湯、金針木耳田雞湯,忌食煎炸、燥熱、肥膩難消化食品。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盤點中藥「參」家族各成員功效
自古以來,參就是一味大補的中藥,體質虛弱、疾病纏身的人們常常通過服用參來調理身體、治病救人。然而,人們對參的了解還僅僅限於「人參」這個名字,其實,人參只是參的一種。「參」這一家子,成員眾多,兵強馬壯。除了聞名遐邇的人參、西洋參(花旗參)、高麗參外,還有丹參、苦參、玄參、沙參、黨參、東洋參、太子參、明黨參等。這些「參」如一顆顆明珠,在中醫藥文化領域散發著璀璨的光芒。
然而,它們名字中雖然都有一個「參」字,卻不意味著它們「同姓三分親」。它們有著各自的歷史、功效,也有著各自的使用禁忌。在調理身體的時候,一定要選擇針對病人症狀的參,否則,不僅達不到調理治病的效果,還可能適得其反。
1.人參:
人參因為形似人形而得名。其中,野山參無溫燥之性,大補元氣,乃參中上品。人參雖名貴,但連續長時間大量服用人參,可產生頭痛、失眠、心悸、血壓升高、精神抑鬱等不良反應。故體弱滋補者、動脈硬化、高血液黏度、失眠、胃病、膽囊炎和膽結石者,以及兒童、孕婦和哺乳期婦女,也不宜過多服用人參。服人參時不宜喝茶和吃蘿蔔,以免影響藥力。
2.高麗參:
高麗參,專指朝鮮半島出產的人參。高麗參有園參、移山參和野山參之分。高麗參的作用主要是抗疲勞、提高免疫力。價格比較昂貴,其使用禁忌,與我國人參相似。
3.西洋參:
西洋參又稱花旗參,是一種補而不燥,男女老少四季皆宜的保健佳品。西洋參具有抗疲勞、抗衰勞、抗休克、提高思維、改善記憶、調節內分泌、增強免疫功能,以及改善心血管功能等作用,對機體起到整體的調理效果。另外,西洋參不含激素樣物質,老少皆宜,尤其是青少年在考試複習階段,或消化不良時,可食用西洋參來調理機體。
4. 丹參:
丹參是一味常用中藥,味苦性微寒,具有活血通經、祛瘀止痛、清心除煩、涼血消癰等作用,適用於血瘀、血熱、血瘀兼熱或血熱兼瘀所致的各種病證,尤為婦科、內科及外傷科證屬血瘀兼熱者所常用。現代藥理學研究發現,丹參在心血管疾病方面有較好的療效。它可以抗動脈粥樣硬化,縮小心肌梗死面積,降低心肌耗氧量。丹參片是治療冠心病的常用藥物,長期服用,可降低血脂和血黏度,抗動脈硬化。此外,丹參還有抗氧化、抗感染和抗腫瘤的作用。近年來,有研究認為,服用丹參片不宜同時食用牛奶和黃豆,否則會降低丹參的藥用價值。
5.苦參:
苦參味苦性寒,有清熱燥濕、驅風殺蟲、止癢安神之功效,為歷代中醫治療多種皮膚病所推崇。現代藥理研究表明,苦參有抗炎、抗癌的作用,可治療慢性肝炎、肝損傷和肝纖維化。此外,還有明顯的鎮靜、催眠及抗炎抑菌等作用。
6.玄參:
玄參別名元參、黑參、浙玄參,始載於《神農本草經》,在中藥方中經常配伍入藥,如咽炎片、清喉咽合劑等,有滋陰降火、潤燥生津、消腫解毒的作用。現代藥理研究表明,玄參除有抗炎和抗病毒作用外,還能降壓、抗血小板凝集和降血糖,以及對腦血管損傷有保護作用。
7.沙參:
沙參有南北之分。南沙參性味甘,微苦,涼;北沙參性味甘,苦,淡,平。南、北沙參均具有養陰清肺、祛痰止咳等功效,適用於治療肺熱燥咳、虛勞久咳、咽干喉痛等證。現代醫學研究指出,南沙參祛痰、強心作用較明顯;北沙參有加強呼吸、升高血壓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沙參性微寒,只適宜肺胃陰傷而有熱者,所以,風寒感冒咳嗽、寒痰咳嗽及脾胃虛寒者應慎用。
8.明黨參:
明黨參具有益氣、生津、潤膚、祛痰之功效,並有滋補強壯作用。故除作藥用外,亦供作保健食品。黨參和明黨參是常用中藥材,因名稱僅一字之差,很容易引起認識及臨床使用上的混淆。其實,它們不同科不同屬,長得不一樣,所含的有效成分也不一樣,自然導致藥效有很大差異。黨參性味甘平,側重於補中益氣、健脾益肺;明黨參性味甘涼,側重於潤肺化痰、和胃養陰。
9.東洋參:
東洋參其實是牛蒡,自古以來,它就是我國百姓藥食兩用的蔬菜。牛蒡的肉質具有特殊的香氣,不但富含營養,而且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經常食用牛蒡,可防止人體過早衰老,增強新陳代謝,促進血液循環,增強大腸蠕動,清除體內毒素,長期食用,補腎壯陽。現代醫學認為,牛蒡具有降血壓、降血糖、抗腫瘤及抗菌的作用。不過,由於牛蒡有降血壓和降血糖的功效,低血壓、低血糖人士及懷孕婦女不宜直接食用。
10.黨參:
黨參的主要功能是補氣,最宜用於平素倦怠乏力、精神不振、語音低沉、自覺氣短、稍一活動就喘促的肺氣虛弱者。以西醫的觀點,黨參含有多種功能的多糖和構成營養物質的多種胺基酸、菊糖,以及生命活動中必不可少的多種無機物,這些是它作為補益藥的物質基礎。其中,菊糖不僅是營養品,而且能增強免疫力;鐵、銅、鈷等微量元素,對血液的形成有重要作用,鋅則可促進生長發育和增強性功能。
11.太子參:
太子參性質微溫,味甘,性較潤,有補益氣陰、生津止渴的功用,功效與人參相近,但藥力薄弱。與黨參相比,其補氣作用較弱,但生津養陰之力比黨參強。據現代藥理學分析,太子參根含有果糖、澱粉、皂苷、維生素等有效成分,能夠治療慢性胃炎、胃下垂、慢性腸炎、神經衰弱、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肺結核等多種疾病。由於藥性緩和,陰陽兼顧,太子參深受臨床醫生和養生行家的垂青。即使無病的人少量服之也無損害,體弱老人服之,更具有祛病養身、延年益壽的作用。太子參可謂老少皆宜。
揉按腋窩能除心火?12招敲打經絡排毒法
1.拍打肘窩,除心肺的火氣和毒素
肘窩是個經絡密集的部位,分別有肺經、心包經、心經這三條經絡透過,所以按揉這個部位可以排除心肺的火氣和毒素。如果你近期出現喉嚨腫痛、痰黃氣喘、咳嗽咳血、心煩心熱、嘴破、失眠多夢等症狀,那就是你心肺的火毒壅盛了。
你可以用「硃砂掌」在肘窩這個位置連續拍打5~10分鐘。拍完後,肘窩會出現青、紅、紫、黑等不同顏色的毒素反應物。1~2周拍一次,可保這口「井」排污通暢。
2.膝窩是祛濕毒、排熱毒的「關口」
在膝窩中點有個重要穴位叫委中穴,走的是膀胱經。膀胱經是人體最大排毒祛濕通道,而委中穴便是這個通道上的「排污口」。
如果排污口被堵住,濕毒、廢氣排不出去,就會在體內淤化成熱毒。熱毒在體內待久了,就成了瘤。另外,侵入體內的風、寒、濕等外邪淤在這裡排不出去,就會導致關節炎,可見這個排污口的重要性。所以平時你一定要常清理,方能保證它排毒順暢,你也才能身心常安。
方法是用硃砂掌連續用力拍打5~10分鐘,直到出現瘀斑、痧點等病理反應。1~2周拍打一次,身體就會透過自我排毒的方式來清除這些毒素和垃圾。另外,你覺得壓力很大時,也可以透過拍打這個窩來減壓。
3.揉按腋窩能除心火
一說起腋窩,很多朋友會想到狐臭,那種難聞的氣味就是腋窩這口「排污井」所散發出來的。腋窩處的極泉穴是心經的重要穴位,可以祛除心臟的火郁毒素。所以你應常常去按揉這個地方,以疏通這口「井」。平時容易犯急、暴躁,這是心火大的表現。揉一揉心窩,打通了心經,人就平靜下來了。
4.膽經:讓你頭髮黑亮
膽經由臀部中點開始,沿大腿筆直下滑,至腳踝底端結束。當膽汁分泌不足時,人體無法有效分解食物中的油脂,頭髮會顯得油油的,在夏天尤其如此。
因此建議你每天用力敲打膽經,左右各200下,提高膽汁分泌速度,讓頭髮健康、黑亮。另外,敲膽經還能幫助大腿排出堆積在外側的脂肪,讓你放心穿短裙!
5.大腸經:幫你排毒
大腸經從鼻翼旁的迎香穴開始,經過脖子,貫穿手臂,止於食指指尖。經常敲打大腸經,可清腸潤胃,使你代謝通暢,有很強的排毒效果,使你皮膚滑潤、口氣清新!大腸經的作用時間是早5點到7點,建議你在早餐前敲打大腸經,以幫助身體代謝掉夜晚沉積於體內的毒素!
6.肺經:讓你皮膚不再乾燥
從肩胛骨凹陷處連出一條直線,沿著手臂內側,到拇指內側端止,為人體肺經。「肺主皮毛」,經常敲打肺經的同時,保證每天至少1500毫升的進水量,就能使水分通過肺經運轉到真皮層,使你的皮膚不再乾燥!
敲打肺經時,從大臂到手腕上方,可用半空拳敲打,由於手掌面積較小,從手腕到拇指內側,建議你用另一隻手的拇指按壓,以使穴位足夠受力。另外,清晨3點到5點是肺經運行時期,按理說此時敲打效果最好,如果你不願打攪自己香甜的睡眠,可將敲打肺經作為晨練第一課!
7.膀胱經:讓你記性好
膀胱經從頭頂的百會穴開始,延至後背、臀部,於腳跟止。一般中醫認為,膀胱經真正的效力位置從腰間開始,因此你只要敲打下半身就夠了。
經常敲打膀胱經,可改善腦部供血質量,刺激腦神經細胞活性,讓你記憶力提高!下午15點到17點是膀胱經的運行時間,那時敲打,可有效減少「午乏」,讓你的精力格外充沛!
8.心包經:讓你吃不胖
從乳頭外側一寸的天池穴開始,到中指指尖末端,為心包經。心包經的始端在心臟外圍,中醫所說的心包就是心臟外面的一層薄膜,當外邪侵犯時,心包擋在心臟前面,起到一定保護作用。
經常敲打心包經,除了提高心臟功能,讓你的呼吸和血流更有力外,還有一定的減脂效果。晚上19點到21點是心包經運行時間,如果你在晚飯後敲打心包經,可使血液中積存的膽固醇順暢地排出體外,加快食物脂肪在體內的代謝速度,即使吃得很多,也不用擔心發胖!
9.小腸經:擁有纖細手臂
小腸經由眼角內側半寸處的晴明穴開始,經由臉頰、脖子,貫穿手臂,止於小拇指指尖。小腸的功能是消化和吸收,如果它的功能減弱,手臂就會出現松松的肉肉。
要想擁有纖細手臂,就需要經常揉捏小腸經。具體做法很簡單,把手舉起來,用手指肚捏手臂內側,以微有痛感為佳。經常這麼做,小腸經附近的肌肉血流通暢,你就可以放心穿吊帶衫,展現好身材啦!
10.心經:最準確的自我體檢法
心經始於腋下,止於小拇指指尖,貫穿上臂內側。中醫認為,心經可透露出人體最準確的健康指標,是不可不試的健康自測法。
具體方法很簡單:先將手向前伸直,15秒後,斜放下45°,10秒後,再把手臂垂直舉高,如果你的血液迅速下流,靜脈凸顯消失,說明你指標正常,不必為健康擔心,如果靜脈凸顯消失緩慢,說明你疲勞過度,急需減壓,建議你藉機美美地睡一覺!
11.三焦經:讓你免疫力提高
三焦經起於眼角魚尾紋的生長處絲竹空穴,止於無名指之間。三焦經是人體健康功能的總指揮,它能使各個臟腑順利合作,步調一致,有些中醫學家還將它等同於淋巴系統,可見其作用不一般。經常敲打三焦經,能提高身體免疫力,讓你不再小病連連!三焦經的運行時間是21:00到23:00,建議你敲打前儘量少喝水,三焦經還主管水液運行,體內水液沉積太多,會讓你次日清晨感覺眼皮腫腫的!
12.胃經:讓你臉色白裡透紅
胃經從鎖骨下開始,順雙乳,過腹部,到兩腿正面,止於第四腳趾趾間。面部供血主要靠胃經,顏面的光澤程度、皮膚的彈性都與胃經供血有關。
如果臉上突然起了皺紋,很可能是胃經的氣血虧虛造成。胃經的最佳敲打時間是早7點到9點,堅持敲打,你就會發現自己的臉色白裡透紅,即使熬夜,也不會顯得太憔悴!
雨水節氣重養護脾臟 中醫提醒適當「春捂」
雨水節氣屬於早春天氣,乍暖還寒氣溫尚低,晝夜溫差變化大,體弱的人易感冒。不要急於脫冬衣,要注意養護脾臟,還要學會適當「春捂」
冷水洗頭更健康?中醫「五水養生法」養出健康體魄
水是生命之泉,離開了水,我們將無法生存,有研究表明,一星期不喝水,會危脅到生命。中醫提倡水療,並提出了「五水養生法」,即用水養生。正確喝水,大大有利於身體健康。下面一起來看看如何用水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