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茶和人參都是對人身體有特殊作用的物質,雖然沒有二者相互關係的實驗研究,但各自的成分、功能研究卻有不少。人參含有很多的功能物質,如蛋白質、多種礦物質等,其中含有大量的甙類,人參皂甙有很強的抗氧化功能,在防止細胞衰老和凋亡上有很好的作用。
而茶中除含有抗氧化劑茶多酚外,還含有較多的茶鹼和鞣酸。茶鹼和鞣酸可以同我們所吃食物中的營養成分產生反應,從而影響它們的吸收。現代醫學認為吃藥的同時喝茶會影響藥物的作用,主要是茶中茶鹼和鞣酸的「貢獻」,如可以同阿托品、可待因等中的生物鹼發生絡和反應,也可使胃蛋白酶、多酶片中的蛋白質凝固,使其藥效減弱或消失。
因此我們也可以認為人參與茶同服時,茶鹼和鞣酸會影響到人參甙類等物質的作用,降低人參的有效功能。但要將茶同人參的服用時間隔開一周就有點誇張了。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人參都有哪些分類
人參作為補益藥最好不要長期服用。 生曬參 系淨鮮人參直接烘乾或曬乾。性平,味甘,微苦。歸心、肺、脾經。大補元氣,復脈固脫,補脾益肺,安神生津,用於體虛欲脫,肢冷脈微,脾虛食少,肺虛喘咳,津傷口渴,內熱消渴,久病虛羸,驚悸失眠,陽痿宮冷,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
紅參
系人參栽培品的蒸製品,因其色紅棕而得名。性溫,味甘,微苦。歸脾、肺、心經。大補元氣,復脈固脫,益氣攝血。用於體虛欲脫,肢冷脈微,氣不攝血,崩漏下血,心力衰竭(特別是充血性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藥性偏溫熱,補益陽氣,適用於氣陽兩虛,兼有疲乏無力、畏寒怕冷、四肢不溫者。
西洋參
為五加科植物西洋參的根,因主產美國又名洋參、花旗參。性涼,味甘,微苦。歸心、肺、腎經。補氣養陰、清熱生津。用於氣虛陰虧,內熱,喘咳痰血,虛熱煩倦,消渴,口燥咽乾等。但凡陽氣不足,胃有寒濕,體質虛寒者,或感受表邪,濕熱未盡者,
如面色蒼白、臉浮肢腫、胃寒怕冷、心跳緩慢、噁心嘔吐、腹痛腹脹、大便溏薄、舌苔白膩等,以及小兒發育遲緩、消化不良、感冒咳嗽或急性感染有濕熱者,皆不宜服用西洋參。 可見,雖同為參類,但功效及適宜人群不同。
在進補選擇時,單純氣虛者可選用生曬參,嚴重氣虛者服用山參、林下參,氣虛偏寒者宜選紅參,氣虛偏熱者宜服用西洋參。 若服參後出現胸悶不適等一般症狀,可用鮮蘿蔔適量,搗爛,絞汁,加溫開水內服;或用萊菔子(蘿蔔籽)煎湯服用以解之。
人參的栽培技術
栽培技術
用種子繁殖為主。催芽,將1份種子混摻3份河沙,用新高脂膜600——800倍液噴霧土壤表面,提高出苗率。隨即裝入催芽箱中,置於室內或室外適當場所催芽,注意經常檢查翻倒,控制好溫度和濕度播種,吉林撫松常於6月下旬播干籽(上年採收干藏種子),移栽,春栽或秋栽。春栽於4月中、下旬、宜于越冬芽萌發前栽完;秋栽於10月中、下旬,宜於土壤封凍前栽完。隨起,隨栽,一般按行株距(15-30)cm×(6-12)cm,平栽或斜栽,覆土5-9cm。搭棚分全蔭棚、又透棚、單透棚或雙透大棚等蔭棚種類,可根據氣候、土質及地勢條件選擇。
田間管理
畦面覆蓋,出苗後,蓋碎稻草或半腐熟落葉,鬆土除草,一般每年進行3-5次,防止土壤板結,消除雜草病株,培土扶苗。追肥,開溝根側施有機肥。疏花摘蕾,留種田,開花初期疏掉1/3-1/2花序中部花蕾;生產田,開花前全部摘蕾。越冬防寒,封凍前畦面培土或覆蓋落葉,厚5-15cm。參畦四財或風口處搭設防風障,以防凍害。
注意事項
整地下種後,用新高脂膜噴霧土壤表面隔離病蟲源,提高出苗率。出苗後,鬆土除草消除雜草病株,培土追肥,疏花摘蕾向葉面上噴施藥材根大靈使根莖快速膨大,藥用含量大大提高。加強對病蟲害的綜合防治並噴施新高脂膜增強防治效果。
人參中藥價值
人參之所以很稀奇,很名貴,主要與它的藥用價值有關。在很早的醫書《神農本草經》中就認為,人參有「補五臟、安精神、定魂魄、止驚悸、除邪氣、明日開心益智」的功效,「久服輕身延年」。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也對人參極為推崇,認為它能"治男婦一切虛症"。
服用人參期間忌食蘿蔔嗎
根據中醫藥理論,人參是重要的補氣藥,有大補元氣、復脈固脫、補脾益肺、安神生津之功效,而元氣乃先天之精氣和脾胃運化的水谷精氣與肺吸入的自然界的清氣結合而成,是生命之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