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蟄存先生是我國著名的文學家、翻譯家、教育家,學貫中西、博古通今,被譽為是「百科全書式的專家」。先生99歲榮歸道山,一生經歷了清末、民國、新中國幾個歷史時期。他閱盡人世滄桑,在不斷的磨礪中形成了一套獨具特色的養生之道與人生哲學。
施蟄存一生以老莊思想養生,對漢朝人的養生方法推崇備至。他將漢鏡背面常刻的銘文「上有仙人不知老,渴飲玉泉飢食棗」引為自己養生的座右銘。施蟄存身體原本並不好,他30歲時患黃疸病,後多次復發;40歲時得傷寒症;50歲時得痢疾;80歲時又患了直腸癌,破腹開腔動了大手術,醫生當時說他只能活5年。誰知他年逾九旬後,仍文思敏捷,筆耕不輟,新作迭出。
施蟄存久病纏身,卻能高壽,這首先得益於他良好的生活習慣。施蟄存通常一天只吃兩頓飯,早餐在上午10時左右,每天必吃8顆紅棗、1個雞蛋,或吃粽子,晚餐吃粥或麵條。有時下午也加點餐,通常是吃些點心、餅乾,喝杯奶粉加咖啡。施蟄存不喜歡吃補品,更不喜歡吃藥,他相信雞蛋、雞湯、牛肉、火腿。感覺體倦乏力時,他就吃些蹄髈、八寶鴨,偶爾也吃些新鮮水果。
施蟄存的生活很有規律,從上世紀50年代初起,基本上是家裡、學校兩點一線,極少參加社會活動,他曾說,寫作是他最大的養生之道。其次,就是看書、讀報、寫信,或整理舊稿。
施蟄存淡泊名利,晚年更是寵辱不驚。1993年有關部門決定授予他上海市第二屆文學藝術傑出貢獻獎,他得知消息後幾次寫信,請求評委會將該項榮譽給予年輕學者。他還將自己平生收藏的那些文物、書籍一一送人。
施蟄存還有著獨特的人生哲學。他在歷經重重苦難之後,形成了一套「棉花哲學」。1960年代,施蟄存在農村摘棉花時悟出道理,棉花受到外部擠壓,縮成一團渺小無力;一旦外部擠壓放鬆便又會鬆弛地恢復原貌,棉花依然是棉花,妙在彈性十足。文革期間,他專心致力於詞學和金石研究,外界的干擾幾乎對他不起任何作用,他當時的名言是「不死就是勝利」。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老年痴呆防治可多吃漿果
國外媒體近日報道稱,美國農業部一項最新研究發現,每天吃一把漿果有助於「整理」大腦,防止大腦衰老,進而預防老年痴呆症。
草莓、藍莓等色彩艷麗的各種漿果可以引發大腦中的「主婦機制」,仿佛整理凌亂的居室或電腦碎片整理。大腦中越凌亂不堪,就越容易導致記憶受損等大腦疾病,加速大腦衰老,更容易導致老年痴呆症。
研究發現,大腦中的「主婦細胞」可以摧毀或回收大腦中的「生化碎片」。這些生化碎片如果不及時清理,就容易對大腦正常工作形成危險。隨著年齡的增大,大腦的自我清理能力逐漸減退,生化碎片也就越積越多。
負責人美國農業部專家施布·波羅斯表示,如果「主婦細胞」過於活躍,那麼就容易攻擊健康大腦細胞,而最新研究首次發現,吃漿果可發揮「營救大腦」的作用。
漿果是抗氧化劑花色素甙的極好食物來源。花色素甙具有防止心臟病、癌症、老年痴呆症和糖尿病等保健作用。另外,茄子、甜菜根、紫捲心菜和李子等食物也是紅色和紫色花色素甙的很好來源。
老人夏天不宜「坐木坐硬」
盛夏季節,老人在外晨練時應該注意「兩不坐」,避免「坐」得不當惹病上身。
一不坐木:夏天氣溫高、濕度大,久置於露天裡的木質椅凳等,經雨淋後,含水分較多,表面看上去是干的,可是經太陽一曬,溫度升高,便會向外散發潮氣,如果在上面坐久了,有可能誘發痔瘡、風濕性關節炎等病。
二不坐硬:老人如果長期坐硬板凳,容易患坐骨結節性滑囊炎,屁股一接觸板凳就會疼痛,且難以治癒。
坐骨是構成骨盆的重要部分,當人坐下時,坐骨結節恰好和凳面接觸,坐骨結節的頂端長著滑囊,滑囊能分泌液體,以減少組織間的摩擦。但是,老年人體內激素水平逐漸下降,滑囊也發生了退行性變化,液體分泌減少。這種不合理的摩擦、負重、擠壓,會導致坐骨結節性滑囊炎的發生。
老年「求低」不可過火 當心四低危害
一提到血糖、血壓、血脂,中老年人往往談「高」色變,於是轉而求「低」。殊不知一味求「低」,也會危害健康,特別是以下四低:
中年男人防「三虛」
雖然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但很多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卻比以往增多了,由此導致中年男性的脾虛、腎虛等虛證現象十分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