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鬼」面試

  俄羅斯最近流行一種「魔鬼面試」,企業老闆在面試時,突然向應聘者破口大罵甚至潑茶水,然後根據應聘者的反應來決定是否雇用他們。招聘人員稱,這種面試方法能夠更好地幫助他們評估雇員的心理素質。

  在國內是否也存在這樣的「魔鬼面試」呢?這種所謂的「壓力測試」是否科學?

  「情景測試中的心理壓力測試又分為兩種,第一種叫突發刺激性測試,第二種叫慣性心理測試。」張堰植告訴記者,「潑水的方式和問好的方式都屬於突發刺激性測試,而更具意義的是慣性心理測試。」

  突然嚇一跳——看應聘者遇到突發事件時的反應

  突發刺激性測試很有意思。有些考官會故意夸應聘者,說他是此次面試中最優秀的,以觀察他對突如其來的表揚的態度;或者反過來說他是最差的應聘者,以刺激他,看他是否能夠冷靜地處理這個突發信息。

  對於應聘者來說,考官突如其來的批評無異於說自己已經沒有了希望,這對應聘者的打擊非常大。這個時候往往能夠觀察到應聘者的反應。例如有的會馬上出汗,有的會垂頭喪氣,有點會突然攥緊了拳頭。

  「在突發刺激性測試中,某些行業有特殊的要求。」張堰植向記者介紹,「例如作為一名外科手術醫生,在遇突發事件時,比如在手術過程中,裝器械的架子突然塌了。這時候如果醫生無法集中精力,那麼對病人來說就是致命的後果。在測試時,考官故意將鉛筆盒打翻在地,大多數的應聘者覺得好奇都會回頭看,但那些少數的不為所動的人至少能說明他們比其他人更能專注在手術上。」

  在面試准警察時,考官往往也會設計一些突發刺激性測試,比如會讓這些准警察們在兩三分鐘內拼好一個七巧板,或者走好一個華容道,但實際上要完成這個任務至少需要十分鐘左右。讓他們在不可能完成的時間內完成一件事情,以考驗其心理承受能力。這時,有的人會手忙腳亂,有的會很急躁,但是同樣有的人卻又快又鎮定。而這種心理素質,正是作為一個常常面對突發狀況的警察最需要的。

  習慣成自然——慣性心理壓力測試更為重要

  另一種是慣性心理壓力測試。考官在考生進入考場到入座的必經之路上擺了一把掃帚。有的考生邁過去、有的考生繞過去、有的考生把掃帚拾起來靠在牆邊,這幾種不同反應體現出考生平時的生活習慣。

  心理壓力測試的題目可以模擬場景很有針對性地進行,比如一家單位要招聘一個嫻熟的翻譯,人力資源部負責人對應聘者說老總15分鐘後就要出國,並且在國外停留三個月才會回國,請你在15分鐘內翻譯好這份文件。同時可能還會製造出嘈雜的環境來考驗這個應聘者。雖然這種環境很不利於應聘者能力的發揮,但是在日常的翻譯工作中,常常會遇到在不特定的地方做不特定的翻譯,可能周圍環境也非常嘈雜,可能時間同樣緊張,所以這樣一種模擬就會非常有效,立即反映出應聘者的業務能力。

  它測試應聘者對某些事件的習慣性看法。這是應聘者從他的工作經歷、家庭背景、生活習慣等綜合素質對周圍固有的或經常發生的事情的一種反應。張堰植介紹說:「人面對突發性刺激的反應可以通過日後的培訓慢慢完善,但人的慣性心理卻需要長時間的積累。所以在心理壓力測試中,慣性心理壓力測試顯得更有積極意義。」

  經典個案——在馬路上鞠躬也算面試?

  在談起茶水面試時,從事人力資源工作十幾年的高級管理顧問張堰植講了一個真實的案例——大專畢業生楊光曾經遭遇過一次國內的「魔鬼面試」。

  最近一家全國連鎖的電器大賣場通知他去參加面試。他到了現場卻不見通常的場景,人力資源部經理將十來個應聘者一起領到賣場大門口的馬路上,竟然讓他們站在街上對來往行人說「您好」並鞠躬。大家面面相覷,不知道是怎麼回事。

  楊光有些納悶,惴惴不安地開始了問好。當他攔截著過往的行人,對他們面帶微笑地說「您好」時,覺得十分難為情。當鞠躬時,他甚至有種被羞辱的感覺,只是強忍住了動怒的衝動。

  幾天過後,當他打電話去詢問時,用人單位告訴他,他對人不夠熱情,不適合做這份工作。楊光憋了一肚子氣,覺得自己徹底被「涮了」。

  無論是俄羅斯的「潑茶水面試法」還是楊光遭遇的「大街問好面試法」,記者都覺得有些「不靠譜」。看出記者的疑問,張堰植揭開了這類「荒唐面試」的面紗。

  「以上這兩種情景面試都稱作『心理壓力測試』,它通過一種場景的模擬來測試應聘者的心理狀況。這類壓力測試的針對性一般都非常強。拿以上楊光遭遇的這個面試來說,其實是企業灌輸給員工的一種心理暗示。」張堰植告訴記者,「這類大賣場需要員工知道客戶就是上帝,而每一個從你身邊經過的人都是你的潛在客戶。」

  這種大街上問好的方式,實際上是從被動擠壓應聘者的心理承受能力,到讓應聘者主動承認顧客就是上帝。應聘者一開始會覺得難受但只能忍著,但長時間不停地說「您好」,習慣成自然,慢慢就會讓員工從心裡自然而然地注重每一個從身邊擦身而過的人。

  當問好開始變得自然和頻繁時,那些原本只是路過沒準備買東西的人,也會因為這個公司員工的好態度而光顧這家公司。

  拆招須知——當兒聰明反被聰明誤

  心理壓力測試讓求職者覺得「防不勝防」,對於可能遭遇魔鬼面試的人,張堰植給出了4點建議:

  第一,切忌太過揣摩考官心理。用人單位設置心理壓力測試就是想看到求職者最真實的反應。切忌在考官面前耍花樣,以免留下不良印象。凡事做到實事求是。

  第二,積極主動承認自己的不足。當一個人主動承認自己的不足時,這個缺點就會變小。用人單位常常讓應聘者說出自己的缺點。但有的應聘者說「我的缺點就是不喜歡抽菸」、「我的缺點就是不喜歡逛街,只喜歡看書」,這種「欲揚先抑」的回答常常會招致反感,這時候用人單位只想聽實話。

  第三,切忌主次不分。有的應聘者將自己的簡歷做得像一份「禮」,其實用人單位只需要了解應聘者的真實經歷和能力。單位里馬上就有外賓來參觀,領導讓你把會議室打掃乾淨,如果專注於角落的一小塊黏在地上的口香糖,而沒時間打掃整個會議室,這就是典型的主次不分。

  第四,要通過慣性心理壓力測試,最好做到從點滴做起,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質,而不是臨時抱佛腳。面試是平日裡自然狀態的流露,沒有捷徑可走。

(以上內容僅授權家庭醫生在線獨家使用,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現在,還是有人守株待兔

  給兒子讀守株待兔的故事,兒子笑故事中的人愚蠢,來訪的老友在旁邊笑得意味深長。仔細詢問,老友淡淡說:「我給你講個故事吧。」

  「大學畢業之後,我到南方應聘,很快找到了一份不錯的工作。幹了兩年,就已經是一個部門的主管了。在這時候,突然傳來一個消息,我們公司的總經理要到總公司任職,而且要從下屬中選擇一個接班人!」

  「那你是當仁不讓了!」我笑著插了句話。

  「那倒不是,」他笑著搖了下頭,「在我們公司,像我這樣的主管有十幾個,哪個不想坐上經理的位子?所以大家拼命努力,要拿出個樣子給上邊看。我身處其中,自然也加倍努力,每天加班加點。雖然累得快垮了,但那種即將抓住巨大機遇的期待使我義無反顧!」

  「所以你一舉成功!」我忍不住又插了一句。

  「當時競爭雖然激烈,但到後來我已經逐漸占據了主動。我的業績最好,人際關係也融洽,就連和我差距最小的一個主管也已經看好我了,眼看經理位置唾手可得!可就在這時候,總公司派下了一位年輕的經理助理,是個『海歸』,不僅有博士學位,而且傳聞和總公司的董事長關係密切!」

  「那你們……」

  「我們當時都傻了,這不明擺著是來拿經理的位子嘛!這心理落差使我以及大部分人無法接受,也就從那時起,我不再努力,反正機遇已經從手指縫裡溜掉了。」

  「那最後就讓那個有背景的『海歸』當了經理?」

  「沒有。我們這群人里有個不起眼的女主管,平時競爭激烈,再加上她入行晚,所以業績一直不是很理想。可這時候,她比原來還勤奮,趁著我們鬧情緒,把我們的客戶也拉過去了。」

  「那最後?」

  老友一笑,「最後,那個女主管做了我們的經理。原來這也是總公司選拔經理的一個策略,就看誰能在這種打擊下不放棄!從那以後,我就明白,當機遇到來時,每個人都會努力去抓住它,可是,當機遇轉身時,我們卻容易放棄。這一切都是因為,過於迷信機遇。」 過於迷信機遇,無異於守株待兔。

(以上內容僅授權家庭醫生在線獨家使用,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離職原因的最佳回答方案

  不要寫因為你自身原因而離職,什麼工資低、工作太累之類的,與領導不和之類的絕對不能寫.因為新的公司會覺得你這人太挑剔,以後你可能也會因為這些原因而離開這家新公司。 

    不要寫過多公司的原因導致你不得不離職,比如:人際關係複雜、單位領導無能,這樣新公司一定不會錄用你,因為他們會想,如果有一天你離開了這家新公司,也會這樣在背後罵他們。

  上面朋友說的公司破產的原因,一定要慎重,如果你原來所在的單位是家大公司,那麼是否破產在網上是很容易查到的。如果你的謊話被揭穿。工作是肯定沒有了。

    可以填寫如下原因: 

    1.單位有工作人員是領導的親戚或朋友,而自己則是應聘進去的,很多好的機會總輪不到自己;

    2.你自己是經人介紹去的單位,無論做出什麼成績都會被人任為是得到了領導的照顧,所以自己想換個工作,這樣更能體現自己的能力。

    3.原來的公司總不按時發工資,有拖欠現象。 

    4.公司對客戶的承諾經常不能兌現。搞的你們總是要對客戶進行解釋。 

    註明:前2條是絕對不會有問題,曾經實驗過;

    後2條最好事先編好可以舉例的事件,免得突然問起來你沒的說,就有可能穿幫了。

    推薦:儘量採用與工作能力關係不大、能為人所理解的離職原因,如為符合職業生涯規劃、上班太遠影響工作、充電、休假、生病等。 

    注意:避免敏感答案,並不意味著欺騙,如招聘人員問及細節問題,應如實回答。否則求職者的誠信度可能大打折扣,成功可能性更小。 

    無論怎樣的離職原因,希望你到了新的單位好好工作,一切順利! (此類信息僅供參考) 

亞健康、過勞死都是加班惹得禍

面對快節奏的都市生活,職場人像上了發條的機器,恨不得一刻不停。國內某門戶網站進行的一項調查表明,有64%的人表示經常加班,每天加班超過2小時的更多達78%。 不止中國,加班之風也在全球盛行。《福布斯》雜誌日前公布了2008年「最勤勞國家排行榜」,其中韓國雇員每年平均工作時間最長。而根據德國紐倫堡勞動市場和職業研究所的最新統計,德國人2008年平均每周加班2.03小時,而兩年前只有1.82小時。 加班似乎成了工作常態。在連續的工作壓力下,「亞健康」、「過勞死」更成了人們熟悉的字眼。究竟是什麼原因讓現代人頻繁加班?又是誰剝奪了員工的休息權?國人又該如何維護自己的健康權益呢? 八成上班族被動加班 2006年,智聯招聘網曾對7000多人進行調查,結果顯示,有64%的人「經常加班」,27%的人「偶爾加班」。其中,超過2小時的多達78%。不久前,搜狐網進行的一項關於「加班」的調查也顯示,76.97%的人屬於被動加班,即工作完不成只能加班,還有23.03%的人是主動加班,即領導沒有明確的加班要求時自願加班。「別人上班是朝九晚五,我們卻是朝九晚『無』。」在北京某媒體工作的蔡小姐向《生命時報》記者訴苦:「天天泡辦公室,家對我的概念就是一張床,男朋友都快跟我分手了。一家跨國公司的銷售經理宋先生更感慨道,總感覺自己的老闆就像資本家一樣,在「剝削」他們。 其實,加班並不是員工的「專利」。對很多國家機關和企業管理者來說,加班更是家常便飯。某外資公司業務副總裁劉先生表示,每周他都得加幾天班。「早的話,八九點能下班,如果手頭事情比較多,那就得後半夜了。我經常是最後一個離開辦公室的人。」 誰剝奪了職場人的休息權 不管企業高管,還是普通員工,內心深處都不贊同加班,但加班仍成了一些人生活的常態。那麼,究竟是誰剝奪了職場人的休息權? 資深勞動專家、北京市朝陽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監察科科長聶長齊認為,加班首先是社會發展的需要,是任何一個國家發展、積累財富的必要過程,因此難以避免。 企業的良性運轉有時也需加班來維持。中國企業聯合會管理諮詢委員會秘書長趙天樂表示,有人做過一項調查,在加班大軍中,IT和服務行業的最多,分別占23.44%和26.56%。此外,一些處於創業階段的企業也常常加班。 如果說上述客觀原因迫使人們不得不加班,那麼,還有一些是主觀原因造成的。在加班大軍中,主要有這樣幾類人群。 主動加班型。某外資公司業務副總裁劉先生指出,職場如戰場,面對競爭和機遇,每個人都希望有出色的表現,為了能儘早在行業內站穩腳跟,不少人甘於超負荷工作。 從眾加班型。在某會計師事務所工作的陳先生表示,別人都沒走,我怎麼好意思走?在我們公司,加班就像一種企業文化,不僅員工要加班,老闆也要跟著大家加班。在這樣的氛圍下,大家自然而然地將下班時間不斷延後。 工作倦怠或能力不夠型。中糧集團企業文化部總監李明華認為,有些人加班並非工作積極性高,而是因為工作效率低,做事拖泥帶水。還有些人工作能力不強,或不會合理安排時間,只好留下來加班。 隱性加班型。在辦公室做文員的張小姐認為,「我不反對加班,但前提是必須保障我的權益,該給加班費、該補休的,都要嚴格按照《勞動法》執行。很多時候,領導都是在快下班時,扔過來一堆文件、報表,還要求第二天上午必須交,你說不加班行嗎?只能咬著牙應承下來,一肚子的委屈、怨恨都沒處撒。 到底該不該加班 現如今,「亞健康」、「過勞死」成了人們常提及的話題。上海社會科學院公布一項調查顯示,40%的員工對工作出現倦怠,主要原因就是長期高強度的工作。醫學研究證明,長時間加班會使人生理上出現血壓升高、腸胃不適、失眠多夢等症狀,同時讓人產生厭倦情緒,使得工作效率降低。 在某大型國企工作的李小姐無奈地表示,我也不想加班,現在的年輕人工作壓力大,找到一份好工作不容易,所以再怎麼不情願也得忍著。 「加班絕不是一個好事情。」趙天樂指出,有很多單位變相地鼓勵員工加班,把加班次數的多少納入到優秀員工的考評指標當中。復旦大學教授顧曉鳴也認為,加班表面上看是一種勞動,實際上是老闆對於員工休息權的「侵權」,「老闆很大程度上支配員工的休閒時光,可以說加班是休閒時代的反動。」 「有時候,領導沒有意識到加班問題的嚴重性,造成的客觀後果自然是壓榨剩餘價值,這幾乎成了一些企業的「潛規則」。還有一些企業的工作模式,客觀上也提高了淘汰率,不顧惜員工的生命價值。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社會研究所所長周孝正說,而為了保住難得的職位,員工不得不忍耐超時加班之苦,再加上來自家庭、社會輿論對過度工作的褒揚,促成了加班大行其道。換句話說,就是幹得越多,越要多干,直到耗盡所有精力! 李明華也認為,從企業的角度來看,加班也未必是件好事。「我曾經聽人向我抱怨,加班時間太長了,嚴重影響生活質量,讓他厭倦工作。試想這樣的人能做出什麼樣的成績?同時,有些加班純粹是事務性的,並不會給企業增加利潤、提高效益,反倒是增加了運營的成本。讓大家好好休息,做到勞逸結合,才能保持企業良性運轉。 某外資公司業務副總裁劉先生則認為,現在企業發展壓力大,競爭對手多,你如果不多做,很容易就會被人排擠掉。「比如,我白天約見客戶談合作,只有晚上能整理文件,或準備第二天的工作。此外,晚上比較清靜,可以靜下心來梳理白天的瑣事,我也樂於這麼做。」對員工來說,大家一起努力,公司業績上去了,他們自然也會得到相應的回報,梅花香自苦寒來,所以現在辛苦一些也無可厚非。如果不加班,就沒有更多的機會,沒有飯吃,連班都沒得上了。聶長齊稱,往大了說,不管是企業的發展,還是國家的進步,有時都需要大家的付出和犧牲。 如何維護休息權 有人說,員工不加班,企業難發展。既然加班不可避免,如何在兩者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專家們紛紛提出以下建議。 法律上維護。德國聯邦勞工局法律專家林登貝格博士在接受《生命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1993年,歐盟就制定了「歐盟企業員工工作時間法」。該法規定按4個月平均計算,包括加班時間,每個勞動者每7天的工作時間不能超過48小時,每周加班不得超過5小時。對加班工資標準,德國的勞動法也有詳細規定,周一至周五的加班費至少要比正常標準高25%,周末加班則最低要高50%。 美國的勞工法明文規定,經理層以下的、以每月領固定薪水的員工,凡每周在40小時以外的時間工作,就是加班,可以領到加倍或者更多的加班費。在一些大的節假日,員工加班的工資基本上都是加倍或者更多。 在日本,各地方政府還設有勞動基準監督署,會不時到企業去調查,並對違規企業給予警告。因為從醫學角度來說,一月工作80小時,就被認為過勞死的危險很高。 聶長齊指出,在我國,新《勞動法》出台後也規定,應該將工作時間、休息休假列入勞動合同中,工作1—10年者年休假為5天,10—20年者年休假為10天。企業要根據員工加班時間長短,嚴格執行加班費政策。或者可以參考計劃經濟時代,採用倒班制度,以保證員工休息。 然而,目前,在我國的勞動保障範疇內,尚不存在「過勞死」的概念,因此也無法獲得相應的賠償。而對於更多「過勞不死」的加班一族來說,目前的法律更是「愛莫能助」。上海大學社會學系教授顧峻認為,要破一破當今社會的「加班風潮」,首先要從完善制度入手,在法律上對加班行為予以細緻的規範,勞動監察部門應探索從「有舉報再介入」轉變為主動介入,以切實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 心態上要重視。趙天樂強調,所有國人的心態都應該調整,在加班這件事上,不能光抱怨,政府、企業、員工各個方面應該一起努力,最終維護大家的休息權益。另外,媒體在這件事情上也可以發揮一定的作用。前幾年,韓國和台灣的某些企業讓員工拼命加班,不讓回家,被媒體曝光之後就有了很大改善。 企業多想辦法。趙天樂指出,對於那些經常加班的企業,領導者要多想辦法,努力為員工減壓。單純的放假效果並不好,因為有些員工放了假還是會考慮工作的事情。「單位要做的是強制員工放鬆,比如組織他們集體出去活動,這樣才能幫助他們有效地調節身心,恢復體力。」 其實,德國的各個企業也常有加班現象,但為了鼓勵員工在公司需要時加班,他們採取了一些方法進行協調。德國寶馬集團總部人事負責人埃圖對本報記者說,寶馬員工每周規定40小時以內。如果加班,員工有兩種選擇:一是調休,「先加班,再休假」;二是獲得高於國家規定的加班費。加班時,公司負責餐飲、交通、住宿費。冬夏兩季還有格外的補貼。此外,加班時的各種保險由公司承擔。 最後,員工也要學會自我調適,要處理好工作和身體的關係,不能仗著年輕,仗著身體好就玩命地干,要考慮到以後的健康。更重要的是,勞動者也要學會捍衛自己的權益。周孝正表示,該工作就工作,該休息就休息,該放假就放假,這是每個人的「勞動準則」。「如果勉為其難要加班,那就一定要領取加班費,這是《勞動法》明文規定的。」

面試別穿新衣服 易增加焦慮感

終於收到自己心儀單位的面試通知,期盼這個機會已久的你熱血沸騰,準備簡歷和面談,拉開衣櫥找衣服。參照各種面試寶典,平時用卡通武裝自己的「小可愛」,因此換上了莊重的黑色套裝;一向舒適就好的「邋遢大王」,花重金購置了一套筆挺的西服。其實,為了給面試官留下一個好印象而改頭換面,反而可能會影響你的心理狀況,增添焦慮、拘束,讓你發揮失常。 衣服不僅是自己的臉面,更是人心理上自我形象的一部分。一般情況下,人喜歡穿著的衣服反映了他理想的自我、一種嚮往的生活狀態。比如那些喜歡把蠟筆小新穿在身上的成年人,可能內心裡希望自己是個淘氣而不用負責的孩子,那些哈韓哈日的年輕人,可能是嚮往街頭嘻哈青年們散漫的生活方式。從這一個層面上說,俗語裡的「以衣帽取人」也有一定的道理。 對自我形象的認同與人的尊嚴感、自豪感有密切關係。也就是說,當你穿的衣服反映了理想自我,人會更有尊嚴感和自豪感,心理更平衡和穩定,在行為處事上也就更為自信。 另外,英國心理學家賓尼博士的研究結果證明,稱心的衣著可以鬆弛人的神經,給人以自信和舒適的感受。所以,你要是容易緊張或者當天情緒不好,可以放棄那些硬質材料製作的、緊身的衣服,選擇那些棉或毛料、觸感柔軟舒適的衣物。同時,平時喜歡的比較鮮亮的色彩,也可以讓你容光煥發、神采奕奕。 想迎合面試官的喜好而讓自己畏首畏尾,還是想儘可能自信而充分地表現自己?權衡之下,此時一套全新的行頭並不是你最好的選擇。(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博士鄧麗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