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健康、過勞死都是加班惹得禍

  面對快節奏的都市生活,職場人像上了發條的機器,恨不得一刻不停。國內某門戶網站進行的一項調查表明,有64%的人表示經常加班,每天加班超過2小時的更多達78%。

  不止中國,加班之風也在全球盛行。《福布斯》雜誌日前公布了2008年「最勤勞國家排行榜」,其中韓國雇員每年平均工作時間最長。而根據德國紐倫堡勞動市場和職業研究所的最新統計,德國人2008年平均每周加班2.03小時,而兩年前只有1.82小時。

  加班似乎成了工作常態。在連續的工作壓力下,「亞健康」、「過勞死」更成了人們熟悉的字眼。究竟是什麼原因讓現代人頻繁加班?又是誰剝奪了員工的休息權?國人又該如何維護自己的健康權益呢?

  八成上班族被動加班

  2006年,智聯招聘網曾對7000多人進行調查,結果顯示,有64%的人「經常加班」,27%的人「偶爾加班」。其中,超過2小時的多達78%。不久前,搜狐網進行的一項關於「加班」的調查也顯示,76.97%的人屬於被動加班,即工作完不成只能加班,還有23.03%的人是主動加班,即領導沒有明確的加班要求時自願加班。 「別人上班是朝九晚五,我們卻是朝九晚『無』。」在北京某媒體工作的蔡小姐向《生命時報》記者訴苦:「天天泡辦公室,家對我的概念就是一張床,男朋友都快跟我分手了。一家跨國公司的銷售經理宋先生更感慨道,總感覺自己的老闆就像資本家一樣,在「剝削」他們。

  其實,加班並不是員工的「專利」。對很多國家機關和企業管理者來說,加班更是家常便飯。某外資公司業務副總裁劉先生表示,每周他都得加幾天班。「早的話,八九點能下班,如果手頭事情比較多,那就得後半夜了。我經常是最後一個離開辦公室的人。」

  誰剝奪了職場人的休息權

  不管企業高管,還是普通員工,內心深處都不贊同加班,但加班仍成了一些人生活的常態。那麼,究竟是誰剝奪了職場人的休息權?

  資深勞動專家、北京市朝陽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監察科科長聶長齊認為,加班首先是社會發展的需要,是任何一個國家發展、積累財富的必要過程,因此難以避免。

  企業的良性運轉有時也需加班來維持。中國企業聯合會管理諮詢委員會秘書長趙天樂表示,有人做過一項調查,在加班大軍中,IT和服務行業的最多,分別占23.44%和26.56%。此外,一些處於創業階段的企業也常常加班。

  如果說上述客觀原因迫使人們不得不加班,那麼,還有一些是主觀原因造成的。在加班大軍中,主要有這樣幾類人群。

  主動加班型。某外資公司業務副總裁劉先生指出,職場如戰場,面對競爭和機遇,每個人都希望有出色的表現,為了能儘早在行業內站穩腳跟,不少人甘於超負荷工作。

  從眾加班型。在某會計師事務所工作的陳先生表示,別人都沒走,我怎麼好意思走?在我們公司,加班就像一種企業文化,不僅員工要加班,老闆也要跟著大家加班。在這樣的氛圍下,大家自然而然地將下班時間不斷延後。

  工作倦怠或能力不夠型。中糧集團企業文化部總監李明華認為,有些人加班並非工作積極性高,而是因為工作效率低,做事拖泥帶水。還有些人工作能力不強,或不會合理安排時間,只好留下來加班。

  隱性加班型。在辦公室做文員的張小姐認為,「我不反對加班,但前提是必須保障我的權益,該給加班費、該補休的,都要嚴格按照《勞動法》執行。很多時候,領導都是在快下班時,扔過來一堆文件、報表,還要求第二天上午必須交,你說不加班行嗎?只能咬著牙應承下來,一肚子的委屈、怨恨都沒處撒。

  到底該不該加班

  現如今,「亞健康」、「過勞死」成了人們常提及的話題。上海社會科學院公布一項調查顯示,40%的員工對工作出現倦怠,主要原因就是長期高強度的工作。醫學研究證明,長時間加班會使人生理上出現血壓升高、腸胃不適、失眠多夢等症狀,同時讓人產生厭倦情緒,使得工作效率降低。

  在某大型國企工作的李小姐無奈地表示,我也不想加班,現在的年輕人工作壓力大,找到一份好工作不容易,所以再怎麼不情願也得忍著。

  「加班絕不是一個好事情。」趙天樂指出,有很多單位變相地鼓勵員工加班,把加班次數的多少納入到優秀員工的考評指標當中。復旦大學教授顧曉鳴也認為,加班表面上看是一種勞動,實際上是老闆對於員工休息權的「侵權」,「老闆很大程度上支配員工的休閒時光,可以說加班是休閒時代的反動。」

  「有時候,領導沒有意識到加班問題的嚴重性,造成的客觀後果自然是壓榨剩餘價值,這幾乎成了一些企業的「潛規則」。還有一些企業的工作模式,客觀上也提高了淘汰率,不顧惜員工的生命價值。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社會研究所所長周孝正說,而為了保住難得的職位,員工不得不忍耐超時加班之苦,再加上來自家庭、社會輿論對過度工作的褒揚,促成了加班大行其道。換句話說,就是幹得越多,越要多干,直到耗盡所有精力!

  李明華也認為,從企業的角度來看,加班也未必是件好事。「我曾經聽人向我抱怨,加班時間太長了,嚴重影響生活質量,讓他厭倦工作。試想這樣的人能做出什麼樣的成績?同時,有些加班純粹是事務性的,並不會給企業增加利潤、提高效益,反倒是增加了運營的成本。讓大家好好休息,做到勞逸結合,才能保持企業良性運轉。

  某外資公司業務副總裁劉先生則認為,現在企業發展壓力大,競爭對手多,你如果不多做,很容易就會被人排擠掉。「比如,我白天約見客戶談合作,只有晚上能整理文件,或準備第二天的工作。此外,晚上比較清靜,可以靜下心來梳理白天的瑣事,我也樂於這麼做。」對員工來說,大家一起努力,公司業績上去了,他們自然也會得到相應的回報,梅花香自苦寒來,所以現在辛苦一些也無可厚非。如果不加班,就沒有更多的機會,沒有飯吃,連班都沒得上了。聶長齊稱,往大了說,不管是企業的發展,還是國家的進步,有時都需要大家的付出和犧牲。

  如何維護休息權

  有人說,員工不加班,企業難發展。既然加班不可避免,如何在兩者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專家們紛紛提出以下建議。

  法律上維護。德國聯邦勞工局法律專家林登貝格博士在接受《生命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1993年,歐盟就制定了「歐盟企業員工工作時間法」。該法規定按4個月平均計算,包括加班時間,每個勞動者每7天的工作時間不能超過48小時,每周加班不得超過5小時。對加班工資標準,德國的勞動法也有詳細規定,周一至周五的加班費至少要比正常標準高25%,周末加班則最低要高50%。

  美國的勞工法明文規定,經理層以下的、以每月領固定薪水的員工,凡每周在40小時以外的時間工作,就是加班,可以領到加倍或者更多的加班費。在一些大的節假日,員工加班的工資基本上都是加倍或者更多。

  在日本,各地方政府還設有勞動基準監督署,會不時到企業去調查,並對違規企業給予警告。因為從醫學角度來說,一月工作80小時,就被認為過勞死的危險很高。

  聶長齊指出,在我國,新《勞動法》出台後也規定,應該將工作時間、休息休假列入勞動合同中,工作1—10年者年休假為5天,10—20年者年休假為10天。企業要根據員工加班時間長短,嚴格執行加班費政策。或者可以參考計劃經濟時代,採用倒班制度,以保證員工休息。

  然而,目前,在我國的勞動保障範疇內,尚不存在「過勞死」的概念,因此也無法獲得相應的賠償。而對於更多「過勞不死」的加班一族來說,目前的法律更是「愛莫能助」。上海大學社會學系教授顧峻認為,要破一破當今社會的「加班風潮」,首先要從完善制度入手,在法律上對加班行為予以細緻的規範,勞動監察部門應探索從「有舉報再介入」轉變為主動介入,以切實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

  心態上要重視。趙天樂強調,所有國人的心態都應該調整,在加班這件事上,不能光抱怨,政府、企業、員工各個方面應該一起努力,最終維護大家的休息權益。另外,媒體在這件事情上也可以發揮一定的作用。前幾年,韓國和台灣的某些企業讓員工拼命加班,不讓回家,被媒體曝光之後就有了很大改善。

  企業多想辦法。趙天樂指出,對於那些經常加班的企業,領導者要多想辦法,努力為員工減壓。單純的放假效果並不好,因為有些員工放了假還是會考慮工作的事情。「單位要做的是強制員工放鬆,比如組織他們集體出去活動,這樣才能幫助他們有效地調節身心,恢復體力。」

  其實,德國的各個企業也常有加班現象,但為了鼓勵員工在公司需要時加班,他們採取了一些方法進行協調。德國寶馬集團總部人事負責人埃圖對本報記者說,寶馬員工每周規定40小時以內。如果加班,員工有兩種選擇:一是調休,「先加班,再休假」;二是獲得高於國家規定的加班費。加班時,公司負責餐飲、交通、住宿費。冬夏兩季還有格外的補貼。此外,加班時的各種保險由公司承擔。

  最後,員工也要學會自我調適,要處理好工作和身體的關係,不能仗著年輕,仗著身體好就玩命地干,要考慮到以後的健康。更重要的是,勞動者也要學會捍衛自己的權益。周孝正表示,該工作就工作,該休息就休息,該放假就放假,這是每個人的「勞動準則」。「如果勉為其難要加班,那就一定要領取加班費,這是《勞動法》明文規定的。」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離職原因的最佳回答方案

  不要寫因為你自身原因而離職,什麼工資低、工作太累之類的,與領導不和之類的絕對不能寫.因為新的公司會覺得你這人太挑剔,以後你可能也會因為這些原因而離開這家新公司。 

    不要寫過多公司的原因導致你不得不離職,比如:人際關係複雜、單位領導無能,這樣新公司一定不會錄用你,因為他們會想,如果有一天你離開了這家新公司,也會這樣在背後罵他們。

  上面朋友說的公司破產的原因,一定要慎重,如果你原來所在的單位是家大公司,那麼是否破產在網上是很容易查到的。如果你的謊話被揭穿。工作是肯定沒有了。

    可以填寫如下原因: 

    1.單位有工作人員是領導的親戚或朋友,而自己則是應聘進去的,很多好的機會總輪不到自己;

    2.你自己是經人介紹去的單位,無論做出什麼成績都會被人任為是得到了領導的照顧,所以自己想換個工作,這樣更能體現自己的能力。

    3.原來的公司總不按時發工資,有拖欠現象。 

    4.公司對客戶的承諾經常不能兌現。搞的你們總是要對客戶進行解釋。 

    註明:前2條是絕對不會有問題,曾經實驗過;

    後2條最好事先編好可以舉例的事件,免得突然問起來你沒的說,就有可能穿幫了。

    推薦:儘量採用與工作能力關係不大、能為人所理解的離職原因,如為符合職業生涯規劃、上班太遠影響工作、充電、休假、生病等。 

    注意:避免敏感答案,並不意味著欺騙,如招聘人員問及細節問題,應如實回答。否則求職者的誠信度可能大打折扣,成功可能性更小。 

    無論怎樣的離職原因,希望你到了新的單位好好工作,一切順利! (此類信息僅供參考) 

美麗心情:減壓是一件浪漫的事

  一談到減壓,不少人就覺得那是件苦差,是項任務,結果越減越壓。其實,減壓是一件浪漫的事情,甚至是「風流」逸事,只要你有一顆自覺有趣的玩心。所以,減壓要從心開始,輕鬆減壓,則從浪漫開始。

  抱著一顆「只要喜歡,有什麼不可以」的自在情趣的心靈,就會發現生活的美妙與生命的輕盈。既然說減壓是一種浪漫心思,那麼如何化為行動呢?我們要的是執行力,減壓也是。

  壓力無形,但是我們排解它需要有一定空間,那就是心理「解放區」。據說英國的查爾斯王子心情鬱悶的時候就喜歡坐在馬桶上托腮做「思想者」,壓力就很快得以排解。

  衛浴室是很好的釋放壓力的地方,有安全感、放鬆、自在,是現代人的新「解放區」。而大自然是最美的「解放區」,到大自然中去,讓新鮮空氣驅散心頭愁雲,滿眼綠意,會令你心曠神怡。

  時光是可以被你浪漫的想法改變的,從長短到色彩,這樣就排除了它「流逝」給你的壓力。比如取下手錶,忘記時間,利用洗一桶衣服的時間給愛人寫一封信;或者用燃燒一支蠟燭的時間整理一周大事記;或者用聽一張唱片的時間給愛人準備一份水果沙拉……

  運動也可驅除壓力,提高自信,改善情緒。當然,不必要去跑馬拉松,必要時,在屋內跑跑跳跳,也可有收穫。美國總統小布希快樂的來源,就是堅持早晨的慢跑;俄羅斯前總統普京的減壓也沒有秘訣,就是柔道。長期壓抑心中的童真以適應成人世界,是會令人心力交瘁的。那麼陪孩子玩玩,或看看童話,甚至奶聲奶氣學幾句童話,都會令你輕鬆很多。換句話,適當天真,或者在愛人面前撒嬌,都可以讓你的呼吸有耳目一新的感覺。

  對於人類,「最後一個禁忌,不是吸毒也不是性亂,而是壓力」。所以,記得給自己減壓,不要為難自己,不要與高興過不去。人間有諸多美事,但是最美的是給自己零壓力,發明好心情。這是智慧,也是浪漫。

面試別穿新衣服 易增加焦慮感

終於收到自己心儀單位的面試通知,期盼這個機會已久的你熱血沸騰,準備簡歷和面談,拉開衣櫥找衣服。參照各種面試寶典,平時用卡通武裝自己的「小可愛」,因此換上了莊重的黑色套裝;一向舒適就好的「邋遢大王」,花重金購置了一套筆挺的西服。其實,為了給面試官留下一個好印象而改頭換面,反而可能會影響你的心理狀況,增添焦慮、拘束,讓你發揮失常。 衣服不僅是自己的臉面,更是人心理上自我形象的一部分。一般情況下,人喜歡穿著的衣服反映了他理想的自我、一種嚮往的生活狀態。比如那些喜歡把蠟筆小新穿在身上的成年人,可能內心裡希望自己是個淘氣而不用負責的孩子,那些哈韓哈日的年輕人,可能是嚮往街頭嘻哈青年們散漫的生活方式。從這一個層面上說,俗語裡的「以衣帽取人」也有一定的道理。 對自我形象的認同與人的尊嚴感、自豪感有密切關係。也就是說,當你穿的衣服反映了理想自我,人會更有尊嚴感和自豪感,心理更平衡和穩定,在行為處事上也就更為自信。 另外,英國心理學家賓尼博士的研究結果證明,稱心的衣著可以鬆弛人的神經,給人以自信和舒適的感受。所以,你要是容易緊張或者當天情緒不好,可以放棄那些硬質材料製作的、緊身的衣服,選擇那些棉或毛料、觸感柔軟舒適的衣物。同時,平時喜歡的比較鮮亮的色彩,也可以讓你容光煥發、神采奕奕。 想迎合面試官的喜好而讓自己畏首畏尾,還是想儘可能自信而充分地表現自己?權衡之下,此時一套全新的行頭並不是你最好的選擇。(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博士鄧麗芳)

先機並不決定一切(成功者說)

中國有句老話:「先下手為強」,搶占先機宛如踏上了通往成功的快車道。但先機可以讓我們領先,卻並不能決定一切。 2004年夏,歐錦賽在葡萄牙拉開帷幕,球場上激烈拼殺的同時,球場下,商家們圍繞著球迷手中揮舞的小國旗也展開了一場銷售廝殺。崇尚先下手為強的中國商人早早就製作了參賽各國的小國旗,加之每個小國旗1歐元的低廉批發價格,中國商人製作的小國旗迅速搶占了葡萄牙市場。同樣盯著歐錦賽小國旗市場的印度商人趕到時,市場已經飽和。但印度商人並未放棄,經過慎密的調查後,印度商人全面收購了中國商人手中的小國旗。當葡萄牙隊進入半決賽,狂熱的球迷瘋狂地搶購小國旗,而這些由中國商人製作、印度商人出售給他們的小國旗,每個售價10歐元。 大約半個世紀前,發生過一個類似的事件。 1957年,在芝加哥舉行了一個全美博覽會,57歲的罐頭食品公司經理漢斯發現,組織者分給他們的展覽會場在偏僻的閣樓上。博覽會開幕後,儘管參觀的人絡繹不絕,但能夠來到閣樓的人卻寥寥無幾。漢斯緊急製作了一些很小的銅牌,上面刻著一句話:拾到銅牌的人可以到閣樓上的漢斯食品陳列處換取一件紀念品。第三天開始,參觀的人們常常能從地上拾到漢斯丟下的銅牌。漢斯那個小小的閣樓開始被擠得水泄不通。即便後來銅牌絕跡,盛況仍一如當初。那次展會,漢斯得到的利潤共計50萬美元。 相隔半個世紀左右的兩個事例,鮮活的告訴我們,任何時候,任何時代,先機非常重要,但先機並不決定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