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至今,雞蛋始終都是人們餐桌上的常客,幾乎每天都離不開它。不過,雖然吃了好多年,很多人對雞蛋了解不夠,關於它的誤區一直廣泛流傳。
「初生蛋」和「功能蛋」更有營養
一般來說,雞在生長期130~160天之內所產的蛋都會被稱為初生蛋。沒有任何檢測證據表明,初生蛋的營養素含量比普通雞蛋更多。實際上,初生蛋個頭較小,每個約40克,因重量不夠標準,在國外是不允許出售的。功能蛋是指通過飼料技術使雞蛋富含鋅、碘、硒、鈣等營養素。這聽起來很好,但實際上,因為沒有標準也不好檢測,很多產品都有過度宣傳之嫌。
土雞蛋營養價值更高?
土雞蛋和普通雞蛋的營養價值雖各有側重,其實可忽略不計。此前有機構對不同地域、不同品種、不同養殖方式的幾十個批次雞蛋進行了檢測,結果顯示,傳統農村散養方式產的雞蛋和集中式飼養產出的雞蛋,所含蛋白質、胺基酸、維生素、鈣、磷、鐵等營養物質的含量基本一致。
由此可見,土雞蛋並不是「更加營養」的代名詞,它和普通雞蛋的不同更多體現在口感上。土雞蛋中的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較高,非常適合做煮雞蛋和煎蛋,簡單的烹調方法能將它優良的口感完全發揮出來。若非要究其不同,畜牧學方面的研究資料和食品測定數據顯示,土雞蛋和洋雞蛋相比,歐米茄脂肪酸和卵磷脂比例略高一些,對促進膽固醇的代謝和保護心血管確實有些好處。
該如何吃雞蛋呢?
1、吃完雞蛋後不要立即喝豆漿
每天早晨,做媽媽的都會為孩子精心準備早餐。希望孩子可以在清晨得到充足的營養。所以很多媽媽都會在豆漿中打入雞蛋花。或者在孩子吃完雞蛋後讓孩子用豆漿解渴。其實,單獨飲用有很強滋補作用的豆漿含有一種特殊物質叫胰蛋。
2、吃完雞蛋後不要立即吃糖
雞蛋不可以跟味精一起煮,相信很多主婦都已經知曉。但是你可能不知道,雞蛋不可以跟糖一起煮或者吃雞蛋後吃糖也是不行的。很多地方有吃糖水荷包蛋的習慣,其實,這也是不對的。
3、吃完雞蛋後不要立即吃消炎藥
雞蛋富含蛋白質,炎症發作時要特別注意蛋白質的攝入。所以當炎症發作時,切記不要在吃雞蛋後吃藥。特別是消化道疾病,有腹瀉症狀的,更加不能吃雞蛋。因為雞蛋含蛋白質多,會加重胃腸負擔,相對對藥效有影響,特別是脂肪瀉。
4、如果每天要吃雞蛋,儘量不要吃蛋黃
蛋是高蛋白食品,如果食用過多,可導致代謝產物增多,同時也增加腎臟的負擔,一般來說,健康成年人只要密切注意和控制通過肉類和乳製品等其他途徑攝入的膽固醇數量,每天吃1個雞蛋為宜,且儘量不吃蛋黃,因為一個蛋黃就包含了健康成年人每天應當攝取的膽固醇數量的三分之二。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5個炒菜壞習慣越吃越不健康 推薦幾個小妙招
很多時候炒菜沒注意的小習慣,會危害我們的身體健康,下面這些壞習慣你有嗎?
這5個炒菜壞習慣讓你越來越不健康
1、不刷鍋繼續炒菜
有些人犯懶,看著鍋不太髒就不刷了,其實這些看似乾淨的鍋,表面會附著油脂和食物殘渣,如果再次進行高溫加熱的話,很可能會產生苯並芘等致癌物質,而且殘留的食物也會被燒焦,存在致癌隱患。
2、等到油冒煙時才下鍋
一般我們使用的壓榨類植物油,起煙點通常在107度到180度之間,而精煉類植物油的煙點,可達230度,所以如果等到油冒煙時才下鍋,而鍋中早就因為高溫產生了大量的有害物質。
3、用剩油炒菜
油經過高溫反覆使用,很容易產生致癌物質,如苯並芘、醛類等,所以說,食用油最好只用一次,最多也不能超過三次。
4、做菜先過油
好多人喜歡先將食材在油里過一下,撈出來再炒,這樣的菜品雖然氣味香濃,但是很容易導致油脂攝入超標,且破壞了菜品本身的營養。
5、炒素菜也加很多油
蔬菜本身吸油性很強,如果油太多,不利於我們消化吸收,建議每道素菜的放油量不要超過一湯匙。
炒菜時的注意事項
首先,用新油炒菜,不要用煎炸過或曾經加熱過的油脂炒菜。煎炸過的油脂,或者使用過一次已混有雜質的油脂,煙點會明顯下降,這就意味著炒菜時油煙更多,對操作者的健康會造成更大傷害。
其次,不要選擇爆炒、煎炸、過油、過火的炒菜方式。各種烹調方式所需的油溫有區別,爆炒需要將近300度的溫度,這個溫度必然會讓鍋中的油大量冒煙。那些鍋里著火的操作,更會讓油溫超過300度,已經達到了產生大量苯並芘致癌物的溫度。另外,煎炸、過油等方式也不可避免地帶來油脂的重複利用,從而增加油煙的產生。
最後,炒菜時,在油煙還沒有明顯產生的時候,就把菜放進去,會讓烹調油迅速降溫,從而避免溫度過高。您可以將蔥絲放進鍋里,看蔥周圍已經冒泡但顏色不變,就說明油溫適合炒菜了。
推薦幾個炒菜小妙招
1、炒青菜最好不加水
炒青菜時,中途最好不要加水,直接把切好的菜放在鍋里烹炒,用自身的水分來做熱傳遞,這樣做的菜才好吃。如果中途確實要加水,不應該選擇涼水,因為加入涼水後,鍋內的溫度會突然下降,使青菜在鍋里烹炒的時間延長,會讓菜變老變硬,口感變差。這種情況下,應該加少量開水,這樣不至於過多影響烹調溫度,炒出來的青菜會相對脆嫩一些。此外,無論燉肉,還是煲湯,中途加水時應該首選熱水。
2、蓮藕邊炒邊加水,防止變黑
蓮藕中富含多酚類物質,切開後在空氣中極易因為氧化而變黑。最佳的炒藕方法是,先用清水泡泡,然後控干水分,在鍋中用沸水燙一下後馬上撈出過涼水,再進行炒制,炒時用中火,一邊炒一邊加入適量開水。
3、炒雞蛋加水不粘鍋
在打雞蛋時把清水和雞蛋加到一起,打勻,放入鍋中小火慢炒,雞蛋口感會特別嫩滑蓬鬆,並且不容易糊鍋。一般炒5個雞蛋,加50克左右的水比較適合,最多不要超過100克。此外,煎蛋時在蛋黃即將凝固之際,澆一小勺涼開水,會讓蛋熟後又黃又嫩,色味俱佳。
4、熱水泡豆腐除豆腥味
很多人難以接受豆腐的豆腥味,在下鍋前將豆腐放入熱水中浸泡5~10分鐘,能除掉異味。在熱水中加點鹽還能讓豆腐更緊緻,不易破碎。
5、冷水煮魚湯更鮮
煮魚加熱水和涼水都可以,但加不同水的效果不同。如果是喝魚湯,應該將魚放在涼水中,大火煮開換小火燉,這樣可以將魚的鮮味全部煮進湯中。但如果是吃魚肉,則要熱水下鍋,防止冷水破壞魚肉的口感和其中的營養成分。
6、巧用水油炸食物,省油又健康
如炸雞肉餅、魚條之類的速凍肉半成品時,可在鍋底放一點油,加一勺水,利用蒸汽把食材熏熟,水分蒸發後,少許油會把食材底部煎脆。這樣做出的食物,下脆上軟,外香里嫩,口感一樣很好,但脂肪含量卻並不高,較為健康。
雙頭旋就性格兇殘?不過是頭髮自由生長的結果
頭髮,打一出娘胎就陪伴著我們了。身體髮膚,五臟六腑,本來大家應該相親相愛互幫互助,可是總有刁民想害這脆弱的秀髮!比如說,頭頂雙旋就是凶神惡煞之人,或是說毛旋向左就是不聰明的表現,還有頭髮越長見識越短的說法。這些都是有科學依據的嗎?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醫師王向宇教授曾在家庭醫生在線「健康十萬個為什麼」答疑平台上解答過這類問題,一起來看看專家的說法。
「頭髮長見識短」毫無醫學根據
坊間一直流傳著「頭髮長見識短」的說法,認為長頭髮會搶奪腦的養分,影響智力表現。但是,王教授則指出,認為蓄長發影響智力的說法是無科學依據的。如果真的有書這樣寫,那它肯定不是醫學專業人士寫的。
他介紹道,腦部血液由頸內動脈供應,頭皮由頸外動脈供應,頭皮與腦隔著一層堅硬的顱骨,可真是「以鄰為壑,老死不相往來」。如果說,頭髮搶了腦的營養,不如說搶了全身的營養更確切。「我們的頭髮不是韭菜,長得越長,需要營養越多;頭髮長出頭皮表面時,細胞早已經死亡和角化了,不再消耗營養了,頭髮長短與消耗營養多少無關,所以頭髮長短不影響智力。」
毛髮自由生長 不代表性格智力會受影響
頭髮向左或向右旋轉的狀態,也稱「頭旋」。有些小孩因此自小就被定義了一些負面的性格形容,比如說頭頂雙旋就是性格兇惡,得罪不起。但是王向宇提醒,如果仔細觀察,我們就不難發現人體不止頭髮有打旋渦的現象,連手上和腳上的體毛也有向一定方向傾斜,有的人在脊背上還有體毛打旋渦的現象,這種體毛打旋渦的現象稱「毛旋」,長在頭上的頭髮打旋稱「頭旋」。
根據一些觀察,向右卷的頭旋比左卷多10%,還有極少數人會有兩個或三個頭旋者。但他表示,無論是哪種頭旋,只是頭發生長的形式而已,不能說明與性格智力有何種聯繫。同樣,說頭旋向左卷的人不聰明的說法是沒有科學根據的,家長不必忙於對此做出任何糾正。
飯前一碗湯美麗又健康 喝湯需遠離6誤區
廣東人常說飯前一碗湯,美麗又健康。老火湯可以說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道菜,但是,就是這健康的一道菜,吃不對也是會給我們的身體帶來嚴重的影響的。
10大養生習慣你中了幾條? 要想長壽忌過勞
不良的生活習慣會在不知不覺間給人們的健康帶來威脅,很多慢性病開始呈現年輕化趨勢。正流行的十大健康生活方式,快來看看你占了幾條?養生的禁忌你又了解多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