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防百病最適合冬季按摩的養生穴位。寒冷的冬季,花草樹木凋玲,是萬物閉藏的季節。冬季又是疾病高發季節。人們冬季如何防病養生呢?中醫認為,穴位按摩,是一種很好的防病養生方法,下面說說最適合冬季按摩的穴位。
腎為先天之本,生命之根。中醫認為,人體的能量和熱量來源於腎。冬天氣溫較低,腎又喜溫,腎虛之人容易呈現內分泌功能紊亂,免疫功能低下,怕冷容易感冒,並可影響其他臟腑的生理機能。因而,要想安然逾冬,養腎就顯得格外重要。要想腎精充盛,腎氣健旺,穴位按摩是一種有效的方法。鳳凰中醫提醒,南方寒濕較重,北方則寒氣為主,保健也要區別對待。
南方人冬季應按摩的穴位:陰陵泉、關元、腎腧
南方人以溫陽化濕為養生的原則,應按摩以下幾個穴位:陰陵泉、關元、腎腧。通過按摩這些穴位,可溫陽化濕。另外,還可以通過以下方法刺激以上幾個穴位:關元要用艾灸的方法,每天晚上5分鐘,然後喝一杯溫開水,然後在兩側腎腧上撥罐5分鐘,起罐之後按揉2分鐘,撥罐可不必天天使用,每周2-3次就行,其餘時間只按揉就行,小腿兩側陰陵泉還是用按揉的方法,每次3分鐘即可。
北方人冬季應按摩的穴位:關元、腎腧、太溪
北方的冬季還經常雜著一些燥氣,所以既要溫陽,還要注意防燥,適當地滋陰,要堅持以下幾個穴位:關元、腎腧、太溪。每天按摩以上幾個穴位,可除燥溫陽,更能滋陰。另外,還可按摩加艾灸的方法。如每天晚上臨睡前先泡腳,然後按揉腳踝內太溪,每穴5分鐘,然後艾灸關元5分鐘,再艾灸腰部腎腧5分鐘。
鳳凰中醫提醒,凡事貴在堅持。穴位按摩養生,同樣如此,只有長期堅持,才能達到很好的防病養生功效。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中醫專家首度公開養生經 順應四季變化
我們的祖先對自身生命的珍愛,首先表現為對大自然的尊崇和敬畏。《黃帝內經》中的《素問·四氣調神大論》說道:「故陰陽四時者,萬物之終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則災害生,從之則苛疾不起,是謂得道。」懂得順應四季的變化來保健,便是養生「入門」了。
四季除了氣溫的溫、熱、涼、寒,還有生物的「生、長、收、藏」變化。按照《黃帝內經》理論,這種變化與自然界的陽氣盛衰密切相關。春季陽氣開始上升,草木等各類生命也開始萌發;夏季陽氣逐漸長旺,也使萬物繁茂盛大;秋季陽氣開始收斂,萬物不再生長,而是進入「收割」的階段;冬季天地陽氣處於閉藏之態,生命也生機內斂。
陽氣是主生長的氣,就像生物生長需要太陽光照射一樣,人體的生命機能也要依靠陽氣的溫煦。在春夏季,人的生命活動相對活躍,表現為孩子的身高增長較快、男性精子的含量較多等;而秋冬季,人體的生機就會進入「低落期」。
體內的氣血運行,同樣受到季節影響。陽氣充足,氣血通暢;陽氣衰微,氣血停滯。因此,很多人到了冬天容易出現肢體關節疼痛、胃脘部疼痛,女性出現痛經等不適,這都是氣血運行阻滯導致的。此外,氣血的分布也會受陽氣的影響。春夏季陽氣盛,人的氣血會偏向體表、四肢、頭面部等處;而秋冬季陽氣藏,氣血也會「沉伏」在內臟,容易導致手足發涼而內熱叢生的病症。
人體陽氣的盛衰有無,還會直接影響疾病的發生與否。在陽氣閉藏的冬季,人也會變得「體弱多病」,不僅著涼感冒等外感性性疾病較多,慢性支氣管炎、慢性心衰、心腦血管疾病等慢性病也容易加重或復發,需要格外注意調理。
總之,人體之氣與自然界之氣是相通的,養生也要遵循這種變化,使生命活動與自然同步。「借自然之力,養生命之體」,達到《黃帝內經》所說的「天人相應」的境界。
陰 陽 氣 血四虛症狀食療補方
冬季天氣寒冷,無疑是人們進行養生保健的最佳時節,人們在經過春夏秋三季的辛苦之後,在冬季到了修養休養生息的時節,自然也要滋補一番,而中醫把啼血分為氣、血、陰、陽四種類型,陰虛發熱,陽虛怕冷,血虛發燥,氣虛無力,不同的虛弱類型症狀不陰陽,所以選擇的食材也就不同,下面就讓我們了解各種體虛類型的症狀以及食療方案。
一、陰虛--忌辛燥,宜枸杞、梨
症狀:手足潮熱汗出、心煩、口舌生瘡
1、脾陰虛:不思飲食,食後不易消化,干噁心,口乾、口渴,大便乾結,消瘦。
2、腎陰虛:腰困腿軟、足跟痛,手足心熱或兼有心煩熱失眠盜汗,遺精,脫髮、齒搖。肝陰虛:頭暈、頭痛,眼乾,怕光,兩眼昏花或夜盲,失眠多夢,指甲光澤度差。
值得一提的是,肝腎陰虛常常同時並見,肝陰虛可到腎陰虛,腎陰虛常可致肝腎虛。
補陰虛的食品:枸杞、荸薺、生梨、百合、鴨肉、墨魚、藕、金針菇、生地、麥冬、玉竹、珍珠粉、銀耳、冬蟲夏草、石斛,龜板等。
二、陽虛--忌生冷(蝦蟹)宜牛羊肉
症狀:畏寒怕冷、腹瀉、乏力、精神不振
陽虛症常常怕冷,四肢尤其是手足發冷、發涼,口中無味、不渴,小便色淡、量多,尤其是夜尿較多,渾身無力,易疲乏等。陽虛症在夏季症狀較輕,冬季症狀則加重,且常由氣虛症進一步發展為陽虛症。
1、脾陽虛症:食慾減退,胃部喜歡溫熱,按壓後胃部舒適,口淡無味,喜歡熱飲,大便稀或含有不消化的食物,伴有水腫,面色虛白,女性白帶清稀而量多,甚至胃痛,得溫痛減,遇冷加重。
2、腎陽虛症:腰部、膝部酸困、發冷,肢體怕冷,小便清長或遺尿,浮腫(以腰下多見),陽痿遺精,女性表現為不孕或黎明前臍周圍作痛,腸鳴腹瀉,瀉後痛減輕
3、心陽虛症:心慌,胸悶,胸憋氣短,心中空虛,易受驚嚇,驚嚇後心中惶惶不安,甚至心前區疼痛。
補陽虛的食品:黃牛肉、狗肉、羊肉、海參、淡菜、胡桃肉、桂圓、鰻魚、鵪鶉、蝦、韭菜、桂皮、茴香。
三、氣虛--山藥、茯苓、薏米
症狀:四肢乏力、容易睏倦、食欲不振
氣虛症泛指全身無力,極易疲乏,呼吸氣短,說話聲音低,甚至懶言少語,平日出汗多。本症在臨床上,可隨疾病出現的臟腑部位不同而可以兼見:
1、肺氣虛者:症狀為咳嗽聲音低、咳痰無力,易得感冒
2、心氣虛者:症狀為面色蒼白、健忘、心燒等。
3、腎氣虛者:遺精、夜尿多。
4、脾氣虛者:飯後胃部脹滿不舒,大便稀、不成形,消化功能差,飯量少。陰虛症往往表現為體形消瘦,口乾、鼻干、咽干,午後發熱或手心、足心發熱。具體又分為:肺陰虛:乾咳、痰少而粘,或痰中帶血、聲音嘶啞,睡眠狀態下出汗,醒後出汗自止(俗稱盜汗)。
氣虛症泛指全身無力,極易疲乏,呼吸氣短,說話聲音低,甚至懶言少語,平日出汗多。本症在臨床上,可隨疾病出現的臟腑部位不同而可以兼見:
補氣虛食品:牛肉、雞肉、豬肉、糯米、大豆、白扁豆、大棗、鯽魚、鯉魚、鵪鶉、黃鱔、蝦、蘑菇等。可經常交替選服。
四、血虛--避免辛燥,宜紅豆、紅衣花生、紅棗
症狀:面色無華、心慌、月經不調
血虛症面色發黃或面白無色澤,口唇顏色淡,頭暈,失眠,女性月經量減少,周期延長,甚至閉經,皮膚無光澤,頭暈常在勞累後發作或加重,指甲蒼白,頭痛程度較輕,遇勞累後加重,常兼有氣虛的症狀,如懶言少語,疲乏無力,汗多。
1、心血虛:心慌,心煩,失眠,多夢,健忘,面色淡,唇舌色淡,多發生在體質虛弱者。
2、肝血虛:看東西時兩眼昏花、乾澀,指甲無光澤、色淡、脆而薄,甚至變形,夜盲,看東西模糊,耳鳴,手腳肢體麻木,體形消瘦,女性月經量少,色淡,甚至閉經,失眠多夢,易驚醒。
補血虛食品:烏骨雞、黑芝麻、胡桃肉、龍眼肉、雞肉、豬血、豬肝、紅糖、赤豆等,可經常交替選用。
五臟養生也分季節性 遵循四季盛衰才能協調運作
在古人看來,想方設法使人體與自然和諧,是保證人類在自然界中健康存在的根本。而這種「人與自然」的通應關係中,最明顯的就是人體五臟與四季盛衰之間的一致性。
黃芪甘草白朮 七款中醫藥材補氣血
現在社會生活、工作壓力大,尤其是高薪白領族,繁忙的工作更是壓得他們生活中幾乎沒有運動時間,所以身體出現氣血不足的人很多。不過身體出現氣血不足不用擔心,中醫七款中醫藥材,幫你有效補足身體氣血,讓你每天都看精神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