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新人怎樣擺脫「厭班症」

如今,一些工作單位的職場新人在畢業一兩年後仍未從心理上真正「畢業」,他們懷念大學時代的美好生活,認為自己懷才不遇,對職業前景焦躁不安……專家指出,面對從學生到「社會人」的角色轉換,職場新人應積極調整心態,擺脫「厭班症」。

  初涉職場意氣風發

  「一想起要上班,我心裡就厭煩得不得了,什麼時候才能擺脫上班的苦惱啊?」上班沒多久,年僅25歲的娟子就產生了「厭班症」,而幾個月前她剛剛開始參加工作。

  去年8月,畢業於某名牌大學的娟子剛走出校門就找了一份工作,在一家大型國企做辦公室文員,而這份工作在娟子看來難度並不是很大,就是每天接收、發送一些文件,偶爾參加一些單位的活動。

  起初,滿腔熱情的她還幾次就提高工作效率以及優化工作程序方面,向領導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可大都沒有了下文,同時她隱約感到同事對她開始持有一種看法,這讓她十分困惑。

  單調少薪無法適應

  慢慢地娟子開始適應這裡的工作方式,不再過多地說什麼,按部就班地幹著自己的活,這份在別人看來輕鬆的工作,在娟子眼裡卻越發得感到單調和無聊。

  如果僅是工作的無聊,娟子還可以適應,可一個月下來,僅1000多元的薪水簡直是無法忍受,「尤其同學聚會的時候,總要"曬曬工資",同學裡我是最少的,要知道,上學時我的成績一直是班裡的前幾名啊!」

  厭倦上班幾欲跳槽

  有幾次娟子都萌發出「跳槽」的想法,可遭到了家裡人的一致反對。母親總是說自己好高騖遠,「這份在別人眼裡想找都找不到的工作,可千萬不要隨便放棄。」

  工作的單調,同事的不理解,再加上微薄的薪水,這讓娟子怎麼也提不起工作熱情,「反正怎麼幹也是干,也沒人說什麼,不如隨波逐流地混吧,可今後還會是這種日子嗎?」想起這些,娟子就感到迷茫和無助。

  專家支招調整心態

  河北醫大一院精神衛生科副主任醫師姚紹敏認為,每個新人剛剛上班都會有一段「孤獨期」,適應快的人,一個月就能過去;適應慢的人,或許需要半年才能過去。但是,也有一些新人,在經過「孤獨期」的時候,受到來自心靈的阻礙和創傷,產生「厭班症」或其他不良心理。

  改變這種局面首先要從自身入手,用自己的工作激情感染同事,主動而不急於求成,積極而不咄咄逼人。即使平日總是面臨不感興趣的工作時,也要努力去做好,因為沒有人能夠一開始找到「十全十美」的工作。

  如果是因為對事情不了解而沒有興趣,可以在工作中培養自己的興趣。比如當深入處理枯燥的報表數據時,可能會對相應的電子表格軟體產生興趣。

  如果手頭的工作實在提不起自己的興趣,也得不到別人的認可,那麼不妨換個方式給自己以鼓勵。可以安排一件自己喜歡的事情放在自己厭煩的事情之後,你就有做好手頭事情的動力了。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注意:跟上司溝通找準時機


  一位在廣告公司任職的朋友向老闆要求加薪,但遭到了拒絕。她再三堅持這個主張,結果導致一場令人極不愉快的爭論,雙方言辭之激烈,令朋友憤然辭職。

  朝夕相處,誰能保證從不和上司發生口角呢?不過,當你和上司論辯時,請記住幾個訣竅:

  選擇上司情緒好的時機在和上司討論之前,最好與其秘書或助理取得聯繫,以了解他的情緒狀態。如果在他愁眉苦臉、心情欠佳的時候,去要求得到什麼,這顯然是不明智的。當上司情緒低落時,千萬不要去打攪他;不要趕在吃飯的時間去談論,因為這時他易於分散精力和匆忙地做出決定;上司準備去度假或者度假剛回來,也最好不要去打交道。

  切忌面帶怒氣情緒激動,只會是火上澆油,使上司更怒。因此,和上司進行論爭之前,首先要穩定自己的情緒,不要為微不足道的小事發牢騷。如果一個雇員,總是對公司牢騷滿腹,就會使他的上司得出這樣一個結論:令他滿意開心似乎希望渺茫,最好還是讓他另謀高就。

  表述問題清楚透徹令人尷尬的爭執,往往起因於上司和部屬中都不知道對方在想些什麼,所以清晰而簡捷地表述自己的觀點,上司很快明白其意,雙方的爭執也就煙消雲散了。有的人會選擇用書面報告或電子郵件表達自己的看法,這樣使上司集中精力考慮他的想法,能做出更好的選擇。

  爭論前先站在上司角度看問題為了更有益地展開論爭,設身處地的考慮上司所要達到的目標和為之付出的艱辛,也是十分重要的。如果你站在上司的立場來研討問題,那麼,自然就會更易於達到你所力爭的目的。各執己見、互不通融,其實是一種愚蠢的見解。

職場五步走 讓你更「值錢」


  是什麼造成了這樣的差異?問題的關鍵還在於他們中晉升較快的那個,能夠主動並善於進行職業能力儲備,增加職業生涯的本錢。在本期,資深的人資管理專家、104人力銀行人資學院事業處副總經理陳志鈺先生就「如何儲備能量,增加職業生涯的本錢」與讀者進行分享。
 
  什麼是你的職涯「本錢」

  所謂職業生涯的本錢,簡單來說,必須涵蓋三個方面,一是充分的能力,包括專業技能、管理知識的儲備等;二是態度,即工作態度及風格是否契合你所希望就職公司的文化,開闊的視野、兼容並包的心胸、善於學習及適應改變的能力,都會為你的職場加分,為未來的職業發展創造無限可能;三是誠信,GE前總裁傑克·韋爾奇曾表示「誠信,這是我們的最高價值,具有至高無上的重要性」,確立並保持誠信等為人處事的基本原則,是在職場立於不敗之地的關鍵。

  當然,這一切的前提必須是能清晰的認識自我,了解自己希望及能夠從事的職業方向。只有做到這些,才能時刻保持並提升自己的職場競爭力,使職業生涯呈現上升的態勢。

  如何在職場做加法

  那麼,如何在自己的職涯規劃中不斷做加法?如何讓自己隨著時間、經驗的累積變得更有價值,更加搶手?陳先生認為,關鍵要做到以下5個方面:

  ■自我剖析———認識自己

  很多人都不能清醒的認識自己,了解自己的優勢是什麼,並據此思考下一步該往哪裡走。例如在考大學時,很多人會根據目前社會上所謂的熱門專業來報讀,而不是想想做什麼更符合自己的興趣,結果在就業時就會發現自己面臨許多棘手的問題。一旦盲從、缺少目標、隨遇而安成為職業生涯中的常態,不斷的自我加分必然會成為空談。

  所以,正確的做法應該是評估自己的優勢,並分析怎樣的職業狀態才能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降低劣勢。自我認識及評估是一個不斷延續的過程,可以通過參加網上提供的職業測評,或者經常與老師、朋友、家人、主管等進行討論來完成。

  ■作時間的主人———善用時間

  上帝對每個人最公平的地方就是時間,每個人每天都擁有24小時。聰明的善用時間安排,讓這24小時發揮出最大功效,就成為個人「與眾不同」的關鍵。

  時間管理是一門很大的學問。首要的一點就是充分利用每一秒可利用的時間來自我增值。在日本的地鐵上,常常能夠看到的一幕就是人手一本書,或是專業書籍,或是管理類書籍,利用每段空閒進行學習已經成為他們的習慣。其次是合理安排,制定完善的、合理的工作計劃。例如如果每天能夠早起一會,提前到公司,就能夠有更多的時間去思考和安排一天的事情,也不用擔心因為完不成工作而總在加班。

  ■敢於承擔責任———多做多問

  古話有云:吃虧就是占便宜。這句話同樣適用於職場,多去承擔責任,並在實際運用中充實自己,對於個人的職涯發展是很重要的。這裡必須談到很多人在認識上的一個誤區———認為自我增值就是多參加培訓,多拿證書。但事實是,陳先生表示,在他多年從事HR管理的工作中發現,很多人在簡歷中寫得很漂亮,但當他用行為面談法進行面試時,卻發現這些求職者往往答非所問,缺少實際導入執行的經驗,常常以為在講座上聽到或者在書上看到的就是自己的知識,事實上,這兩者之間有很大的差距。

  可見,HR更青睞的是個人實務操作和運用的能力,即使通過培訓而了解到某項技能,也只有通過在實際工作中的檢驗才能轉化成自我能力。所以建議職場人士應該把握每一個學習的機會,敢於嘗試,對於不懂的勇於詢問,積累實務操作經驗。

  ■做自己的假想敵———不要和別人比較

  世上沒有絕對的公平,過多的和別人比較,常常會使得自己處於不平衡的心態中,而受到這種不愉快心情的影響,不僅感受不到工作的快樂,使自己缺少成就感,也會局限和阻礙個人的發展。

  所以,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和自己比較:設定目標,然後評估自己有沒有達到預先設定的目標或規劃,看自己今天是否比昨天更進步,明天會不會比今天更進一步。

  ■直面挑戰———拒絕頻繁跳槽

  任何職業都需要一定量的積澱才能有一個質的飛躍,如果沒有2-3年的積累,很難對一份工作有深入的理解和把握,頻繁的跳槽不僅讓你缺少職業儲備,也會成為HR心中的「扣分」項。

  那該如何區分有益的和無益的跳槽呢?陳先生表示,關鍵還在於跳槽的動機———不是因為現在的工作不好、不順心就決定跳槽,而是看有沒有一份更好的機會在等待你。

  工作沒有100%的如意,如果因為不好就換、就逃避,只會影響個人職業生涯的連續性和經驗的沉澱。只有主動面對職業過程中遇到的挑戰,學會適應環境,克服困難,才能最終做到待價而沽,積累跳槽的本錢。

職場「心病」多 應對要有策

職場:遠離帶「鉤」的「蚯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