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心病」多 應對要有策


  職場上的競爭與角逐,不僅是能力之戰,也是心理之戰。為什麼有些人才華橫溢卻不能笑傲職場?為什麼有些人稍遇挫折就灰心喪氣?這些都是心理因素的困惑所致———須防職場「心病」纏身!

  現代人的健康標準不再僅是四肢是否健全、生理是否正常,還要看心理是否健康。沒有一個良好的心理競技狀態,是無法實現職業理想的。目前隨著就業壓力的日益增大,就業方面的心理疾患也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

  「年齡恐慌症」:患者不僅僅是中年白領

  張女士大學畢業即進入外企工作,她的年輕和高薪一向被人羨慕。10多年後的今天,她的心情開始沉重,不得不為自己的前景擔憂。她想到國有企業或機關謀份穩定的工作,可是,幾乎所有的招聘條件都要求「年齡在35歲以下」。像張女士這樣因年齡而產生恐慌心理的中年白領不在少數,他們患的就是「年齡恐慌症」。

  患這種症狀的不僅僅是中年白領。現在許多用人單位招聘時甚至要求受聘者年齡在30歲以下,而人才市場每年又有更多的新人湧入,於是有的年輕人也開始擔心自己變老。越是這樣,精神越緊張,心理年齡便在不知不覺中真的變老了。這些人常感覺疲勞乏力、反應遲鈍、活力降低、適應力下降,經常處在焦慮、煩躁、無聊和無助的狀態中,自感活得很累。

  對策:「年齡恐慌症」是一個心理現象,也是一個社會現象。應該堅信,社會上現存的這種不客觀、不科學的「唯年齡論」,總有一天會為之改觀。如果不想坐等到那一天,就改變自己吧,放鬆心情,多學知識,自我「充電」,這是最重要的。只要努力,你一定會迎來人生事業上的第二個春天。

  職業「迷茫症」:許多人都會經歷的自我發展困惑

  在一個人的職業生涯中,至少有四個時期容易陷入「認不清發展道路」的迷茫之中:

  第一個時期是14-22歲,這個階段的人承擔著學生與求職者的雙重角色。主要的疑問是:我是誰?我能做什麼?迷茫的主要原因是缺乏自信和社會經驗。

  第二個時期是22-28歲,這個階段的人已進入工作領域,逐漸了解社會,建立了初步的人際關係網。工作一段時間後,開始重新衡量身邊的一切,如工作環境、職業種類、待遇等與自己的「職業夢想」是否匹配。主要疑問是:理想與現實不相符,我是否要重新選擇?迷茫的主要原因是個人的發展目標與單位的現狀、提供的機會等不一致。

  第三個時期是28-35歲,這是個人職業發展的重要階段,這個階段的人已積累了較豐富的經驗,其才能得到了一定的發揮,正為提升或進入其他職業領域打基礎。主要的疑問是:為什麼這麼多年我一直無所成就?迷茫的主要原因是工作中的挫折及對目前工作的不滿。

  第四個時期是35-45歲,這個階段的人開始重新衡量所從事事業的價值,是容易發生職業生涯危機的階段。其主要疑問是:接下去的歲月我應該做些什麼?之所以迷茫,是因為有了豐富人生閱歷的他們,對人生的有限與世事的無常有著較深刻的領悟,所以對將來何去何從難以貿然決定。

  對策:人在不同的階段都會有不同的目標和需求,在職業遇到迷茫時,弄明白自己需要的到底是什麼非常重要。這需要冷靜的分析和對自己、對形勢的客觀判斷,還要有克服目前暫時困難、爭取美好未來的勇氣、信心與決心。

  「自我強迫症」:為追求完美所付出的代價

  患者大腦里反覆出現某種念頭或反覆做一些刻板的動作,而患者本人也認為這種念頭或動作沒有必要,為此十分苦惱,有強烈擺脫的願望,但又無能為力。75%的患者起病於30歲以前,多緩慢起病,可不同程度地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和工作能力。

  常見的強迫症狀有:1.強迫懷疑自己:對自己言行的正確性反覆產生懷疑,明知毫無必要但仍不能擺脫。如出門時懷疑家門是否鎖好了,檢查再三,走下樓去仍不放心,又要回來。2.強迫性窮思竭慮:對日常生活中一些自然現象反覆思索,明知缺乏意義,但又不能自我控制。3.強迫聯想:出現一個觀念或者想到一句話,便不由自主地聯想到另一觀念或語句。4.強迫意向:反覆體驗想做某種違背自己意願的動作或行為的強烈內心衝動,明知這是荒謬的、不可能的,但無法擺脫這種衝動。

  患病者多與自身性格有關,如他們以高標準要求自己,做事追求完美,事後反覆檢驗,苛求細節。他們過於自我克制、自我關注,過于謹慎。為此,他們常焦慮、緊張和苦惱。此外,該病還與遺傳、體內的生化物質改變以及大腦某些結構改變有關。

  對策:如果只與性格和心理因素有關,那麼試著增強自我調控能力會有良好效果。工作要學會張弛有度,思維開闊些,性格開朗些,一些追求不到的東西要學會放棄。如果難以做到這些,可及時求教於心理醫生獲得他們的幫助。

  職場競爭是「硬體」的競爭,更是「軟體」的競爭。遺憾的是,往往只注重了「硬體」的打造(如遍地開花的培訓認證),而忽視了為人們構築健全的心理狀態,解除心理疾患,提高「情商」素質。其實,良好的心理素質是職業生涯不可或缺的基礎,去除了職場「心病」,每位職場人士才能真正地「放下包袱,開動機器」。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職場五步走 讓你更「值錢」


  是什麼造成了這樣的差異?問題的關鍵還在於他們中晉升較快的那個,能夠主動並善於進行職業能力儲備,增加職業生涯的本錢。在本期,資深的人資管理專家、104人力銀行人資學院事業處副總經理陳志鈺先生就「如何儲備能量,增加職業生涯的本錢」與讀者進行分享。
 
  什麼是你的職涯「本錢」

  所謂職業生涯的本錢,簡單來說,必須涵蓋三個方面,一是充分的能力,包括專業技能、管理知識的儲備等;二是態度,即工作態度及風格是否契合你所希望就職公司的文化,開闊的視野、兼容並包的心胸、善於學習及適應改變的能力,都會為你的職場加分,為未來的職業發展創造無限可能;三是誠信,GE前總裁傑克·韋爾奇曾表示「誠信,這是我們的最高價值,具有至高無上的重要性」,確立並保持誠信等為人處事的基本原則,是在職場立於不敗之地的關鍵。

  當然,這一切的前提必須是能清晰的認識自我,了解自己希望及能夠從事的職業方向。只有做到這些,才能時刻保持並提升自己的職場競爭力,使職業生涯呈現上升的態勢。

  如何在職場做加法

  那麼,如何在自己的職涯規劃中不斷做加法?如何讓自己隨著時間、經驗的累積變得更有價值,更加搶手?陳先生認為,關鍵要做到以下5個方面:

  ■自我剖析———認識自己

  很多人都不能清醒的認識自己,了解自己的優勢是什麼,並據此思考下一步該往哪裡走。例如在考大學時,很多人會根據目前社會上所謂的熱門專業來報讀,而不是想想做什麼更符合自己的興趣,結果在就業時就會發現自己面臨許多棘手的問題。一旦盲從、缺少目標、隨遇而安成為職業生涯中的常態,不斷的自我加分必然會成為空談。

  所以,正確的做法應該是評估自己的優勢,並分析怎樣的職業狀態才能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降低劣勢。自我認識及評估是一個不斷延續的過程,可以通過參加網上提供的職業測評,或者經常與老師、朋友、家人、主管等進行討論來完成。

  ■作時間的主人———善用時間

  上帝對每個人最公平的地方就是時間,每個人每天都擁有24小時。聰明的善用時間安排,讓這24小時發揮出最大功效,就成為個人「與眾不同」的關鍵。

  時間管理是一門很大的學問。首要的一點就是充分利用每一秒可利用的時間來自我增值。在日本的地鐵上,常常能夠看到的一幕就是人手一本書,或是專業書籍,或是管理類書籍,利用每段空閒進行學習已經成為他們的習慣。其次是合理安排,制定完善的、合理的工作計劃。例如如果每天能夠早起一會,提前到公司,就能夠有更多的時間去思考和安排一天的事情,也不用擔心因為完不成工作而總在加班。

  ■敢於承擔責任———多做多問

  古話有云:吃虧就是占便宜。這句話同樣適用於職場,多去承擔責任,並在實際運用中充實自己,對於個人的職涯發展是很重要的。這裡必須談到很多人在認識上的一個誤區———認為自我增值就是多參加培訓,多拿證書。但事實是,陳先生表示,在他多年從事HR管理的工作中發現,很多人在簡歷中寫得很漂亮,但當他用行為面談法進行面試時,卻發現這些求職者往往答非所問,缺少實際導入執行的經驗,常常以為在講座上聽到或者在書上看到的就是自己的知識,事實上,這兩者之間有很大的差距。

  可見,HR更青睞的是個人實務操作和運用的能力,即使通過培訓而了解到某項技能,也只有通過在實際工作中的檢驗才能轉化成自我能力。所以建議職場人士應該把握每一個學習的機會,敢於嘗試,對於不懂的勇於詢問,積累實務操作經驗。

  ■做自己的假想敵———不要和別人比較

  世上沒有絕對的公平,過多的和別人比較,常常會使得自己處於不平衡的心態中,而受到這種不愉快心情的影響,不僅感受不到工作的快樂,使自己缺少成就感,也會局限和阻礙個人的發展。

  所以,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和自己比較:設定目標,然後評估自己有沒有達到預先設定的目標或規劃,看自己今天是否比昨天更進步,明天會不會比今天更進一步。

  ■直面挑戰———拒絕頻繁跳槽

  任何職業都需要一定量的積澱才能有一個質的飛躍,如果沒有2-3年的積累,很難對一份工作有深入的理解和把握,頻繁的跳槽不僅讓你缺少職業儲備,也會成為HR心中的「扣分」項。

  那該如何區分有益的和無益的跳槽呢?陳先生表示,關鍵還在於跳槽的動機———不是因為現在的工作不好、不順心就決定跳槽,而是看有沒有一份更好的機會在等待你。

  工作沒有100%的如意,如果因為不好就換、就逃避,只會影響個人職業生涯的連續性和經驗的沉澱。只有主動面對職業過程中遇到的挑戰,學會適應環境,克服困難,才能最終做到待價而沽,積累跳槽的本錢。

弱勢求職者的強勢簡歷


  一般來講,職場上的劣勢主要是指:頻繁跳槽或更換行業、畢業生初出校門、工作經驗太少、沒有學位或學歷太低等。 

    求職時有人可能在潛意識裡想到要在簡歷中做假,「修飾」一下自己的簡歷,這是千萬要不得的,因為「假的永遠真不了」,而假的一旦被識破,依靠矇騙而獲得的「真」也將不復存在。明智的做法是對你的簡歷進行科學取捨,適當突出重點,合理揚棄,這樣,既可使你的簡歷更加吸引人,同時又保持了真實性。 

    應屆畢業生的劣勢 

    對於初出茅廬的畢業生,因為與社會實際接觸得少,尚未經歷過謀職的挫折,往往自我感覺都比較好。殊不知,用人單位並不一定樂於認同,很多老闆更喜歡有豐富工作經驗的人。為此,剛畢業的學生們將在求職中與那些有相同學歷但是有更多工作經歷的人競爭。而因為沒有相關職業的豐富工作經歷,所以,剛出校門的畢業生應該盡力揚其所長以蓋所短,重點強調自己最近幾年所受的教育和培訓情況,包括那些與應聘工作最有直接關係的特別課程或活動。 

    實習寫進簡歷中 

    其中,實習工作應作為相應的工作經驗來寫,因為這期間的工作性質和內容與許多工作相似,它們往往需要實習者自主完成多項任務。此外,如果畢業生在校時早已學許多與所應聘工作有直接關聯的知識,則有必要在技術欄目中體現出來。如果你熟悉某一領域最新的趨勢與技術,也應毫不謙虛地寫出來,以提升自己的人才價值。當然,如果你有其他行業的工作技巧也不要省略,這些雖然與應聘工作關係不大或沒有直接的關係,但其工作經驗同樣可用於支持你的能力,這至少能夠證明你有學習、研究並儘快適應各種工作的能力。 

    學歷或學位低於應聘要求時 

    現實生活中,有很多人具有豐富的工作經驗和超常的實幹能力,卻沒有相應的高等學歷和學位,以致在「審」時便被淘汰,實在太可惜,也失公平。這就要求有這方面弱勢的求職者在求職簡歷中的教育和經驗部分慎重行文,揚長避短。 

    如果你具備應聘工作所要求的工作經歷和專業技能條件,但卻沒有良好的教育背景,最聰明也是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只列出你曾經受到過的教育和培訓的內容,以及受訓後取得的成績和應用到工作實踐中的實績,而不表明你是否具備相關的學歷和學位。這樣做既無不誠實之嫌,又可以避免你在審查個人簡歷這第一關便被一票否決的噩運。如果你能順利通過初審,在面試中一旦被招聘人員認可,他們將會忽略你的學歷而認同你的能力,甚至或許會幫助你向老闆申請破格錄用。 

職場:遠離帶「鉤」的「蚯蚓」

職場「十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