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後散步影響消化 餐前散步更健康
我國有句老話:「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但現代科學分析並非如此,因為餐後食物集中在胃裡,這時需要大量的消化液和血液來消化胃中的食物。
此時,如適當休息,全身血液便可適量地進入消化器官,使食物充分消化。
如果餐後馬上散步,血液需運送到全身其他部位,胃腸的血液供應就相應減少,食物得不到充分消化。再說,胃裡的消化液是由吃進食物的條件反射而產生的,胃部飽滿,胃液才能分泌旺盛。如餐後散步,胃部在活動中快速蠕動,把沒有經充分消化的食物過早地推入小腸,使食物的營養得不到充分的消化與吸收。
此外,餐後散步,對患有冠心病、高血壓、腦動脈硬化症、糖尿病、胃下垂、慢性食道病以及進行過胃手術的病人尤其不利。它有可能導致心絞痛,加重頭暈,上腹部飽脹不適,體位性低血壓、早搏、心動過速,以及陣發性房顫等病症的出現。而餐前散步則不同。此時,胃中空虛,脂肪細胞尚無新的脂肪酸進入,散步易將其「動員」出來化為熱量而消耗掉。因此,餐前步行半小時更有利於健康。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散步可以緩解夏季煩躁
散步可以緩解夏季煩躁
夏天來臨,高溫天氣越來越多,不少人感到煩躁、疲乏無力、食慾減退,甚至出現頭暈、胸悶、噁心等不適症狀。
保健專家指出,擺脫「苦夏」的最好方法是自我調理與保健,有三條妙計可以告別「苦夏」。
聽音樂散步寧心神戒躁怒。要保持恬靜的心理狀態,不要過於激動,更不要發怒急躁。煩躁、心境不佳時可通過散步、聽輕快的音樂等方式來舒緩負性情緒。
多喝涼白開膳食多樣化。夏天氣溫高,人體消化液分泌減少,胃酸降低,食慾神經受到抑制,飲食營養的調理和水分的補充至關重要,同時還要注意膳食的多樣化。
夏天不渴也要主動喝點水。一些新鮮的涼拌菜,加些蒜泥、薑末、醋等調味品,既可增進食慾,又能預防腸道傳染病,吃時切忌一次過量和過涼。
別總熬夜適當午睡利健康。良好的睡眠質量,對解除「苦夏」十分重要。
老人散步要講平衡
老人散步要講平衡
提起散步,也許很多人會說,不就是走走路嗎?其實不然,散步也有許多「學問」,特別是對有慢性病和體質虛弱的老年人來說,散步更是有「講究」。
專家說,患慢性病和體質虛弱的老年人在散步時,最重要的是掌握好平衡。老人隨著年紀增大,各種慢性疾病也會增加。這種情況下,老年人無論是在大腦的反應能力、肌肉和骨骼的支撐能力,還是在身體的協調能力等方面,都會變得遲緩。一旦失去平衡,很容易摔倒。
所以,為了保持身體平衡,體弱的老人在散步時最好拄個拐杖,拐杖的高度要與手的位置相符,拐杖的底部和把手都要防滑。
此外,不同類型的老年人,散步的姿勢也有所不同。
體質虛弱者散步時,應適當將兩隻手臂甩開,步伐邁大些,散步的速度最好由慢到快,這樣可以儘量將全身活動開,使全身各器官都能參與到運動中,有效地促進體內的新陳代謝。一般每天散步1―2次,每次1小時左右。
肥胖者散步時,可適當將散步的時間、距離拉長,並將運動量加大些。最好堅持每天散步2次,每次一個半小時。散步時可適當走快些,使體內多餘的脂肪得到充分燃燒,從而達到減輕體重的目的。
高血壓患者散步時,可儘量使腳掌著地、胸脯挺起,不要過分彎腰駝背,以免壓迫胸部,影響心臟的正常功能。步伐應以中慢速為宜,不要太快,否則容易使血壓升高。最好不要在早上散步,而應選擇晚飯後。因為一般來說,早晨人體血壓最高,傍晚相對穩定。
冠心病患者散步時,最好慢速行走,以免心律失常,誘發心絞痛。散步最好在餐後半小時到一小時後,每天兩三次,每次半小時。
糖尿病患者散步時,要特別注意先吃點東西,不能餓著肚子,否則很容易使大腦供血不足,出現低血糖,嚴重時還會因頭暈導致摔跤。餐後散步時,步幅可以適當加大,挺起胸脯,甩開手臂,每次散步以半小時到一小時為宜。
專家強調,由於每個人的心肺功能不一樣,所以散步時要量力而行。根據各自身體的承受能力,加快或減慢行走速度。一旦出現胸悶、心慌、頭暈等情況,就應該停下來歇一歇。
老人怎樣散步最健康呢?
普通散步法速度以每分鐘60~90步為宜,每次20~30分鐘。適合患冠心病、高血壓、腦出血後遺症、呼吸系統疾病的老年人。
如何散步養生?散步的7大好處
天氣越來越冷,很多人都不願出門散步,研究發現秋季散步有利於健康,還能改善手腳冰涼等狀況,步行是醫學、運動專家最推崇的運動方式,每個人都應該把隨意的散步當成有意識的鍛煉,因為這是世界上最便宜的「長壽丹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