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苡仁
有利水滲濕、健脾止瀉等功效,適用於小便短赤、水腫腳氣、脾虛泄瀉、風濕痹痛、扁平疣等病症。
2、李子
能促進胃酸和胃消化酶的分泌,並能促進胃腸蠕動,因而有改善食慾,促進消化的作用,尤其對胃酸缺乏、食後飽脹、大便秘結者有效。李子中抗氧化劑含量高的驚人,堪稱是抗衰老、防疾病的「超級水果」。
3、青梅
果實營養豐富,口味以清酸稱絕。青梅含有多種天然優質有機酸和豐富的礦物質,具有淨血、整腸、降血脂、消除疲勞、美容、調節酸鹼平衡,增強人體免疫力等獨特營養保健功能。
4、玉米
玉米可以降濁利尿,而且味道很好,是大家不錯的選擇。
5、扁豆
有利於暑濕邪氣的祛除,健脾止瀉之效,是夏天袪濕的好食材。
6、馬齒莧
具有清熱祛濕、散血消腫等功效,適用於急性腸炎、痢疾、小便熱淋、尿血、黃疸、牙齦炎等病症。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濕氣太重多吃4種祛濕的食物
1、莧菜
莧菜梗性涼味甘,它富含易被人體吸收的鈣質,也有解毒清熱、通利小便、補血止血的作用。莧菜還是減肥餐桌上的主角,常食可以減肥輕身,促進排毒,防止便秘。需要注意的是,莧菜性寒涼,陰盛陽虛體質、脾虛便溏或慢性腹瀉者,不宜食用。
2、薏仁
薏仁可促進體內血液循環、水分代謝,發揮利尿消腫的效果,有助於改善水腫型肥胖。薏仁水是不錯的排毒方法,直接將薏仁用開水煮爛後,適個人口味添加少許的糖,是肌膚美白的天然保養品。
3、地瓜
地瓜所含的纖維質鬆軟易消化,可促進腸胃蠕動,有助排便。最好的吃法是烤地瓜,而且連皮一起烤、一起吃掉,味道爽口甜美。
4、赤小豆
赤小豆味甘,入心、小腸經,具有利水除濕、和血排膿、消腫解毒的功效。它清熱作用比綠豆弱,但利水祛濕作用更強,不但可以治療一般的水腫,甚至可以治療「大腹水病」,即肝硬化腹水。赤小豆一般用來熬粥或做餡。
夏季祛濕也有誤區
誤區一
中醫所謂的「濕」,即通常所說濕邪,不但有外濕和內濕的區分,而且在不同的身體狀態下、不同的體質里,濕邪兼夾其他邪氣的配對也不同,其臨床表現更是千差萬別,如惡寒發熱、四肢困重,或面色萎黃、精神睏倦、食欲不振、便溏泄瀉,或尿少浮腫,或婦女白帶量多等都是「濕」的症狀。
不同的病機,不同的症狀,決定了不同的用藥。如清熱燥濕常見的藥物有黃芩、黃連、黃柏、龍膽草等,利水滲濕常見的藥物有豬苓、澤瀉、冬瓜皮、玉米須等。而薏米、赤小豆也僅僅是利水滲濕藥物其中的一員,其功效顯然不能覆蓋所有的「濕」。
誤區二
專家稱,薏米、赤小豆都有「利濕」或者「利水」的功效,所以,從這一角度來講,薏米加上赤小豆有一定祛濕的作用,對濕熱程度較輕的人有一定的作用,但不等於對濕熱程度重的人也有效果。中醫認為,薏米和紅豆(即赤小豆)都屬於「微寒」,長期大量地吃,顯然對身體不好。
網上所說薏米和赤小豆煮時「無需按什麼比例,每次一樣抓一把」。這種說法是不妥的。薏米的功效主要是「利濕健脾、舒筋除痹、清熱排膿」;赤小豆的功效主要是「利水消腫退黃,清熱解毒消癰」。因此,兩藥合用,對於濕熱伴有關節痹痛或者合併膿腫破潰的,應該薏米量大;而對於濕熱伴有尿黃或者癰毒結聚的,應該赤小豆用量大。「症狀不同,藥量應該有所變化」,而不是隨意取用。
中醫推薦這些祛濕食物
身體濕氣大的不妨多吃點辣椒,補充維生素c的同時還可以除濕,一舉兩得。最好吃不是很辣的那種,不然上火就麻煩了,青椒或者普通的紅辣椒就好,不要吃辣椒醬,那裡邊一般加的不僅僅是辣椒,有可能加其它的東西使辣味提升。
夏季祛濕吃這些排濕粥
製作方法:首先,要先將紅豆清洗乾淨,然後在清水當中浸泡2個小時左右。之後,在粥鍋內加入適量的清水,把浸泡好的紅豆和清洗好的薏米倒入到鍋中,用大火煮沸。煮沸之後,再加入適量的冰糖來調味,然後用小火煮到粘稠之後,就可以直接出鍋食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