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血療法」的幾大誤區

  聽到放血可能不大了解,或者並不是很了解。也有著一些對此療法的一些誤區,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了解「放血療法」及他的一些誤區。放血療法是用三棱針刺破人的表層皮膚,放出一些血而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分為點刺,散刺,刺絡,挑刺等法。具有消腫止痛,祛風止癢、開竅泄熱、鎮吐止瀉、通經活絡之功效。

  針灸的放血量不只是幾滴

  方先生稱:「在中國歷史上的放血療法放血量很少,一般也就幾滴」。事實是,中醫學的奠基之作《黃帝內經》屢次提到,放血要放到「血變為止」。就是放血時開始放出來的血是暗紅色或烏黑的,到後來血色就變紅了,這時就可以停止放血了。有一點臨床經驗的人都知道,這樣的方法,放血量不會只是幾滴。中國古人採用大劑量放血的例子並不少,不是如方先生所言中醫的大劑量放血是從傳統西醫那裡學來的。

  「惡血」是瘀滯在血管里的血液

  方先生還稱,中醫的「出惡血」是「古人不懂血液循環的臆想。血液是在不停循環的,大約每20秒就跑遍全身一次。全身的血液是一體的,沒有惡血和好血之分」。方先生對血液循環的了解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中國古人也知道血液是循環的,《黃帝內經》就提出了兩種血液循環理論,一種是十二經氣血流注方式,另一種是氣血向心循行的五輸穴理論。人體體循環主幹部分的血液確實是每幾十秒可循環一次,但不是體循環中所有的血液成分都跑遍全身一次。例如,在毛細血管中的血液流速是極慢的,每秒只能流動0.41毫米,20秒只能走8.2毫米,處在微循環障礙中的血液流動則更是緩慢。若血液都能每20秒就跑遍全身一次,則根本不會有靜脈曲張和其他許多疾病的出現。

  現代醫學的微循環理論認為,人體的衰老、腫瘤的發生、高血壓、糖尿病等許多疾病,主要是微循環障礙所致。血流速度緩慢,血液中的某些成分不但使血管壁變厚,有時凝聚起來堵塞血管,導致血液運行更加不暢,形成惡性循環,局部組織器官的新陳代謝不能正常進行,造成多種疾病的發生。中醫所謂的「惡血」,正是指瘀滯在靜脈中或微血管中的血液,其有毒成分含量高,稱之為「惡血」又有何不可?所謂人體「沒有惡血和好血之分」,只有在健康無病時才有可能,否則,我們經常可以在某處發現「惡血」。

  放血療法不是簡單的放出瘀血

  方先生稱放血是危險的療法,其依據是某醫師為治療某患者的多年寒症,竟然放了850毫升血。如果一次放血850毫升確實是夠危險的,但該醫師一般「每次放血量因人而異,少則100—200毫升,多則400毫升」,方先生也承認「獻血200—400毫升對人體是無害的」。這是用極端的情況來否定整個療法。

  放血療法不僅可祛除血脈中的瘀血,還有退熱瀉火、解毒止痛、治療麻木、鎮吐止瀉、醒神救急等作用。我的病人和家人是深受放血療法益處的,筆者日治病人超過百餘人次,新病人已預約到一個月以後,其中放血療法是常用方法之一。我的放血量一般不超過100毫升,毫無危險性可言。放血,不僅只是放出瘀血或毒血那麼簡單,同時也是對血管壁的刺激,而血管壁上有豐富的神經,有些部位還分布內分泌細胞,因此刺激血管也有可能調節了神經、內分泌系統。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沒事打個噴嚏讓你遠離感冒

  在中醫里,感冒可分成風寒、風熱等許多類型,風寒感冒是秋冬季節最常見的一種。中醫認為,風寒感冒,是因為寒氣在不知不覺中侵入了身體,人產生打噴嚏、流鼻涕這些生理反應,是為了驅除寒氣。中醫在治療風寒感冒時,有一種方法叫取嚏,就是通過主動打噴嚏,將侵入的寒氣人為的及時排出去,起到預防感冒加重的作用。

  在中醫里,感冒可分成風寒、風熱等許多類型,風寒感冒是秋冬季節最常見的一種。衛生部中日友好醫院心血管內科副主任醫師曹啟富告訴《生命時報》記者,中醫認為,風寒感冒,是因為寒氣在不知不覺中侵入了身體,人產生打噴嚏、流鼻涕這些生理反應,是為了驅除寒氣。西醫通常用的感冒藥是抑制身體排出寒氣的,通過藥物減少各種感冒症狀,但這並不能從根本上驅除體內寒氣。中醫在治療風寒感冒時,有一種方法叫取嚏,就是通過主動打噴嚏,將侵入的寒氣人為的及時排出去,起到預防感冒加重的作用。

  「取嚏法一般是通過藥物刺激,讓人主動打噴嚏。」曹啟富說,可以用皂莢、冰片研磨成末,取少量放在手掌或手帕上,捂鼻呼吸,稍後會連續噴嚏,繼而周身微汗,精神振奮,每天1—2次即可起到預防感冒加重、緩解感冒症狀的作用。民間有人將衛生紙搓成紙捻,放入鼻孔刺激鼻腔,從而通過打噴嚏緩解感冒症狀,這與取嚏法道理相同,但不可以常用,以免傷害鼻腔。曹啟富表示,最好還是先諮詢醫生,通過正確的方法來「打噴嚏」。

  曹啟富指出,取嚏法配合一些增強免疫力的中藥,對緩解鼻敏感或花粉症也能起到一定作用。此外,取嚏法可以協助肺氣宣降,補充大腸向前的推動力,因此能夠緩解便秘。所以,在醫生的指導下,主動打打噴嚏,能排除寒氣,能起到很好的保健作用。

做「艾」溫氣行血 艾灸美顏年輕十歲

  愛上做「艾」

  壓力大到爆、作息毫無規律、極度缺乏運動?現代女人最大的問題首推陽氣不足、體質過寒,肌膚煩惱也因此一大堆。而艾灸正是補充正能量的最佳辦法。和針灸、湯藥並列為中醫治病三大法門的艾灸,擁有純陽的能量,其效力所達甚至超過針灸和湯藥,所謂「藥之不及、針之不到,必須灸之」。常做「艾」,溫氣行血、散冷除濕、調和陰陽、扶正祛邪,隨之而來的肌膚問題,例如長痘、長斑、黑眼圈、浮腫等問題自然迎刃而解。

  做「艾」伴侶

  艾條:把艾絨捲成柱狀就是艾條,分為無煙艾條和有煙艾條,有煙艾條比無煙艾條功效更強大,效果也更好。艾條效力比艾灸盒、艾灸罐強大,不過通常需要自己用手懸空灸,很考驗臂力,並且很多背部穴位無法觸及,一不小心也非常容易掉灰燙傷。選擇艾條最好要選擇5年以上的,年代越久效力越強。

  艾灸棒:又稱溫筒灸或溫灸棒,是用金屬等材質製成的一種圓筒灸具,有大小不同尺寸,小號的可以直接在臉部施灸。施灸時,將艾絨或艾條裝入艾灸棒的小筒內,點燃後置於穴位上,可直接和皮膚接觸,不容易燙傷。不過效力就比直接點艾條略弱。

  艾灸盒:艾灸盒可以盛放艾條,點燃後放在身體相應部位,體積小,攜帶方便。按種類分為單孔、雙孔、三孔、六孔艾灸盒;也可按施灸部位分為腰部、腿部、背部、腹部艾灸盒。可先從點燃兩個孔開始嘗試適合自己的熱度,以免燙傷。單孔、雙孔艾灸盒適用於手、腳、頭部,四孔以上適用於腹部、背部、肩部。

  艾灸罐:用金屬(通常是黃銅)製成的圓形小罐,可以直接把艾柱點燃放入艾灸罐,然後墊上隔離物(毛巾)直接綁在身體上施灸,沒有掉灰或送艾條的煩惱,不過比起艾盒,艾灸罐對準穴位精確度稍差,熱力也比較弱一些。

  「艾」美麗就這麼簡單

  趕走黑眼圈:中醫認為黑眼圈是虛火上炎,腎水不足造成,可用艾條或艾絨,灸水分穴、脾腧穴、三陰交穴、足三里穴、命門穴,腎腧穴,每天灸15~30分鐘。

  緊緻眼袋:在中醫看來眼袋是脾失健運造成。可灸三陰交穴、關元穴、合谷穴、太陽穴,每天或隔天灸15~30分鐘

  膚色不佳:中醫認為膚色蒼白不紅潤,是氣血虧虛、氣滯血瘀所造成,可灸血海穴、三陰交穴。而膚色暗黃則是肝臟功能不強導致,可用艾條隔薑片灸神闕穴、足三里穴,每天或隔天灸20~30分鐘。

  暗瘡:過度食用味肥甘美的食物,而導致脾胃濕熱、肺經蘊熱,可灸曲池穴、合谷穴、足三里穴、中脘穴、中府穴,每日15~30分鐘。

  面部浮腫:面部浮腫是三焦不通造成的,可灸心腧穴、足三里穴、湧泉穴,每日15~30分鐘。

  黃褐斑:和肝腎虧虛,脾胃損傷有關,可艾灸百會穴、陽白穴、下關穴、足三里穴,每日15~30分鐘。

  這麼「艾」,更 完美 !

  專心致志:好動的你在艾灸之時一定要沉靜下來,把注意力集中在感受熱力的傳達上,這樣才能充分補充體內正能量。

  用老艾餅泡腳:將老艾餅用開水沖化,再加入適當的冷水調到合適溫度,雙腳放在艾湯中熏泡20~30分鐘,同時用指甲掐按雙手拇指的三商穴各3分鐘,可以溫養身體,解除疲勞,對睡眠不好、壓力大,都有舒緩作用。

  適應節氣:艾灸如果能配合節氣,比如在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等自然界陰陽變化明顯的時候艾灸,效果會事半功倍,例如在大雪的節氣,艾灸關元穴和三陰交穴,有很好的調養作用。

  選對時間:一天之中,上午屬於陽中之陽,下午屬於陽中之陰,在陽氣最足時艾灸最好,比如中午1、2點,這個時候是陽氣最升的時候,太陽在這時也最暖。

  女人四要穴: 關元穴、血海穴、三陰交穴、足三里穴是女人的萬能美容穴,對女性的各種婦科問題都有很好的調養作用,對肌膚問題也能充分改善。

  注意!做「艾」需謹慎

  第一次艾灸可能會口乾、偶爾便秘、疲勞,但不要擔心,多喝水就可緩解。

  臉部有傷口比如青春痘破損或剛做完手術,都不能艾灸,如發生過飢過飽、酒醉、極度疲勞、傳染病、昏迷、抽搐,也都不適合灸。

  灸後1個小時不適合洗澡或洗手。

  經期也可以艾灸,但不適合推拿。

  艾灸時要注意經常刮灰,以免灰掉落燙傷皮膚。

黑眼圈許是腎發出警告 黑眼圈是四種疾病的徵兆

人體的各個器官都與健康息息相關。眼睛也不例外。當眼睛發生黑眼圈,並持久不消退時,可能是疾病的徵兆。中醫認為,黑眼圈是機體失衡的一種現象,黑眼圈可能是月經不調、腎不好、肝有問題、胃消化不良等疾病的外在徵兆。

中醫偏方幫你擺脫菸癮難耐痛苦

吸菸影響身體健康。出於健康的目的,養生專家提倡廣大菸民為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應當主動自覺戒菸。戒菸也是一場持久戰,很多人都敗下陣來。那麼如何才能擺脫菸癮成功戒菸呢?中醫偏方您值得一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