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芒種節氣之後,夏季悶熱、濕熱的天氣逐漸增多,不少人都會出現眼睛乾澀、牙齦腫痛、臉上長痘、口腔潰瘍等症狀。這些外在表現其實是體內「著火」的訊號。一般來說,中醫按人體的三焦把「火」分為三類,即把頭昏、咽喉腫痛等偏上部位的火熱症狀叫「上焦火」,把煩熱口渴、胃脘痛等中間部位的叫「中焦火」,把便秘、尿赤等偏下部位的叫「下焦火」。
上焦火:熬夜誘發「心火」 喝點百合枸杞綠豆湯
「到了夏天,很多人尤其是年輕人喜歡熬夜,殊不知經常熬夜容易上火!」中醫認為,夜間應該是陽氣下降陰氣上升安靜入睡的時段。夜裡到凌晨不睡覺,會使人體內的陽氣得不到正常的休整,最容易誘發「心火」,比如出現口腔潰瘍等症狀,而且熬夜容易耗傷陰精。
如何祛心火呢?「百合枸杞綠豆湯」這款食療方,這款湯,專家在家也是經常煮。
原料:枸杞20克,干百合20克,綠豆20克。白糖適量。製法:將洗好的百合、枸杞子與綠豆放入鍋中,加5碗水用旺火燒開,小火煮至綠豆開花、百合酥軟,加入白糖調味,熄火燜5分鐘即可。
中焦火:吃夜宵誘發「胃火」 喝碗黃瓜粥
「夏季天氣炎熱,晝長夜短,一些年輕人喜歡吃夜宵、喝啤酒,次數多了,容易導致胃陰不足、津液虧損,引發中焦火,特別是胃火。這種火有虛實之分,實火會導致舌苔黃厚,牙齦腫痛;虛火會導致口乾舌燥。」胃火調節應當遵循清熱、清滯的原則,要飲食節制,太熱氣的東西少吃,甜膩的食物少吃,飲食上應增加黃綠色蔬菜與時令水果,以補充維生素和無機鹽的不足。
食療法中的粥療法——黃瓜粥。
原料:黃瓜50克,大米100克。做法:黃瓜去皮切片,與大米同煮粥,隨餐服食。功效:防治胃火旺盛等導致的口臭等症狀。
下焦火:不注意補水誘發「大腸火」 按揉兩穴位
「到了夏季,由於天熱人體大量出汗,如果不注意補充水分,很容易導致下焦出現『火情』,誘發便秘等症狀。」除了大家常見的食療降「火」的方法之外,推拿我們的穴位也能「降火」。這裡為大家介紹兩個穴位,有助於對付大家經常忽視的「下焦火」,比如因為水分少導致的「大腸火」誘發的便秘、小便偏黃等病症。
第一個是照海穴,照海穴位於足內側,內踝尖下方凹陷處。按壓時,感到酸、麻、脹就可以。時間不宜太長,5~10分鐘即可。
第二個是湧泉穴,涌,外涌而出也。泉,泉水也。顧名思義,這個穴位對於滋陰降火多麼有意義。此穴在腳掌前部三分之一處(不算腳趾),腳緣兩側連線的正中間就是湧泉穴。將拇指放在穴位上,用較強的氣力揉20~30次,然後換腳施行。晨起和睡前按摩較好。
提醒
「降火」類飲料未必能「降火」
「很多有上火症狀的患者覺得自己也注意補充水分了,比如會喝一些涼茶等降火的飲料,但是降火效果不但不明顯,反而更上火,這是他們對降火飲料的一種認知誤區!」不少涼茶飲料的配料包括了菊花、金銀花、甘草和夏枯草等成分,每種中草藥均有其獨特的性味;而不同的人,體質也有陰陽、表里、虛實之分,如果食不對症,就容易產生副作用。總的來說,涼茶的作用是清熱解毒、清肺潤燥、解暑,但涼茶性寒,因此體虛和患有慢性腸胃炎、關節炎者,風寒感冒者,經期女性,孕婦和產婦、老年人和孩子五類人群不宜多喝。
隨著夏季的到來,以及之前某涼茶品牌的在市場獲得的巨大成功,「降火」類飲品成為夏季飲料市場的新寵。某飲料品牌打出了「怕上火喝冰糖雪梨才對!」的廣告吸引消費者。
「冰糖雪梨飲料與大家熟知的冰糖燉雪梨不是一個概念,正如很多網友所言,飲料類的似乎口感更甜一些,但是真正喝過冰糖燉雪梨的讀者朋友會有深刻的印象,根本不是飲料里的那種甜。」冰糖燉雪梨的確有清火止咳的功效,是通過滋陰潤肺來實現的。從工藝上說,手工燉製的冰糖雪梨效果更好。而作為飲料的冰糖雪梨汁含有的雪梨和冰糖成分是很少的,更多的是糖類物質和添加劑,二者不能互相替代。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上火口臭就按這個穴位
很多老人都有口臭的煩惱,尷尬的口氣有時甚至會影響到社交。在中醫看來,老人口臭多與脾胃積熱、濕濁上侵有關,用六個字可以概括:「胃火旺、腸胃熱」。平時按揉手上的兩個穴位,就可以起到清熱瀉火、消除口臭的作用。
大陵穴。 大陵穴位於手腕的腕掌橫紋中點處。大陵穴為健脾要穴,按摩大陵穴能瀉火祛濕。用左手拇指按壓右手的大陵穴,時間3—5分鐘,然後左右交換。按摩時應稍用力,以感到酸脹微痛為宜。按摩大陵穴還可緩解足跟痛。
後溪穴。 後溪穴很好找,位於小拇指的根部外側,手掌橫紋向外的盡頭交際處。按摩時可微握拳,以另一隻手拇指掐揉5分鐘,以感到輕微酸痛為佳,之後再按摩另一側。還可以把雙手後溪穴的這個部位放在桌子沿上,用腕關節帶動雙手,輕鬆來回滾動,即可達到刺激效果。除了消除口臭,按摩此穴還能預防頸腰椎病。
需要注意的是,口臭有時是一些疾病所引起,如果發現是爛蘋果或蒜臭味,要警惕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臊臭味的,要小心會不會腎功能有問題;肝病患者的口臭一般呈腐臭味。因此,老年人出現異常口臭,最好及時去醫院查明原因。
春天易上火?老中醫去火有高招
在天氣較為乾燥的春季是很容易上火的,如果不太注意上火了要怎麼辦呢?中醫在去火上有不一樣的調理方法。在這裡,就要為大家介紹一下中醫去火最常見的方法都有哪些,一起來看看吧。
春季上火的症狀
心火過旺:舌尖疼痛,睡眠不實。熬夜、加班、過勞致使腎陰耗傷,是心火的根源之一。
胃火過旺:牙齦腫痛,口腔異味。牙齦腫痛是春天愛出現的小毛病。除了牙齦腫痛外,一些人還有口乾便干、口臭嚴重等症狀,可能是胃實火所致,可將西瓜皮的白色部分切成絲,拌上鹽來吃。還可以嘗試多吃涼拌的海帶或紫菜等食物。
肺火過旺:嗓子癢痛,痰質黃稠。民間有種說法,咳嗽是因為肺里有火。情緒不穩定、兩眼乾澀、咳無痰、潮熱盜汗、手足心熱、失眠、舌紅等,都是肺火的表現,也屬於虛火。 想要滅肺火,可以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如木瓜、梨、蘿蔔等。此外,要適當運動鍛煉。
肝火過旺:眼紅乾澀,血壓不穩。肝開竅於目。春季與肝相應,肝火旺盛時,眼睛腫痛發澀,血壓也容易出現波動,如果同時有煩躁易怒、口苦便乾等症狀,多屬實火,可喝決明子茶、野菊花茶進行調理;如果同時有腳心發熱症狀,多屬虛火,可用枸杞或杭白菊泡水喝。
中醫去火的按摩方法
太沖穴:中醫認為,肝臟功能主要是「主疏泄、調暢氣機」,水的運行有賴於氣的推動,當肝有病變,則氣機不調,氣滯水停。肝火旺,常表現為口乾舌燥、頭暈、易怒、睡眠不穩定、身體悶熱、舌苔增厚等。通過按摩太沖穴可降肝火。太沖穴在腳背上,位於大足趾與第二個足趾之間縫隙向上,1.5厘米的凹陷處,是足厥陰肝經上穴位。在按摩此養生穴位前,先用熱水泡腳約10分鐘,然後用大拇指從下向上推揉3分鐘。
合谷穴:中醫認為,「肺主通調水道」,肺不好,容易生痰、口乾等,肺「上火「往往表現為牙疼、鼻出血、咽喉腫痛、耳鳴、眼睛紅腫、便秘等。按摩合谷穴可降肺火。合谷穴,是手陽明大腸經上穴位,位於手背虎口處,於第一掌骨與第二掌骨間陷中。中醫認為,大腸與肺相表里,臨床上很多有肺火的患者,按摩和針刺合谷穴,往往收到較明顯的療效。
心包經:中醫認為,水液經肺的肅降作用後,還須以心臟為動力,才能隨營氣循經脈運行於體內。若心火過旺,會出現口乾舌燥、心情憂鬱、煩躁、失眠、舌尖發紅等常見症狀。心包經按摩、拔罐或刮痧,都可瀉心火。手厥陰心包經,為人體十二經脈之一,簡稱心包經。其走向是從左乳上方天池穴,往上行至腋窩,再沿手臂內側中線,行至左手中指指端中沖穴。
內庭穴:中醫認為,脾主運化水液,當飲入的水進入胃後,精華部分會輸入到脾,進而輸布到全身各處,滋潤人體。脾有熱時,水液的輸布會受到影響,出現口臭、便秘、皮膚乾燥、咽喉腫痛、牙痛、腹脹等不適症狀。
中醫去火的小竅門
喉干嗓啞時:飲淡鹽水;服蜜梨膏;飲橘皮糖茶。
咽喉腫痛時:常吃生梨能防治口舌生瘡和咽喉腫痛;用醋加同量的水漱口,可減輕痛苦;嫩絲瓜搗爛擠汁,頻頻含漱;咽喉疼痛時,可用一匙醬油漱口,漱1分鐘左右吐出,連續3—4次,有療效。
口長水泡時:切幾片生薑入口咀嚼,可使水泡慢慢消除;臨睡前洗好臉,擠點眼藥膏塗在口唇疼痛處,翌日疼痛就會減輕,繼續敷用幾天,可使疼痛消失。
鼻塞難通時:如左鼻孔不通,可行俯臥位或右側臥位,右手撐住右後頸,掌根靠近耳垂,托起頭部,面向右側,肘關節向右上方伸展,伸得越遠越好。由於經絡的舒展作用,少則十幾秒,多則幾十秒,即可使鼻孔通氣。如右側鼻塞,可以相反動作治之。兩側同時鼻塞,可先後輪換動作治之。
合理規律的生活習慣也是防上火不能少的
常見的「上火」類型 飲食調理給你降降火
人體上火的時候,我們飲食中可以吃一些「清火」的食物,比如新鮮的蔬菜、橙子、綠茶等;還可以吃一些含礦物質比較高的食物,比如芥藍、檸檬、薄荷、菊花等,這些食物鈣和鎂的含量高,除了能降火還具有寧神、降血壓的功效。
冬天還上火?多是因為「燥
但三焦火一般患者不好自己分辨,那麼可以更簡單地把我們體內的「火」分為兩類:實火和虛火。實火患者表現為面紅目赤、口唇乾裂、口苦燥渴、口舌糜爛、咽喉腫痛、牙齦出血、耳鳴耳聾、癤瘡乍起,尿少便秘、尿血便血、舌紅苔黃。虛火以陰虛火旺者居多,多表現為全身潮熱、夜晚盜汗、形體消瘦、口燥咽干、五心煩熱、躁動不安、舌紅無苔等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