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職場,因為各種原因另覓他途,峰迴路轉可能又面臨著是否回去的選擇?在以「好馬不吃回頭草,天涯何處無芳草。」為銘訓的中國人,到底是回去好還是一往無前往前走好呢?我們先來看看贊同者和反對者的意見:
贊同者認為如果回頭比現在更好,為什麼不可以重來呢?工作就是工作,如果原來的公司願意,你也覺得還是回去的好,沒有什麼不可以的,現在很多公司也非常重視這樣的人,這樣的人回去了對公司比較了解,不需要任何熟悉的過程,對公司,對個人都是好處。深圳的金蝶公司就是這樣,非常歡迎離開的人再回去,包括他們的技術總監,公司的副總裁都是當年出去以後又回來的。回去以後因為回去工作輕車熟路所以會有更好的發展和空間。
離開總是會有各種原因的,如果回頭的時候,那個致使自己離開的原因已經不在了,那麼回頭也未嘗不是一個機會。畢竟,可以省略那一段漫長的適應熟悉過程。所以說好馬就是要吃回頭草。而且有很多成功的回頭例子,比如蘋果的喬布斯,摩托羅拉的陳永正,IBM的小沃森丶惠普的高建華等等。
而持反對意見者認為「逝者如斯夫!」,早知今日,何必當初?首先回來後你要面對各種壓力,對你的評價也會眾說紛紜。而且很多當年離職的原因不可能都有所改變,那麼你回去可能還會多少得面對當年的困惑。同時你回去後老闆同事可能會對你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期待,僅僅做到和原來一樣優秀是不合格的。所以面對回頭,如果做為一匹好馬,當然就不用吃回草,因為屬於它的資源很多。
所以我們認為一旦離職,就不要回頭,舊工作跟舊情人一樣,分手了就不要說「再見」!既然當時選擇離開,那肯定是經過反覆的考慮才做出的決定,選擇了離開只有往前走,哪怕是前面會有很大的困難,要不然當時就不應該盲目地離開。事到如今,沒有什麼好顧慮的。如果你回頭,公司會用舊的眼光看待重新回來的人,並沒有看到回來的人是有更多積累的不一樣的人。這樣,可能會產生很多的消極的後果,在方方面面影響重新回來的人順利發展。
在現今的職場,「吃回頭草」的現象卻是屢見不鮮。可見,在各位求職者跳槽人的心目中,關鍵問題並不是「吃不吃回頭草」,而是如何才能吃到「好草」。如果舊東家在你處於「職場彷徨期」時,提供了機會,你會回頭嗎?
關於這個問題我們來仔細分析一下,一般回頭草有這樣幾種情況:
第一種,當你提出辭呈的時候,上級挽留你,並提出加薪或者更好的提升機會等承諾。可能有些職工就會為這些條件心動。但事實上,這種情況的「回頭草」風險是最大的。因為當你提出要辭職的時候,上級的第一反映通常都是想到現在的工作會因為你的離開而產生問題,所以下意識挽留你。如果你留下了,但是上級已經知道你有「想離開」的意願,可能就會安排尋找能夠接替你的人。因為上級首先考慮的肯定是他的工作,而不是他的員工的去留問題。其次,即使上級在挽留你的時候,承諾給你加薪或者提升,但口頭承諾是沒有任何法律效應的,而且你是否能加薪丶是否能升職,都和公司的政策有關,並不是你的上級能夠決定的。所以,如果大家遇到這種情況,在「去」與「留」之間,一定要謹慎選擇。
第二種,在新公司試用期的時間裡,你發現自己並不適應新公司的工作環境丶企業文化等,覺得還是舊工作比較好,因此萌發想要回去的想法。這種情況,必須考慮的問題是你原先的職業。有的職位是「一個蘿蔔一個坑」,比如區域銷售經理,如果你離開了,勢必會有另外一個人頂替你的位置,所以你回去之後,無法從事原來的工作,那麼等待你的可能就是降職。其他職業比如銷售,在你離職的時候,因為工作交接的關係或多或少會對你造成一定影響,比如你的客戶肯定要分給其他的銷售人員,而這部分通常是拿不回來的,所以你不得不去發展新的客戶丶找新的業務,等於重頭來過,所以我們面對這種情況也要慎之又慎,因為你回去還是有個適應環境的問題。
第三種,離開原來的公司三丶四年後,發現那裡有符合自己期望的職位,這時候的「回頭草」其實就是「跳槽」。那麼你要考慮的問題大多和普通跳槽相同,比如:新職位是否符合你的職業目標;是否有發展潛力;你是否適合舊公司如今的公司文化和氛圍等。你還可以多一個心眼,看看你原先的直接老闆是不是還在;他對回頭草有沒有什麼看法;公司以往是否有吃回頭草的員工,他們的待遇如何等等。不管是我們浪子回頭還是公司極力邀請,在吃回頭草的時候還是不能感性用事。在「吃回頭草」之前,先做一些準備工作,多了解一下舊公司現下的情況,以及考慮自己的職業發展是否有「吃回頭草」的必要,這對最後成功「吃到回頭草」有決定性的作用。
就我本人觀點,我認為「吃回頭草」也是一種「另類」跳槽罷了。企業需要人做事,人需要找個平台發展,只要一個職工的品行沒有問題,能力也符合,那麼現在大部分企業丶特別是外資企業,都不太介意接受「吃回頭草」的員工,歸來的員工大都忠誠度比較高,這是很多企業青睞的。「回頭草現象」和行業本身有關,類似技術丶銷售等能直接給公司帶來利益的職位比較容易「吃到回頭草」,而文職丶財務等崗位相對而言「回頭草」情況比較少。不過不管哪種情況,在「吃回頭草」的過程中多少存在著風險,因為中國人的骨子裡還是注重面子和尊嚴,容易回首往事,所以回頭望去要認真的看看有沒有再次拼搏的空間。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解惑:你為何不敢提加薪?
Zaly自去年加入公司以來,職位、薪水就一直沒動過。作為一名市場部助理,就月底統計當月銷售數據,再協助經理對業務員績效考核等,基本上就沒什麼重要的活了。平日裡一些辦公室雜事,占不了多少時間,工作也算是輕鬆輕閒。偶爾跟她在MSN聊下,Zaly也是憂心忡忡,自己能力一直沒有怎麼提升,現在找不到工作的人太多,每次公司進新人我都擔心。唉,都有點神經質了,其他部門都在議論加薪的事,我可不敢提,保持現在這樣就好了,再說公司有加薪的話應該每個人都有份的。作為朋友也作為一名職業規劃師,我還是建議她有時間儘量多學些東西,為自己的職業生涯做個合理的規劃。
今年的物價上漲,也帶動著更多人渴望加薪的願望,可向陽生涯通過1000例相關諮詢案例統計出來的數據顯示,主動向公司或主管要求加薪的人僅占9.8%,究其原因,無外乎以下幾種:
1、就業壓力
就Zaly而言,她做的大部分是事務性的輔助工作,沒能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可替代性強。職場中此部分人,對自己認知不清,沒有清晰的職業規劃。每年畢業生的與日俱增,這類職位的是他們最佳切入點,對企業來說,算是千里挑一了。而在職的,不僅要時時面臨新人的虎視眈眈,還要提防老大一不順心會不會把自己開了,更別提加薪之事,哪敢啊。
2、弱勢心理
自古就有槍頭出頭鳥之說,也有出檐椽子先爛的講法,大家都不敢先邁出這一步,總希望別人先提出,可以效仿下,或者看接下來的形勢如何發展。再者,更多人擔心加薪不成,反而工作不保,當然也有怕加薪之後工作壓力會更大,或是影響在現公司的地位。普遍的弱勢心理,讓員工在企業里缺乏一定的安全感,對於加薪只能是持觀望,各個裹步不敢前。
3、信息搜集
另有,很多人對於同行業同類公司相關職位的薪資待遇平均水平,並未調查清楚,而這又是提加薪的一個重要前提條件。加薪提的過高企業無法接受,另還可能會引起老闆懷疑你是否打算跳槽,而低於平均水平,對於你個人來說仍是未能達到最終目的。CCDM職業規劃師提醒,信息的不對稱,也是相當一部分人不敢輕易提加薪的原因之一。
4、公司贏利
只有贏利了,公司才能支撐下去,這是最重要的一個條件。公司賺錢了,大家皆大歡喜,最起碼,失業的可能性是沒有了。一般外企會有象徵性的加薪,而國內來說,75%以上的就業機由中小型企業提供,在激烈的市場競爭里生存下來才是其最首要的問題。要是提個加薪,老闆一句話「今年公司虧損啊」把你是堵回來又將如何?對公司業務不是很了解,提加薪更是慎之又慎,生怕一個不小心,成英勇的炮灰了。
5、國內製度
當然,還有一個大環境的影響,目前國內的工會制度普遍是流於形式,其更多的是為企業代言,傳達各項制度,並不能代表雇員同雇主談判,或是對於員工可能會遭到的不公平待遇予以公平處理。工會作用的缺失,從業人員自身權益無法得到保障,個人與企業談判的力量太薄弱,成功概率更是非常低。
細細研究以上不敢提加薪的原因,其實最根本還是在於個人,是否有明確的職業發展目標。加薪是大多數職場人士的願望,但加薪不僅是個人願望,更是個人職業能力提高和職業生涯發展的標誌之一。職業規劃師建議:對於還沒有明確職業規劃的職場人士,應該及早清晰自己的職業發展目標,認清職業發展道路,圍繞目標積累核心競爭力,早日進入職場發展快車道。只有自己有核心競爭力,才能擺脫可替代的角色和處於弱勢的自卑心理,擺脫淪為職場老菜鳥的厄運。從長遠來看,只有內生涯的不停增值,外生涯諸如高薪高職才會跟隨水漲船高,即使只提加薪也是理直氣壯。
女性求職該怎樣答敏感問題?
女性在求職面試時,常會碰到一些敏感的問題,總覺得如何回答都不妥,很難讓自己和別人都滿意。那麼,究竟該如何應對這些讓人感到尷尬的問題呢?
問題一、你認為家庭與事業之間存在著難以調和的矛盾嗎?
這是一個老問題,也是一個難題。招聘單位自然非常希望你以事業為重,但也希望你擁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後院不失火」,才會使人無後顧之憂,集中精力干工作,才能發揮出你的聰明才幹。顯然,直接回答事業與家庭之間存在難以調和的矛盾或根本不存在矛盾,都是不合適的。建議你這樣回答:「我以為無論在工作上還是在家庭中,女性的最大目標都是要使自己活得有價值。雖然我是一個很想通過工作來證實自己的能力、體現活著的意義的人,但誰能說那些相夫教子培養出大學生、博士生的農家婦女就活得沒有價值呢?」這樣回答,能恰到好處地體現出女性特有的剛柔相濟的特徵。
問題二、你如何看待晚婚、晚育
別以為這個問題與工作沒有多大關聯。你對此的回答是否得體,可能會直接關係到你的應聘能否通過。招聘者之所以提出這個問題,是想知道你在工作與生育的關係問題上持一種什麼態度。女性求職為什麼普遍比較難?這就是癥結之一。為了工作晚結婚、晚生育,當然是用人單位所希望的,但如果真的這樣做了,恐怕也會令人產生疑惑:一個連孩子都可以不要的人,如果再有其它利益驅動,會不會拋棄一切,包括她曾經為之自豪的工作呢?
「誰都希望魚和熊掌能夠兼得,當二者不能同時得到的時候,在一段時間內我會選擇工作,因為擁有一份好的工作,將來培養孩子就會有更為堅實的經濟基礎。我想總會有合適的時候讓我二者兼得」。這樣回答,或許真的能提醒上司在你生孩子休息時仍把原來的位置給你留著,而不讓別人取而代之。
問題三、面對上司的非分之想,你會怎麼辦?
招聘女秘書,往往會問及這類話題。回答此類問題,最好委婉一些:「你們提出這個問題,我非常感激,這說明貴單位的高層領導都是光明磊落的人。不瞞諸位說,我曾在一家公司幹過一段時間,就是因為老闆起了非分之念,我才憤而辭職的,而在當初他們招聘時恰恰沒問到這個問題。兩相比較,假若我能應聘進貴單位,就沒有理由不去為事業殫精竭慮。」這位女士的應答就堪稱精妙,妙就妙在沒有直接回答「該怎麼辦」,因為那是建立在上司「有」非分之想的基礎之上的。而是通過一個事例來表明自己態度的堅決,又沒讓問話者難堪。即使新老闆確有投石問路之意,日後也不會輕舉妄動了。
問題四、你喜歡出差嗎?
考官提出這個問題,並不是真的想知道你喜不喜歡出差,工作需要時,你不喜歡出差也得出,考官的目的是想通過此問了解你的家人或者你的戀人對你的工作持何種態度。不少剛工作的年輕女性面對這一問題可能會馬上回答:「我現在年輕,在家裡坐不住,特喜歡出差,一方面為公司辦事,另一方面又可以領略到美妙的自然風光。」而有一位女士是這樣回答的:「只要公司需要出差,我會義無反顧。這兩年因忙於求學和謀職,幾乎沒出過遠門,儘管家人不反對,男友也想陪我出去轉轉,但終未成行。出差很可能會成為我今後工作的一部分,這一點在我來應聘前,家人早就告訴我了。」兩種回答都體現了不錯的口才,但第一種回答在表達效果上要差一些,出差順便逛逛風景名勝本在情理之中,可這樣一表白,難免會讓人對你產生將出差與遊覽主次顛倒的感覺;第二種回答妙在那位女士深知考官提問的目的,回答切中了要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