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稱步行是人類最好的運動

民間有這樣的說法:飯後百步走,活到99,飯後走百步,不用上藥鋪,這些我們都已經耳熟能詳,其實中心思想就是要讓人們多走路,尤其是晚飯以後,千萬不要總是坐著,出去散步是最好的,既可以迅速的消化食物,還可以加強身體的代謝,促進排毒,讓身體始終保持一個良好的狀態。

我們都說生命在於運動,其實步行是人類最好的運動,它屬於有氧運動範疇,很容易被人接受,也很容易實施,因此,適合所有人的運動。而步行運動的效果遠不止此,更有非常神奇的功效,近日 英國科學家研究發現,步行還有助防癌抗癌。

「走路可看作治療癌症的特效藥!」這是英國慈善組織漫步者協會和麥克米倫癌症援助組織共同的結論,他們認為如能每天堅持行走1英里,在20分鐘內走完,對乳腺癌、前列腺癌、腸癌的治療都有明顯益處,最高可降50%死亡風險。

這是一項非常嚴密的研究,正因為這一個結論,英國政府建議成人每周應進行150分鐘健走等中度運動,但僅有少數人達標,因此他們呼籲,建議醫生應將走路開進處方,幫助更多癌症患者和亞健康人群增強體格。

而無獨有偶,很多國家對走路可以防癌都有相應的研究,多項的研究表明走路在防癌、抗癌方面功效突出。

法國一項涉及400萬女性的研究顯示,走路可以預防乳腺癌。任何年齡段的女性堅持每天快走1小時都能使患乳腺癌風險降12%。另有研究發現,每周散步7小時的女性比每周僅散步3小時的女性,患乳腺癌風險低14%。

而美國的科學家研究出走路運動可降低患腸癌風險。這是一項對7萬人的長期研究,研究結果發現,每天走路1小時,可降低一半患大腸癌的風險。專家分析說,這或許和走路能提高免疫力有關。

而另一位美國的科學家還研究發現,走路可防患胰腺癌。研究指出:每天飯後散步30分鐘,可使患胰腺癌風險降低一半。因為胰腺癌多和熱量過剩有關,而走路可消耗大量熱量。

走路還可抵抗前列腺癌。這是美國加州大學針對1455名前列腺癌患者,進行長時間隨訪後的發現,快走能明顯延緩前列腺癌的惡化,每周只需快走3小時,癌症惡化程度比不運動的人降低57%。原因在於走路可改善內分泌,調節激素水平。

走路對強身健體都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如果每天堅持走路,一定會給你更加健康和持續健康的身體,儘量少用代步工具,做一個既環保又健康的走路一族吧。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運動能帶來的5個好處

1、有助睡眠

現代人壓力大,失眠的人很多。另外,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們的睡眠形式會發生變化,睡眠會變淺。有研究表明,每周4次、每次至少用一小時來散步和其他有氧運動的女性,睡眠質量比那些不愛運動的女性高50%。所以,堅持運動可謂一劑非常有效的「安眠藥」哦。

2、控制體重、保持身材

運動是keep fit的必走途徑。運動尤其是有氧運動需要燃燒脂肪來提供能量,運動過程中,消耗熱量,有減脂效果。此外,一些力量型的運動能夠很好鍛煉人的肌肉,增強代謝能力,使得日常能量消耗增加,避免熱量囤積形成脂肪,還會使得肌肉有線條感,讓人變得健美、陽光。

3、延遲衰老、延長壽命

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的各項功能都會有所衰退,而堅持運動會增加肌肉量,令人年老也能依然有一個好體魄,並且運動能讓身體各系統功能衰退速度變慢,延長壽命。國外報道,人到中年後,堅持有氧運動能將生理衰老推遲12年之久。

4、運動提高大腦機能、提升智力

人們經常用「四肢發達,頭腦簡單」來形容運動健身的人,但其實,愛運動的人頭腦一點都不簡單。運動不僅能增強人的體質,而且能促進大腦發育,改善和提高大腦機能,有助於智力開發。運動過程中,人們通過記憶運動的動作、要領,能夠增強人的記憶力。

5、降低患癌風險

缺乏運動是導致肥胖的一個重要原因。而越來越多的流行病學證據指明肥胖會提高一些癌症,如子宮內膜癌、乳腺癌、食道癌、大腸癌等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因此,堅持運動,控制體重,能夠降低患癌風險。

經常運動好嗎 運動有哪些好處 運動的禁忌有哪些

運動誤區要當心

1、運動強度越大越好

運動有很多種,有的運動強度很大,有的比較緩和。運動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強度的選擇。特別是女性的負荷量有限,在運動的時候,如果選擇自己身體「承受」不了的運動,會使心臟和機體負荷不了,影響心臟的健康。

如何確認是否鍛煉到位了呢?運動時,要注意心率要提高到最高和最低的安全心率範圍內。如心率達不到最低心率,說明運動量太小,運動強度不夠,需要加大和提高;如果超過最高心率,說明運動強度太大,需要降低。

而對於運動減肥健身的朋友來說,運動時接近最低心率就可以了。這樣的運動強度不僅能達到減肥的目的,而且對增強心血管系統和呼吸系統的功能都有很好的效果。

2、運動時間越長越好

不管做任何事情都要遵循適度原則,很多東西不是說越多越好,運動也一樣。運動的時候,機體會產生乳酸,長時間的運動會讓乳酸大量堆積在身體內部。

而乳酸正是造成肌肉疲勞、肌肉酸痛、肌肉痙攣、無氧閾值和氧債的主要原因。所以,運動的時候不注意適量原則會讓你第二天疲憊不堪,更沒精神。

此外,運動後若以慢跑或其它輕鬆的運動方式進行整理運動,可以提升運動後乳酸的排除效率。

運動就是要"痛並快樂著"? 警惕四大"坑爹"誤區

誤區一:

跑步傷膝蓋,爬山沒問題?

體重超標的小王打算慢跑減肥,他的爸爸老王平時是個運動控,多年來一有空就爬山、跳舞,老王勸小王,「天天跑步傷膝蓋,你還是跟我天天爬白雲山吧」。

專家解讀:

爬山、籃球、羽毛球最傷膝蓋

爬山、爬樓梯屬於負重運動,正常人在爬樓梯的時候膝關節承受的壓力會在瞬間增加4倍,一個體重為70公斤的人在爬樓梯時,其兩側膝關節所承受的壓力則高達280公斤,這類運動尤其不適合老王這樣的中老年人。有些市民沒有察覺自身的隱性關節損傷,盲目選擇運動項目,很容易導致運動傷害。對於普通市民來說,除了爬山和爬樓梯,籃球中的劇烈跳躍動作,足球、羽毛球中的劇烈扭轉動作都對膝蓋存在潛在運動風險,中老年人需特別注意。

運動項目該如何選擇?對膝關節損傷較小的運動有慢跑、游泳、快走和騎車,市民可以根據自身的興趣選擇。「也不能擔心運動損傷而因噎廢食。」有些人就是偏愛籃球、足球運動,相比於不運動導致肥胖、高血壓、糖尿病等問題,適量參與此類運動是利大於弊的。

誤區二:

運動有益健康,啥時運動都可以?

陳明每周打1次籃球,這陣子趕上單位籃球比賽需要訓練,他把打球頻率提高到一周5次。可是剛過完一周,在一次訓練中,他發覺右腿不由自主軟了一下,緊接著疼痛蔓延,右腿一受力就疼痛加劇,趕緊到醫院檢查,被確診為右腿前後交叉韌帶斷裂。

專家解讀:

運動頻率太高,關節肌肉易受傷

關節和肌肉在每次運動後,都會進行自我修復,如果運動頻率太高,關節和肌肉無法及時恢復,就容易造成關節炎、半月板損傷、韌帶斷裂等多種疾病的發生。以膝關節腔積液為例,關節之間有滑膜,每次負重或運動後受到刺激就會分泌黏液,事後滑膜會對黏液進行吸收,如果運動次數頻繁,導致黏液分泌的速度大於吸收的速度,就會形成膝關節積液。

有些運動損傷可以慢慢恢復,有些則難以恢復,如半月板內側損傷,只能通過手術修整。

誤區三:

運動就是要「痛並快樂著」?

一些運動初學者急於求成,認為運動就是應該「痛並快樂著」,疼痛恰恰說明了運動有成效,要繼續忍痛鍛煉。

專家解讀:

遇到不適應立即停止

並不認同忍痛鍛煉的做法,人們在運動中如果感到肌肉或關節疼痛,應該立即停止運動。疼痛是肌肉或關節向人體發出的危險信號,如果忽視這種信號,繼續運動可能會造成難以預料的運動損傷。「如果疼痛說明運動方式或方法有問題。」建議換一種運動方式或方法。

誤區四:

運動損傷紅花油搞掂?

小馬是羽毛球愛好者,一次比賽後,踝關節輕微扭傷走路不便,朋友立即拿出紅花油幫他搽在患處,結果紅花油沒能活血化淤,反而讓小馬的腳踝腫成了小蘿蔔。

專家解讀:

運動損傷24小時內先冷敷

活血化淤的紅花油怎麼會越抹越腫?這是由於當肢體部位扭挫傷或肌肉拉傷、韌帶撕裂時,毛細血管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損傷出血。出血量少時,用活血藥品,在短時間內確實能止血消腫,但當出血量大時,此時人體又不能準確感知,若立即用活血藥品按摩,可能加快毛細血管的出血,腫塊越來越大,甚至最後毛細血管破裂。

在損傷發生後的24小時內,最好採用冰敷的方式,也可以用冷水沖刷患處,以促進局部的微細血管的癒合,24小時後再使用紅花油促進組織和毛細血管吸收淤血。

小貼士:

如何減少運動傷害?

首先,選擇適合的運動項目和場地,儘量選擇對關節負擔小的項目,運動場地也要有所選擇,一般有塑膠的場地比水泥地更有緩衝力,而木質地板則更佳。

其次,要重視熱身,給肌肉和韌帶足夠的牽拉運動。

最後,體重超標、舊傷在身的運動者最好使用運動護具,如護膝、護踝等護具,減小關節負擔,避免受傷。

秋季這3個時間段不適合運動

早晨陽光初照,空氣新鮮,這時鍛煉可以增強肌力,提高肺活量,對呼吸系統或患有呼吸道疾病的人大有好處。下午則是強化體力的好時機,肌肉的承受能力較其他時間高出50%,特別是黃昏時分,人體運動能力達到最高峰,視、聽等感覺較為敏感,而心跳頻率和血壓上升。

什麼時候運動最好

很多人都這麼問,晚上究竟能不能運動?我回答說:古人的話多半有道理,但我們一定要用歷史唯物主義的精神,還原到古代的生活狀況和飲食狀況中去理解。古人生活艱苦,他們的交通完全靠走,家務完全靠手,種田養豬砍柴挑水,哪個都是相當辛苦的體力勞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