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節氣必吃3大美食

  都說冬天要進補,於是,很多人一入冬就開始忙著服補品、喝藥酒。其實,按照中醫的理論,入冬即補並不是一個好的選擇,反倒是到了冬至再補,才能有最佳效果

  為什麼這麼說呢?按我國農曆推算,自冬至起即進入三九寒天。此時是一年中人體陰氣極盛而陽氣始生的轉折點,因而中醫理論素有「冬至一陽生」之說。當節氣運行到這一天,陰極陽生,人體內陽氣蓬勃生發,最容易吸收外來的營養,發揮其滋補功效。

  冬至進補最主要的是「給身體加油」,是趁嚴冬時節,服用具有溫補作用的藥,以彌補其他節氣因氣溫不合適而不能服用補藥的遺憾。但是,進補是針對虛症而言,如果你沒有虛症,就不需要進補。

  冬至是我國二十四節氣之一,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冬至習俗源於漢代,盛於唐宋,相沿至今。《清嘉錄》甚至有" 冬至大如年"之說。這表明古人對冬至十分重視。正因如此,使冬至食文化豐富多彩,諸如餛飩、餃子、湯圓、赤豆粥、黍年糕等不下數十種。經過數千年的發展,又形成了獨特的節令食文化。

  冬至吃什麼好

  狗肉

  冬至吃狗肉的習俗據說是從漢代開始的。相傳,漢高祖劉邦在冬至這一天吃了樊噲煮的狗肉,覺得味道特別鮮美,讚不絕口。從此在民間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習俗。現在人們紛紛在冬至這一天,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種滋補食品,以求來年有一個好兆頭。

  餛飩

  過去老北京有「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相傳漢朝時,北方匈奴經常騷擾邊疆,百姓不得安寧。當時匈奴部落中有渾氏和屯氏兩個首領,十分兇殘。百姓對其恨之入骨,於是用肉餡包成角兒,取「渾」與「屯」之音,呼作「餛飩」。恨以食之,並求平息戰亂,能過上太平日子。因最初製成餛飩是在冬至這一天,在冬至這天家家戶戶吃餛飩。

  蘿蔔

  民間有言:「冬至蘿蔔夏至姜,適時進食無病痛。」又說:「冬季蘿蔔賽過小人參。」在冬至夜,正適合燉上一鍋熱乎乎的蘿蔔排骨湯,一家人團團圓圓,過這個歷史悠久的「亞歲」節。

  宜於冬季進補的食物不少,大致可分為平補、溫補、滋補三大類。一般說來,溫補宜用熱性食物,用於氣虛;滋補宜用寒性食物,用於血虛;無氣虛血虛則宜用平性食物,是謂平補。

  常用「補冬」藥繕處方

  按照中國人的習慣,從立冬開始至冬至前後是對身體「進補」的大好時節,大家稱為「補冬」。正確的「補冬」,能使身體強壯而又保持窈窕。

  1、八珍:當歸、地黃、枸杞、芍藥、白朮、茯苓、大棗、甘草。

  2、四神(又稱「四臣」):蓮子、芡實、、山藥、茯苓

  3、四物:當歸、川芎、芍藥、地黃。

  4、單方:人參、當歸、田七、杜仲等。 烹調方法:將準備好的漢藥,如八味、四味、二味或一味,放入大壺內。接著準備家禽(雞、鴨)或野禽(雉雞、斑鳩等),還有豬腳(肘子)、豬肚、腰子、鰻魚、鱉等,經過處理後再放入大壺中,然後倒入水和酒,或僅使用酒來慢慢燉煮。

  煮好的補冬品,有效成分會滲出於湯中,肉里的軟骨會鬆軟到入口即化,漢藥獨特的味道則會滿室生香。

  注意:「補冬」最好在身體狀況良好時進行,患有感冒而發燒或咳嗽時應避免。然而,「四神」的藥性特別溫和,而且富有滋養又能強化腸胃,因此即使處於感冒體力衰弱的情況下,只要有些食慾,即應多加食用。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冬至怎樣科學養生 禦寒補陽為主

  冬至應該算是距離新年最近的一個節氣了,很多人都非常重視這個節日,不僅很多人已經把這個節氣當做了一個正式的節日來慶祝,也把這個節氣當做了冬季養生的一個重要的時間。

  那麼冬至怎樣養生呢?

  禦寒

  冬至是「數九」的開始,冬至養生的首要任務就是做好防寒保暖。在飲食上以溫熱為主,如食用糯米、狗肉、大棗、桂圓、芝麻、韭菜、木耳等,少吃冷飲、海鮮等寒性食物;外出時注意保暖,老人在早晚氣溫較低時儘量少出門,適度保暖、適量運動。

  養藏

  冬至後,天氣寒冷、陽氣伏藏,順應這一變化,此時養生當注重於「藏」,早睡晚起,勿過度操勞;避免急躁發怒,以免擾動閉藏在內的陽氣。補養腎臟十分重要。

  補陽

  冬至時陰氣已達到極盛,陽氣開始萌芽。順應這一趨勢,冬至養生亦應適當補養陽氣,可以適當吃一些羊肉、枸杞、韭菜等藥食,注意生活規律,定時開窗換氣,常呼吸新鮮空氣適當進行室外體育鍛煉。

  益陰

  《內經》有「秋冬養陰」之說,而北方冬季氣候一般比較乾燥,常有大風天氣,因此,滋益陰精也是冬至養生的重要內容。辛辣厚味、燒烤油炸食物少吃為妙,平時多喝水、多吃水果,臥室內要適當通風並注意保持一定的濕度,預防上呼吸道感染疾病。

  晚上泡泡腳

  正所謂「寒從足下生」,在中醫的陰陽屬性上,寒邪屬陰,下半身屬陰,所以冬天腿腳的保暖尤為重要。對於血寒的人,可以每天堅持用熱水泡腳。泡腳的時候,最好選用高一點的塑料桶或木桶。一是可以將整個小腿的下半段都泡到。二是水量比普通的盆大些,也不容易涼。如果頭部微微出汗,是最好的。根據各人喜好,還可以加入幾片姜或些許鹽,也有助於驅寒和治療腳部皮膚等疾病。此外,怕冷的朋友早上起來的時候,也可以喝杯薑糖水,能溫脈養血。

  預防感冒

  冬天除了用飲食預防感冒外,還可以食用一些特別的手段來保護身體。比如將麝香虎骨膏貼於湧泉穴上,24小時更換一次,這樣可以起到預防感冒的效果。

  另外將食用的小蘇打用涼開水配成6%的水溶液或5%的醋溶液,每次滴鼻2~3滴,或用棉簽蘸取擦鼻孔,每3小時一次。用茶壺或者茶杯一個,倒入開水後使鼻孔對著冒出的蒸汽呼吸,距離以能忍受為宜,直至水不冒氣為止,每日5次,對預防感冒和鼻炎都有一定好處。

痔瘡吃什麼好?治療痔瘡的六款藥茶方

痔瘡是一種位於肛門部位的常見疾病,任何年齡都額可以發病,但是隨著年齡增長,發病率逐漸增高。痔瘡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嚴重的影響。如何治療痔瘡是大家較為關心的問題。痔瘡除了藥物和手術治療外,還可以通過藥茶方來調治。下面我們一起來看六款治療痔瘡的藥茶方:

一、菱角薏米茶

配方:菱角60克,薏米30克。

用法:水煎後加入綠茶1克飲服。

功效:治療痔瘡出血。

二、麝香茶

配方:麝香0.1克,茶葉15克。

用法:共研末,和唾液塗擦。

功效:治療痔瘡腫痛。

三、茶根湯

配方:茶樹根250克。

用法:水煎湯熏洗患處。

功效:治療痔瘡。

四、蜈蚣茶

配方:茶葉、蜈蚣。

用法:共炙後搗細,用甘草水洗患處後,將藥末敷上。

功效:治療痔瘡瘺管。

五、孩兒茶

配方:茶15克,麝香0.1克。

用法:共為細末,和唾液塗搽。

功效:清熱解毒,止痛消腫。用治痔瘡腫痛。

六、兒茶熊膽散

配方:孩兒茶0.6克,熊膽1.5克,片腦0.3克。

用法:共為細末,調入乳擦肛門上。

功效: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提肛。用治脫肛氣熱及痔瘡。

專家提醒:謹記冬至進補四大忌

俗語說「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冬令進補是我國歷史悠久的民間習俗之一。古人認為,冬三月是「生機潛伏、陽氣內藏」的季節,應講究「養藏之道」。

不同人群冬至飲食法 體弱者可多吃溫補食物

冬至到了,冬季寒冷人體容易受到寒氣的侵襲,日常保健除了要注意保暖外,飲食上也要作出相應的調整,人體有「生物鐘」,飲食也有「食物鍾」,不同的人不同的飲食方法,要區分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