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嚼慢咽幫著防癌 細嚼慢咽的7大神奇好處

吃飯時候很多朋友會提醒我們要細嚼慢咽,您是不是還在大口大口的吃飯呢?這樣可是不好的習慣,不要小瞧這種習慣引發的疾病,他會導致很多疾病的發生,膀胱癌就是其中的一種。

所以,想要預防膀胱癌就要細嚼慢咽。因為唾液不僅有抗氧化的作用,還能消除體內氧自由基,分解進入口腔的致癌物質,有效減少癌症的發病率,用餐節奏不宜太快,「細嚼慢咽」方能發揮唾液的抗癌功效。

除此,細嚼慢咽還有以下神奇好處

為腸胃撐起保護傘。中醫養生講究「蟻性」,是指學習螞蟻飲少食微、細嚼慢咽。這種進食方式能夠促進胃液分泌,將食物磨得更細,便於消化吸收並減輕胃腸負擔。細嚼還能增加唾液,其中的消化酶可助消化,還能形成保護胃部的薄膜。武警總醫院消化科主任劉海峰說,老人牙齒稀鬆、消化功能逐漸減退,各種消化液分泌減少,加之腸道蠕動減弱,更應細嚼慢咽。

減少皺紋,延緩衰老。馬力平指出,唾液里含有唾液腺激素,能夠參與到促進皮膚細胞分裂增殖、維持皮膚彈性的活動中。另外,劉敏表示,咀嚼會鍛煉嘴巴周圍的肌肉群,令臉部肌肉更緊緻。在以長壽著稱的地中海地區,人們一頓晚餐可以吃三四個小時,這也被認為是當地人的長壽秘訣之一。

清潔口腔防細菌。馬力平表示,咀嚼時分泌的唾液,含有溶菌酶和其他抗菌因子,可以有效阻止細菌停留和繁殖。因此口腔內的傷口一般都可以自愈,很少會感染。

緩解緊張、焦慮情緒。馬力平稱,吃飯時細嚼慢咽,集中注意力,可以讓味蕾充分享受每一種味道,食物也越嚼越有味,既飽肚子又飽口福。從心理上說,則能讓人在忙碌一天後安靜下來,以平和的心態面對喧囂的都市生活,令人心情愉悅起來。

有效控制體重。馬力平介紹,大腦神經接收飽腹感信號通常需要20分鐘左右。細嚼慢咽能延長用餐時間,刺激飽腹神經中樞,反饋給大腦「我已經飽了」的信號,讓人較早出現飽腹感而停止進食,有助於控制體重。

提高大腦思維能力。日本神經內科醫學博士米山公啟說,細嚼慢咽時,大腦皮層的血液循環量會增加,從而激發腦神經的活動,可有效提高腦力。馬力平建議每天嚼一小把生花生或者生葵花籽,不僅增加咀嚼的時間,其中所含豐富的維生素E、卵磷脂和亞麻酸等,還可以營養腦細胞,對預防認知障礙症很有幫助。

保護牙床和牙齦。咀嚼次數少,會導致下顎退化,從而使牙床變得脆弱。(下轉第二十四版)(上接第一版)而細嚼、多嚼可以鍛煉下顎力量,促進牙床健康。劉敏說,多咀嚼還能促進牙齦血液循環。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給手機穿上「衣服」是否真的會致癌?

買來手機怕被磨花,因此人們紛紛給它「穿」上各式外套。殊不知,這樣雖然保護了手機,卻傷害了自己。

9月14日,央視《是真的嗎》節目調查小組分別從地攤和商場購買了塑料、矽膠及皮革這3種常見材質的手機殼,送到清華大學建築環境檢測中心室內空氣檢測室進行檢測。經分析發現,在手機正常使用的平均溫度下,手機殼會釋放出有毒物質甲醛,其中皮革材質的手機殼釋放量最高,為0.25毫克/立方米,是室內空氣國家標準規定值的兩倍多。調查還發現,地攤上買來的塑料手機殼苯釋放量最高,為0.0494毫克/立方米,而商場買來的皮革手機殼苯釋放量最少,為0.0191毫克/立方米,但兩者均未超過室內空氣國標的0.11毫克/立方米。

記者對此也進行了調查採訪,發現在路邊地攤、小店中,多數手機殼沒有標註規範的產品信息,有的甚至只套了個塑封袋充當包裝。這些手機殼幾乎都散發著不同程度的刺激性氣味,有的還存在掉色現象。國際食品包裝協會秘書長、北京環境科學學會副秘書長董金獅表示,部分手機殼中確實存在甲醛,來源有二:1。多數手機殼的材質是塑料、矽膠和皮革,在合成過程中通常要使用甲醛,殘留甲醛會以游離形態存在於手機殼中,無論是否受熱都會向外界揮發。2。許多款式複雜的手機殼,比如皮革翻蓋式的,需要用到粘貼、印花、固色等工藝,膠黏劑中往往存在尿素甲醛樹脂,在溫度過高時就可能分解。「現在手機殼沒有國家標準,目前這一市場非常混亂,一些非正規廠家為節省成本,添加的輔料可能在手機升溫條件下產生更多其他的有害物質。」

苯和甲醛是世界衛生組織認定的致癌物,屬於揮發性有機物,會從手機殼中釋放出來。中國環境科學院環境污染與健康研究室研究員張金良告訴記者,除了致癌,長期、低濃度接觸甲醛會引起頭痛、頭暈、乏力、免疫力降低,並出現瞌睡、記憶力減退或神經衰弱、精神抑鬱等。長期慢性接觸苯則可能損壞血液系統和神經系統。張金良強調,目前國家尚未出台手機殼類產品的檢測標準,因此不能判斷其釋放量是否符合要求。本文提到的實驗是在密閉艙內進行的,與實際使用環境有差距,因此不必過於恐慌。手機使用時大多離頭部比較近,在使用過程中手機還會不斷升溫,加速有害物質的釋放,因此,仍舊存在吸入有害物的可能。

事實上,使用手機殼並不能延長手機的使用壽命。有資料顯示,手機殼會影響手機的散熱功能,同款手機如果不套殼可以使用3年以上,而套殼最多使用2年。因此,絕大多數手機殼沒必要用。董金獅提醒消費者,如果非要用手機殼,一定要注意購買渠道,選購時注意一看二聞三手感。首先,儘量不要選擇顏色過於鮮艷的手機殼,因為顏色鮮艷的可能含有大量重金屬,經常接觸會通過皮膚進入人體,對腎臟、肝臟都有一定的破壞作用。其次,有刺鼻氣味的、嗆眼睛的要小心。最後,手感過軟或過硬的、掉色的都要慎選,這類產品生產過程中很可能殘留苯類有機溶劑。建議最好選購正規廠家生產的純皮革或矽膠材質手機殼,不要選擇塑料製品。此外,打電話、玩手機遊戲或看視頻,最好在通風處進行;打電話時儘量使用耳機;儘量避免兒童接觸手機殼。

看看十大短命飲食方式 你觸犯了幾個?

享受美食乃人生的一大樂事,但是如果吃東西的時機和方法不對,可能會對身體造成非常大的隱患,就例如下面這10種。

不吃早餐

指控:嚴重傷胃,使你無法精力充沛地工作,而且還容易「顯老」。

德國埃朗根大學研究人員在對7000個男女的長期跟蹤後發現,習慣不吃早餐的人占到了40%,而他們的壽命比其餘60%的人平均縮短了2、5歲。而另一所大學在一次對80~90歲老年人的研究中發現,他們長壽的共同點之一是:每天吃一頓豐盛的早餐。

解決辦法:早餐食物儘量做到可口、開胃;有足夠的數量和較好的質量;體積小,熱能高;製備省時省力;在食物的選擇上要注意干稀搭配,葷素兼備。

晚餐太豐盛

指控:傍晚時血液中胰島素的含量為一天中的高峰,胰島素可使血糖轉化成脂肪凝結在血管壁上和腹壁上,晚餐吃得太豐盛,久而久之,人便肥胖起來。同時,持續時間通常較長的豐盛晚餐,還會破壞人體正常的生物鐘,容易使人患上失眠。

處罰決定:第一,晚餐要早吃,可大大降低尿路結石病的發病率。

第二,晚餐要素吃。晚餐一定要偏素,尤其應多攝入一些新鮮蔬菜,儘量減少過多的蛋白質、脂肪類食物的攝入。

第三,晚餐要少吃。一般要求晚餐所供給的熱量以不超過全日膳食總熱量的30%。

推薦:有關研究結果表明,癌症是項長期的可逆性「工程」,不良的飲食習慣可以引起癌變多發。癌症高發病率前幾位的肝癌、鼻咽癌、肺癌、胃癌等腫瘤,與各種不良的飲食和生活方式密切相關。

嫌疑人:嗜飲咖啡

指控:

1、降低受孕率。每天每人喝一杯咖啡,受孕率就有可能下降50%。

2、容易患心臟病。咖啡中含有高濃度的咖啡因,可使心臟功能發生改變並使血管中的膽固醇增高。

3、降低工作效率。

處罰決定:少喝。

食用酒精過量攝入

指控:大量或經常飲酒,會使肝臟發生酒精中毒而致發炎、腫大,影響生殖、泌尿系統。

處罰決定:要喝就得先學會怎么喝。從健康角度看,以飲紅葡萄酒為優。每天下午兩時以後飲酒較安全。因為上午胃中分解酒精的酶———酒精脫氫酶濃度低,飲用等量的酒,較下午更易吸收,對肝、腦等器官造成較大傷害。此外,空腹、睡前、感冒或情緒激動時也不宜飲酒。一個體重60公斤的人每天允許攝入的酒精量應限制在60克以下。

從酒精的代謝規律看,最佳佐菜當推高蛋白和含維生素多的食物,切忌用鹹魚、香腸、臘肉下酒,因為此類熏臘食品含有大量色素與亞硝胺,與酒精發生反應,不僅傷肝,而且損害口腔與食道黏膜,甚至誘發癌症。

餐後吸菸

指控:飯後吸一支煙,中毒量大於平時吸十支煙的總和。因為人在吃飯以後,胃腸蠕動加強,血液循環加快,這時人體吸收煙霧的能力進入「最佳狀態」,煙中的有毒物質比平時更容易進入人體。

處罰決定:全面禁菸。

保溫杯泡茶

指控:茶葉用80℃左右的水沖泡比較適宜,如果用保溫杯長時間把茶葉浸泡在高溫的水中,就如同用微水煎煮一樣,會破壞茶葉中的維生素,使茶香油大量揮發,鞣酸、茶鹼大量滲出。

處罰決定:換杯子。

宴席不離生食

指控:導致各種寄生蟲病。

處罰決定:

1、每天飲用新鮮蔬菜汁和果汁。

2、將新鮮蔬菜涼拌,可酌量加醋,少放鹽。

3、先吃水果等生食,然後再吃熟食,不會出現白血球增高的現象。

水果當主食

指控:造成人體缺乏蛋白質等物質,營養失衡,甚至引發疾病。

處罰決定:先上網看看你的體質適合吃什麼不能吃什麼。

進食速度過快

指控:加重腸胃負擔,導致肥胖。進食速度過快,食物未得到充分咀嚼,不利於口中食物和唾液澱粉酶的初步消化,加重腸胃負擔;咀嚼時間過短,迷走神經仍在過度興奮之中,長此以往,容易因食慾亢進而肥胖。

飲水不足

指控:導致腦老化;誘發腦血管及心血管疾病;影響腎臟代謝功能。

處罰決定:多喝水,勤上洗手間。

飲料當水易致腎結石 醫生:光喝飲料要不得

27歲的成都美女姚麗把飲料當水喝,每天3瓶,結果喝出腎結石。長沙孕婦黃女士聽信英國《每日郵報》報道的「女記者飲水療法年輕十歲」案例,結果喝到尿血。秋乾物燥,霧霾當道,我們每天都在提醒家人朋友多喝水,可是,我們真的知道該怎么喝水嗎?快來聽聽醫生怎麼說。

瘦不等於身材好 太瘦有這七大致命危害

在這個流行骨感美的時代,很多人都沒有看到它的致命危害。英國《每日郵報》載文指出,英國劍橋大學露絲·洛斯博士及其同事完成的研究發現,體質指數(BMI=體重/身高平方)低於18.5的太瘦人群,以下7方面的危險會大大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