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主動攀談才可免遭到排擠

  不要只是靜待他人來找自己說話

  不知道是因為害羞還是謙虛,職場上許多人總認為: "等別人來跟自己說話時再熱情地回應就好,沒必要主動地攀談。"正在閱讀本書的讀者是否也有著同樣的想法呢?

  然而,即便本人希望表現出謙虛的態度,但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像這樣"沉默是金"的態度非但無法留給對方好印象,反而還可能導致糟糕的人際關係。

  理由在於,"經常保持沉默而不會主動與別人交談的人",在他人眼中看來總有著冷漠甚至令人畏懼的嚴肅形象。過於沉默的人容易令人懼怕,有時甚至會引起對方的厭惡感。日本人在國外總是不受好評的原因,往往是因為他們過於沉默。

  再者,抱有"等待對方主動與自己交談時再熱情回應"這樣被動的想法,往往只會增加對方的反感,這是由於在無法窺知對方內心意圖的情況下,容易導致情緒緊張,增加內心壓力。

  但是,當你身為組織的領導者時,沉默反而會是你的最佳武器。經常保持沉默不僅會令部屬畏懼,也能展現權威。而一位多話的長官則容易給人輕浮而缺乏威嚴的感覺。

${FDPageBreak}

  勇於主動與人交談

  英國曼徹斯特大學菲利浦。艾文博士曾做過以下調查並提出一份報告。該調查是以五歲及六歲的兒童為對象,首先將他們分為最受歡迎及最不受歡迎的兩組。接著分別調查兩組兒童的性格,結果發現受歡迎的兒童們均擁有以下特質:

  。願意幫助其他愛說謊的兒童

  。願意將鞦韆借給愛生氣的兒童

  。即使轉學也能很快交到新朋友

  與不受歡迎的兒童相比,最受歡迎的兒童"改善關係的行動"的次數是他的兩倍,而"主動與他人建立關係"的行動更達到他的六倍。但是,單純地做個"乖孩子"與"好孩子"的兒童則不一定能受到歡迎。

  簡而言之,想要成為受歡迎的人氣王,除了主動積極地建構人際關係外,當人際關係出現裂痕時,也要懂得馬上採取補救的措施,這才是使人氣能夠持續、長久的秘訣。

  最後要提醒各位的重點是,即使你已熟讀了一百本與人際關係相關的書籍,也未必就能得心應手地運用書上所介紹的知識或技巧。這是由於人際關係必須經過實際接觸才會發生變化。如果不能將書中內容加以實踐,那麼無論吸收多少知識,終究也不過是紙上談兵而已。

  坐而言不如起而行,就從此刻開始"主動地"與他人交談吧。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職場新人 太過功利不可取

  過來人指出「太過功利」不可取

  「公司總是有那麼個圈子,人才大都出自於此——對於一個新人來說最重要的就是找到那個圈子!」今年上海外貿學院畢業進入一家知名會計事務所工作的林郁(化名)在選擇具體加入哪個部門工作時,反覆斟酌,最終依據上述這條「原則」,選擇了並非自己最中意的「審計」部門。而過來人指出,職場新人切勿為追求自身發展而過於功利。

  招數 1  在同學朋友圈內廣泛諮詢

  8月中旬,在結束了為期1個月的輪崗後,今年剛進公司的林郁面臨人生又一次至關重要的選擇——是進傳統業務部門還是進新興業務部門。「對於很多人來說不存在這個問題,因為有地方接納你就不錯了,根本輪不到你來挑三揀四。」林郁坦言,由於之前根本沒有想到進哪個部門的選擇權會交到自己手上,所以當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裡時,反而不知所措了。

  據記者了解,放在林郁面前的選擇機會是:去審計部,還是去稅務部。「從我個人的意願來說,肯定是選稅務部的,因為我本碩6年學的就是這個專業。從公司角度來說,稅務部是這兩年新成立的部門,可能未來的發展不錯,但眼下資源不如審計部豐富。」在舉棋不定的情況下,林郁在自己的同學、朋友圈內廣發英雄帖,尋求最佳答案。

  「有人建議我去公司的審計部,因為部門實力強大在公司的地位自然也高些;也有的人建議我去個稅務部,因為相對冷門競爭不激烈,獲得升遷的機會更大。」林郁告訴記者,「關於這個問題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不諮詢別人還好,一諮詢就更不知道怎麼辦了。」

  眼看「申報志願」的一周期限就要到期了,依然徘徊不定的林郁找到了最後一根救命稻草。「職場不同於學校,學習不再是首要任務,怎麼往上走,怎麼做更有發展前途,才是你要考慮的重點。」這是一位在德勤上班的大師兄給予林郁的建議——他認為,與其把重點放在了對公司業務的分析上,不如調查下公司現今的領導層情況。

${FDPageBreak}

  招數 2  向HR問了大堆「雷人」問題

  「他問我,審計部和稅務部,哪個部門的老總曾經帶過更多的手下出頭?」——林郁所在公司的HR王傑(John)告訴記者:「做了5年的人事工作,還是頭一次被問到這麼個『雷人』的問題,最誇張的是,他居然一口氣還問了我好多奇奇怪怪的問題,包括兩個老總的做事風格、有沒有得過最佳員工獎之類跟他沒有交集的事情。給人的感覺就是,他好像不是個新人在選擇進哪個部門,而是一個總部領導來調研工作的。」

  而最令王傑感到納悶的是,林郁拿了張空白的「職位申請表」來諮詢王傑,在得到答案後,就立即把表格填完整了。「我真搞不明白,這幾個無關痛癢的問題有這麼大能量。之前催了他幾次都說沒考慮清楚,現在1分鐘不到就考慮好了,直接進審計部。」

  事後記者了解到,原來在此之前,林郁已經去調查了一番兩個部門的過去,審計部培養了不少人才,如今公司各個級別的領導不少都是從審計部出來的;稅務部都是批衝勁十足的年輕人,老總Tyler是公司高薪挖來的名牌經理人,升得很快,非常能幹,但是在他曾經工作過的部門,都沒有什麼出類拔萃的人。

  林郁坦言,在多方權衡後,還是決定去審計部,「既然那是一個『人才』輩出的地方,從領導層來說就有著提拔下級的傳統,顯然進入這樣一個圈子,將來升職、發展的機會就更大」。

${FDPageBreak}

  過來人點評

  職場新人切勿太功利

  如今在一家股份制銀行位居高位的陳先生坦言,公司總是有那麼個圈子,各級領導大都出自於此——只要找到那個圈子,混進去了,未來晉升的可能性就會大大提高。「公司總會有幾個又能幹又能教的重量級人物,有機會跟著他干是沒錯的,因為這個社會永遠都是老大帶老二的。就好像沒有趙本山,哪來小瀋陽。」

  但與此同時,陳先生認為,雖說人往高處走是沒錯的,但是對於一個新晉員工來說切忌功利。要知道職業生涯才剛開始,做任何選擇都應該基於自身的能力與發展,如果考慮太多外在環境,往往會把自己陷入僵局。「企業永遠是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把自己的未來寄托在領導身上是不明智的,一旦公司領導層發生變化,老大倒下了就該輪到老二了。因此,對於新人來說,首先考慮的是要練好自己的內功,踏踏實實。

職場人際:避免成為「BT」族

  在職場上,有一群有工作能力的白領,在常人看來,他們不只在工作上,在穿著、生活習慣方面也有自己的特點。而他們被人稱為「BT族」,到底職場BT族是怎樣呢?

  誰是職場「變態」人士?

  在為人處事上,「BT族」崇尚簡單,有時直奔主題,讓同事無法接受。

  在穿著上,他們一切從簡,不講究生活品味,甚至有些不修邊幅,男的鬍子拉碴,顯得一臉滄桑;女的則經常幾天不洗頭,顯得與收入十分不協調。

  在工作上,「BT族」追求高效率,看不慣做事慢的人。

  生活上,經常是中午飯就一碗方便麵,或者啃餅乾,覺得一點也無所謂。

  在價值觀方面,他們把克服困難、攻克任務當作快樂,願意體驗快速學習的痛苦,而不留戀物質享受。

  如此一來,在與同事相處時,他們就顯得特別自我和個人主義,同事一起吃飯不去,一起逛街不去,一天之中沒有情感上的溝通,工作上合作時也像打仗。由於急躁,他們往往忽視方式方法,惹得同事煩,結果被冠以「職場變態」的稱號。

  「BT族」還有一些共同點,他們大都工作時間在3—5年,有工作動力,想加薪升職,也有能力、有資源去實現這樣的願望。這一切令以更快的步伐、更玩命的精神對待工作。

  ${FDPageBreak}

  職場「變態」人士的心理狀態

  「BT族」普遍認為,一個階段的付出是必須的,從而忽視了生活與健康,出現所謂「拿得起,放不下」的心態。消極方面包括心情容易煩躁,說話無所顧忌,容易憂鬱、失眠,容易受激惹,不願意花精力注意做事的方式方法,不願意考慮別人的情緒,因此會影響人際關係。下屬可能覺得他們急功近利,容易出現矛盾;同事雖能理解他們,但也覺得無法提供幫助;而上司對「BT族」的認可度往往很高,認為他們是可培養目標。

  「BT族」在以集體價值觀為主導的組織中,容易受排斥,只能是「死亡」的結局;而在以業績、個人價值為主導的組織中,則受到重視。對於前者,如果不想馬上換環境,可以考慮單位是否能滿足你如下四點中的一個,如果能,可繼續呆下去,否則只能換環境。這四點是:能學到東西;有可發揮的舞台;有提高競爭力的機遇;有物質回報。

  「BT族」改造生活的方法:建立起完整的生活觀

  首先是健康方面:「BT族」三高人士: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因此,要注意調整,建立完整的生活觀,注意提升個人的生活品位。不要為了將來過得舒服一點,現在就急於求成。要注意平衡工作與生活的比重。

  其次要學會管理自己的時間,建立工作日程表,先做最重要的,而不是最緊急的事情。分出主次輕重緩急,就能做到從容不迫。

  最後,要學會寬容和克制,不要把工作上的急躁情緒帶到與人打交道的過程中去。

職場6大「牛」人 你屬哪種?

1、做勤奮工作的老黃牛——工作更加努力

職場頻繁跳槽等於自殺

世界上本沒有領導者,追隨的人多了也便成了領導者;世界上本無追隨者,因為心中有了夢想,才有了追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