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飯、麵條、饅頭都是人們餐桌上頓頓不離的好主食,可是生活好了,這些最「樸實」的食物卻離我們越來越遠。因為可以吃到新鮮的蔬菜水果、豐富的雞鴨魚肉,越來越多人覺得,主食只是用來填飽肚子的,吃不吃都可以。
然而,這種行為背後卻有著巨大的健康隱患。只吃菜不吃飯,小心給身體惹來癌症和疾病。
大腸癌、結腸癌
不吃米飯,而空腹大量進食魚、肉等高蛋白質食物,不但浪費蛋白質,還增加了身體內的廢物產生。
因為蛋白質分解之後,會產生大量含氮廢物,不但增加了肝臟和腎臟的負擔,還促進大腸中的腐敗菌增殖,影響腸道微生態平衡,增加罹患大腸癌的風險。而脂肪攝入過多,也容易造成結腸癌高發。
大腦退化
主食吃得少,碳水化合物攝入遠遠不夠滿足人體需要,會導致體內重要物質的匱乏,如:葡萄糖減少就會導致大腦思維活動受影響。
據研究,大腦每天需要約130克澱粉主食提供能量,若不足,可產生精神不振、注意力不集中、思維遲鈍、焦慮不安等,嚴重影響大腦思維。
心血管病
由於許多蔬菜是用過多的烹調油炒成的,有的菜就像泡在油里,容易讓油脂攝入增多。
同時,增加蛋白質和脂肪豐富的禽畜魚類的進食,也會導致體內脂肪囤積過多,不但會引起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壓、冠心病也會接踵而至。
糖尿病
一些糖尿病患者或擔心自己得糖尿病的人,會有意少吃米麵,以為這就少攝入了糖分。
如果病人主食攝入量太少,處於半飢餓狀態,容易出現反應性高血糖,引起低血糖抗病能力下降。長此下去,患者身體消瘦,脂肪異生,易得高脂血症等各種併發症,給治療帶來困難。
脂肪肝
喝酒吃菜不吃飯尤易損肝傷膽。即使儘量少吃或不吃含飽和脂肪酸的動物性脂肪,改吃含不飽和脂肪酸的植物油,這在抗動脈粥樣硬化方面自然有益,但酒席上控制不了油和菜的攝入量。
日久就會加重體內脂質過氧化、損傷肝細胞,還可能誘發膽石症;飲酒會加重這種損害,引發或加重脂肪肝。
Tips:如何健康吃主食
居家主食儘可能豐富
營養專家提供的選主食的原則是,粗糧比細糧好,豆類、薯類比普通粗糧好。粗糧或豆類、薯類的營養價值要比精米白面高很多:全麥粉和普通的小麥粉相比,B族維生素要高出3倍。
從蛋白質角度來講,紅豆、綠豆等豆類的蛋白質含量是大米的3倍。不過,人體必需的營養素有40多種,每個人對各種營養素的需要量也不相同,更實際的是,大家的口味不同,所以煮婦們可以在使家人儘量調整精細糧、主副食口味的同時,努力平衡膳食。
吃大餐喝小酒前先吃點主食
在大餐前先吃一點雜糧主食,如一小碗粥面、一兩塊玉米山藥芋頭,甚至是幾筷子土豆絲或年糕片等含碳水化合物的冷菜等,就能避免酒類、油膩食物傷胃傷身的問題,起到保護身體健康的作用。而且能讓你早生飽腹感,有效減少食物攝入,控制體重。
粗糧代替精緻點心
如今宴席上的主食多是一些精緻的酥香小點、拋餅、炒飯,甚至油炸食品。它們往往油脂過高,纖維含量極低,不能起到平衡營養素和保護健康的作用。如果能換成平凡的白粥、紅薯粥,雜糧饅頭,都是很好的選擇。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7:20最適合吃早餐 此時食慾最旺盛
想要健康,吃好早餐非常重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要吃,二是要吃好。我曾經列舉過不吃早餐的幾宗罪,包括注意力不集中,易患消化道疾病,使膽固醇增高,易患膽結石,導致肥胖,皮膚乾燥、長皺紋和貧血,易患感冒和心血管疾病。近年來,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增強,很多人開始有意識地吃早餐,但往往吃得不好,早餐質量有待提高。希望通過以下4點提醒,助你合理安排早餐。
早餐有個最佳時間。早餐的最佳時間是7點到8點。人在睡眠時,絕大部分器官都得到了充分休息,而消化器官卻仍在消化吸收晚餐存留在胃腸道中的食物,到早晨才漸漸進入休息狀態。早餐吃太早,勢必會干擾胃腸的休息,使消化系統長期處於疲勞應戰的狀態,擾亂腸胃的蠕動節奏。所以,在7點左右起床後20~30分鐘再吃早餐最合適,因為這時人的食慾最旺盛。另外,早餐與中餐間隔4~5小時為好,也就是說早餐最好在7~8點之間。
早餐宜軟不宜硬。在清晨,人體的脾臟困頓呆滯,常使人胃口不開、食慾不佳,老年人更是如此。故早餐不宜進食油炸、煎炸、干硬以及刺激性大的食物,否則易導致消化不良。早餐宜吃容易消化的溫熱、柔軟食物,如牛奶、豆漿、麵條、混沌等,最好能吃點粥。如能在粥中加些蓮子、紅棗、山藥、桂圓、薏米等保健食品,效果更佳。
早餐宜少不宜多。早餐攝入的能量應占到全天總能量的25%~30%,一般吃到七成飽即可。飲食過量會增加胃腸的消化負擔,久而久之,會使消化功能下降,胃腸功能發生障礙而引起胃腸疾病。另外,大量的食物殘渣貯存大腸中,被大腸中細菌分解,其中蛋白質的分解物會經腸壁進入人體血液中,對人體有害,並容易患血管疾病。
早餐內容有講究。早餐宜選五類食物:富含優質蛋白質的食物,如雞蛋、牛奶、醬牛肉、豆漿等;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如果汁、蔬菜、水果等;富含碳水化合物的主食,如麵包、饅頭、花卷等;富含水分的液體食物,如米粥、牛奶、豆漿、果汁等;開胃的、增加食慾的食物,如番茄汁、小醬菜等。相反,早餐不宜選用油餅、油條、炸糕、炸饅頭片等油炸食物。
警惕六種行為最毀腎臟 愛喝湯也是傷腎惡習
為什麼自己的腎臟會出現問題呢?其實這都是有原因的,看看自己是不是總是做著一些最傷腎的行為呢。腎臟最怕的有6個行為,看看你是不是也犯了呢?千萬要當心了。
腎臟一怕:只重補腎,忽視腎臟健康
補腎是許多人崇尚的養生理念,不少人以為,補腎就是補腎臟。「這是一個誤區」,廣東省人民醫院腎內科主任史偉說,中醫學所指的「腎」,是一個功能學概念,包括了現代醫學的生殖系統功能、內分泌功能和泌尿系統功能的綜合功能。而現代醫學所指的「腎」,是指實實在在的腎臟。腎臟擔負著清除體內毒素、廢物及過多的水分的重任。此外,它還協助機體控制血壓、調節電解質濃度、產生紅細胞等。一旦腎功能受損,大多數是不可逆的。
腎臟二怕:大魚大肉,蛋白太多
蛋白質是人體必需的營養素,重視蛋白質的攝取是應該的,但這不代表「高蛋白食物吃得越多越好」。健康人群通過均衡飲食,就足以補充每日所需的蛋白質。但現在很多職場人士經常應酬,大魚大肉,導致蛋白質攝入量超標。史偉主任提醒,長期的高蛋白攝入會增加腎臟負擔,甚至使腎臟長期處於「超負荷」狀態。已有腎功能損傷的人群,蛋白質的攝入更要嚴格控制,一定要諮詢腎臟科醫生,並在營養科醫生的指導下制定食譜。
此外,提醒大家一句:蛋白質並不僅限於雞蛋、牛奶,各種肉類、海鮮以及豆類都含有較高的蛋白質。當你熱衷於食用高蛋白食物,又或盲目補充高蛋白營養品時,當心,別累壞了腎臟。
腎臟三怕:天天老火湯,嘌呤多多
廣東人「無湯不歡」,吃飯時多愛喝碗老火靚湯。老火靚湯一般都加入不少肉類,且煲上兩三個小時。長時間熬製,大量的嘌呤會溶解到肉湯中。經常喝嘌呤過高的老火湯,會造成尿酸在血液中堆積,尿酸含量升高,既容易導致痛風,也會損害腎臟。
另一種「傷腎」的飲食習慣是大量海鮮啤酒,因海鮮中富含的一些成分在啤酒作用下,會大大提高人體血液中的尿酸含量,誘發痛風以及痛風性腎病。
腎臟四怕:經常憋尿,喝水不足
不少人因為工作太忙常常憋尿,殊不知,憋尿過久容易導致膀胱壓力升高、膀胱壓力反射紊亂和逼尿肌功能下降,或者影響輸尿管-膀胱抗反流機制,導致尿液反流,容易並發腎盂腎炎、腎功能損害。因此,即使工作再忙,也不要忘了按時如廁。
另外,工作忙起來,很多人也顧不上喝水。喝水不足,尿量自然會減少,尿液中攜帶的廢物和毒素的濃度就會增加。臨床常見的腎結石和長時間喝水不足密切相關。專家強調,要養成多喝水的習慣,每天至少保證8大杯開水(注意:不要以飲料代替)。多喝水可以沖淡尿液,讓尿液快速排出,有助預防結石。
腎臟五怕:飲食偏咸,水分不易排出
我們飲食中的鹽分95%是由腎臟代謝的,吃得過咸,腎臟的負擔自然加重。
再加上鹽中的鈉會令人體的水分不易排出,又進一步加重腎臟的負擔,從而導致腎臟功能的減退。同時,飲食過咸會導致血壓升高,腎臟血液不能維持正常流量,從而誘發腎病。建議每天攝鹽量控制在6克以內。
腎臟六怕:濫用藥物,毒翻腎臟
20歲的大衛兩個月前因為牙痛,自己覺得是「上火」了,就在一家診所開了幾包中藥。然而,服藥一周後,他出現了噁心、嘔吐和無尿等症狀,被家人急送到廣東省人民醫院。
後來大衛被確診為腎功能衰竭(尿毒症),需要終身透析治療或換腎。
火鍋不蘸料熱量也超標 一塊魚豆腐9種添加劑
寒冷的冬天,吃火鍋是一大享受。近日,台灣《康健》雜誌搜集了當地知名的西北、桂冠、義美、龍鳳四大品牌共89項速凍火鍋食品(如丸子、魚豆腐等)的食品標示及營養標示。研究發現,這些加工食品都存在脂肪量過高、含鹽多、食品添加劑種類太多等問題。本報結合此次調查,採訪權威專家,為讀者總結出吃火鍋的六大健康隱患。
春節聚餐前 先吃橘子可預防酒精中毒
春節將至,多數聚餐都會喝點小酒助慶。江門市五邑中醫院主治中醫師、博士符小聰介紹,適當喝酒可以起到活血化瘀、暖身禦寒等作用,但過量就可能適得其反,喝下肚的酒精由肝臟來代謝,過量飲酒對肝臟的傷害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