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保健小常識

  運動保健要注意,運動後十種事情不能做:

    NO.1不要蹲坐休息

  這是非常普遍的做法,運動結束後感覺累了,就蹲下或坐下認為能省力和休息,其實,這是一個錯誤的做法。健身運動後若立即蹲坐下來休息,會阻礙下肢血液回流,影響血液循環,加深肌體疲勞。嚴重時會產生重力性休克。

  因此,每次運動結束後應調整呼吸節奏,進行一些低熱量的活動,例如慢步走走,做做幾節放鬆體操,或者簡單深呼吸,促使四肢血液回流心臟,以利於還清「氧債」,加快恢復體能、消除疲勞。實在體力不支時也可讓同伴攙著走走。

  NO.2不要貪吃冷飲

  運動往往使人大汗淋漓,尤其是在夏天,隨著大量水分的消耗,運動過後總會有口乾舌燥、急需喝水的感覺,以年輕人為主,大多喜歡買一些冷飲解暑解渴。然而此時人體消化系統仍處在抑制狀態,消化功能低下。若圖一時涼快和解渴而貪吃大量冷飲,極易引起腸痙攣、腹痛、腹瀉,並誘發腸胃道疾病。所以,運動後不要立即貪吃大量冷飲,此時適宜補充少量的白開水或鹽水。

  NO.3不要立即吃飯

  運動時,特別是激烈運動時,運動神經中樞處於高度興奮狀態。在它的影響下,管理內臟器官活動的副交感神經系統則加強了對消化系統活動的抑制。同時,在運動時,全身血液亦進行重新分配,而且比較集中地供應了運動器官的需要,而腹腔內各器官的供應相對減少。上述因素使得胃腸道的蠕動減弱,各種消化腺的分泌大大減少。它需在運動結束20-30分鐘後才能恢復。如果急忙吃飯,就會增加消化器官的負擔,引起功能紊亂,甚至造成多種疾病。

  NO.4不要驟降體溫

  運動時肌體表面血管擴張,體溫升高,毛孔舒張,排汗增多。倘若運動後立即走進冷氣空調房間或在風口納涼小憩,或圖涼快用冷水沖頭,都會使皮膚緊縮閉汗而引起體溫調節等生理功能失調,免疫功能下降而招致感冒、腹瀉、哮喘等病症。

  NO.5不要吸菸

  運動後吸菸,吸入肺內的空氣混入大量的煙霧,一方面除減少含氧量,不利還清「氧債」,難以消除肌體疲勞;另一方面當人體吸入這樣帶霧空氣,將影響人體肺泡內的氣體交換,導致人體在運動後因供氧不足而出現胸悶、氣喘、呼吸困難、頭暈乏力等。

  NO.6不要「省略」放鬆整理活動

  實踐表明,放鬆性的整理活動不僅可使運動者的大腦皮層興奮性及較快的心跳、呼吸頻率,通過適宜的放鬆徒手操、步行、放鬆按摩、呼吸節律放鬆操等恢復到運動前的安靜狀態,而且,還有助於恢復肌肉的疲勞感,減輕酸脹不適,並可避免運動健身後頭暈、乏力、噁心、嘔吐、眼花等不良現象。所以,每一次健身後要充分做好放鬆運動,以利於身體的恢復和健身效果的提高。

  NO.7不要立刻洗澡

  許多運動員在練習或比賽後立即去洗澡,以為這樣既可去污又可消除疲勞。其實,這種做法並不科學。因為在運動時,流向肌肉的血液增多,心率回憶。停止運動後,這種情況仍會持續一段時間,如果這時立即洗熱水澡,就會使血液不足以供應其它重要器官,如心臟和大腦供血不足,就會感到頭昏、噁心、全身無力,嚴重的還會誘發其它疾病,因此應格外注意。

  而運動後立即洗冷水澡更是弊多利少。由於運動的時候身體新陳代謝過程加強,皮下血管擴張,並大量出汗。運動後馬上洗冷水澡,使體內產生的大量熱不能很好地散發,形成內熱外涼,破壞人體的平衡,這樣容易生病。正確的方法是運動後休息一會兒,等脈搏平穩後再洗澡,洗溫水澡為宜。

  NO.8不宜大量吃糖

  有的人在劇烈運動後覺得吃些甜食或糖水很舒服,就以為運動後多吃甜食有好處,其實運動後過多吃甜食會使體內的維生素B1大量消耗,人就會感到倦怠、食欲不振等,影響體力的恢復。因此,劇烈運動後最好多吃一些含維生素B1的食品,如蔬菜、肝、蛋等。

  NO.9不能飲酒解乏

  劇烈運動後人的身體機能會處於高水平的狀態,此時喝酒會使身體更快地吸收酒精成分而進入血液,對肝、胃等器官的危害就會比平時更甚。長期如此可引發脂肪肝、肝硬化、胃炎、胃潰瘍、痴呆症等等疾病。運動後喝啤酒也不好,它會使血液中的尿酸增加,使關節受到很大的刺激,引發炎症。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孕婦體操的步驟 防腰痛

  第1步

  背靠牆壁站立,將小腿、屁股、後背和後腦部均貼近牆壁,儘量減少腰部和牆壁之間的空隙。如果困難的話,可以將雙腳前移至距離牆壁20厘米左右的地方。

  第2步

  後背貼住牆壁,張開雙腳與肩同寬。膝蓋與腳尖保持平行,收緊下顎,上體貼住牆壁,下蹲至膝蓋半曲。然後慢慢恢復成原來的站姿。如此反覆練習。第3步

  離開牆壁,一邊做膝蓋的彎曲伸直,一邊做按摩脊椎、腎臟和臀部的動作,重點是要一邊呼氣,一邊彎曲。這也可以作為分娩時的呼吸練習。第4步

  雙腿前後張開,前腿彎曲,後腿伸直,練習小腿的伸展。注意後腿腳跟要著地,後腿腳尖要衝前,身體不要彎曲,臀部不要翹起。這可以有效地緩解腿部的沉重感。腹式呼吸練習

  腹式呼吸是陣痛或分娩時的必做項目,盤腿坐可以有效地鬆弛骨盆底部肌肉(陰道、肛門、尿道周邊的肌肉)

秋季養生小常識小貼士 教你做秋美人

  秋季養生小常識:初秋應減辛增酸,以養肝氣,中秋炎熱,氣候乾燥,容易疲乏,此時應多吃新鮮,少油食品及富含維生素和蛋白質較多的食物,晚秋季節,天氣漸涼,日常飲食要注意多攝入含蛋白質,鎂,鈣等豐富的食物。

  1、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強身健體

  秋季天高氣爽,是戶外活動的黃金季節。在此季節老年人必須加強體育鍛煉,是秋季保健中最積極的方法。秋季要早睡早起,晨起後要積極參加活動健身鍛煉,可選擇登高、慢跑、快走、冷水浴等鍛煉項目。

  秋季氣候乾燥,早、晚溫差較大,是一些細菌、病毒繁殖與傳播的有利條件,隨著乾燥的灰塵,一些細菌、病毒在空氣中飛揚,常會引起呼吸道疾病的傳播,是慢性支氣管炎和哮喘病的高發時節,因此,老年人在參加體育鍛煉的同時要加強保暖,做好預防工作。

  2、保持樂觀情緒,靜養心神

  秋季要注意調養情智,學會調適自己,要保持樂觀情緒,保持內心的寧靜,適當延長夜間睡眠時間;可經常和他人、家人談心,或到公園散步,適當看看電影、電視,或養花、垂釣,這些都有益於修身養性,陶冶情操。

  3、衣裝適宜,謹防著涼

  秋季氣溫逐漸下降,早、晚溫差較大;在此季節,老年人既要注意防寒保暖,又不能過早、過多添加衣物;在此季節只要不是過於寒冷,就要儘量讓機體保持於涼爽狀態,讓身體得以鍛煉,使其具有抗禦風寒的能力。但是金秋季節,氣候變化無常,老年人要順應氣候變化,適當注意保暖,以防止感冒和引發呼吸道等各種疾病,要根據天氣情況,及時增減衣服,防寒保暖,防病保健。

  4、秋燥傷肺少吃辛:秋季天高氣爽,空氣乾燥,濕度小,人易出現咽干、乾咳等症狀,這是由於燥邪傷肺所導致的現象。此時,應少吃辛、辣食物,如蔥、姜、辣椒、胡椒,防止辛溫助熱,加重肺燥症狀。

  肺燥傷肝要吃酸:從中醫五行生剋來講,肺屬金,肝屬木,金旺能克木,使肝木受損。因此應適當吃點酸味食物,因為「酸入肝」,可以強盛肝木,防止肺氣太過對肝造成損傷。酸味食物可以收斂肝氣,有保肝護肝的作用,但也不可過量。因為許多酸性食物,如醋、烏梅等,其酸味能刺激胃,易發生胃潰瘍、胃炎等病,對身體不利。

  秋瓜壞肚少吃寒:許多人都有這種感受,秋天吃水果,一不小心就壞肚子,這與秋天的氣候有關。秋季天涼了,氣溫下降,脾胃陽氣不足,再吃多了陰寒性質的水果、蔬菜,自然是雪上加霜,導致陽氣不振而腹瀉、腹痛。因此,秋季不要吃太寒涼的食物,以保護胃腸,保護肺臟。

  秋天吃什麼好?下面介紹幾款菜譜:

  蓮藕排骨湯

  材料:蓮藕500克,豬排骨500克,黃酒、生薑、蔥、鹽少許。

  製作:豬排骨切段,將藕洗淨切片,與排骨同置1500毫升溫水之中,加黃酒、姜、蔥少許,水沸後文火燉90分鐘左右,加少許鹽,即可食用。

  南瓜銀耳羹

  南瓜營養豐富且全面,果實內含有糖、維生素、蛋白質、多種胺基酸、脂肪、無機鹽和微量元素等成分。南瓜以碳水化合物為主,脂肪含量很低,是很好的低脂食品。南瓜具有補中、補肝氣、益心氣、益肺氣、益精氣的作用,常食南瓜還可以預防骨質疏鬆症和防治高血壓,具有食療保健作用。

  花樣果肉糙米粥:

  糙米粥能刺激胃液的分泌,有助於消化和營養的吸收,還有消脂的功效。還能美化氣血,明亮臉色,改善濕疹、皮膚症,增強防曬抵抗力。糙米富含人體每個器官都不可或缺的維生素B族。維生素能維持健康氣色與膚色,對濕疹、皮膚癬、皮膚炎等症亦有療效。維生素B族還能防止白髮、脫髮,美發效果佳。維生素B能促進腸胃蠕動,增強消化及吸收功能,防止脹氣、腹痛、便秘,避免肥胖,並強化神經系統、防治腳氣病。

  雪梨銀耳羹

  材料:雪梨2個、銀耳50克、冰糖100克。

  製作:雪梨切片,銀耳泡軟時去掉硬根。鍋內加水,放入梨、銀耳、冰糖,煮半小時,即可食用。

運動時8種身體反應告訴你什麼

運動養生的時候身體的各種反應告訴你什麼信號?來看看吧!

10大亞健康症狀你不得不重視

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太累、太疲勞已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的「流行詞」了。亞健康正在成為現代社會、現代人的「隱形殺手」。亞健康有哪些症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