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外感病的原因是外邪,中醫將外邪分為風、寒、暑、濕、燥、熱(火)六種,稱為「六淫」。六淫,是對六氣的異常變化的一種稱謂。古人認為異常的氣候變化可以使人產生疾病(現代科學也證明,在不同的氣候環境下,細菌與病毒的繁殖力與致病力是不一樣的)。中醫借用「風、寒、暑、濕、燥、熱(火)」之名及其特性,來概括所有的由外界因素干擾人體所致的疾病原因。
來看風邪致病的特點。什麼樣的情況我們可以判斷病人感受了風邪呢?
因風為春季的主氣,自然界的風有突發、上升、散開、來去無定、令物動搖等特性。中醫將具有這些特點的病症的原因歸結為風。風致病有以下四個特點:
●浮越:風有上浮外越的特性,故為陽邪,致病表現為病位在表在上、易於散泄的特點。所以通常感冒引起的頭痛、鼻塞、咽癢、咳嗽、惡風、發熱、汗出等,屬於感受了風邪。病初起可以用「姜棗湯」(生薑雞蛋大1塊,紅棗5枚,水煎,溫服)治療;也可以用紫蘇葉10克,或荊芥10克,桔梗6克,甘草3克,水煎,溫服。方中的生薑、紫蘇葉、荊芥都有散風作用,這些方劑對感冒早期表現為惡風、鼻塞、咽癢、微咳等症狀者有很好的療效。
●善行數變:善行,是說風邪導致的病症,表現為病位行無定處的特點,如表現為肌肉、關節的遊走性疼痛,痛無定處的風濕性關節炎等。數變,謂風邪致病的表現變化多,如蕁麻疹的皮膚瘙癢,疹塊時隱時現,此起彼伏。中醫常用白花蛇、烏蛇等蛇肉來治療這些關節與皮膚疾病,因蛇肉有很好的祛風作用。
●善動:指風邪有搖動的特性,所以一切不自主的搖動,如突然暈倒、眩暈、手抖、抽搐、角弓反張、面肌痙攣等,都屬於風邪致病。高血壓引起的腦溢血、腦血栓等,表現為發病突然,昏厥不省人事,口眼歪斜等「動搖」的特徵,故稱為「中風」。治療時也要用祛風藥。
●常兼邪致病:即風邪較少單獨侵犯人體,常與其他外邪一起致病,如風與寒、風與濕、風與熱、風與燥等,形成複合的致病因素,致病表現則兼有兩種外邪的特點。因為風是外感病的主要病因,所以有「風為百病之長」的說法,甚至有時以風邪代指外邪。
凡符合以上特點的,就是因風所致的疾病。而中藥中就有相對應的散風、祛風、息風等治風的藥物。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針灸減肥要注意:減肥≠減重
針灸治療是目前世界上公認的綠色治療,它在治療疾病的整個過程中,對人體以及周圍環境無任何不良影響,符合國際公認的減肥方案,具備「不腹瀉,不厭食,不乏力」的特點。因此,在眾多減肥療法中,針灸減肥受到了青睞。
那麼,有些人為什麼進行針灸減肥反而將體重「減」重了呢?這並不奇怪。因為減肥不等於減體重,而是減脂肪。也就是說,減肥與減重的概念不相同。有些人針灸減肥後體重並無明顯改變甚至有所增加,但脂肪指數降低,腰、臀、大腿、手、上臂等處脂肪減少,這可能是由於配合針灸,人體的代謝紊亂糾正後體脂減少而肌肉增加所致,所以體重改變不明顯甚至增加,但從機體本身來說則更趨健康了。你的體重雖然有所增加,可「肥胖」現象明顯地好轉,這也是針灸減肥的「功績」。
為什麼有的人針灸減肥有效,有的卻無效呢?我們知道,正常成年人超過標準體重越多,說明脂肪細胞中的水分含量也就越多,針灸減肥的效果也就越明顯。有的人本身超重不嚴重,因此減肥的效果也就不那麼顯而易見。其次,減肥效果還與是否全身減肥有關,一些局部減肥(如腹部減肥),效果明顯但減重並不明顯。
減肥效果還與脂肪的特點有關,軟脂肪減得快而明顯,硬脂肪則見效不快。況且,針灸減肥也不是一勞永逸的,任何減肥方法都須逐步調整。由於每個人對針灸的反應不盡相同,一般需要堅持3個月以上的密集和強度治療,特別肥胖的人則需半年至1年,即針灸減肥是一個慢慢調整機體的過程,當療程停止後,體重基本上能保持1~3年的正常水平。可見,針灸減肥有效者以單純性肥胖為主,其中以獲得性肥胖(攝入大於消耗)者效果佳。
另外,針灸減肥療效不僅靠醫生良好的技術,肥胖者的主觀意願,意志、飲食、運動等也很重要。否則,醫生的技術再好,減肥者不予很好地配合,仍然堅持不良的生活方式,大吃大喝,懶惰不動,其減肥效果肯定要大打折扣。
應該引起注意的是,很多美容院、減肥中心一紮就扎三四十針(為了多收費)。減肥者也有的認為針扎越多效果越明顯,其實這是個認識誤區。針灸是需要專業知識的,它有章有法,注重選穴,因人而異,辨證施治。若盲目跟風進行針灸減肥,有百害無一利。
中醫的有趣別名
西方醫學沒有流入我國以前,中醫基本不叫中醫這個名字,而是有獨特且內涵豐富的稱謂。
第一個名字是歧黃。這個名字來源於《黃帝內經》。因其是黃帝與歧伯討論醫學的專著,便稱《黃帝內經》為歧黃之術。自然,歧黃也就成了中醫的別名。
第二個名字叫青囊。現在知此名字並使用者甚少。它的來源與三國時期的名醫華佗有關。據說,華佗被殺前,為報一獄吏酒肉侍奉之恩,曾將所用醫書裝滿一青囊送與他。華佗死後,獄吏亦行醫,使華佗的部分醫術流傳下來,據此,後人稱中醫為青囊。
第三個名稱喚杏林。這個名字的起始,也與三國有關。有資料介紹,三國時吳國有位名醫叫董奉,他一度在江西廬山隱居。附近百姓聞名求醫,但董奉從不收取錢財,只求輕症被治癒者種一棵杏樹,大病重病被治癒者種五棵杏樹。數年後,董奉門前杏樹成林,一望無際。從此,人們便喚中醫為杏林。
第四個名字稱懸壺。傳說河南汝南的費長房在街上看到一賣藥老者的竿杆上掛一葫蘆,奇怪的是,天黑散街後,老者就跳入那葫蘆中。為弄清底細,費長房以酒款待,老者後來約他同入葫蘆中,只見玉堂儼麗,甘肴旨酒。費長房即拜老者為師,學**之道。數載後,他術精業成,辭師出山,又得壺翁傳贈的治病鞭鬼之竹杖,從此懸壺行醫。從那時起,醫生腰間掛的和診所前懸的葫蘆,便成了中醫的標誌。
白領胃潰瘍致休克去世 中醫教你冬季怎樣養胃
胃潰瘍也能要人命?近日,23歲的北京女孩方言因胃潰瘍去世的消息在微博上被瘋狂轉發,女孩生前的飲食習慣讓熬夜族們紛紛警醒:對胃要好一點!
中藥中的「四氣」是什麼?
四性是從藥物對機體作用所發生的反映中概括出來的,是同疾病的屬性,寒症或熱症相對而言,由藥物本身的功能來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