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改善亞健康狀態的方法

用保健刮痧法可以改善亞健康狀態,如經常刮拭頭部、胸腹部、手足部位的經脈和各臟腑器官的全息穴區,定期刮拭背部臟腑器官的體表投影區和脊椎對應區。

刮拭的時間和部位可以根據自己的生活工作情況靈活掌握。

刮拭部位易於尋找,可以對照教材,根據不同的症狀,所驥找到刮拭部位。

只要按照操作要求去做,就可以及時淨化體內環境,清潔經絡,促進新陳代謝,改善微循環,活化細胞,增強臟腑功能,提高人體免疫力,有效改善亞健康狀態。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癲癇的刮痧療法

【概述】

癇證又稱「羊癇風」,癲癇是一種發作性神誌異常的疾病。其特徵為卒然昏仆,強直抽搐,移時自醒,醒後如常人,本病多見於青少年,男性多於女性。

【病因病機】

1、先天因素 癇病始於幼年者,與先天因素密切相關。先天因素有兩方面:一是胎兒因母體受驚恐,使母體及胎兒氣機逆亂,肝腎受損;二是父母稟賦不足,或父母本患癲癇,導致胎兒精氣不足,影響胎兒發育。出生後,易生痰生風,導致癲癇發作。

2、七情失調 主要責之於驚恐。驚則氣亂,恐則氣下,造成氣機逆亂,進而損傷肝腎,致使陰不斂陽而生熱生風,易致癲癇發作。

3、痰迷心竅 過食醇酒肥甘、脾胃受損、精微失布,濕濁內聚成痰;或勞傷思慮,臟腑失調,氣鬱化火,火熱煉液成痰,痰濁或隨氣逆,或隨風動,蒙蔽心竅,壅塞經絡,從而發生癇症。

4、腦部外傷 由於跌仆撞擊,或出生難產,均能導致顱腦受傷。外傷之後,氣血瘀阻,血流不暢,則神明逆失;筋脈失養,則血虛動風而抽搐。

【證候特徵】

癇證發作時雖有典型症狀,但病情各有不同。發作時間有長有短,有數秒鐘、數分鐘乃至數小時。發作間歇有久有暫,有每日發作或日發數次,乃至數日一發者,甚則幾年一發發作程度又有輕重之別,輕則僅有呆木無知,不聞不見,不動不語,面色蒼白,但無抽搐。病人可突然中斷活動,手中物件突然落失或頭突然向前傾而迅速抬高,重則來勢急驟猝倒號叫,抽搐涎涌,小便自遺昏不知人,甦醒後對發作情況一無所知,在臨床上分為風痰閉阻,痰火內盛,心腎虧虛三個證型,風痰閉阻主要表現為發作前常有眩暈胸悶乏力等徵兆,發則突然跌倒,神志不清,抽搐吐涎或伴尖叫;痰火內盛主要特徵為發作時昏仆吐涎,或叫吼,平日情緒急燥,心煩失眠,咯痰不爽,口苦而干,便秘;心腎虧虛表現為癲癇發作日久,健忘、心悸、頭暈目眩、腰背酸軟神疲乏力。

【治療】

1、痰火內盛

取穴:長強、鳩尾、陽陵泉、筋縮、豐隆、行間。

刮拭順序:先刮背部筋縮穴,然後刮前胸鳩尾再點按長強,接著刮下肢陽陵泉至豐隆最後重刮行間。

刮拭方法;瀉法

方義:長強、鳩尾交通任督,調整陰陽為治癇要穴;陽陵泉為筋穴,配督脈之筋縮可解痙止搐;豐隆和胃降濁,清熱化痰;行間清肝膽之火,共奏開竅止搐,豁痰清熱,平肝熄風之功。

2、痰火內盛

取穴:長強、鳩尾、陽陵泉、 筋縮、風池、太沖、豐隆

刮拭順序:先刮後頭部風池,然後刮背部筋縮,再刮前胸鳩尾,點按長強,刮下肢陽陵泉至豐隆,最後刮太沖。

刮拭方法:瀉法

方義:長強、鳩尾、陽陵泉、筋縮,如前近述,風池配太沖平肝熄風;豐隆清熱化痰。

3、心腎虧虛

取穴:百會、腎俞、肝俞、神門、心俞

刮拭順序:先點按頭部百會穴,然後刮心俞至腎俞,再刮前臂神門。

刮拭方法:補法

方義:百會醒神開竅;心俞神門養心安神;腎俞、肝俞調補肝腎。

咳嗽的刮痧療法

咳嗽因邪客肺系,肺失宣肅,肺氣不清所致,以咳嗽、咳痰為主要症狀。本病分為外感、內傷兩大類,外感咳嗽多為六淫外邪侵襲肺系,內傷咳嗽為臟腑功能失調,內邪干肺。外感咳嗽,即急性咳嗽,除咳嗽主症外可兼見表症,若調治失當可轉為慢性咳嗽;內傷咳嗽是肺系多種疾病遷延不愈導致肺臟虛損,氣陰兩傷,肅降無權而為咳,內傷咳嗽經久難愈,感受外邪亦可急性發作。

一、外感咳嗽

(一)症狀

以咳嗽,咳痰為主要症狀。外感咳嗽,多為新病,起病急,病程短,常伴肺衛表證。

(二)治法

(1)選穴 大椎、風門、肺俞、身柱、膻中、中府。 放痧穴:肺俞、太沖。

(2)定位 大椎:背部後正中線上,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中。

風門:第二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肺俞:第三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身柱:在背部,當後正中線上,第三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膻中:位於胸部,當前正中線上,平第四肋間隙,兩乳頭連線的中點。

中府:前壁的外上方,雲門穴下1寸,前正中線旁開6寸,平第一肋問隙。

太沖:在足背側,當第一跖骨問隙的後方凹陷處。

(3)刮拭順序 先刮頸部大椎,再刮背部風門、肺俞、身柱,然後刮胸部中府、膻中,最後刮足背部太沖。

(4)刮拭方法 瀉法。太沖、肺俞可放痧。在需刮痧部位先塗抹適量刮痧油。頸後高骨大椎穴,用力要輕柔,不可用力過重,可用刮板稜角刮拭,以出痧為度。刮拭背部正中旁開1.5寸線,從風門穴經肺俞穴向下刮至身柱穴,用刮板角部自上而下刮拭。中府穴處宜用刮板角部從上向下刮拭至膻中穴。肺俞、太沖放痧,針刺前先推按被刺部位,使血液積聚於針刺部位,經常規消毒後,左手拇、食、中三指夾緊被刺部位或穴位,右手持針,對準穴位迅速刺入1~2分深,隨即將針退出,輕輕擠壓針孔周圍,使少量出血,然後用消毒棉球按壓針孔。

二、內傷咳嗽

(一)症狀

以咳嗽、咳痰為主要症狀。內傷咳嗽多為久病,常反覆發作,病程長,可伴見他髒見證。

(二)治法

(1)選穴大椎、風門、肺俞、身柱、膻中、中府、腎俞

(2)定位大椎:背部後正中線上,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中。

風門:第二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肺俞:第三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身柱:在背部,當後正中線上,第三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膻中:位於胸部,當前正中線上,平第四肋問,兩乳頭連線的中點。

腎俞:在腰部,當第二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

(3)刮拭順序 先刮頸部大椎,再刮背部的風門、肺俞、身柱、腎俞,最後刮胸部中府、膻中。

(4)刮拭方法 補法。在需刮痧部位先塗抹適量刮痧油。頸後高骨大椎穴,用力要輕柔,不可用力過重,可用刮板稜角刮拭。刮拭背部正中旁開1.5寸線,從風門穴經肺俞穴向下刮至身柱穴,再至腎俞穴,用刮板角部自上而下刮拭。中府穴處宜用刮板角部從上向下刮拭至膻中穴。

亞健康狀態的刮痧調理

中醫認為疲勞與五臟失調密切相關,如腰腿酸軟多與腎相關,氣短乏力多與肺相關,不耐勞多與肝相關,神疲多與心相關,肢體疲勞多與脾相關。因而治療亞健康疲勞應以調節五臟為關鍵。

三叉神經痛的刮痧療法

三叉神經痛,是指三叉神經分布區域內出現短暫的,陣發性的,閃電樣的劇痛。三叉神經分為眼支、上頜支及下頜支。三叉神經痛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類,前者每次發作時間短暫,數秒至數分鐘,每日可反覆發作數次至數十次,間歇期可無症狀,且無三叉神經器質性病變的感覺障礙和運動障礙;後者疼痛時間較持續,面部皮膚感覺障礙,且有原發病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