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三叉神經痛,是指三叉神經分布區域內出現短暫的,陣發性的,閃電樣的劇痛。三叉神經分為眼支、上頜支及下頜支。三叉神經痛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類,前者每次發作時間短暫,數秒至數分鐘,每日可反覆發作數次至數十次,間歇期可無症狀,且無三叉神經器質性病變的感覺障礙和運動障礙;後者疼痛時間較持續,面部皮膚感覺障礙,且有原發病可查。
【病因病機】
本病乃外感風寒,經脈閉阻,血氣痹阻所致。
【證候特徵】
疼痛突然發生,呈陣發性電擊樣疼痛,如撕裂、針刺火灼一樣,患者極難忍受,每次疼痛時間短,但反覆發作,疼痛部位以面頰,上下頜部為多。
【治療】
取穴:三叉神經第i 支痛:陽白、攢竹、太陽、頰車、列缺
三叉神經第ii支痛:四白、巨髎、合谷
三叉神經第iii支痛:下關、頰車、大迎、承漿、合谷、俠溪
刮拭順序:三叉神經第i支痛:先刮陽白,再點揉攢竹,太陽、頰車,最後刮列缺穴。
三叉神經第ii支痛:先點揉四白,再點揉巨髎,最後刮合谷。
三叉神經第iii支痛:點揉下關、頰車、大迎、承漿,然後刮合谷穴,最後刮俠溪穴。
刮拭方法:補瀉兼施多補法
方義:本方以近部取穴為主,遠部取穴為輔,旨在疏通面部經脈的經氣祛寒清熱,使氣血調和,通則不痛。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肺癆的刮痧療法
肺癆(肺結核)由於正氣虛弱,感染「癆蟲」(結核桿菌)所致的肺部慢性消耗性傳染性疾病,凡體質虛弱者,與本病患者接觸均易染病。
本病從中醫理論分析可見4型,即肺陰虧虛型、陰虛火旺型、氣陰耗傷型、陰陽兩虛型。癆蟲侵蝕肺臟所引起的臨床表現,以咳嗽、咯血、潮熱、盜汗等為主要症狀,這些症狀可出現於肺癆的各種類型,各症可以間作,或相繼發生,或同時兼見。但早期或病變輕微者常無明顯症狀,有症狀者均為病變活動時或病變較重。
一、肺陰虧虛
(一)症狀
以咳嗽、咯血、潮熱、盜汗、乾咳、痰少黏白、舌紅等為主要症狀。
(二)治法
(1)選穴 太淵及前臂,肺俞至膏肓、中府及前胸、足三里、三陰交、太溪。
(2)定位 太淵:在腕掌側橫紋橈側,橈動脈搏動處。
肺俞:第三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膏肓:第四胸椎棘突下旁開3寸。
中府:胸前壁的外上方,雲門穴下1寸,前正中線旁開6寸,平第一肋間隙。
足三里:膝蓋下3寸,脛骨外側一橫指處。
三陰交:在小腿內側,當足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後方。
太溪:位於足內側,內踝後方,當內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
(3)刮拭順序 先刮背部肺俞至膏肓,再刮中府及前胸,然後刮前臂,重在太淵,最後刮下肢三陰交、足三里、太溪。
(4)刮拭方法 補法。在需刮痧部位先塗抹適量刮痧油。先刮背部,從肺俞穴一直到膏肓穴,應一次到位,中間不要停頓,出痧為度。中府穴處宜用刮板角部從上向下刮拭。然後由內向外橫式刮,每一個肋間隙刮30次左右,中府穴加強。雙上肢內側肺經、心包經、心經,由上而下刮30次左右,不一定出痧,重刮太淵。最後重刮三陰交、足三里、太溪3穴,各30次,不出痧。
二、陰虛火旺
(一)症狀
以咳嗽、咯血,潮熱、盜汗,咳嗆氣急,午後顴紅,五心煩熱等為主要症狀。
(二)治法
(1)選穴 太淵及前臂、肺俞、中府及前胸、魚際、孔最至陰郄、太溪。
(2)定位 太淵:在腕掌側橫紋橈側,橈動脈搏動處。
肺俞:第三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中府:胸前壁的外上方,雲門穴下l寸,前正中線旁開6寸,平第一肋間隙。
魚際:在手拇指本節(第一掌指關節)後凹陷處,約當第一掌骨中點橈側,赤白肉際處。
孔最:在前臂掌面橈側,當尺澤與太淵連線上,腕橫紋上7寸處。
陰郄:在前臂掌側,當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緣,腕橫紋上0.5寸。
太溪:位於足內側,內踝後方,當內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
(3)刮拭順序 先刮背部肺俞,再刮前胸中府,然後刮孔最至陰郄和整個魚際,最後刮太溪。
(4)刮拭方法 補法。在需刮痧部位先塗抹適量刮痧油。先刮背部,重刮肺俞30次,出痧為度。中府穴處宜用刮板角部從上向下刮拭。然後由內向外橫向刮拭,每個肋間隙刮30次左右,中府穴加強。後用刮痧板角部從孔最刮至陰郄和整個魚際,30次,可不出痧。最後重刮太溪穴,30次,不出痧。
脅痛的刮痧療法
脅痛就是以一側或兩側脅肋疼痛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病症,是臨床比較多見的一種自覺症狀。
本病以脅肋部疼痛為主要特徵。其疼痛或發於一側,或同時發於兩脅。疼痛性質可表現為脹痛、竄痛、刺痛、隱痛,多為拒按,問有喜按者。常反覆發作,一般初起疼痛較重,久之則脅肋部隱痛時發。本病按照中醫辨證可分為實證和虛證。
一、實證
(一)症狀
如脅痛以脹痛為主,走竄不定,疼痛因情志而增減,噯氣頻頻為肝氣鬱結;如脅痛以刺痛為主,痛有定處,入夜更甚,脅下或見痞塊,舌紫黯,為瘀血內停;如脅痛伴噁心嘔吐、口苦、舌紅、苔黃膩,脈弦滑數,則為肝膽濕熱內郁。
(二)治法
(1)選穴 期門、支溝、陽陵泉、足三里、太沖。
(2)定位 期門:在胸部,當乳頭直下,第四肋間隙,前正中線旁開4寸。
支溝:手背腕橫紋上3寸,尺骨與橈骨之間,陽池與肘尖的連線上。
陽陵泉:位於人體的膝蓋斜下方,小腿外側之腓骨小頭稍前凹陷中。
足三里:膝蓋下3寸,脛骨外側一橫指處。
太沖:在足背側,當第一跖骨間隙的後方凹陷處。
(3)刮拭順序 先刮脅部的期門,再刮前臂支溝,然後刮下肢的陽陵泉、足三里,最後刮足部太沖。
(4)刮拭方法 在需刮痧部位先塗抹適量刮痧油。先刮期門穴,刮拭胸部兩側,由第六肋問開始,從正中線由內向外刮,先左後右,用刮板整個邊緣由內向外沿肋骨走向刮拭。再刮支溝穴,刮拭上肢外側部,由上向下刮,經支溝穴重刮,可不出痧。然後重刮雙側陽陵泉、足三里,各30次,不出痧。最後刮足部太沖,30次,可不出痧。
二、虛證
(一)症狀
脅肋隱痛,綿綿不休,遇勞加重,口乾咽燥,心中煩熱,頭暈目眩,舌紅少苔,脈細弦而數。
(二)治法
(1)選穴 肝俞、腎俞、期門、行間、足三里、三陰交。
(2)定位 肝俞:在背部,當第九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腎俞:俯臥位,在第二腰椎棘突下,命門(督脈)旁開1.5寸。
期門:在胸部,當乳頭直下,第六肋間隙,前正中線旁開4寸。
行間:在足背側,當第一、第二趾問,趾蹼緣的後方赤白肉\際處。
足三里:膝蓋下3寸,脛骨外側一橫指處。
三陰交:在小腿內側,當足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後方。
(3)刮拭順序 先刮脅部期門,再刮背部的肝俞、腎俞,然後刮下肢的三陰交、足三里,最後刮足部行間穴。
(4)刮拭方法 在需刮痧部位塗抹適量刮痧油。先刮期門穴,刮拭胸部兩側,由第六肋問開始,從正中線由內向外刮,先左後右,用刮板整個邊緣由內向外沿肋骨走向刮拭。刮拭背部正中旁開1.5寸線,從肝俞穴向下刮至腎俞穴,用刮板角部自上而下刮拭。然後重刮雙側三陰交、足三里,各30次,不出痧。最後刮足部太沖,30次,可不出痧。
支氣管哮喘的刮痧療法
哮喘是一種呼吸系統疾病,以突然發作、呼吸喘促、喉間哮鳴有聲,甚至張口抬肩,鼻翼扇動,呼吸困難為特徵。本病分發作期和緩解期,病位主要在肺,與脾腎有密切關係。
孕婦感冒了當首選刮痧理療
誰不想懷一個健康的小寶寶呢?那孕婦感冒了怎麼辦,我來告訴你一個好辦法,不吃藥不打針,輕鬆中解決,刮痧理療當首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