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冬時節,一場紛紛揚揚的大雪可以給人帶來銀裝素裹的驚喜,此外,冬雪也是一味良藥。到野外去,採集未被污染的雪,瓶裝後,密封放於陰涼處,即可四季備用來防病療疾。
中醫認為,雪性寒,寒能清熱祛火,並能解毒;雪色潔白無瑕,入肺經,善清肺經毒熱邪火;雪水入腎經,又有益腎養陰之功。《本草綱目》也早有記載,下面介紹一些用法:
1、外用 取雪適量塗搽患處,或用雪水濕敷患處,可治療水火燙傷;用雪水濕敷,可防凍瘡,治療痱子、毒蟲叮咬等皮膚疾患。
2、泡茶 將雪水煮沸,泡綠茶、花茶飲用,可清燥熱,醒頭目,安心神,防感冒。
3、作藥引 用雪水煎中藥,對疔瘡、癤子及肺熱咳喘患者,可引藥入肺增療效,對火毒牙痛、口瘡等患者,可加強清熱解毒作用;用加熱後的雪水送服六味地黃丸、金匱腎氣丸等補腎中成藥,對慢性腰腿痛、痹症患者有益,可加強入腎強筋骨作用。
4、浴面 把雪水煮沸,或酌加金銀花、菊花,取湯水洗面,可防治痤瘡,並緩解頭面烘熱、煩躁等症狀;直接用雪水敷面,可養顏美容,並可治療功能性心動過速。
5、泡足 雪水加熱後泡足,可益腎強身,緩解頭暈目眩、腰膝酸軟等腎虛症狀。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中醫解讀「采陰補陽術」
「采陰補陽」,聽起來似乎十分sexy,但這真是一個被人們以訛傳訛上千年的話題。這個話題的「始作俑者」還是一位大神仙——晉代的葛洪同志。因為從這位葛神仙開始,人們便誤以為中國從古代開始,便已經有了「采陰補陽」的房中術。
在《抱朴子》中,葛神仙說過這樣一段話:房中術有十來種,有的用來補救傷損,有的用來攻治疾病,有的用來采陰益陽,有的用來延年益壽。(《抱朴子·內篇·卷八·釋滯》:「房中之法十餘家,或以補救傷損,或以攻治眾病,或以采陰益陽,或以增年延壽」),這段話似乎「坐實」了人們對「采陰補陽」作為房中術的「神仙級」認可,加上西藏喇嘛教有所謂「歡喜佛」的說法,更是讓人覺得仿佛真能「便宜行事」。其實人們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總把葛真人在這翻話後面的一段總結性的話給「忽略」了:那些搞養生修道的人,有些竟去專門搞這個房中術,以為這樣就可以成神仙,卻不去修正統的金丹大道,這也未免太蠢了。(「一塗之道士,或欲專守交接之術,以規神仙,而不作金丹之大藥,此愚之甚矣。」)——從這些話看,葛真人只是指出房中術的十餘家中,的確有一家是以「采陰益陽」為目的的,但他也批評說這些都是「愚之甚矣」的。後世的所謂「采陰補陽」,多是望文生義。
那麼,有沒有「采陰補陽」這回事呢?醫家的確秘傳著「采陰補陽」的方法!
其理法就是這四個字:「法於陰陽」!
很多人處處求秘法,其實《黃帝內經》處處有秘法,它們一點都不神秘,幾乎每一句話都是一個秘法呢,你「依教奉行」了,久久行之,這就是最大的秘法!
緩解春困方法:木棉花、扁豆、鯽魚等食材健脾祛濕
脾虛濕困時,應健脾去濕,把多餘的水分排出體外(利尿)或者減少、清除引起身體免疫反應的物質,而溫補脾胃是解除濕困的最好途徑。溫補脾可食用健脾的食物,如:鯽魚、胡蘿蔔、蘋果、淮山、蓮子、茨實、豬肚、鴨子等;祛濕食物有赤小豆、薏米、萵筍、扁豆、冬瓜等,或者平時堅持喝冶麗祛濕飲品。潮濕往往與「寒」一起來,要注意保暖,不要受涼,也不要吃太寒涼的食物。
連日來多霧多雨的天氣,使得周遭環境充滿了水汽,此時脾胃受到濕氣影響而營養物質運化失調,人體容易出現睏倦、無精打采等情況。中醫認為木棉花、綿茵陳、扁豆、鯽魚等食材健脾祛濕效果好,適當挑選幾種食材能有效解除春困。
木棉花白茅根燉豬脊骨
材料:木棉花25~30克,白茅根20克,豬脊骨500克,生薑3片
做法:木棉花用清水浸泡20分鐘後漂洗乾淨,白茅根漂洗乾淨後用煲湯袋包裹好,豬脊骨切成段,用刀背敲裂;將各物一同放入燉盅,加入1000~1250毫升(約4~5碗)清水,加蓋隔水燉約3小時;飲時方下鹽。
功效:清熱祛濕、解毒利水
綿茵陳赤小豆炒扁豆煲鯽魚
材料:綿茵陳30克,赤小豆和炒扁豆各50克,鯽魚1條,豬碎骨100克,蜜棗3個,生薑3片
做法:綿茵陳漂洗乾淨後用煲湯袋包裹好,赤小豆和炒扁豆分別用清水浸泡20分鐘後漂洗乾淨,鯽魚在油鍋中用小火煎至微黃後,撒入少許清水,蜜棗去核;將各物一起放入瓦煲,加入2000~2500毫升(8~10碗)清水,武火滾沸後改文火,煲約1.5小時,下鹽即可。
功效:祛濕除困,健脾利水
扁豆陳皮鳳尾魚湯
材料:扁豆35克、陳皮15克、谷芽40克、鳳尾魚150克、豬瘦肉50克、生薑3片。
做法:各物洗淨。扁豆陳皮谷芽稍浸泡;鳳尾魚煎至微黃,濺入少許水。先把藥材裝煲湯袋下瓦煲,加水2000毫升(8碗量)煲約半小時,下魚滾至剛熟,下鹽便可。為3人用。
功效:健脾、消食、益氣
春季容易胃寒 中醫藥酒療法
用筷子的方法不對會致命
一日三餐,我們都會用到筷子,對於用什麼樣的筷子是有講究的,筷子用不對或可導致疾病纏身,那麼日常生活中我們究竟用什麼筷子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