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加些動作更利健身

增加散步的重量負荷

在散步的過程,可以兩手握持裝水的礦泉水各一瓶。增加散步的運動負荷,對下肢有一定的刺激,同時對步態平衡也有很大的幫助。

有節奏地甩動雙臂

散步時,甩動雙臂能增加機體的代謝效率。同時,正確的擺臂姿勢不僅可以起到維持身體平衡、協調步頻、提高腿部動作的效果,還可增強骨關節和胸腔功能。對於老人,建議在散步時選擇「鐘擺式」擺臂:肩部放鬆,兩臂各彎曲約成90度,兩手半握拳,自然擺動,前擺時稍向內,後擺時稍向外。擺動的幅度不要太大,用力不要過猛。散步速度以每分鐘60~90步為宜,每天半小時。散步時,除了可以讓自由的雙臂甩動之外,還可以舉過頭頂,帶動頸椎的活動,有助於防治頸椎病;或者雙臂水平擺動,帶動腰椎的轉體。但注意動作要輕,防止受傷。

變換散步的頻率和步幅

調整散步時的步頻和步幅,可增加關節活動的幅度和頻率,同時能夠調動更多的肌肉參與鍛煉,增加能量消耗,有助於維持合理的體重。另外,調整步頻,意味著在散步的過程中可以小跑一段,然後再恢復到散步的狀態,可以提高散步的樂趣和效果。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上班等車的時間居然都能健身

1、注意走路的姿勢

每天上下班途中,只要能走路時就儘量走路。走路的姿勢非常重要,挺胸、收小腹,臀部夾緊,千萬不要弓腰駝背。如果走路時不緊縮小腹,不管你走多少路,也無法刺激你的腹部肌肉,你的小腹就不會縮小。此外,駝背會破壞身體的平衡感,降低走路的運動效果。

2、加大走路的步幅

將走路作為一種減肥的運動,就不能像平常散步一樣隨便,要適當加大步幅,只有大步流星地向前走,才能運動你的大腿肌肉,避免蘿蔔腿出現。

3、後腳跟先著地

後腳跟先著地,而不是整個腳底平放在地面上。將重心放在前腳,每跨出一步,須按照後腳跟、腳心、腳尖的順序著地。這樣走路,後腳跟會自然上提,腿的曲線就會變得緊實勻稱。

4、甩包練手臂

女性外出一般都會攜帶提包,在不妨礙別人的情況下,可以把它當成「微型運動器械」前後甩動,這種甩提包的動作可以鍛煉手臂肌肉。但要注意如果提包過重就不要前後甩動了,不然不僅容易損傷肩關節,還可能打傷周圍的路人。

5、等車時的運動

等車、等信號燈的一段時間,你也不是無事可做。可以利用這段時間進行收腹練習。將注意力集中在腹部,全力收緊,感覺仿佛肚臍貼近後背,堅持6秒鐘後還原。

6、坐在公共汽車上

車上有座位時,你可以輕鬆地做做運動。腿呈90°擺好,腳跟固定不動,腳尖上上下下反覆擺動,這個動作可以鍛煉小腿肚的肌肉,讓小腿線條更勻稱。

爬樓梯真的可以健身嗎?

專家解釋,下樓梯時,下肢的承重加大,反覆重複這一動作,對膝、踝等關節直接作用力也增大。

因此,民間有「上樓健身,下樓傷身」的說法。其實,爬樓梯鍛煉時,對關節軟骨及半月板的壓力和磨損是客觀存在的,但不要因噎廢食,科學鍛煉確實能使腿腳越來越活絡。那麼,爬樓梯鍛煉應注意些什麼?

爬樓梯鍛煉,首先要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中老年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骨質疏鬆,特別是那些身體較肥胖伴有心、肺疾病,整體活動不很協調的人,上下樓對關節的作用力更大,更易發生意外情況。

因此,這些人一定要掌握「循序漸進」的原則,不要急於求快,一開始就採用大運動量。

鍛煉開始時,應採取慢速鍛煉原則。堅持鍛煉一段時間後(一般至少以2~3個月左右為宜),可以逐步加快速度或延長時間,但是不能過於劇烈,否則會增加心、肺負擔。在鍛煉的過程中若出現胸悶、心悸伴大汗淋漓及關節酸痛加重,甚至出現關節腫脹不適的症狀,應立即停止鍛煉。

這裡特別需要說明的一點是,雙下肢、髖、膝、踝等關節有陳舊性損傷(例如:兩年內發生過骨折及主要韌帶斷裂)的人,應謹慎進行爬樓梯的鍛煉,更要掌握正確的鍛煉方法。因為,此時雙下肢肌肉的力量及協調性均會有不同程度的減弱,一旦摔倒、滾落或是發生扭傷,往往再次損傷後果較為嚴重,這在骨科臨床上屢見不鮮。

下樓時,為了防止摔倒,應前腳掌先著地,再過渡到全腳掌著地,以緩衝膝關節的壓力。鍛煉活動前應針對膝、踝關節先進行熱身活動,避免出現關節活動不協調的現象發生。平時最好經常做做下蹲、起立等練習,使關節得到充分的運動,防止其鍛煉開始時出現僵硬強直,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流水不腐,戶樞不蠹」的道理。只要您注意這些原則,爬樓梯鍛煉的確是中老年人一種非常好的健身方法。

戶外徒步健身有哪些注意事項

一定要按照自己的速度來走:不要逞強埋頭猛走,這樣會大量消耗體力,結果是欲速則不達。如果和好多人一起徒步,最好找一個和自己速度差不多的同伴同行。

爬樓健身講方法

上樓進電梯、出門乘汽車成為大部分都市人的生活寫照,再加上工作繁忙,根本沒有時間鍛煉身體。其實生活里的許多活動都對身體十分有益,少乘一次電梯,多爬幾趟樓梯,也能達到鍛煉身體的目的,不過方法要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