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上銷售的月餅的保質期,廠家標示一般都在一至兩個月:由於先進保鮮技術的採用,有的月餅保質期甚至可以達到三個月甚至半年。但是,許多消費者由於不了解月餅的生產工藝流程,以為離生產日期越近越好,甚至希望是當天生產的。
消協有關專家說,剛剛生產的廣式月餅,偏干硬,不油潤,一般應有一段時間的「返油」期。只要是在保質期內,包裝月餅的口感口味就不會發生明顯變化,安全和衛生指標也應該沒有問題。
為防止月餅變質,要注意月餅保存條件。當氣溫超過25攝氏度,未經過單粒包裝的月餅存放時間一般不宜超過7天;而鮮肉、火腿等月餅,最好是隨買隨吃較好。
既然月餅並非離生產日期越近越好,那麼面對各式各樣的月餅悄然上市,如何選購、正確食用月餅呢?
專家教你四點辨別月餅優劣
在選購月餅時:一看外觀。月餅應大小均勻、周正飽滿。廣式月餅表面呈淺棕色,立牆為乳黃色,蛋漿塗抹均勻,且圖案標有廠名和餡芯。京式月餅無圖案、品名。如自來紅麵皮棕黃色,不光禿,不生不糊,不跑糖不露餡。
二聞氣味。質量新鮮的月餅,能散發一種特有的撲鼻香味,如果是使用劣質原輔料製作或存放時間較長的月餅,則會聞到一股異味或哈喇味。
三是品嘗。月餅皮有油皮、油酥皮、澄漿皮和京廣皮四大類;餡芯又分為煉餡、炒餡、擦餡三個類別。質量低劣的月餅不僅皮餡堅韌沒有酥鬆感,往往還會有一種苦澀味。
據介紹,吃月餅時若佐以清茶,一則可解油膩、助消化,二則可細嚼慢咽,增味助興。一般來說,吃咸月餅以喝烏龍茶為好,吃甜月餅以飲花茶為佳。
提醒大家,月餅雖好吃,卻不能貪吃。月餅的原料雖為蓮子、綠豆、芋頭、杏仁等健康食品,但製成餡料後為「三高」食品,貪吃不但會使血糖、血脂增高,還不利於胃腸健康。另外,市面上的一些水果、蔬菜餡的素食月餅,外皮的澱粉含量還是很高的,澱粉轉化為葡萄糖,容易導致血糖升高,所以對特殊病人也是有危險的。
那麼,如何健康食用月餅呢?
食用月餅後喝茶水
首先,食用月餅後,最好能喝些茶水、檸檬汁,或者吃些蔬菜,這樣搭配食用,才能達到平衡營養、合理膳食的目的。醫生建議,一般提倡在飯後三小時後進食月餅(不宜進食月餅者除外)。因為,在胃未完全將食物消化的情況下進食月餅,會引起胃脹,造成消化不良。更不提倡將月餅當夜宵,平常人偶爾為之還可,但不能長期如此,食用時間應與睡眠時間拉開距離。吃月餅時喝茶可解油膩(圖)
此外,由於月餅吃多了難消化,容易導致肝、膽等方面的問題出現,更容易引起多種急性併發症,導致消化系統的疾病,如腹脹、胸悶、噁心、沒胃口、便秘等。
因此,在吃月餅前先吃鹹味食物,不會感覺太油膩;要喝綠茶,以達消滯之效;多喝些中醫湯藥,如開胃茶(酸梅湯等)、消滯茶(如以山楂、何首烏、決明子等中藥材來泡茶),對於清腸胃頗具功效;也可吃一些蛋白酶片幫助消化,但也要適可而止。
營養專家侯玉瑞表示,傳統月餅生產過程中用的水比較多,而現在的月餅用油量較多,高糖高脂,而且高溫烘焙的過程中也易產生對人體有害的物質,所以不宜多吃。侯玉瑞建議大家每次只吃1/4塊月餅,這既有益於健康,又符合「全家人分一塊月餅吃寓意團結」的傳統習俗。同時,侯玉瑞還建議廠家生產少糖少脂、營養健康的月餅。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廚房油煙危害堪比地溝油 如何徹底避免廚房油煙
不少賢妻和「煮夫」都喜歡自己做飯,不僅食材新鮮,而且乾淨衛生,避免在外用餐地溝油的危害。但是,你可知道,在家做飯也不一定安全,廚房的油煙污染比戶外的空氣質量還差,還可能導致致癌,這種危害可不亞於地溝油。 人們通常只關注室外的空氣質量,然而我們有90%的時間都是呆在室內的,卻幾乎不考慮室內空氣是否會被污染。做飯時使用煤氣、液化氣等能源,會釋放出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等有害氣體,這種污染程度遠高於戶外空氣質量標準值,成為人們生活的一大「隱形殺手」。英國的研究者對住宅空氣質量進行為期4周的檢測,結果發現,做飯時若使用煤氣,廚房內的二氧化氮含量是外面的3倍,遠高於室內空氣質量推薦值,粉塵濃度也高於室外空氣質量水中國人飲食多油,偏愛炒菜,油及食材在高溫下會揮發出許多有害物質,對鼻、眼、咽喉黏膜有強烈的刺激性,可引起鼻炎、咽喉炎、氣管炎等呼吸系統疾病,長期吸入這種油煙,還會導致哮喘惡化,從而增加患肺癌的機會。不僅如此,油煙附在皮膚上,會影響皮膚的正常呼吸,久而久之,皮膚就會變得鬆弛無彈性、布滿皺紋、灰暗又粗糙。
避免廚房油煙危害,改變廚房空氣質量,可以從以下幾點著手:
1、首先,應改變原有的烹飪習慣
油溫別太熱,在做菜時儘量將油溫控制在200度左右(以油鍋冒煙為極限),這樣不僅減少油煙,還使蔬菜中的營養得到有效保存。另外還要提醒大家,不要使用反覆烹飪的油,在選購食用油時應選擇一些質量有保證、雜質少的油,以避免不好的油在烹飪過程中產生更多的有毒物質。
2、其次,做好廚房的通風工作
炒菜時,一定要打開吸油煙機或使用無油煙鍋,烹調結束後,要開窗通風至少10分鐘。
3、改變烹飪方法
平時可以多用一些煮、燉等不會產生油煙的烹飪方法,減少煎炒菜和油炸的次數,這樣也是減少油煙的有效途徑。
4、少放油、用中火。太猛的火容易產生大量油煙。一般情況下,精製橄欖油發煙點為200℃,色拉油為230℃,而傳統的炒菜溫度基本都會超過200度。建議做菜少放油,儘量利用食材本身的油脂來烹調,蔬菜類僅添加少許油即可。儘量使用中小火,不僅容易控制溫度,還有利於保留食材原來風味。
5、選用高燃燒效能灶具。如果通風不好、煤氣燃燒不徹底,相當於每天吸兩包煙,可導致肺癌、肺炎及其他呼吸道疾病。
6、烹飪油不要反覆使用。在選購食用油時應選擇一些質量有保證、雜質少的新鮮油,以避免質量低的油,如反覆使用的「萬年油」在烹飪過程中產生更多有毒物質。
吃魚能補腦?健康俗語之真假辨析
很多健康俗語你可能聽過不止一次傳的人多了,似乎也慢慢地成為了"事實"。 很多健康俗語你可能聽過不止一次,傳的人多了,似乎也慢慢地成為了「事實」。可如今呢?你有沒有發現,我們那些習以為常的生活習慣,或者是堅信到底的養生觀念,突然有一天就動搖了,甚至被徹底推翻,變成了「誤區」。針對那些老生常談的健康俗語,我們請權威專家做了解答。
1、一天一個蘋果,醫生遠離我
是真是假:此話雖然有些誇大,但蘋果的確有益健康。它富含抗氧化物質,可減少患某些癌症和慢性疾病的風險。此外,蘋果中的纖維還可有效降低膽固醇,有助於減少卡路里,幫助減肥。
專家新解:確保每天吃一個蘋果,但不要就此打住,爭取一天吃5到9個各種顏色的水果和蔬菜,以便攝入不同的抗氧化物質。
2、看電視坐得太近有損視力
是真是假:其實不然。這並不會傷害你的眼睛。人們視力減退的罪魁禍首主要是年齡。
專家新解:人在40歲之後,眼睛已經不太能夠在短距離聚焦。因此,看電視的距離以能看清為準,並沒有所謂的最佳距離。
3、傷風宜食,發燒宜餓
是真是假:有點道理。2002年,荷蘭一項研究顯示,整夜禁食的確可以增加抗擊發燒的細胞數量。
專家新解:不要因為這個俗語而不吃東西。生病時適量飲食可幫助保持體力,而且多喝水能防止缺水並稀釋可能引起充血的體液。
4、拔掉一根白髮長出兩根
是真是假:完全錯誤。隨著年齡的增長,黑色素細胞減少,或者無法傳送到發梢,所以導致白髮出現,與拔白髮毫不相干。
專家新解:減少白髮的辦法是染髮,但染髮前要進行皮膚測試。有些滋補品也能起到延緩白髮生長的功效。
5、冬天濕發外出容易感冒
是真是假:也許是。兩年前,科學家將180人分為兩組,其中一組人用冷水泡腳弄濕,結果該組人患感冒的風險增加兩倍。
專家新解:也不必過於害怕,外出前洗頭還是可以的。但在流感季節到來之前要打疫苗,未雨綢繆。
6、魚能補腦
是真是假:的確如此。2006年,美國塔夫斯大學研究發現,血液中DHA(魚富含的一種脂肪酸)含量高的人患痴呆的風險減少一半。
專家新解:美國心臟協會建議每周吃魚兩次。
7、吃菠菜肌肉壯,因為菠菜富含鐵
是真是假:只有部分道理。肌肉固然需要一些鐵來產生能量,但多吃蛋白質更能練出肌肉。
專家新解:與菠菜相比,肉是鐵的更好來源。牛肉、雞肉內含有的鐵元素可以吸收15%—35%,但菠菜中的鐵元素只能吸收2%—20%。
8、掰響指關節會得關節炎。
是真是假:恐怕不會。關節炎是關節內發炎,由基因、肥胖或者運動受傷等因素所致。
專家新解:雖然不會導致關節炎,但並不明智,常這樣做會損傷肌腱。
9、吃辣易得潰瘍。
是真是假:並非如此。研究人員發現,人們在吃辣椒之後,胃膜並未受損。幽門羅酸桿菌是導致潰瘍最常見的元兇。
專家新解:如果已經得了潰瘍,再吃辣就不好了。因此,儘管享用辣食的美味,但如果引起不舒服,就要去看醫生,檢查是否患有潰瘍。
10、吃油炸食品、巧克力長粉刺
是真是假:錯。粉刺與壓力和激素增加有關。
專家新解:注意飲食平衡、經常鍛煉、減少壓力,一天用溫和的清潔乳液洗臉兩次去除細菌,就不需要擔心粉刺問題。
11、臥床休息有助緩解背痛
是真是假:這隻適用於背部劇痛的情況。除此之外,臥床休息對保持肌肉健康和骨密度並無好處。
專家新解:新研究顯示,起床走動可加快恢復健康,而且有氧運動可以產生緩解疼痛的化學物質。因此,步行、游泳和踩腳踏車都是不錯的選擇。
12、男人不可一日無姜
是真是假:民間與「男人不可一日無姜,女子不可百日無糖」的傳統觀點類似的民諺很多,比如「家備小姜,小病不慌」,「夏季常吃薑,益壽保健康」,「早吃三片姜,勝過人參湯」,這些民諺都肯定生薑的保健功效。應該肯定,天然香辛料確有活血、祛寒、除濕、發汗之功,特別是生薑具有利膽、健胃、止吐、辟腥臭、消水腫的作用。然而,生薑中也含有不利健康的成份——黃樟素。
專家新解:生薑等香辛料除了含有可引起肝癌的黃樟素外,食用過多還容易導致胃酸分泌過多和胃脹氣,引起頭痛、噁心、嘔吐、呼吸困難,甚至影響肝、腎功能,對人體健康有較大危害。建議:改變一些傳統飲食製作習慣。至少,不要天天在菜餚中加生薑等作料;儘量少吃滷菜。因為滷菜製作中,八角、桂皮、茴香、花椒等香辛料,是「當家」作料。生薑等天然香辛料中,或多或少含有黃樟素。如同「土豆長芽不能吃」一樣,生薑爛了也不能再用。爛生薑的黃樟素含量更高。
13、晨起一杯涼白開能排毒
是真是假:很多人都聽說過早晨喝一杯水對身體有好處。人體經過了一宿的代謝,體內的垃圾需要一個強有力的外作用幫助排泄,沒有任何糖分和營養物質的涼白開是最好的!如果是糖水或放入營養物質的水,這就需要時間在體內轉化,不能起到迅速沖刷我們機體的作用。所以,清晨一杯清澈的白開水是排毒妙方。
專家新解:建議早上喝蜂蜜水比較好。一般人建議早上起來喝一杯涼白開,認為可以調節內分泌,又可以潤腸通便、排毒養顏,但實際上這樣是會喝出病來的。人體的陽氣是生命之氣,陽氣損傷之後,可以導致人體所有系統、臟腑、經脈、肢體等發生各種各樣的病症。晨起喝涼白開,會大傷人體下焦陽氣。所以長期有這個習慣的人大多逐漸出現虛寒的病症,女性出現痛經甚至閉經,男性出現胃病、關節疼痛、性功能降低等。所以,還是建議早上起床喝一杯溫熱的蜂蜜水,不要喝涼水。
13、飯後吃水果 不上衛生所
是真是假:許多人習慣於餐後吃水果,認為這樣可以輔助食物中的蛋白質、脂肪、糖類等營養物質的消化和吸收。聽起來,這似乎也有道理。但一些營養學家認為,這是不正確的。因為,餐後吃水果,日久會導致消化功能紊亂,因食物進入胃內需經1-2小時消化後,才能慢慢排出,而水果極易被吸收,不需在胃中停留時間過久,極易引起腹脹、腹瀉或便秘等症,
專家新解:在餐前吃水果,就可使人體免疫功能保持正常。因此,提倡在餐前1小時吃水果最為適宜。餐前吃香蕉、紅棗。香蕉含有很高的鉀,對心臟和肌肉的功能有益,同時香蕉可以輔助治療便秘、小兒腹瀉等,適合餐前食用。紅棗含有大量維生素C,故有「天然維生素C丸」之美稱,餐前食用為好。但是胃痛腹脹,消化不良的人要忌食。
健康鏈接:關於飲食俗話的真真假假
1、吃碳水化合物會讓人長胖
實話實說:適當地攝入含碳食物不會直接導致體重增加。機體利用碳合成能量,長期不攝入含碳食物會出現疲乏無力。
2、每天喝2升水
實話實說:你需要補充每天從呼吸、糞便及出汗丟失的水分,但是沒有必要喝總共2升的水。因為很難測量每天你通過食物和飲料攝入的水分。但如果你的尿液是黃色透明的,那你處於一個好的狀態,沒必要多飲水;如果尿液渾黃,那得多喝水。
3、色穀物是全營養穀物
實話實說:棕色的顏料和添加劑可讓一般的食物冒充全營養穀物。買這類食物時要認清標籤以確保是全營養的穀物,每天要攝入相當於100克全營養穀物的食物,以減少患心臟病,糖尿病及中風的風險。
4、吃蛋會升高膽固醇
實話實說:有人說蛋黃在所有食物中含膽固醇最高。然而,食用適量的蛋,這一點膽固醇還不足以對健康構成危害。研究表明,每天吃一個蛋不會升高膽固醇水平,蛋是體內營養的重要來源。
5、所有酒都是有害的
實話實說:再次強調,適量是關鍵。飲少量葡萄酒及啤酒被認為是適量的,不會對健康成年人的身體帶來任何有害影響。酒精是一種抗凝劑,紅葡萄酒還是種抗氧化劑,所以每天飲入少量是有益健康的。
6、每個人都有必要補充維生素
實話實說:如果你吃各種水果、蔬菜、穀物,同時適當地低脂低蛋白飲食及熱量攝入,就沒有必要補充維生素。懷孕者或營養障礙的病人需要特定維生素的補充。
7、要大塊肌肉須攝入額外蛋白
實話實說:恰恰相反,攝入額外的蛋白對膨脹肌肉沒用,除非你在攝入的同時做大量力量訓練。但食物因素會增加代謝,為了排除過剩的蛋白,機體會超負荷工作,導致可悲的結果。
8、腸易激綜合症不宜食含纖維食物
實話實說:膳食纖維包括兩種:一種是可溶的,一種是不可溶的。腸易激綜合症的病人不宜食含不可溶性纖維的食物,然而可溶性纖維易被吸收,能防止便秘。大多數穀物中都含有可溶性纖維。
9、運動後立即吃東西有助長肌肉
實話實說:耐力型運動員訓練後需及時攝入碳水化合物補充糖原儲存,少量的蛋白加點飲料能增強這種作用。喝低脂巧克力奶或碳水化合物飲料,能補充運動中丟失的糖原,對機體有益。蛋白對長肌肉沒幫助,所以力量型運動員不需要運動後立即吃東西。
10、低糖的飲食能防止2型糖尿病
實話實說:食物含糖的高低並不是糖尿病的病因;糖尿病是由機體胰島素抵抗所致。含糖高的食物能引起血糖升高達峰值,但血糖高只是有糖尿病的一個標誌,而不是根本病因。
九種常被人丟棄的廢物是治病良藥 雞蛋薄膜治外傷
如今生活質量提高,讓人們的物質生活越來越好,因此對於一些不需要的食物很多人選擇丟掉,而在中醫看來,這些時常被我們丟掉的不起眼的廢物,卻在養生治病方法有著身體的功效。比如很多人在吃花生的時候會把貼在花生上的紅衣外皮去掉,吃橘子的時候選擇把桔絡剝的乾乾淨淨,素不知這些被我們丟棄的食物卻有著你不知道的驚人功效,下面就讓專家來教你如何變廢為寶、養生保健。
日媒揭露暈車8誘因 秋遊季教你外出旅遊不暈車
最近,日本美容健康網「Ranger」介紹了暈車的幾個誘因: 1、坐車時看手機、玩遊戲、看書,這些都需要眼球的精細活動,容易造成暈車。2、坐車當天處於睡眠不足或疲勞等身體狀況不佳的狀態。3、出遊時有心事,精神緊張不安。4、衣領、腰帶系得太緊,影響血液循環。5、噴香水、止汗劑、髮膠,或車內有空氣清新劑等刺激性氣味的液體或氣體。6、出發時空腹、飽腹或吃了不好消化的食物。7、坐車時,與前進方向反向而坐。8、閉目休息時不靠頭枕,頭頸部搖搖晃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