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臨床經驗,高血壓病若屬肝陽上亢型和血脈瘀阻型,一般是不宜進補溫熱之品的,否則易造成血壓升高。
俗話說「今冬進補,來春打虎」,秋冬進補的習俗歷史悠久,而且深入人心,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人們通常所說的進補,是指食用那些具有扶正補虛、強身健體作用的中草藥及日常食品。這和中醫「天人相應」的理論是一致的,臨床效果也是很不錯的。中醫認為冬季氣候轉冷,萬物蟄藏,人體新陳代謝變慢,此時進補,營養容易被人體吸收,轉化為精微物質,滋養全身臟腑經脈百骸,對於體弱多病,免疫力低下,術後康復以及一般人群有很好的滋補強壯的作用。
但是秋冬進補也因人而異,不能一概而論。對於高血壓病人來說,不是人人都適宜冬令進補,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苑曾經有個高血壓病人,治療一段時間後,血壓已穩定。可是有一次,患者自訴說,近來血壓很不穩定,頭痛頭暈,還常常動不動就發火,晚上睡眠也不好,老是做夢,口乾口渴。經過仔細詢問,原來該患者認為到了冬季,習慣上應該進補,所以在市場上買了些人參、鹿茸、仙靈脾、淫羊藿等中藥泡酒喝,沒想到剛吃了一星期,身體就出現了不適症狀。這位患者屬肝陽上亢型高血壓病,本不適宜於進補溫陽類中藥,服食這類藥往往會引起血壓升高等一些不適症狀。
根據臨床經驗,高血壓病若屬肝陽上亢型和血脈瘀阻型,一般是不宜進補溫熱之品的,否則易造成血壓升高。除此之外,若屬氣血陰陽虛損的,可用一些補氣、溫陽、滋陰、養血的藥物。一般陽虛者應補氣溫陽,方用人參、黃芪、仙茅、仙靈脾、肉桂、菟絲子、肉蓯蓉;陰虛者則應滋陰養血,方用黑桑葚、墨旱蓮、女貞子、麥冬、知母、當歸、酸棗仁、龜板、鱉甲、阿膠等,平時可常吃大棗、靈芝、木耳、枸杞、蜂蜜、蓮子等。
因此,高血壓病人能否進補,進食何種補品及進補數量的多少,應根據各人的情況而定。應首先徵求有經驗的中醫師的意見,在醫生指導下進補,切勿聽他人介紹或順從各種廣告而自行決定。否則,補之不當,反有副作用。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炎夏喝湯要對症選用
在汗流浹背、胃口欠佳的盛夏酷暑,適當多喝點湯,對調節口味、增強食慾、補充體液和增加營養有很大好處。但要對症選用,才能達到預期效果。
山楂湯 山楂30克,豬排150克,用慢火煨熟,下鹽調味,再撒入芹菜葉少許,即成。該湯消食開胃、收斂止瀉,對心血管系統也有保健作用。
百合湯 百合50克,鮮冬瓜100克,切薄片,蛋清1隻。先將百合、冬瓜倒入沸水中,湯滾後將蛋清倒入,然後放入鹽、葷油、味精適量,即可食之。有清涼、祛熱、消暑之效。大便秘結、小便赤熱者也可選用。
蠶豆皮湯 蠶豆皮50克,放鐵鍋內炒焦,再放入茶壺中,沖入沸水,晾涼即可。本湯有健脾、滲濕、利尿之功用,適用於夏季預防中暑。
竹葉湯 青竹葉、鮮藿香葉各30克,青蒿15克,茶葉10克。洗淨放鍋內,加水1500~2000毫升,煎煮15~20分鐘,濾取汁。再取茶葉10克放茶壺中,沖入煎好的藥汁即可。此湯有芳香化濕、清解暑熱之功效,可用於夏季感受暑熱毒邪者。
烏梅湯 烏梅100克,白糖50克。將烏梅用1000毫升水煎,加糖後代茶飲,有生津止渴、除煩安神之效。夏天飲用時,先把它放置在冰箱內冷藏一會再飲,對暑天心煩、汗多、口渴等症非常適宜。
苦瓜湯 鮮苦瓜250克,去瓤切塊,豬瘦肉100克,切片。同放鍋內加適量水煮湯。煮熟後加適量鹽調味食用。有清熱解暑、明目去毒作用。適宜於暑熱煩渴、暑癤熱痱過多、眼結膜炎症者。
秋冬養陰 易學四季養生法
人有萬物之靈的尊稱,但人也時時刻刻都在受大自然的影響。宇宙榮國陰陽運動,形成司機變化,從而影響萬物,也影響著人。所以養生的原則當然要順應天時氣候的變化,四季養生就是順時養生的精髓。
我們了解了在一天當中怎樣養生的方法,那麼一年當中我們怎樣養生呢?一年四季的養生也同樣要要掌握三個規律:陰陽消長運行的規律、氣機升降的規律、天氣地氣開合的規律。掌握了這三個規律以後呢,我們就可以養生長、化收藏,養陰陽、養五臟。"春夏養陽,秋冬養陰",這是《黃帝內經》裡關於四季養生最出名的兩句。下面,我們來具體了解一下四季養生的方法。
春夏養陽
春夏怎麼養陽呢?春天主生發,氣生發而陽光開始明媚,萬物復甦。《黃帝內經》就告訴我們"無厭於日",就是不要討厭陽光,這個時候要夜臥早起,去曬太陽,讓我們抒發肝氣,讓我們的生機和氣機隨著春氣來運轉,這就叫做四氣調神。所以,春天養生的重點是怎麼樣把你的肝氣和五臟氣與春氣來合拍、來協調。
春季養生以升發疏暢為特點,我們要注意使體內的陽氣漸旺起來。春天的氣候促使人血液循環加快,與肝臟的生理機能相關,若肝臟失常,就會出現一系列病症,因而春天宜養肝的道理就在於此。
夏天的時候,萬物茂盛,陽氣旺盛,這個時候就要充分的利用生機來保養我們的身體,來維護我們的生命。夏天重在養心,要多一吃點苦的東西,因為苦入心,對清我們的心火、對清我們的熱都很有好處。夏天我們還要多吃一點清暑利濕的東西,比如西瓜、綠豆湯等。關於肉,我們就多吃一點性寒的、性涼的,比如鴨子肉,而應該少吃一點雞肉等性溫的東西。另外,我們儘量要吃夏天成熟的食品,比如夏天成熟的瓜果和蔬菜。這樣吃東西對我們的心和脾胃都很有好處。
夏天的最後三十天,是養脾的時候,脾主運化,在這個時候我們要養化,就是要把東西煮熟了再吃。而且這個時候,大地要進入到成熟的階段了,穀子在灌漿了,瓜果差不多也快熟了。這個時候是我們養脾健脾效果最好的時候。
夏季天氣下降,地氣上升,天地之氣相交,人們的情緒應該保持愉快,使氣機宣暢,精神外向。如果違背了這個道理,就會損心傷氣。還有夏季宜大量出汗,又有"汗為心之液"一說,所以心氣也最易耗傷。
秋冬養陰
秋天的時候是"入地戶"的時候,我們常說春分開始"開天門",秋分開始則"入地戶"。入地戶時,萬物要開始收藏,我們人體也要養收。天地經過了春夏以後,似乎也累了。萬物該長的已經熟了,果子、莊稼都收藏了,這個時候呢,人也應該轉為休息了,這叫作"收"。
秋天主要要養肺。肺經過了夏熱的燥,到這時就要多吃潤的東西,比如梨、藕、杏仁、貝母、百合這些東西,來養我們的肺、潤我們的肺,收斂我們的肺氣。
秋天濕度下降,是容易感冒的季節。秋天天氣乾燥,"燥"易傷肺,使氣宣發的功能受影響。從而引起乾咳少痰等症。所以要"無外其志,使肺氣清"就是秋養肺的理論依據。
到了冬天以後,就主藏了。這個時候萬物都閉藏,動物去冬眠了,花也凋謝了,樹葉也落光了,那麼人呢,人的身體也該休息了。冬天最重要的養生就是養藏,藏什麼呢?藏精,藏好了精則來年不會生病,所以說"冬不藏精,春必病瘟"。曾經有一個患者來找我看病,他老感冒,到春天我就不停地感冒。我說你冬天幹嘛了,他說這個冬天他一直在出差,累得一塌糊塗。其實這就是他在冬天沒有藏精補養身體而造成的後果。我告訴他現在補一補吧,趕快來個"春眠不覺曉",通過睡眠保養好精氣。
天時氣候反常的節氣最需要注意
一年四季陰陽消長變化是萬物生、長、化、收、藏的根本,因而養生要做到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四季的寒暑交替會引起人的生理和心理機能的不適,我們非常有必要順從24節氣的更迭,進行養生與保健。24節氣在我國的發祥極為久遠,它不僅是農業生產的指南針,更是指導人們養生、保健的秘寶。
二十四節氣大家都很熟悉,一個季節有六個節氣,一年就是二十四個。"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這是四季節氣歌。在二十四節氣裡邊,有八個節氣至關重要,我們講的二十四節氣養生裡面,重點講的就是這八個節氣:二至,即夏至、冬至;二分,即春分、秋分;四立,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
所以要挑這八個節氣,是因為這八個節氣代表了四季中最具代表性的氣候變化。在這幾個節氣到來的時候,氣候該變化就會變化,該冷就冷,該熱就熱,該下雨就下雨,該颳風就颳風;春天刮春風,夏天刮夏天的風,冬天刮的就是冬天的風。如果我們的身體順應四時變化,就像春天是溫暖的氣候,夏天是熱的氣候,冬天是寒冷的氣候,你秋天是涼風,那人就不容易生病。
如果反過來,如果春天刮的是反衝的風,或者叫做對衝風,就像冬天刮夏天的風,應寒反熱,夏天刮冬天的風,應熱反涼,有這種氣候變化的時候,你就要注意養生了,因為這種時令不正常的氣候是疾病最有可能會發生的時候。天氣暴熱或者暴寒,而你的身體呢或寒或熱,身體的虛實加上天時反常,你就容易得病,此時就要注意保養。
《易經》中講的天人合一的養生,告訴我們人的氣是天地所賜,那麼人的養生也就應該要根據天地陰陽之氣的變化來進行。這種養生哲理可以簡單地概括為一句話:順應自然則養生成功,違背自然則百病迭起。
肌肉鬆弛 脾胃不好五個信號燈
脾胃虛弱為中醫名詞。脾胃虛弱分為:脾氣虛、脾陽虛、胃氣虛、胃陰虛。脾氣虛的症狀主要是氣短乏力、頭暈、大便溏瀉,容易出血,血色淡,甚至面色蒼白,脾陽虛主要表現在:胃腹冷痛,食生冷油膩就會腹痛腹瀉,大便稀;胃氣虛主要表現在胃脹,胃痛,呃逆,食少,飯後脹滿,胃陰虛主要表現在虛火上炎,口乾、容易飢餓,胃酸、隱痛不適,口舌生瘡等。
夏天孕婦能不能用空調?
盛夏來臨,吹空調是熱門的消暑之道。然而對於體質特殊、身懷六甲的孕婦而言,到底能不能吹空調呢?怎麼做才能保護好自己和寶寶?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專家是怎麼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