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話說:「不做虧心事,不怕鬼敲門」。然而,不「做賊」的人有時也會心虛。
辦公室有人丟手機了,這本來不關老鄭的事,但在同事對此事議論紛紛時,他感覺大家是在議論自己,心裡就像真的偷過手機一樣忐忑不安,面紅耳赤不說,大熱天裡還出了一手的冷汗。這樣的表現自然被敏感的同事察覺,開始把懷疑重點轉移到他身上。這樣一來,老鄭更是張口結舌,想一死洗清白的心都有了。
雖說像老鄭這樣極度惶恐的情況並不多見,但是在類似的情境下,人們心中的不安和心虛卻或多或少都有一點。其中的原因可以通過一個經典的心理學實驗來解釋。在1991年中國留學生盧剛校園槍擊事件發生後,有項跨文化心理學研究比較了中國人和美國人對此的評價。結果發現:中國人偏好將結果歸因於環境,多強調當事人面臨學業、生活壓力而又孤獨無依,最終情緒崩潰而殺人;而美國人則偏好將事情歸因於個人,強調當事人性格嚴重缺陷,殺人是必然結果。
這揭示出了一個普遍規律:大多數中國人對自己的評價也都遵照外界的評價標準,久而久之,甚至將外在標準內化為了自己的標準。這樣,在受到、或者僅只是遭到他人的懷疑或批評時,儘管很不公平,我們卻也可能會習慣性地、不由自主地認同別人的懷疑、批評。所以,明明心中無鬼,卻也難以做到心中坦然。
那麼,我們應該怎麼面對這類問題呢?首先, 《君子行》說:「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儘量避開可能引起嫌疑的情境最明智。其次,過分依賴和順從環境,會導致我們在社會交往中毫無立場、缺少主見,嚴重的甚至可能產生社會交往障礙。因此,雖然要順應本國的社會文化,但也不妨學一學西方人,勇敢地堅持自己信奉的準則、維護自己的尊嚴。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讓你終生受益三條職場忠告
一對新婚夫婦生活貧困,要靠親友的接濟才能活下去。
一天,丈夫對妻子說:「親愛的,我要離開家了。我要去很遠的地方找一份工作,直到我有條件給你一種舒適體面的生活才會回來。我不知道會不會太久,我只求你一件事,等著我,我不在的時候要對我忠誠,我也會對你忠誠的。」
很多天之後,他來到了一個正在招工的莊園,他被錄用了。他要老闆答應他一個請求:「請允許我在這裡想干多久就干多久,當我覺得應該離開的時候,您就要放我走。我平時不想支取報酬,請您將我的工資存在一個賬戶里,在我離開的那天,您再把我賺的錢給我。」雙方達成了協議。
年輕人在那裡整整工作了20年,中間沒有休假,也很少休息。
一天,他對老闆說:「我想拿回我的錢,我要回家了。」老闆說:「好吧,我們有協議,我會照協議辦事的。不過我有個建議,要麼我給你錢,你走人;要麼我給你3條忠告,不給你錢,然後你走人。你回房間裡好好想想再給我答覆。」
他想了兩天,然後找到老闆,說:「我想要那3條忠告。」老闆提醒他說:「如果給了你忠告,我就不會給你錢了。」他還是說:「我想要忠告。」
老闆對他說:「第一,永遠不要走捷徑。便捷而陌生的道路可能要了你的命。第二,永遠不要對可能是壞事的事情好奇,否則也可能要了你的命。第三,永遠不要在仇恨和痛苦的時候做決定,否則你以後一定會後悔。」老闆接著說:「這裡有3個麵包,兩個給你路上吃,另一個等你回家後和妻子一起吃吧。」
在遠離自己深愛的妻子和家鄉20年之後,男人踏上了回家的路。一天後,他遇到了一個人,那人問他:「你去哪兒?」他回答:「我要去一個沿這條路要走20多天的地方。」那人說:「這條路太遠了,我認識一條捷徑,幾天就能到。」他高興極了,正準備走捷徑的時候,想起了老闆的第一條忠告,於是他回到了原來的路上。
後來,他得知那人讓他走所謂的捷徑完全是一個圈套。幾天之後,他走累了,發現路邊有家旅館,他打算住一夜,付過房錢之後,他躺下睡了。睡夢中,他被一聲慘叫驚醒,他跳了起來,走到門口,想看看發生了什麼事,剛剛打開門,他想起了第二條忠告,於是回到床上繼續睡覺。起床後,喝完咖啡,店主問他是否聽到了叫聲,他說聽到了,店主說:「您不好奇嗎?」他回答說不好奇。店主說:「您是第一個活著從這裡出去的客人。我的獨子有瘋病,他昨晚大叫著引客人出來,然後將他們殺死埋了。」
年輕人接著趕路,終於在一天的黃昏時分,他遠遠望見了自己的小屋,屋子的煙囪正冒著炊煙,還依稀可見妻子的身影,雖然天色昏暗,但他仍然看清了妻子不是一個人,還有一個男子伏在她的膝頭,她撫摸著他的頭髮。看到這—幕,他的內心充滿了仇恨和痛苦,他想跑過去殺了他們,他深吸一口氣,快步走了過去,這時他想起了第三條忠告,於是停了下來,想了想,決定在原地露宿一晚,第二天再做決定。天亮後,已恢復冷靜的他對自己說:「我不能殺死我的妻子,我要回到老闆那裡,求他收留我,在這之前,我想告訴我的妻子我始終忠於她。」
他走到家門口敲了敲門,妻子打開門,認出了他,撲到他懷裡,緊緊地抱住了他。他想把妻子推開,但沒有做到。他眼含淚水,對妻子說:「我對你是忠誠的,可你背叛了我……」妻子吃驚地說:「什麼?我從未背叛過你,我等了你20年。」他說:「那麼昨天下午你愛撫的那個男人是誰?」妻子說:「那是我們的兒子。你走的時候我剛剛懷孕,今年他已經20歲了。」
丈夫走進家門,擁抱了自己的兒子。在妻子忙做晚飯的時候,他給兒子講述了自己的經歷。接著,一家人坐下來一起吃麵包,他把老闆送的麵包掰開,發現裡面有一筆錢——那是他20年辛苦勞動賺來的薪水!
專家:一周中星期三最鬱悶
人們通常認為剛過完周末後的星期一是情緒最低落的一天,但是澳大利亞心理學家研究發現,人們的情緒達到最低點是在星期三,在一周的中間時人們往往更容易對現實中的問題焦慮和擔心,而周末也沒有人們期望中那麼開心。
據英國《每日電訊報》7月2日報道,來自澳大利亞雪梨大學的幾位心理學家經過研究發現,星期三是一周中人們情緒的最低點,因為這時上一個周末已經過去,而距新的周末還遠,人們經常會感到「陷入工作的泥沼中」。
這些心理學家還發現,儘管人們非常期待周末,但是實際上周末並沒有改善人們的情緒。在研究之初,心理學家們對200名受訪者就一周七天的感受進行了調查,大部分人表示,他們情緒最好的時候是在星期五和星期六的早晨和晚上,他們的理由是這兩天可供自己支配的自由時間多,他們可以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
隨後研究人員又詢問了350人,這次得到的答案不同,人們在一周七天中的情緒值較平均,星期一併不像人們擔心的那麼壓抑,而星期五和星期六也不像人們預想中的那麼興奮。
負責這項研究的查爾斯·阿雷尼教授說,在傳統的文化理念中,人們通常認為,比起為了薪水而忙於按部就班的工作,可以自由選擇自己的活動時他們會更開心。然而事實上,周末時人們的情緒並沒有變得非常好,因為他們也許經常要做一些需要大量精力的活動,於是又開始懷念工作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