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丹告訴你:打羽毛球崴腳可不是小事

  李女士介紹,自從前年打羽毛球崴傷右腳,平均每兩三個月就要崴傷一次,每次都要休養少則一個多星期,多則個把月。而且,近來覺得膝關節也出現疼痛,有時候還會有「咔咔」的響聲。經醫生詳細檢查發現,吳女士右腳外側副韌帶嚴重撕裂傷;由於踝關節不得力,使得膝關節也出現早期半月板損傷症狀。李女士後悔不已,第一次崴腳時,儘管腫痛得厲害,但因工作忙,沒放在心上,結果留下後遺症。

  崴腳後不可亂動

  專家介紹:不少人打球足踝受傷後,先使勁揉搓疼痛處,接著用熱水洗腳,活血消腫,最後強忍著疼痛走路、活動。

    注意,這樣處置崴傷的腳不妥當!對崴腳,千萬不能疏忽大意。一般來說,如果自己活動足踝時有劇痛,不能站立和挪步,疼的地方在骨頭上,或扭傷時感覺腳里發出聲音,傷後迅速腫脹,尤其是壓痛點在外踝或外腳面中間高突的骨頭上,那是傷重的表現,應馬上到醫院診治。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入秋養生需「九防」四大運動不可少

   立秋時節,幾場秋雨,氣溫大大下降,此時,這種涼爽舒怡的天氣正是鍛煉身體的黃金季節。

   ■「白露不露」防秋寒

  白露過後,氣候逐漸變涼,一早一晚更添寒意,如果這時再赤膊露體,就容易受涼,輕則易患感冒,重則易染肺疾。因秋氣主燥,燥易傷肺。如因著涼而使免疫力下降,無力抵禦外邪,則會出現肺及呼吸道疾病,如發燒咳嗽、支氣管炎、肺炎等,若風邪侵犯經絡筋骨,使筋絡阻痹,可出現四肢痹症。

  ■慎食秋瓜防壞肚

  民諺「秋瓜壞肚」是指立秋以後繼續生食大量瓜類水果容易引發胃腸道疾患。夏令大量食瓜雖不至於造成脾胃疾患,卻已使腸胃抗病力有所下降,立秋後再大量生食瓜果,勢必更助濕邪,損傷脾陽,脾陽不振不能運化水濕,腹瀉、下痢、便溏等急慢性胃腸道疾病就隨之發生。因此,立秋之後應慎食瓜類水果,脾胃虛寒者尤應禁忌。

  ■秋季養陰防濫補

  根據中醫「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原則,現在已進入秋季進補的季節。但進補不可亂補,應注意不要無病進補和虛實不分濫補。中醫的治療原則是虛者補之,不是虛症病人不宜用補藥。虛病有陰虛、陽虛、氣虛、氣血虛之分,對症服藥才能補益身體,否則適得其反;還要注意進補適量,忌以藥代食,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以滋陰潤燥為主,具體包括如烏骨雞、豬肺、龜肉、燕窩、銀耳、蜂蜜、芝麻、豆漿、藕、核桃、薏苡仁、花生、鴨蛋、菠菜、梨等,這些事物與其他有益食物或中藥配伍,則功效更佳。

  ■秋季鍛煉有「三防」

  秋令時節堅持鍛煉,不僅可以調養肺氣,提高肺臟器官的功能,而且有利於增強各組織器官的免疫功能和身體對外部寒冷刺激的抵禦能力。然而,由於秋季早晚溫差大,要想收到良好的健身效果,必須注意三防:一防受涼感冒,秋日清晨氣溫低,應根據戶外的氣溫變化來增減衣服。鍛煉時應待身體發熱後,方可脫下過多的衣服;鍛煉後切忌穿汗濕的衣服在冷風中逗留,以防身體著涼;二防運動損傷,由於人的肌肉韌帶在氣溫下降環境中會反射性地引起血管收縮,肌肉伸展度明顯降低,關節生理活動度減小,神經系統對運動器官調控能力下降,因而極易造成肌肉、肌腱、韌帶及關節的運動損傷。因此,每次運動前一定要注意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三防運動過度,秋天因人體陰精陽氣正處在收斂內養階段,故運動也應順應這一原則,即運動量不宜過大,以防出汗過多,陽氣耗損,運動宜選擇輕鬆平緩、活動量不大的項目。

  ■「秋凍」有益防過度

  天氣漸涼時加強防寒鍛煉,可使人體的抗禦機能得到鍛煉,從而激發機體逐漸適應寒冷的環境,有利於避免許多疾病的發生。對於秋凍的理解,不應只局限於未寒不忙添衣,還應從廣義上去理解,諸如運動鍛煉,也要講求耐寒鍛煉,增強機體適應寒冷氣候的能力。無論何種活動,切勿搞得大汗淋漓,當周身微熱,尚未出汗,即可停止,以保證陰精的內斂,不使陽氣外耗。冷水浴應在整個秋天堅持,不要間斷。

  ■拒絕秋膘防肥胖

  夏天天氣炎熱,能量消耗較大,人們普遍食欲不振,造成體內熱量供給不足所致。到了秋天,天氣轉涼,人們的味覺增強,食慾大振,飲食會不知不覺地過量,使熱量的攝入大大增加。再加上氣候宜人,使人睡眠充足,汗液減少。另外,為迎接寒冷冬季的到來,人體內還會積極地儲存禦寒的脂肪,因此,身體攝取的熱量多於散發的熱量。在秋季,人們稍不小心,體重就會增加,這對於本身就肥胖的人來說更是一種威脅,所以,肥胖者秋季更應注意減肥。首先,應注意飲食的調節,多吃一些低熱量的減肥食品,如赤小豆、蘿蔔、竹筍、薏米、海帶、蘑菇等。其次,在秋季還應注意提高熱量的消耗,有計劃地增加活動。秋高氣爽,正是外出旅遊的大好時節,既可遊山玩水,使心情舒暢,又能增加活動量,達到減肥的目的。

  ■晚秋初冬防「心梗」

  晚秋季節,心肌梗死的發病率明顯提高,高血壓病人秋冬之交血壓往往要較夏季的血壓增高20毫米汞柱,因此容易造成冠狀動脈循環的障礙。此時注意多攝入含蛋白質、鎂、鈣豐富的食物,既可有效地預防心腦血管疾病,也可預防腦血管疾病的發生。還應防止進食過飽,晚餐以八分飽為宜,晨起喝杯白開水,以沖淡血液;日間多喝淡茶,對心臟有保護作用。

  俗話說:食補不如鍛煉,運動永遠是瘦身的不二法則。

  下面就介紹幾種秋季適宜健身運動:

  爬山

  爬山可以促進毛細血管功能,使感覺全身舒爽通暢;爬山可以明顯提高腰、腿部的力量,行進的速度、耐力,身體的協調平衡能力等身體素質,加強心、肺功能,增強抗病能力;爬山能使肺通氣量和肺活量增加,血液循環增強,腦血流量增加,小便酸度上升。秋日登高,由於氣候的獨特,氣象要素的變化對人體生理機能還有些特殊的益處。

  秋季爬山,溫度變化比較大,這對人體健康本身是有益處的:使人的體溫調節機制不斷地處於緊張狀態,從而提高人體對環境變化的適應能力。當然,爬山時間要避開氣溫較低的早晨和傍晚,速度要緩慢,上下山時可通過增減衣服達到適應空氣溫度的目的。高血壓、冠心病等患者更要量力而行,以防產生不測。

  慢跑

  一項很理想的秋季運動項目,跑速自定,跑程不限,能增強血液循環,改善心肺功能;改善腦的血液供應和腦細胞的氧供應,減輕腦動脈硬化,使大腦能正常地工作。跑步還能有效地刺激代謝,增加能量消耗,有助於減肥瘦身。它作為一項投資少而回報多的休閒活動,深受人們喜愛。慢跑運動幾乎已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夠簡單,夠吸引眼球,這也就是為什麼有這麼多人喜歡慢跑,來慢跑吧,從明天開始!

  現代人們經常處在污濁的空氣中、空調房等密閉空間內,就會感到精神疲憊、四肢無力,工作效率下降。因此,應多到戶外去活動活動,多呼吸新鮮空氣。秋高氣爽正是走出家門,到大自然中去鍛煉的大好時機。一天之中,人們如果有1—2個小時到室外呼吸新鮮空氣,其中抽出40分鐘左右進行慢跑,不僅會少染疾病,體質也會增強,精力也會日益充沛起來。

  自行車運動

  不只可以減肥,還使身段更為勻稱迷人。運動減肥,或邊節食邊運動的人,身材比只先靠節食減肥的人來得更好,更迷人。適當的運動能分泌一種荷爾蒙,這種荷爾蒙使你心胸開朗、精神愉快,經驗表明自行車運動就能產生這種荷爾蒙,它會令人感覺十分自由且暢快無比,據近年來研究的結果表明,騎自行車和跑步、游泳一樣,是一種最能改善人們心肺功能的耐力性鍛煉,它不僅僅是一項減肥運動,更是心靈愉悅的放逐。

  冷水浴

  就是用5-20℃之間的冷水洗澡,秋季的自然水溫正是在這一範圍內。冷水浴的保健作用十分明顯。首先,它可以加強神經的興奮功能,使得洗浴後精神爽快,頭腦清晰。第二,冷水浴可以增強人體對疾病的抵抗能力,被稱作是「血管體操」;第三,洗冷水浴還有助於消化功能的增強,對慢性胃炎、胃下垂、便秘等病症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

  冷水浴鍛煉必須採取循序漸進的方法:秋天氣溫逐漸降低,人體對寒冷和冷水也逐漸適應,以至於到了深秋和冬季,洗冷水浴也不感覺太冷。而且冷水浴並非對所有人都適應,特異體質的人群如碰冷水容易產生過敏反應不可進行冷水浴,患有嚴重高血壓、冠心病、風濕病、空洞性肺結核、坐骨神經痛以及高熱病人都不可進行冷水淋浴。

 

  編輯推薦:

   入秋養生需「九防」四大運動不可少

   立秋養生祛暑養肺護肝

   苦味食物不能少 夏秋之交飲食方案

大汗淋漓可能是身體健康警示

  出汗怕熱要查查甲亢

  天氣一天比一天炎熱,王小姐發現自己也越來越容易出汗,特別怕熱,從辦公室走到地鐵站不過幾分鐘的路就滿頭大汗。起初,她以為是天太熱的緣故,怕熱出汗也是正常的,可仔細一想自己體型不胖,過去也沒有那麼怕熱,而且周圍的同事並不像自己那麼容易出汗。於是,心有疑慮的王小姐決定到醫院看看。

  在診室,醫生發現王小姐出汗確實很多,即使有中央空調,她臉上的汗珠仍清晰可見。一查手心,溫暖且潮濕。

  詢問病史後發現王小姐不僅多汗怕熱,而且有輕度的手抖、心動過速等症狀。醫生讓她做甲狀腺功能檢查。結果顯示,王小姐患了甲狀腺功能亢進症。

  甲狀腺功能亢進症是因甲狀腺激素過多而引起的,女性患者較常見。多汗是甲亢的常見症狀,主要表現為全身性多汗,在夏天尤其明顯。這主要是因為甲狀腺激素會使人體產生的熱量增多,加上甲亢導致神經系統興奮,出汗就會增加。

  多汗的同時,患者往往還會怕熱。檢查患者手心時,常會有溫暖多汗的感覺。此外,甲亢患者還可能出現多食、體重減輕、心慌、手抖、失眠等症狀。如果發現自己出現上述症狀,應該及時去醫院就診。甲亢的診斷並不困難,通過檢查甲狀腺功能即可確診。用抗甲狀腺藥物等方法使甲狀腺功能恢復正常,就能徹底解除多汗症狀。

  八種疾病最容易多汗

  夏天氣溫高,人體會通過增加出汗而避免體溫異常升高,所以人常常容易汗流浹背。特別是運動時,人體進一步增加出汗,就更容易出現揮汗如雨的狀況。蘇青主任說,這都屬於正常的生理現象。但如果出汗突然異常增加,在醫學上就稱為多汗。多汗除了是甲亢的明顯症狀外,還可能是以下這些疾病的表現,需要引起重視。

  糖尿病

  糖尿病會使病人出現神經損害,這種損害在下半身較為明顯。病人的下半身出汗會減少,嚴重者下半身會停止出汗,稱為汗閉。下半身出汗減少,上半身出汗就要增加,即代償性出汗增加,以保持出汗的平衡。

  糖尿病人還可能會出現「味覺出汗」,即有些病人一吃東西顏面部就會大汗淋漓。糖尿病神經病變引起的多汗對身體並沒有多大的影響,但卻會給人帶來不小的煩惱,影響生活質量。因此,糖尿病人要積極控制血糖,使用營養神經的藥物及改善微循環的藥物會有一定的療效。

  低血糖

  人的汗腺受神經系統的支配,低血糖會使交感神經興奮,導致出汗增加。低血糖不僅會引起多汗,還會有心慌、手抖、頭暈、飢餓等症狀。嚴重的低血糖還會引起意識模糊,甚至昏迷。

  蘇青主任說,近年來由於糖尿病的發病率增加,降糖藥物廣泛使用,低血糖的發生率也較以前有所增加,一些糖尿病人甚至會反覆出現低血糖。

  低血糖的診斷很簡便,只要測定血糖即可快速發現。輕度低血糖只需進食一些碳水化合物即可緩解,嚴重低血糖必須及時到醫院救治。

  更年期綜合徵

  經前緊張綜合徵

  更年期綜合徵和經前緊張綜合徵都可能導致血管舒縮功能紊亂,從而引起出汗增加。更年期綜合徵多出現於即將絕經的45至55歲婦女,患者除了多汗外還會有憂鬱、焦慮、失眠、皮膚潮紅、潮熱、胸悶等症狀。適當補充雌激素有助於緩解症狀。

  經前緊張綜合徵發生於育齡婦女,多在月經的黃體期出現,除了多汗外還有乳房脹痛、腹脹、頭痛、水腫、煩躁、情緒不穩、焦慮等症狀。

  肥胖

  眾所周知,體型肥胖的人容易出汗。肥胖引起多汗的原因可能與交感神經興奮有關,減輕體重後多汗症狀可得控制。

  嗜鉻細胞瘤

  嗜鉻細胞瘤是一種罕見的疾病,多發於青壯年。這種腫瘤會分泌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二者均會引起多汗。嗜鉻細胞瘤除了多汗外還有高血壓等症狀。

  肢端肥大症

  肢端肥大症會表現為肢體末端增大,特別是面部、手、腳和內臟器官的生長,同時伴有內分泌代謝紊亂。當疾病發展到一定程度後,還會出現高血壓、心臟肥大、糖尿病等併發症。患有肢端肥大症的人由於汗腺肥大,出汗會增加。病人的皮脂腺也肥大,因此不僅多汗,而且皮膚比較「油膩」。

  心衰、心梗

  心衰發生時交感神經異常興奮,因此出汗會增加。心梗發作時,患者因為疼痛等原因也會導致交感神經高度興奮,所以常常大汗淋漓。低血壓休克也會引起交感神經興奮,出汗增加的同時皮膚溫度也會降低,表現為皮膚「濕冷」。心衰、心肌梗死、低血壓休克都會危及生命,一旦發作需及時到醫院救治。

  結核病

  結核病患者在夜間睡眠時出汗會增加,稱為夜間盜汗。通過攝片等檢查可確診,抗結核治療可根除這種多汗症狀。

奧運月炎夏日 游泳更顯益處多

游泳是體育運動項目之一,人以各種不同姿勢划水前進 ,在水中或水面遊動。對人的新陳代謝、體溫調節、心血管系統、呼吸系統、肌肉系統、生長發育、延緩衰老都有積極的作用,然而運動過程中也需要注意各種事項。

酷熱下運動的四大注意事項

現在正是炎熱的夏季,天氣越來越熱,運動也不能停,但夏季運動需要注意幾個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