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笑、歌、哭、呻五種聲音,與五臟相關。如肝在聲為呼,心在聲為笑,脾在聲為歌,肺在聲為哭,腎在聲為呻。
「肝音為呼」
「呼」又分幾種聲音,如果肝血空虛,人就會狂呼亂喊;如果員工受了上司的氣,回到辦公室以後就會發出嘆氣、嘆息聲,這是肝氣被郁的象,其實,發這種聲音是一種自救,可以緩釋肝氣的壓力。所有養生的東西,都是從身體裡發出的,都是對身體發出的這些東西的一種總結,因為人體是知道自救的。
「心音為笑」
笑分正常的和非正常的兩種,如果一個人心氣特別足,笑就代表他的心氣的運行沒有窒礙;但如果總是笑,沒事就坐在那呵呵樂,那是心氣將散之象,叫「心氣動泄也為笑」。大家可以通過聲音判斷出人的很多疾病。大喜和大恐會讓人死,《說岳全傳》中就講過,牛皋抓住自己的老對手金兀朮之後,非常高興,結果「大笑而亡」。笑讓他的心氣一下子全都散掉了。
${FDPageBreak}
「脾胃為歌」
即像唱歌一樣。正常的脾胃之象應該是歌聲廣大嘹亮,可以傳播四方,就像脾的四方輸布之象一樣,無所限制。但是如果脾胃有病,在唱歌上也會有表現。脾胃過度壓抑或者是實證,就會顯出一個「登高而歌,棄衣而走」的象,即沒事就爬到高地方去,狂呼亂喊、唱歌不停。所謂唱歌,在五音和五聲上都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則——一切都要有節制,為什麼會有哆來咪發唆,這五音都是相互制約的,如果哪個聲音太過度,它就「將絕」。《紅樓夢》裡有一回是「感秋深撫琴悲往事」,寶玉和妙玉聽黛玉彈琴的時候,妙玉說「君弦太高」了,聽到後來,妙玉又說「如何忽作變徵之聲!音韻可裂金石矣!只是太過。」寶玉問她太過會怎樣?妙玉道:「恐不能持久。」正議論時,聽得君弦「嘣」的一聲斷了。這就像我們生命當中的很多現象,如果過度,不知節制,發出來的聲音就是一種病態的象。
「肺音為哭」
肺氣足,哭的聲音就特別嘹亮。小孩子哭的時候,絕對不是使勁叫,而是升中有降,因為小孩子是哀而不傷,他們哭是不動情的。所以有時小孩子只哭但不流眼淚,哭聲嘹亮,實際上他是在表達自己的願望,告訴家長我需要你了,你要過來為我服務。他們「哀而不傷」,哭的時候不會傷到氣,所以他會「終日號而不嗄」,整天哭嗓子也不會啞。《黃帝內經》曾經專門探討過哭的問題,認為從一個人的哭聲裡面,能聽出很多東西,比如一個人要是流眼淚了,就說明他動了肝氣,因為肝主木;如果哭得滿頭大汗,就像賈寶玉聽說林黛玉要回南方以後,哭得渾身大汗,說明他動了心氣,因為汗為心液;如果哭的時候流鼻涕,說明這個人動了肺氣;等等。
「腎音為呻」
呻,就是伸發。元氣藏於腎,所以如果一個人發出呻吟之聲,那就說明動了「老本」。一般人在疼痛、受傷、自虐、過度虛弱、性高潮的時候有可能發出這種呻吟的聲音。
五臟對應五神。五臟皆有其神,神是臟腑之氣特別足了以後的外現。比如肺對應的神是魄,肝對應的神是魂。肝主生發,所以魂屬於陽神,是往上走的。中醫里是講魂魄的,中醫認為人死是魂魄分離象,人活是魂魄如膠似漆,就像夫妻一樣黏合在一起的象。魂魄分離的象,就是魂一點點往上走,魄一點點往下走。魄是肺氣特別足的一個外現,肺與大腸相表里,所以人最後死的時候,魄走的是魄門,即肛門,魂走的是嘴巴或者鼻子。
${FDPageBreak}
傳統的醫學認為如果五臟精氣特別足,它的神明才能顯現出來。所以肝氣特別足的時候顯現出來的神明是魂,心氣特別足的時候,顯現出來的神明是神,此時,腦子特別清楚。心氣足腦子就聰明,反應力好;如果心氣不足,腦子就不願意多想,反應差,神就不足。有的人年輕的時候是敢作敢當的象,但是中年以後再把他的脈,會發現他的心氣很不足,他現在做事已經很沒有勇氣了,甚至有些事已經不想做了。打個比方,五臟的精氣就像油一樣,而神就是它的光亮,是五精所照射出來的東西,油如果不足,光亮自然就暗淡了;如果油特別足,光亮就會特別大,可能會照亮滿間屋子。
脾的神明是意,《黃帝內經》說「心之所憶謂之意」,而一般人就把「意」理解為記憶力。實際上,有沒有意志和記憶力關係不大,關鍵是記憶能不能同所看到的事物相關聯。如果能夠相關聯的話,思維就有了一定的寬廣度,而這個思維寬廣度就是「意」。所謂關聯性就是運化,這就是脾的功能。聰明,反應非常快,這都是運化的作用,是脾的作用。
腎的神明是志,就是一種收藏的特性、收藏的能力。如果收藏能力特別強,人的志向就特別大,如果收藏的力量不強,人所外散出來的志向,也不會很足。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中秋養生因人制宜有「膏」招
中秋,是歡快喜樂的團圓佳節,它預示著秋冬季節的到來。按照中醫學「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規律,正是有利於精微物質吸收與閉藏的進補時節。中秋談養生,自然不能缺少傳統中醫藥五大主要劑型之一的膏方。
把好秋冬養生的脈
中醫強調「冬主收藏」的規律,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主任醫師、中國中醫藥學會膏方分會籌委會顧問吳銀根介紹道,受不良飲食習慣、環境污染、性觀念開放、氣候變暖等多重因素的影響,當今社會環境容易導致人體「陽有餘陰不足」,體有「虛火」者極為普遍。對於這類氣血陰陽津液虛弱的病人,膏方是最合適的進補選擇之一。
據了解,大部分膏方中都會添加滋陰聖藥阿膠,以達到滋陰補血、養陰添精之效。
兼具治病養生之效
事實上,膏方並非單純補劑,還有治病糾偏、調治結合及「治未病」的作用。
吳銀根在總結大量臨床經驗和從事多年膏方試驗研究後提出,運用膏方對慢性病在未發作之時進行調治,可以減輕發作或控制發作。而對於免疫功能下降,容易感冒,易感染的人群,也可以通過服用膏方改善體質,提高抵抗力。此外,近年來中國科學院沈自尹院士通過一系列動物實驗證實,膏方還具有延緩衰老的作用。
因人制宜的膏方進補
膏方雖好,但吳銀根同時提醒,膏方進補也並非人人皆宜,急性外感、急性胃腸炎的人,不宜服膏方;心功能不全、胃腸道瘀血、嚴重腎功能不全者忌服膏方。
最後,一料好的膏方,要做到開好方、配好藥、熬好膏、服好藥,才能達到藥效。「比如80%-90%膏方都會以阿膠收膏,但阿膠品質千差萬別。阿膠出東阿故名阿膠,只有用道地東阿水煉製而成的東阿阿膠才會真正起到滋陰補血的作用。」吳銀根提醒消費者,一料膏方要20-30味藥,而且需服用3個月,所以一定要選道地好藥材,保證療效。
是情緒問題還是抑鬱症?專家教你3個判斷方法
中山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心理科主任王相蘭
「領導處事不公平,我覺得很鬱悶」,「我想著事就會掉眼淚,馬上心情不好」……或許你會有這樣那樣解決不了的問題,或許你會問:「我要看心理醫生嗎?」的確,該如何識別心理問題和判斷是否需要就診呢?一般著重考慮三個方面:問題的性質、持續的時間以及影響的程度。
問題性質的特殊性以及出現的頻率。
從症狀表現的角度來講,如憑空聽到有人議論自己、說自己壞話、指揮自己做事等聲音,或毫無根據地堅信自己被人陷害、處於危險之中等。前者屬於聽幻覺,後者屬於被害妄想,二者均是重性精神疾病的標誌。而有些症狀則在健康和疾病狀態下均可能存在,如焦慮、抑鬱情緒,或自動重複出現一些思維內容(如腦海中反覆不自覺出現的一句歌詞、一句話、一個想法或一種做某種事情的衝動等),則要注意出現的頻率,如果只是偶爾出現,一閃而過,並不需要治療,但若經常出現,每次出現的時間比較長,干擾了生活、學習、工作的正常進行,而需要引起重視。另外,有些症狀是「合理」的,如學生重要考試前常有不同程度的緊張、擔憂、失眠,甚至恐懼,或者面對較大挫折時不少人可能出現的心情低落、自信心下降、話少、興趣索然,甚至可能有短暫的消極悲觀的想法,這兩種情況由於出現前有明顯的原因,若其程度和事件影響力相稱,事件消除或適應後症狀緩解,則並不一定需要就診,但若症狀程度和事件不相稱(如因為不小心打碎餐具就認為自己不是一個好母親,甚至人生都失去了意義等)或沒有明顯誘因的情緒異常(如沒有固定內容和明確指向的憂慮與恐懼等),則很可能是心理疾病的表現而需要及時就診。
相關專題:
教師節,家醫給老師們上堂減壓課
${FDPageBreak}
持續時間及可調控的程度。
如前所述,很多心理疾病的表現,完全可能出現在一般人群或健康狀態下,假如持續時間短暫、影響也比較小,一般不會認為是疾病表現,不需就診。假如因各種原因出現短時間的情緒低落,除非伴有明顯的自殺傾向,持續時間超過兩周的話,一般會診斷為抑鬱症。就是說,持續存在表明症狀的穩定和難以自我調控,更說明症狀的病理性本質。
導致心理痛苦的程度。
每個人都是集多種角色於一身的,如在單位是領導或職工,在家是丈夫或妻子、父親或母親、兒子或女兒,等等。若因某些心理狀況的存在,而導致無法勝任工作、學生無法上學、不能承擔家庭內職能、不能進行有效的社交等,則需要及時向醫生諮詢。一般來說,多數症狀均伴隨不同程度的心理痛苦,其痛苦的程度一般可反映症狀嚴重程度。雖然家人或朋友均已感到他存在明顯的心理異常,但病人卻不這樣認為,如以持續性情緒顯著高漲為主要表現的躁狂發作病人,其自我感覺非常良好,完全不接受別人的勸阻,此時顯然需要家人朋友督促甚至強制其就醫。
中醫專家教你排除五臟毒素的秘方
拉筋能養生 血氣自流疼痛消
中醫認為,「骨正筋柔,氣血自流」,氣血通暢,則疼痛能消。此外,通過拉筋還可以達到排毒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