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日當空,稍微一動就大汗淋漓,於是香體止汗露成了很多女性的隨身必備之物。近來,醫院皮膚性病科因使用香體止汗露就診人數增多,也提醒大家,不要忽視這些美麗產品背後所隱藏的疾患。
1.過敏。常用的香體止汗露中的乙醇、甲醛、鞣酸、香精和添加劑都可能因人體體質的敏感性不同而誘發不同系統、不同程度的過敏性疾病,如鼻炎、皮膚紅斑等。
2.炎症。過多使用止汗露,人為抑制出汗,會因為汗腺導管堵塞,代謝廢物不能正常排出,皮膚缺乏保護作用,排泄物對皮膚持續刺激而出現汗斑、皮膚紅腫、瘙癢等症狀,嚴重的還會引發毛囊炎。
3.感染。有人錯誤地認為止汗露能使傷口變得乾爽而加速癒合,所以有時會在皮膚尚未癒合的傷口或滲液上也噴灑一點止汗露。殊不知,這不但不能促進傷口痊癒,相反,止汗液里的化學成分還可能通過皮膚傷口被人體吸收,從而引起繼發感染或加重病情。
4.中毒。甲醛用於香體止汗產品主要是作為防腐劑,而有一大部分人對這種化學成分的免疫能力較差,止汗產品又是直接作用於人體的皮膚,所以引起中毒的現象時有發生。人體中毒後主要引發以眼、呼吸系統和中樞神經系統損害為主的全身性疾病,伴有流淚、眼劇痛、喉癢、咳嗽、呼吸困難、窒息及全身軟弱無力、多汗和頭痛等症狀。
5.休克。在氣溫很高或運動時,全身大面積塗抹或噴灑止汗產品,強行止汗,勢必引起體溫過高,嚴重時可能出現熱休克。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熱毛巾敷頭部可以降低血壓
肚子疼,用熱水袋敷一會兒;落枕了,熱敷一下脖子……可以說,熱敷已成為一種家庭常用的輔助治療手段。中國中醫科學院老年病中心主任李躍華教授說,熱敷有提升患部溫度,使皮下血管擴張,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加快局部組織新陳代謝等作用,利於疾病恢復。它還能提高組織的抗菌、抗炎能力,使炎症消退。還可促進藥物吸收,增強藥效。如針眼初期、細菌感染性角膜炎、眼挫傷等,通過熱敷,可明顯減輕疼痛,對白內障、青光眼也有輔助治療作用。耳病如聽力衰退、耳鳴,熱敷也可幫忙,它能促進耳部、頭部血液循環從而改進聽力。頭部疾病如高血壓頭痛、頭暈等,熱敷可緩解症狀。
老人的某些疾病。如眼病、耳病、頭部疾病,熱敷效果都比較好。常用熱敷方法有:濕熱敷法,將毛巾在50攝氏度左右的熱水中浸濕後擰乾,皮膚表面覆蓋一層紗布或塗抹凡士林,然後將濕毛巾熱敷。乾熱敷法,常用熱水袋。用熱水袋裝入1/2至2/3的熱水,排出其中的空氣,擰緊塞子,用布或毛巾包好,放在需要熱敷的部位。不過,乾熱法的穿透力不如濕熱法。
熱敷眼部,緩解疲勞。可輕閉雙眼,將熱毛巾敷於眼上,保持呼吸自然,放鬆心情。但需要經常調換熱水,以保持足夠溫度。熏熱敷法,也適用於眼部熱敷。可將40攝氏度左右的熱水倒入杯內,閉眼將眼部湊在杯口處。熱水內放入桑葉、菊花、金銀花等清熱消炎的中草藥,還有清熱明目的作用。
熱敷小腦,緩解頭暈。可將熱毛巾放於腦門上5分鐘,每天兩次,能起到健腦的作用,對暑天老人常見的頭暈、高血壓等有防治效果。出現頭痛的老人還可熱敷額頭、太陽穴、頸部等位置,每天3—5次每次20—30分鐘。
熱敷耳朵,改進聽力。先用熱毛巾掩蓋住耳朵一邊,過幾分鐘後換另一邊,交替重複做5遍,每天2次。
但也不是任何老人都適合熱敷。李躍華介紹,面部危險三角區感染、各種臟器出血、軟組織挫傷、扭傷、皮膚濕疹,應禁忌熱敷。另外冷敷可以使血管收縮,減輕局部充血,減輕疼痛,適用於鼻出血、軟組織鈍挫傷、關節扭傷早期和顱腦損傷、腦溢血、高熱頭痛等。做冷敷時,如果感到不適或疼痛,應立即停止,每次冷敷時間不宜過長,20分鐘即可。
筷子應該3個月更換一次
筷子古稱箸,古籍《韓非子·喻老》載:「昔者紂為象箸,而箕子怖」。紂王為商代末期的君主,可見早在公元前11世紀我國已出現象牙製作的筷子。中國是筷箸的發源地,朝鮮、韓國、越南等國的用箸習俗皆由中國傳入。
現在我國每天有十多億人口一日三餐筷不離手,正因為餐餐用筷、人人用筷,所以中國人對筷子視若無睹。然而,如何在筷子的材質、用法、清洗、存放等多個方面消除健康隱患,可是有著大學問的。
竹筷是首選
筷子的材質種類繁多,大致有金屬筷、竹木筷、塑料筷、象牙筷、玉石筷等幾種。
金屬筷有金、銀、不鏽鋼等材質。不鏽鋼鉻的含量一般在13%以上,鎳的含量也在10%左右,不鏽的原因在於其表面形成的一層堅固細密的穩定的富鉻氧化膜(防護膜),能防止氧原子的繼續滲入、繼續氧化。但是如果長時間接觸酸、鹼、鹽,其表面氧化膜會被破壞。所以使用不鏽鋼筷,包括使用不鏽鋼餐具,都要儘量避免長時間接觸酸、鹼、鹽溶液,否則其內的鉻和鎳等重金屬就會進入體內,危害健康。塑料筷子質感較脆,硬度不理想。受熱後容易變形,產生對人體有害的物質,所以使用上有一定的局限。骨筷質感好,但容易變色,價格也比較昂貴。
到底哪種筷子實用健康呢?專業人士認為,竹筷、木筷等天然材料的筷子無毒無害,也很環保,最為實用。需要強調的是,應避免使用顏色亮麗的彩漆筷子,因為塗料中的重金屬鉛以及有機溶劑苯等物質具有致癌性,會嚴重危害人的健康,對抵抗力差的老人、小孩尤為不利。但是竹筷、木筷比較容易攜帶致病微生物,如細菌、病毒,所以應該注意保持清潔,經常消毒,定期更換。相比之下,竹筷物美價廉,易於定期更換,所以日常飲食首選竹筷。
專人專筷,倡導公筷
現實生活里,吃飯時幾雙或十幾雙筷子同時伸到一個盤子裡夾菜已是司空見慣的現象,很多人都忽視了它對健康的危害。據檢測,一雙不乾淨的筷子可能帶有幾萬甚至幾十萬個細菌和病毒。人一旦使用了這樣的筷子,就容易染上相關疾病,如肝炎、痢疾、傷寒、急性胃腸炎等。餐桌上很多人用筷子夾同一盤菜時,這些病原微生物就會通過筷子傳播,引起交叉感染。研究表明,我國將近一半人的體內存在導致胃病、消化性潰瘍的幽門螺旋桿菌。而這些細菌大多是通過家庭傳播的,筷子就是重要的傳播介質之一。很多人認為,一家人吃飯就應該輕鬆隨意,用不著使用公筷這麼繁瑣。但是病毒、細菌可不因為是一家人就不交叉感染了。恰恰相反,大多數感染性疾病患者都存在家庭聚集現象,也就是說感染給家人的幾率更高。
觸目驚心的事實警示我們,使用公匙公筷,做到專人專筷刻不容緩!很簡單,家庭中每個人使用材質、顏色、形狀、長度有所區別的筷子就可以了。
新買的筷子應徹底清洗
新買的筷子需要去除筷子在生產和運輸過程中積累的病毒和細菌,以及某些化學物質。可以先用自來水清洗乾淨,第二次再用洗潔精來洗,最後放到鍋里,沸水煮半小時就可以了。
注意竹筷子要仔細刮掉細刺。新筷子有異味的話可以用醋泡半小時或用茶水煮半小時。新買的筷子上面商標粘膠有時難以除掉,用電吹風機吹熱,就可慢慢掀下;還可以用打火機把商標膠貼略烤,讓膠水遇熱融化就能輕鬆掀下;掀壞的地方可用醫用酒精(高度白酒、風油精也可)塗到粘膠上用紙或布就能擦掉。
更重要的是平時清洗筷子要徹底。許多人洗筷子很「豪爽」,整把的筷子放在水龍頭下搓,之後往筷子盒裡一插就算洗好了。殊不知,這樣筷子上很容易滋生細菌,並隨食物進入人體。正確的洗法應該是:先把筷子表面沖淨,再用洗潔精仔細搓洗筷子,然後放入消毒碗櫃中消毒、烘乾,也可沖洗並瀝乾水後,再放進筷子盒。
筷子上極易殘留細菌、病毒,為此要定期消毒。筷子最好存放在通風乾燥的地方,以防黴菌污染。筷子盒應該選擇鏤空、底部不積水的,並做到經常清洗、消毒。
最好每3個月更換一次
筷子要經常更換。大家都知道,牙刷需要定期更換。然而在不少家庭中,一雙筷子使用兩三年是常有的事。筷子一旦用久了,表面就不再光滑,而且經常使用、搓洗也容易使筷子變粗糙,出現許多細小的凹槽、裂紋,非常容易使致病微生物殘留、孳生。因此,筷子最好像牙刷一樣,每3個月到半年就更換一次。
正確刷牙:牙膏你選對了嗎
刷牙可除去牙菌斑和食物殘渣,保持口腔衛生,對於齲齒和牙周病的預防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是口腔自我保健的主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