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傷春悲秋」,到了秋冬萬物蕭瑟的季節,氣溫驟降、枯葉飄零,很多人不知不覺變得情緒低落,成天唉聲嘆氣、憂慮擔心,生活興趣也大大減少了。
情緒的自我控制和調節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中醫認為,人體肺臟和秋天相對應,是表達憂愁、悲傷情志活動的主要器官。可以通過一些中醫的按摩保健手法,緩解季節對情緒帶來的影響。
內關穴
屬手厥陰心包經,位於前臂正中,腕橫紋上兩寸,橈側屈腕肌腱同掌長肌腱之間。當我們用力握拳時,這個地方會有一個比較明顯的凹陷。此穴位可以寧心安神、理氣止痛,對情緒調節有很好的作用,方法是用一隻手的拇指指尖按揉,以微有酸脹為度,每次可按摩2~3分鐘,每天3次。
足三里穴
大家熟知的足三里穴對改善情緒也很有效。該穴位於外膝眼下四橫指、脛骨邊緣,是足陽明胃經的主要穴位之一,是一個強壯身心的大穴。傳統中醫認為,按摩足三里有調節機體免疫力、增強抗病能力、調理脾胃、補中益氣、通經活絡、疏風化濕、扶正祛邪的作用。可用拇指指腹按揉,由輕到重,感覺力量深入到肌肉層,再由重到輕,如此重複10遍,每天按摩3次左右。
要想改善情緒,還可適量做一些有針對性的運動,比如輕輕敲打腰背部位,能升發人體陽氣;一些擴胸運動,也可以增強和改善肺功能。同時,在思想上也要給自己積極的暗示,給心情「化妝」,比如告訴自己,秋天是收穫的季節,一年的工作也取得了不少成績,內心也應該很充實、有成就感,儘量沖淡環境帶來的消極影響。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當歸八大好處 但過量服用當歸或會嗜睡
祖國醫學認為,當歸味甘而重,故專能補血,其氣輕而辛,故又能行血,補中有動,行中有補,為血中之要藥。因而,它既能補血,又能活血,既可通經,又能活絡。凡婦女月經不調,痛經,血虛閉經,面色萎黃,衰弱貧血,子宮出血,產後瘀血,例經(月經來潮時,出現口鼻流血)等婦女的常見病,都可以用當歸治療。當歸是中醫中的最常用藥多用於煲湯,特別對貧血患者是最好的。還能顯著促進機體造血功能,升高紅細胞、白細胞和血紅蛋白含量。
補血養血
當歸味甘而重,故專能補血,為補血第一藥,適用於心肝血虛證所致的面色蒼白或萎黃、倦怠乏力、唇甲淺淡無華、頭暈目眩、心悸失眠等症。當歸與熟地、白芍、川芎配伍,組成補血代表方——「四物湯」,有調經補血之功,尤其適於產後血虛的調治。
潤腸通便
中醫認為精血同源,血虛者津液也不足,腸液虧乏易致大便秘結。當歸可潤腸通便,常與麻仁、苦杏仁、大黃合用治療血虛便秘;與防風、川芎、芍藥、大黃、薄荷葉、麻黃等組成防風通聖散,可瀉熱通便。
調經活血
當歸氣輕而辛,故又能行血,既可通經調經,又能活絡止痛,尤其適合女性使用,特別適合月經不調、痛經、血虛閉經等病證,被古人稱為「婦科聖藥」。與桃仁、紅花、熟地黃、白芍、川芎配伍,組成婦科名方——桃紅四物湯,常用於經期提前、痛經。
對子宮平滑肌的作用
研究表明當歸揮髮油對兔、豚鼠、小鼠、大鼠、狗等動物未孕、早孕、晚孕、產後的離體子宮均有直接抑制作用,使節律性收縮逐漸變小至消失,呈弛緩狀態。並對抗垂體後葉素、組胺、腎上腺素及乙醯膽鹼等引起的子宮收縮。
抗癌作用
當歸可廣泛用於各種腫瘤,尤其是婦科腫瘤,以氣血停滯、瘀血凝聚者最宜。對血虛羸瘦的中晚期癌症或手術、放療、化療後正氣虛弱之患者,亦可選用當歸,以扶正抗癌。
抗老防老
當歸煎劑對小鼠學習記憶具有明顯的影響,用ㄚ迷宮法測定,當歸能改善三氯化鋁所致的痴呆,降低痴呆小鼠腦的過氧化酯質水準,和B型單胺氧化的活性,能治療老年痴呆症。
防治凍瘡
中醫認為凍瘡雖然病在皮膚上,其實多為素體陽氣不足,外寒侵襲,陽氣不伸,寒凝血淤而致。因此治療上常採用溫經散寒、活血化淤、消腫止痛。當歸生薑羊肉湯出自《傷寒雜病論》。方中當歸養血活血,生薑溫陽散寒,羊肉補虛生血,全方共濟養血活血、溫陽散寒之效。
免疫作用
當歸及其萃取物阿魏酸鈉和當歸多醣對單核-巨噬細胞系統有明顯的刺激作用,對免疫功能低下的機體也有免疫調解和恢復作用。當歸對健康人的淋巴細胞轉化也有促進作用。
當歸好處多,但當歸的禁忌也較多,服用要留意。可以吃當歸的人群很多,但是一定要適量服用,要不,很容易產生副作用。過量口服當歸煎劑、散劑偶有疲倦、嗜睡等反應,停藥後可消失。當歸揮髮油穴位注射可使病人出現發熱、頭痛、口乾、噁心等反應,可自行緩解。大劑量給藥,會導致血壓下降,劑量再加大則血壓驟降,呼吸停止。當歸乙醚提出物毒性較強,少量即可造成死亡。臨床使用當歸不可過量,服藥後也應注意有無不良反應。因而,最好按醫囑服用。
睡前按揉有助睡眠 常揉腹部有6大養生奇效
中醫認為,人體的腹部為「五臟六腑之宮城,陰陽氣血之發源」;脾胃為人體後天之本,胃所受納的水谷精微,能維持人體正常的生理功能。脾胃又是人體氣機升降的樞紐,只有升清降濁,方能氣化正常,健康長壽快樂。揉腹不但可防病,而且對許多慢性病如糖尿病、腎炎、高血壓、冠心病、肺心病等,都有輔助治療作用,所以揉腹是自我養生保健的最好方法之一。 現代醫學認為,揉腹可增加腹肌和腸平滑肌的血流量,增加胃腸內壁肌肉的張力及淋巴系統功能,使胃腸等臟器的分泌功能活躍,從而加強對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排泄,明顯地改善大小腸的蠕動功能,可起到排泄作用,防止和消除便秘,這對老年人尤其需要。
一、促進腸蠕動,消除便秘
揉腹可增加腹肌和腸平滑肌的血流量,增加胃腸內壁肌肉的張力及淋巴系統功能,從而加強對食物的消化、吸收,明顯地改善大小腸的蠕動功能,從而起到促進排便的作用,從而預防和消除便秘,對老年人尤其需要。
二、腹部按揉利於減肥
因為按揉腹部能刺激末梢神經,通過輕重快慢不同力度的按摩,使腹壁毛細血管暢通,促進脂肪消耗,收到滿意的減肥效果。
三、睡前按揉有助睡眠
揉腹有利於人體保持精神愉悅。睡覺前按揉腹部,有助於入睡,防止失眠。對於患有動脈硬化、高血壓、腦血管疾病的患者,按揉腹部能平熄肝火,使人心平氣和,血脈流通,起到輔助治療作用。
四、揉腹防疾病
每天早、中、晚飯後各揉腹l次,每次約揉5分鐘,可達到輔助治療潰瘍病的目的。因為胃潰瘍病的發生與胃酸分泌過多有關。經常揉腹,可促使前列腺素分泌增加,阻止胃酸過量分泌,防治潰瘍病。
五、慢性肝炎
每天早、晚堅持揉腹,則舒肝解郁、調理脾胃,可解除肝區隱痛、腹脹不適、食欲不振等。
六、手術後腸粘連
患者在傷口完全癒合後,進行自我腹部摩擦,可防手術後腸粘連的發生。一般應在每天早晨起床前、上午10點、下午3點鐘和每晚睡前各揉1次。揉腹能促使腸道蠕動,有利於局部組織對手術後滲出液吸收。
馬齒莧不僅充飢 還能療疾
馬齒莧,又叫長命草、地馬菜、安樂菜等。因其葉小而肥,有些像馬的牙齒,故名。它是馬齒莧科一年生草本植物。我國大部分地區均有分布。
中醫公布身體6個「救命」穴位 高血壓按摩橋弓穴
穴位按摩大家都不陌生,但很少有人能在生活中正確應用。MSN中文網「名醫講堂」日前邀請了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針灸科的湯立新教授,來告訴大家身體上哪些穴位是要穴,救急的時候該如何按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