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經常加班容易發胖?

  加班,上班族不可避免的一個現象。但是經常加班過度透支自己的腦力和體力,加班在給人們帶來精神壓力的同時,還會令身體發生一系列變化。近日美國一項最新研究成果顯示,女性如果工作時間太長,體重增加的可能性會劇增。

  目前澳大利亞成年人中有60%多的人體重超重或是患有肥胖症,對公共健康造成了嚴重威脅。為此,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衛生經濟學研究中心的學者選取了9276名年齡在45—50歲之間的女性為研究對象,其中有55%的女性在兩年內體重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增長。學者分析了就業狀況和女性工作時間長短對其體重造成的影響發現,每周工作時間超過35小時的女性體重最容易增加。每周工作時間超過49小時的女性更容易染上抽菸喝酒等惡習。

  研究者認為,工作時間過長,女性用來保養和健身的時間縮短,削減了烹飪、鍛煉和睡眠的時間,從而造成了她們的體重增加。

  此外,許多人在工作日疲於工作而忽視了健康飲食,這也是造成機體紊亂、甚至營養不良的原因。因此,工作日無論再忙都要吃健康食物。辦公室可以儲備一些補腦食品,如雞蛋、豆製品、動物腦髓、核桃、芝麻、桂圓、菠蘿、大蒜、紅糖都是很好的補腦食品,可以根據個人情況酌情食用。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秋乏纏繞辦公室白領 立秋如何養陰潤燥

  每到秋天就提不起勁來,特別是長期久坐的辦公室一族,經常會提不起神來工作。那麼,秋天為何會老覺得渾身疲乏呢?我要如何養陰潤燥解除秋乏呢?

  秋乏,源於體內陰陽失衡

  辦公室白領的秋乏一般表現為犯困、工作時注意力不集中、很容易走神,另外,就是睡覺睡得很沉,早上不願意起床去上班。

  之所以會出現秋乏,是因為人的神經系統對溫度很敏感,夏天時,天氣比較炎熱,人會處於一個興奮狀態。到了秋天,天氣轉涼,神經系統開始受到抑制,就會出現秋乏的情況。

  而從中醫角度解釋,秋乏是人體內陰陽失衡的表現。中醫認為,人要健康必須體內陰陽平衡。陰是指血液、陰液等;陽是指火氣等。

  而秋天氣候乾燥,會傷到人的津液,因此會造成人的陰液不足,陽熱旺盛,從而導致人體內陰陽失衡,便出現了身體乏力的狀況。

  立秋飲食宜祛暑滋陰

  立秋時節,晝夜溫差加大,在飲食上應堅持祛暑清熱,多食用一些滋陰潤肺的食物。醫學專家認為,秋季燥氣上升,易傷津液,因此,在飲食上應以滋陰潤肺為宜,可適當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蘿、乳品等柔潤食物,以益胃生津。另外,多吃豆類等食物,少吃油膩厚味之物。

  考慮到天氣還可能會依舊炎熱,白領們可通過多吃蔬菜、水果來降暑祛熱,還可及時補充體內維生素和礦物質,中和體內多餘的酸性代謝產物,起到清火解毒的作用。蔬菜應選擇新鮮汁多的,如:黃瓜、冬瓜、西紅柿、芹菜等。水果應食用養陰生津之品,如:葡萄、西瓜、梨、香蕉。另外需要提醒的是,立秋之後生食大量瓜類、水果容易引發胃、腸道疾患。因此,脾胃虛寒者注意不宜食用過多。

   推薦:西洋參、五指毛桃能養陰潤燥

  秋乏是陰液不足,陽熱旺盛所致,那麼解秋乏重在養陰潤燥。眼下正是「秋乏」肆虐的季節,要想在辦公室里不分心走神,記得多用西洋參片或羅漢果泡水喝。

  養生專家建議白領朋友們平時在辦公室的時候可以泡點西洋參片來喝。將西洋參切片,每次拿5-10g用開水沖泡來喝。此外還可以泡羅漢果水喝,每次用四分之一的羅漢果沖泡即可。

  若是想回家煲點湯水來養陰潤燥,則為您推薦一款無花果五指毛桃煲瘦肉。所需材料是無花果50g、五指毛桃50g、瘦肉半片,煲一個半小時即可。總而言之,秋天還是少吃肥膩辛辣的食物,多吃些清淡的東西。

  此外,平時在辦公室適當做些運動也是可以防秋乏的,像做些肢體的伸展運動,若是感到有點累,可起身走走望望遠處。

  還有就是可以搓搓自己的臉、頸,用手像梳子梳頭一樣撓撓自己的頭等,這些簡單易做的小動作同樣是防秋乏的小訣竅。

  早晚溫差漸大預防感冒

  立秋過後,再加上時而來襲的颱風影響,可以明顯感覺到現在的晝夜溫差逐漸變大。白天炙熱的氣溫到了晚上,就會開始變得清涼起來,因此,早晚溫差過大容易引起頻發感冒等。白領在衣著和居家休息方面,應更注意防止夜間著涼。

  一些白領習慣於在家赤膊睡覺,再加上空調溫度設定太低,夜晚睡眠時寒氣侵體,體質下降,誘發感冒、肩頸疼痛等疾病。專家表示,立秋過後,天氣將逐漸轉涼,提醒廣大白領在居家環境中不宜24小時空調全開,尤其是夜間,儘量少用空調。可趁早晚清涼時分勤開窗戶通風,流通空氣,保持室內空氣新鮮。

  另外,近來突發降雨天氣較多,白領出門當心淋雨,容易引起身體不適。提醒出門時最好隨身攜帶雨具,或備件衣物,以備不時之需。

  立秋時節宜養肺護肝

  立秋將至,初秋時節應重點養護哪些部位?預防哪些疾病?可選用何種方法來調理、養護身體呢?中醫專家認為,立秋過後,肺與秋季相應,而秋季乾燥,氣燥傷肺,容易產生疾病,因此需要潤燥、養陰、潤肺。而此時,肝臟、心臟及脾胃還處於衰弱階段,因此,立秋過後肺功能開始處於旺盛時期,因此要加強調養,使肺氣不要過偏,影響機體健康。

  專家指出,要適當多潤肺,多補充水分,少食辛辣、燒烤、油膩、傷胃的食物,相反,可多吃點果仁類的食物。起居還宜早起早臥,多呼吸新鮮空氣,多做深呼吸,以及時排出體內的有害物質。注意不做劇烈運動,不過度勞作,可適度慢跑,促進血液循環,增強體質。

  另外,在肺盛之時易影響到肝,而肝主情志,疏泄氣血,肝氣受制的秋天,人們容易出現情緒低落等表現,表現在生理方面則為容易引起氣血失調等疾病的發生,比如:內分泌紊亂等問題,像月經失調、心慌心悸、失眠問題等。當出現此類現象時,可通過養陰、柔肝、疏解等方法調理。

  當心「秋老虎」依舊傷人

  立秋是一年之中氣溫由升溫向降溫的轉折期,此後濕氣逐漸減弱,讓人難以忍受的「桑拿天」也會逐漸減少。但立秋並不是真正秋天的到來。炎夏的餘熱未消,處暑節氣也將在8月底接踵而來,「秋老虎」甚至還可能虎視眈眈,而天氣也逐漸轉向乾熱。特別是立秋過後,還可能再處於炎熱之中,而這種炎熱氣候有時候也可能要延續到九月,天氣才能真正涼爽起來。因此,立秋後應當心「秋老虎」,小心中暑。

  為預防中暑,白領最好要保證充足睡眠,注意補充水分,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不要長時間待在空調房裡,以免因室內外溫差過大引起「熱傷風」。外出時,記得隨身備好藿香正氣、人丹等防暑用品,同時做好防曬工作。

 

郭沫若的靜坐健身長壽法

  我國文壇巨匠郭沫若的身體素質並不強健,幼年時曾患過一場重病,青年時期東渡日本留學又患過傷寒,致使兩耳失聰。然而郭老卻享有87歲的高壽,其中的奧秘何在?一個重要原因在於他數十年如一日地堅持靜健身法,發揮了養生強身、延年益壽的重要作用。

  郭老的靜坐,最早要追溯到二十年代初期。1914年初,他東渡到日本,當年6月考上東京第一高等學校。由於用腦過度,在一高預料一年畢業後,他得了嚴重的神經衰弱症。心悸、乏力、睡眠不寧且夜多惡夢,一夜只能睡二、三個小時,昔日過目不忘的記憶力幾乎消失,往往讀書讀到第二行就忘了第一行,並感到頭昏不堪,筋疲力盡。當時的郭沫若非常苦惱、悲觀、消沉,難以自持。

  t到了1915年9月中旬,郭沫若在東京舊書店裡偶然買到一部《王文成公全集》(王文成公即明代大理學家王陽明)。讀到王陽明先生以「靜坐」法養病健身的故事後,他就開始試著學起來,每天清晨起床與晚上臨睡時各靜坐30分鐘,並且每日讀《王文成公全集》10頁。就這樣,不到半個月,奇蹟發生了,郭沫若的睡眠大有好轉,睡得香甜,夢也少了,胃口恢復如常,漸漸地竟連騎馬都不感到累了。「靜坐」在郭沫若身上產生了神奇的效果。郭沫若曾意味深長地說:「靜坐於修養上是真有功效,我很贊成朋友們靜坐。我們以靜坐為手段,不以靜坐為目的,是與進取主義不相違背的。」

  「靜坐」健身法使郭老的身體由弱變強。

    初學靜坐養生者還需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①靜坐以天朗氣清和月圓之際最好,暴風雷雨等天氣惡劣時則不宜。

  ②飯前飯後1小時之內不宜靜坐,以免妨礙消化或分散心神。

  ③靜坐前應先行洗漱,著寬鬆衣服,摘下手錶、眼鏡、飾物等,以便於氣血貫通。

  ④靜坐宜選潔淨和空氣流通之所,但不可讓風直接吹到身上,防止外感風寒;靜坐處宜安靜,無器材,怕干擾,且光線不宜過暗,太暗則容易昏沉,光線亦不可太強,太強則易於緊張,心神散亂;室溫過涼時,要將雙膝和後腦包裹暖和,即使在熱天靜坐,也不宜使膝蓋裸露。

  ⑤初習靜坐者大多無法雙盤,則以單盤為宜,單盤時需加坐墊,坐墊厚薄依身體狀況而定,總以舒適為原則,坐墊的軟硬程度以適中為好。

  ⑥初習靜坐不必勉強自己坐得太久,每次10分鐘、20分鐘即可,以後再逐漸延長。

  對於心神過於散亂,短時間內難以入靜的初學者,想要儘快進入相對靜止狀態,採用「外耳聲法」無疑是頗佳的選擇。此法是,靜坐時聆聽有規律的外界聲音,比如溪澗流水聲、山間瀑布聲、風吹鈴鐺聲、寺院梵唱聲等等。當你將心念專一在聲音上,能夠輕鬆、自在、安閒地保持在這一狀態時,漸漸會覺得聲音變得悠長、悅耳、輕微。堅持若干次靜坐後,你會在靜坐的某天某一時刻,於不知不覺中突然入於寂靜,一切聲音都聽不到了,甚至覺得自己的身體都不存在了,這正是儒家所說的「坐忘」,道家的「虛極靜篤」,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入靜。

  另一個方法是「鼻息法」,也叫「安般守意法」。其法是,靜坐時,注意鼻呼吸出入的氣,使意念與呼吸配合為一,即「心息相依」。此時注意數息、調息和聽息,吸氣進來細長慢,呼氣之時快短急,在調整呼吸的同時,要耳聽呼吸、脈搏和心跳,一路做下去,直至百息、千息方可。

  同時,人體氣機循於經絡,自有其運行規律,殊難為意念所控制,而且人在靜坐時,你越想守住什麼,便越守不住,徒增煩惱,只能使精神更趨緊張,有悖於靜坐的初衷,倒是老子的「無為無不為」,更契合靜坐養生的真諦。

港台明星流行中藥養生

明星藝人的工作壓力大,生活沒有規律,所以經常會出現這樣那樣的「毛病」。雖然藝人們的醫療保健條件非常好,但是一些明星還是有自己的養生保健小竅門。

張學良大笑養生法

張學良的養生經多種多樣,唯獨他的大笑養生令人永記難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