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歷來認為,養生就是養精氣神。如果你的面容神采較好,那麼很可能你的精氣神比較足。這是有一定的中醫理論依據的,如果在生活中,我們也都注意去關注自己的精氣神,在「精」「氣」「神」三方面做好養生保健。那麼神采奕奕的你就不遠了。
通常來說,精充、氣足、神全是人體健康的標誌。精虧、氣虛、神怯是疾病與衰老的先兆。因此,健康生活應保養好精氣神。古人云:「寡慾以養精,寡言以養氣,寡思以養神。」這「三寡」是養精氣神的根本。
1 少欲則養精 中醫認為:「欲多則損精。」縱慾不僅丟失過多的精力更損失更多的「精」力,與此同時也損及五臟之精。歷代醫家都主張,養生之道要以保養精氣為首務。清心寡欲是養生之道的一個重要方面。
2 少言則養氣 氣,是構成人體的最基本物質。它具有動而不息的特徵,維持並推動著人體的生命活動。養氣的基本要求是,少廢話。若一個人 經常喋喋不體地大喊大叫,則會使體內元氣不足,外邪乘虛而入,導致疾病。
3 少思則養神 寡思,即讓人不要胡思亂想,以免用腦過度,影響大腦皮層的生理活動。中醫認為:「善攝生者,不勞神,不苦形。神形既安,禍患何由而至?」思慮過度,則使人氣機鬱結不行,引起種種疾病。
精氣神與臟腑的功能活動也密切相關,同盛同衰。精氣是通過臟腑氣化功能而產生的,飲食、水、氧氣攝入人體,經過臟腑的氣化,就可變成人體所需要的水谷精微,進一步化生精氣,精氣充盛,則體質強壯,健康無病。另一方面,各臟腑在發揮其功能的時候,也要消耗精氣,故精氣充盛,各臟腑功能旺盛,表現於外的神氣亦充沛。
中醫養生和保健的很多種的措施往往都是是通過臟腑的調養。讓臟腑功能活動能力增強,升降出入運動協調,水谷精氣不斷化生,代謝後的濁氣及時轉化為糟粕排出體外。新陳代謝旺盛,就能積精聚氣全神,使人體處於最佳的健康狀態。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即使在室內也應時時緩步
《老老恆言》云:坐久則絡脈滯,居常無所事,即於室內,時時緩步。盤旋數十匝,使筋骸活動,絡脈乃得流通。習之既久,步可漸至千百,兼增足力。步主筋,步則筋舒而四肢健,懶步則筋攣,筋攣日益加懶,偶展數武,便苦氣乏,難免久坐傷肉之弊。
欲步先起立,振衣定息,以立功諸法,徐徐行一度。然後從容展步,則精神足力,倍加爽健。
一張一弛,文武之道。久視傷血,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中國有句古話:「流水不腐、戶樞不蠹。」人也如此,經常運動可以使人精力充沛,代謝正常,健康長壽。老人沒有太多的事情要做,但也不能總坐在屋子裡不動,坐久了會導致絡脈阻滯,所以即使在室內,也應時時在屋子裡緩步走上數十圈,讓筋脈、骨骸活動活動,絡脈就通暢了。經常走動,越走越多,由開始的數十圈漸漸增至上百圈,甚至上千圈,腳力就增加了。緩步可以使筋脈舒展,四肢強健,長期不動筋脈就會攣縮,越攣縮越不願意動,出現惡性循環。偶爾活動一下,就會感到氣短,這樣難免會出現久坐傷肉之弊。
在室內散步,也應先做準備活動:站起來,整理好衣服,調整好呼吸,用導引術中站立功的方法做一些準備工作,如活動一下腰背、腳踝等,然後再從容邁步,慢慢開始,越走精神會越好,足下越有力,人會感到非常爽健。
散步,即徒步行走,是非常好的一項運動,是最簡單、最經濟的健身養生方法。《內經》講「廣步於庭」,就是指較長時間的走路鍛煉。唐代醫家孫思邈在《千金翼方》裡說:「雞鳴即起,徐徐散步於庭院之間,行三里二里,及三百二百步為佳。」北京人愛遛早,天亮即起,提籠架鳥,迎著晨曦走個三里五里(註:一里相當於500米),既練了筋骨,又煥發了精神。歐洲人講究「早走步」,亦是同樣的道理。清晨散步,提神醒腦;飯後散步,有助消化;閒暇散步,可以養神;睡前散步,有助睡眠。
現代醫學認為,散步是一種有氧運動,具有調整新陳代謝、增強器官內臟功能、防治心腦血管病和肥胖、緩和神經肌肉緊張、改善健康狀況等功效。散步對多種疾病有輔助治療作用,如動脈硬化、頸椎病、腰腿痛、骨質疏鬆、三高症、便秘、免疫力低下、神經衰弱、抑鬱症等等。隨著醫學的發展,散步在醫療領域中的價值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每年的9月29日被定為「世界散步日」,在這一天,世界上許多不同國家的追求健康的人們都會湧上街頭,用散步大巡遊來慶賀這個節日。
不少老年人沒事時往往願意坐著看看電視,或坐在沙發里打盹。要知道,生命在於運動。哈爾濱師範大學體育系曾作過一個「哈爾濱市老年體育鍛煉自我評價及分析」的報告,結論是:①參加體育鍛煉對老年人的感知覺、情感與意志、記憶力、注意力等都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並且能夠向著有利於身心健康方向轉變。②老年人參加體育鍛煉,不論選擇哪個項目都能達到增進身心健康的目的,而與參加的運動項目關係不大。③老年人參加體育鍛煉,要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有相應的運動負荷量,才能達到健身的目的。由此可見,運動對於老年人是何等重要。
對老年人而言,如因天氣或其他原因不宜室外散步時,在室內散步也是很好的選擇。散步前,先做一下準備活動,然後開始散步,運動量宜由小漸大。堅持走下去,就會體會到散步帶給你的健康,帶給你的快樂。
推薦閱讀:
你「走路」走對了嗎?
提起散步,也許很多人會說,不就是走走路嗎?其實不然,散步也有許多「學問」,特別是對有慢性病和體質虛弱的老年人來說,散步更是有「講究」。
中午散步20分鐘最易得到放鬆
據英國《每日郵報》近日報道,英國布里斯托爾大學的研究者對大學教職工、基金管理公司員工和IT員工進行了調查,結果,研究者發現,中午鍛煉和飲茶的人,下午工作壓力更小。
老年人洗浴不宜過頻
《老老恆言》云:浴必開發毛孔,遍及於體,如屢屢開發之,令人耗真氣。諺云:多梳頭,少洗浴。盛夏亦須隔三四日,方可具浴,浴後陽氣上騰,必洗面以宣暢其氣,進飲食,眠少頃而起,至浴時易冒風邪,必於密室。
《記·內則》云:五日則燂湯請浴。蓋浴水不可太熱,溫涼須適於體,故必燂湯。或浴久湯冷,另以大壺貯熱者,置於浴盆旁,徐徐添入,使通體暢快而後已。《雲笈七籤》曰:夜臥時,常以兩手揩摩身體,名曰干浴。
《老老恆言》說:古人講,老人應多梳頭、少洗浴。為什麼要少洗浴呢?古人認為洗浴會使全身的毛孔打開,如果洗浴過於頻繁,毛孔經常張開,容易耗傷人體的真氣。老年人即使在夏天也宜三四天洗一次。洗浴後,陽氣上升,一定要洗臉以宣暢上升的陽氣,再進少許食物,然後小睡一會兒。由於洗浴的時候容易受風,所以浴室應透氣但沒有風。
《禮記·內則》提出每隔5天洗浴一次,而且浴水不要太熱,溫度以身體感覺舒適為宜。如果洗浴時間過長,浴水涼了,可以另外用大壺貯存熱水,放在浴盆旁邊慢慢往浴盆里加熱水,直到身體感到暢快為止。
晚上躺在床上,可作干浴,最好先將雙手搓熱,從上而下用手摩擦周身的皮膚,可以給人一種溫暖舒適的感覺。持之以恆,周身氣血暢通,舒筋活血,對身體健康十分有好處。
老年人洗浴不宜過頻是有科學依據的。人到老年,皮脂腺分泌較年輕時明顯減少,皮膚乾燥。如果洗浴過多,尤其是使用香皂、浴液等,會使皮膚愈發乾燥,引起皮膚瘙癢。因此,老年人應適當減少洗浴次數,不要使用鹼性太大的肥皂,應選用滋潤細膩的乳液,洗浴後周身塗抹一些護膚品。
另外,干浴也是一種很好的方法,建議老人一試。
中醫養生:早動午休晚放鬆延年益壽不用愁
中醫認為,思慮是神的一種功能,少思則神和,多思則神傷。養生既有規律可循,又要有所側重。一天之中,早上重在「動」,中午重在「休」,晚上重在「松」。每天做好這三個字,延年益壽不用愁。
跟著李時珍學養生 藥膳養生是其精華所在
李時珍的養生學說博大精深,藥膳養生是其精華所在。藥膳,簡而言之就是把食物與藥物按一定的比例搭配在一起,經過烹飪加工製成的一種具有食療作用的色香味俱全的特殊菜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