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拔火罐治病,是我國民間流傳很久的一種獨特的治病方法,拔火罐與針灸、刮痧等一樣,屬於中醫外治,其實,是一種物理療法,且是物理療法中最優秀的療法之一。它屬於充血療法,利用物理刺激和負壓造成充血現象,從而產生治療作用,中國人稱它為瘀血療法。
由於這種方法操作簡單、方便易行,且效果明顯,所以在民間歷代沿襲,至今不衰,連一些外國人也頗感興趣。拔火罐不像針灸那樣對穴位定位要求十分準確,是一種簡單有效的治療手段,但在使用時要視病情而定,不是所有病都適用它。
拔火罐,弄清病因再下手
有肺部慢性病的人會導致肺泡破裂
有肺部基礎病的患者,如慢阻肺、肺結核、肺膿腫、支氣管擴張等,不適用拔火罐。肺部有炎症時,經常會伴隨肺泡的損傷或肺部有體液瀦留。如果用拔火罐進行治療,會使胸腔內壓力發生急劇變化,導致肺表面肺大泡破裂,從而發生自發性氣胸。
拔火罐後洗澡容易著涼
拔火罐後不宜洗澡,很多愛在浴池洗澡的人常說「火罐和洗澡,一個也不少」。確實,溫熱的澡水和溫熱的火罐,洗完再拔,拔完再洗,想想都舒服。可是這順序還真要注意,可以洗完澡後拔火罐,但是絕對不能在拔罐之後馬上洗澡。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四種常用的拔火罐的方法
中醫解說各種拔罐的運用方法中醫拔罐,有著悠久的歷史,同時也為我國中醫學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病治癒了好多人身上的疑難雜症。下面是中醫專家介紹的常用的拔火罐的方法。
1、單罐:用於病變範圍較小或壓痛點。可按病變的或壓痛的範圍大小,選用適當口徑的火罐。如胃病在中脘穴拔罐;岡上肌肌腱炎在肩髃穴拔罐等。
2、多罐:用於病變範圍比較廣泛的疾病。可按病變部位的解剖形態等情況,酌量吸拔數個乃至拾數個。如某一肌束勞損時可按肌束的位置成行排列吸拔多個火罐,稱為「排罐法」。治療某些內臟或器官的淤血時,可按臟器的解剖部位的範圍在相應的體表部位縱橫並列吸拔幾個罐子。
3、閃罐:罐子拔上後,立即起下,反覆吸拔多次,至皮膚潮紅為止。多用於局部皮膚麻木或機能減退的虛證病例。
4、留罐:拔罐後,留置一定的時間,一般留置5-15分鐘。罐大吸拔力強的應適當減少留罐時間,夏季及肌膚薄處,留罐時間也不宜過長,以免損傷皮膚。
溫馨提示: 走罐,一般用於面積較大,肌肉豐富的部位,如腰背、大腿等部,須選口徑較大的罐子,罐口要求平滑,最好用玻璃罐。
拔火罐治療腰肌勞損的操作方法介紹
骨科醫學認為拔罐可以溫經散寒,活血通絡,舒筋止痛。現代醫學認為,由於罐內負壓對局部具有機械的吸引作用,可使局部組織充血,甚至瘀血毛細血管破裂,引起血管溶血現象,出現罐斑等,對機體起著良性刺激作用。
拔罐療法適應治療慢性扭挫傷,肌筋膜綜合徵,慢性頸肩腰腿痛等。這種拔罐療法也適合腰肌勞損,下面介紹一下操作方法:
(1)根據疼痛選擇皮下組織豐富,肌肉多和毛髮較少處,按疼痛部位拔罐,如腰痛在腰部拔,或按經穴拔罐,也可按神經節段拔罐。
(2)病人取舒適體位,使肌肉放鬆,暴露治療部位。
(3)注意拔罐時的感覺,如局部有發熱,發酸,冷氣外出,溫暖舒適感覺,為正常現象。若有燒灼感或疼痛時,應及時將罐取下,以免燙傷。病人如感覺吸力不足時,可重新拔罐。
(4)治療完畢起罐時一手持罐,一手擠壓皮膚,使罐口與皮膚間形成小的空隙,讓空氣緩慢進入罐內,罐即自行脫落。然後用紗布輕拭去罐斑處的水珠,並讓病人休息15分鐘。
(5)拔罐部位不要選皮膚細嫩,血管淺顯,骨性突出,以及心前區。治療過程中,注意病人反應。如有頭暈、面色蒼白、脈搏弱而快時,應立即起罐,讓病人休息,並請醫生處理為好。
拔罐療法適合腰肌勞損,但是也要適當的使用,最好是在醫生的指導下完成,以免發生不必要的危險。
簡介四種拔罐常用方法
也有稱絮刺法。拔罐前,先在穴區用消毒三校針或皮膚針點刺或叩刺,然後撥罐留罐10~15分鐘。去罐後,拭去血跡。本法適用於各種扭挫傷及疼痛固定的肌肉疾病。
拔火罐廣受青睞 如何科學拔火罐
起罐後,皮膚局部如出現潮紅、瘙癢,不可亂抓,經幾小時或數日後就可消散。如果出現水泡、水珠、出血點、淤血等,均屬正常治療反應。水泡輕者只需防止擦破,待其自然吸收即可,水泡較大時,可在水泡根部用消毒針刺破放水,敷以消毒紗布以防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