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上將在醒覺狀態下出汗,稱為「自汗」;將睡眠中出汗稱之為「盜汗」。盜汗是中醫的一個病證名,是以入睡後汗出異常,醒後汗泄即止為特徵的一種病徵。「盜」有偷盜的意思,古代醫家用盜賊每天在夜裡鬼祟活動,來形容該病證具有每當人們入睡、或剛一閉眼而將入睡之時,汗液象盜賊一樣偷偷的泄出來。
盜汗的病人,有的一入睡即盜汗出,有的入睡至半夜後盜汗出,有的剛閉上眼睛一會兒即盜汗出。出的汗量,相差懸殊很大。根據盜汗病人的臨床表現,可分為輕型、中型和重型三種。
輕型盜汗的病人,多數在入睡已深,或在清晨5時許或在醒覺前1~2小時時汗液易出,汗出量較少,僅在醒後覺得全身或身體某些部位稍有汗濕,醒後則無汗液再度泄出。一般不伴有不舒適的感覺。
中型盜汗的病人,多數入睡後不久汗液即可泄出,甚則可使睡裝濕透,醒後汗即止,揩拭身上的汗液後,再入睡即不再出汗。這種類型的盜汗,病人常有烘熱感,熱作汗出,醒覺後有時出現口乾咽燥的感覺。
重型盜汗的病人,汗液極易泄出。入睡後不久或剛閉上眼即將入睡時,即有汗夜大量湧出,汗出後即可驚醒,醒後汗液即可霎時收斂。再入睡可再次汗出。出汗量大,汗液常帶有淡鹹味,或汗出同時混有汗臭。汗出甚者可使被褥浸濕,一夜非數次替換睡裝則無法安睡,有個別重證病人能使被褥濕透,被褥較薄或用蓆子時,汗液可在床板上印出汗跡。這些病人常伴有明顯的烘熱感,心情也表現的煩燥,汗後口乾舌燥,喜歡涼水。平時可伴有低熱或潮熱,五心煩熱,顴紅,頭暈,消瘦,疲乏不堪,尿色深,尿量少,大便乾燥。
輕型與中型盜汗,對身體損傷不會太大,但重型盜汗病人,時間久了常會使病情惡化,向「脫症」發展,嚴重威脅著患者的健康與生命安全。
怎樣區分生理性和病理性盜汗?
盜汗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尤其是小孩生理性盜汗的發生率很高,有時弄得家長非常緊張,這就需要掌握如何區分生理性和病理性盜汗。
(1)生理性盜汗:小兒時期,皮膚十分幼嫩,所含水分較多,毛細血管豐富,新陳代謝旺盛,植物神經調節功能尚不健全,活動時容易出汗。若小兒在入睡前活動過多,機體內的各臟器功能代謝活躍,可使機體產熱增加,在睡眠時,皮膚血管擴張,汗腺分泌增多,大汗淋漓,以利於散熱。其次,睡前進食可使胃腸蠕動增強,胃液分泌增多,汗腺的分泌也隨之增加,這可造成小兒入睡後出汗較多,尤其在入睡最初2小時之內。此外,若室內溫度過高,或被子蓋的過厚,或使用電熱毯時,均可引起睡眠時出大汗。
(二)病理性盜汗:有些小兒入睡後,出汗以上半夜為主,這往往是血鈣偏低引起的。低鈣容易使交感神經興奮性增強,好比打開了汗腺的「水龍頭」,這種情況在佝僂病患兒中尤其多見。但盜汗並非是佝僂病特有的表現,應根據小兒的餵養情況,室外活動情況等進行綜合分析,還要查血鈣、血磷及腕骨X線攝片等,以確定小兒是否有活動性佝僂病。
結核病患兒的盜汗以整夜出汗為特點。除此還有,面色潮紅、低熱消瘦,食欲不振,情緒發生改變等症狀。檢查血沉,抗結核抗體、胸片等,常可發現異常。有一點要注意,詳細查頸部有無淋巴結腫大,這對小兒結核病的診斷極有價值。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出現盜汗 中醫幫忙
二十來歲的小媛在一場急性胃腸炎病後,每日夜間驚醒時,發現自己的頸脖處、後背睡衣濕透,用手一摸全是汗液。剛開始她以為是屋內暖氣溫度過高、被子又厚的緣故,後來換成了薄被後症狀仍然沒有減輕,白天上班時也頭昏乏力。在一次閒聊時同事告訴她這是不正常的,得去看醫生。於是小媛來到內科診室,醫師在仔細望聞問切後,告訴小媛,她患的是「盜汗」症,是由於陰虛內熱而引起的。隨即給小媛開了7服中藥,一個星期後,小媛複診,已經基本痊癒了。
盜汗屬「汗症」,以「入睡後汗出異常,醒後汗泄停止」為特徵。盜汗的病人,有的一入睡即汗出,有的入睡至半夜後汗出,有的剛閉上眼睛一會兒即汗出。根據盜汗病人的臨床表現,可分為輕型、中型和重型三種。輕型盜汗的病人,多數在入睡已深,或在清晨5時許或在醒覺前1~2小時汗液易出,汗出量較少,僅在醒後覺得全身或身體某些部位稍有汗濕,醒後則無汗液再度泄出。一般不伴有不舒適的感覺。中型盜汗的病人,多數人入睡後不久汗出,甚則可使睡衣濕透,醒後汗即止,揩拭身上的汗液後,再入睡即不再出汗。這種類型的盜汗,病人常有烘熱感,熱作汗出,醒後有時出現口乾咽燥的感覺。重型盜汗的病人,汗液極易泄出。入睡後不久或剛閉上眼即將入睡時,即有大量汗液,汗出後即可驚醒,醒後汗液即可霎時收斂,再入睡可再次汗出。這些病人常伴有明顯的烘熱感,心情煩躁,長期汗出會出現口乾舌燥,平時可伴有低熱或潮熱,五心煩熱、顴紅、頭暈、消瘦、疲乏、尿色深、尿量少、大便乾燥等一系列陰虛症狀。
秋冬季盜汗較為常見,排除病理性疾病外,盜汗多為陰虛所致。中醫認為「汗為心液」,若盜汗長期不止,陰津耗傷十分嚴重,應積極治療。同時應注意自我養護,在飲食上多吃些滋陰補益的食物,可多吃鴨肉,鴨肉性平,味甘咸,能滋陰養胃。《隨息居飲食譜》稱它能「滋五臟之陰,清虛勞之熱,養胃生津」。鴨是最理想的清補之物,陰虛體質宜食之。枸杞子性平,味甘,有滋補肝腎、益精明目之功,尤其對肝腎陰虛的腰膝酸軟、頭暈目眩、視物昏花、耳鳴耳聾,或是肺陰虛的結核病盜汗等,堪稱佳品。銀耳性平,味甘淡,有滋陰養胃、生津潤燥的作用;銀耳含有豐富的膠質、多種維生素、17種胺基酸、銀耳多糖和蛋白質等營養物質,也是最常用的清補食品,尤其是對肺陰虛和胃陰虛者,最為適宜。多吃新鮮水果蔬菜,如梨有生津、潤燥、清熱的作用,對肺陰虛或熱病後陰傷者最宜。此外,陰虛體質還宜服食山藥、蜂蜜、甘蔗、百合等。
治療自汗、盜汗小驗方
治療自汗、盜汗小驗方,包括小麥止汗飲,烏梅大棗湯。
小麥止汗飲
製法:浮小麥50克,五味子10克(中藥店有售)。用涼水淘淨後浸泡半日,加水500毫升,慢火煮開半小時以上,最後濃煎約100毫升。
服法:稍加冰糖調味,每日口服2次,每次50毫升。
功效:養陰固表。用於因陰虛體弱引起的盜汗、自汗,入夜加重、汗出涔涔,氣短神疲、面色無華等症。
烏梅大棗湯
製法:烏梅10克,生黃芪20克,大棗10克,用涼水洗淨浸泡半日,武火燒開,文火慢煮約半小時以上,最後濃煎約100毫升。
服法:每日分2~3次口服。
功效:益氣固表。用於因肺、脾氣虛引起的自汗、盜汗,少氣懶言、蒼白乏力等。
專家提示
患者每餐飲食口味不可太清淡,以補充足夠的鹽分。
治療盜汗的食療方法
盜汗是一種臨床常見的症狀,尤其是久患各種慢性病、體質虛弱之人更為多見。中醫認為,盜汗多由於氣陰兩虛,不能收斂固攝汗液而引起,若盜汗日久不愈,則更加耗傷氣陰而危害身體健康。
牡蠣散治盜汗泄精
〖方源〗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之八治雜病》:治諸虛不足, 及新病暴虛,津液不固,體常自汗,夜臥即甚,久而不止,羸瘠枯瘦,心忪驚惕,短氣煩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