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最適合陽虛、氣虛人群

艾灸最適合陽虛、氣虛人群

中醫養生保健的一種方法,最適合陽虛、氣虛體質人群,另外,艾灸前、中、後都有需要注意的事項,

和其他中醫療法一樣,艾灸也有其適應症,並不是所有人都可以隨便施灸。中醫認為,艾灸本身就是補益陽氣的,適合體質陽虛、氣虛的人做。如果體質不對,亂灸很容易出問題。不適合艾灸人群如果使用艾灸可能會出現渾身燥熱,滿面潮紅等症狀。因此在家做艾灸時,最好先請中醫辨證一下自己的體質,在中醫的指導下施灸。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中醫艾灸治療宮寒

中醫艾灸治療宮寒

宮寒是女性的天敵,會導致例如月經周期延後,月經量少且色黑,有血塊,甚至月經停閉不行,月經前或經期小腹疼痛,白帶清稀量多等症狀,嚴重的可造成不孕,或妊娠後胎兒發育遲緩等等。中醫艾灸能治療宮寒,主要有以下幾個穴位:

關元穴

關元穴在肚臍下三寸艾灸關元穴可增強人體陽氣,補虛益損。對陽氣不足,身體虛弱怕冷等症狀比較有效,具有培元固本、補益下焦的作用。

命門穴

命門穴在第二腰椎與第三腰椎棘突之間,同時還要加上兩側距離背部中線3厘米的腎俞穴。艾灸命門穴可強腎固本,治療女性虛寒性月經不調、習慣性流產等。

神闕穴

神闕穴位於肚臍,是人體任脈上的要穴。當人體氣血陰陽失調而發生疾病,通過刺激或施藥於神闕穴,有調整陰陽平衡的功能。

氣海穴

該穴位於人體下腹部,直線連結肚臍與恥骨上方,將其分為十等分,從肚臍3/10的位置。灸此穴對月經不調、崩漏、不孕有防治作用。

艾灸後的不同反應 代表不同疾病

艾灸後的不同反應 代表不同疾病

1、發燒

此種症狀一般發生在初次艾灸者身上,沒有關係,多喝水,可以在督脈和膀胱經利用艾灸刮痧杯刮痧都會退熱,降火氣。

2、拉稀

有些人出現拉稀,頻繁拉稀,而且拉屎極臭,這也是一種排病氣的反應。有這種反應的,一般胃腸道有問題,或者應該注意有腫瘤發生。

3、小便多

有些人艾灸後排尿特別多,這也是從尿道排出毒素的一種表現,此時應該多喝水,不用擔心,這些現象都會慢慢消失,一般灸後尿頻的,多是提示腎臟和泌尿系統不是很好,女性提示婦科會有問題。

4、 出汗

是皮膚排毒的一種體現,就是在艾灸的時候,感覺出汗,灸後出汗,這種現象有可能會持續幾天或更久。

5、出紅疹

當有的人出汗一個階段後,會開始出紅疹、硬疙瘩,這也是排毒的一種表現;一般繼續艾灸,紅疹會慢慢消下去,硬疙瘩,可以邊艾灸邊按摩,也會慢慢消失,這也是屬於皮膚排毒的一種現象。

6、原有的慢性病會反覆

當艾灸後,元氣聚集到臟腑的時候,病邪往往會自己找出路,這些出路不一定是我們設計好的,而是病邪自己習慣的路徑;可是疾病的排出是不以我們的意志為轉移,它會自己尋找出路。

7、上火

艾灸的上火現象,很多人艾灸後會出現口乾舌燥,這也是艾灸的一種反應,這種現象表明陰陽正在調整,陽不勝陰,這時要多喝白開水。此時患者會覺得喉嚨異常干痛,這是病邪(寒邪)逐漸外發時的必然症狀(病邪被驅趕到哪裡,哪裡就會出現西醫所謂的炎症,此時許多中醫專家都會任認為灸過火了,會立即停止治療,使得功虧一簣)。

8、 失眠

艾灸後常常會有失眠的症狀,如果出現初次艾灸後失眠,也是一種反應,此時的失眠,多很疲乏無力,或嗜睡。但經過一段時間的艾灸後,這時如果睡眠很少,但不會出現疲乏無力的現象,反而因為艾灸,而顯得精力充沛。此時,不要因為睡眠時間的不足而煩惱,也不要刻意用安眠藥來湊夠睡眠的時間,主要看你自己的精力是否充足,灸中脘還會很快改善脾的功能。

常用艾灸臍法

神闕隔姜灸。把薑片上穿刺數孔,覆蓋於臍上,點燃艾炷在薑片中啄灸,以感溫熱且舒適為度。每次灸15~20分鐘,隔日1次,每月灸10次,冬至開始灸最好。

艾灸的最佳時間

艾灸最好就是三伏天的中午,因為艾灸是熱的,在最熱的時候做艾灸,能達到最好的效果,所謂冬病夏治,就是這樣的。但是做艾灸不管什麼時候,都是有效的。最好要長期堅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