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艾灸臍兩法
第一法:艾炷直接灸。將燃燒的艾炷直接懸在臍中上方(1厘米左右)施灸,以覺得有溫熱感為度。每次灸15~30分鐘,每日1次,連灸10次為1療程。全年可不定時灸3~5個療程,秋冬季施灸效果更佳。因體質素虛而出現的胃腸功能紊亂、神經衰弱等疾病用此法防治效果較好。
第二法:神闕隔姜灸。把薑片上穿刺數孔,覆蓋於臍上,點燃艾炷在薑片中啄灸,以感溫熱且舒適為度。每次灸15~20分鐘,隔日1次,每月灸10次,冬至開始灸最好。此法對寒邪引起的消化不良、腹痛諸症有預防作用。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艾灸後的不同反應 代表不同疾病
艾灸後的不同反應 代表不同疾病
1、發燒
此種症狀一般發生在初次艾灸者身上,沒有關係,多喝水,可以在督脈和膀胱經利用艾灸刮痧杯刮痧都會退熱,降火氣。
2、拉稀
有些人出現拉稀,頻繁拉稀,而且拉屎極臭,這也是一種排病氣的反應。有這種反應的,一般胃腸道有問題,或者應該注意有腫瘤發生。
3、小便多
有些人艾灸後排尿特別多,這也是從尿道排出毒素的一種表現,此時應該多喝水,不用擔心,這些現象都會慢慢消失,一般灸後尿頻的,多是提示腎臟和泌尿系統不是很好,女性提示婦科會有問題。
4、 出汗
是皮膚排毒的一種體現,就是在艾灸的時候,感覺出汗,灸後出汗,這種現象有可能會持續幾天或更久。
5、出紅疹
當有的人出汗一個階段後,會開始出紅疹、硬疙瘩,這也是排毒的一種表現;一般繼續艾灸,紅疹會慢慢消下去,硬疙瘩,可以邊艾灸邊按摩,也會慢慢消失,這也是屬於皮膚排毒的一種現象。
6、原有的慢性病會反覆
當艾灸後,元氣聚集到臟腑的時候,病邪往往會自己找出路,這些出路不一定是我們設計好的,而是病邪自己習慣的路徑;可是疾病的排出是不以我們的意志為轉移,它會自己尋找出路。
7、上火
艾灸的上火現象,很多人艾灸後會出現口乾舌燥,這也是艾灸的一種反應,這種現象表明陰陽正在調整,陽不勝陰,這時要多喝白開水。此時患者會覺得喉嚨異常干痛,這是病邪(寒邪)逐漸外發時的必然症狀(病邪被驅趕到哪裡,哪裡就會出現西醫所謂的炎症,此時許多中醫專家都會任認為灸過火了,會立即停止治療,使得功虧一簣)。
8、 失眠
艾灸後常常會有失眠的症狀,如果出現初次艾灸後失眠,也是一種反應,此時的失眠,多很疲乏無力,或嗜睡。但經過一段時間的艾灸後,這時如果睡眠很少,但不會出現疲乏無力的現象,反而因為艾灸,而顯得精力充沛。此時,不要因為睡眠時間的不足而煩惱,也不要刻意用安眠藥來湊夠睡眠的時間,主要看你自己的精力是否充足,灸中脘還會很快改善脾的功能。
女性經期能否針灸
女性經期能否針灸
經期由於大量經血的排出,有關臟腑、經脈的氣血相對不足,對外界環境的適應力下降,對外來刺激的抵抗力減弱。針刺出的麻、脹、酸、重、疼痛、遊走的綜合感覺,使她們難以適應,從而引起精神緊張、情緒不穩,打破月經生理現象內在平衡與正常規律,導致月經紊亂。因此,是否可針刺要辨證分析。
中醫表示,經期針灸一定要注意選擇,如果身體疾病不是很痛苦,就先不要進行針灸治療,經期過去再針灸,如果是非常痛苦的疾病,由專業醫生指定是否針灸,可以的話針灸。
艾灸的最佳時間
艾灸最好就是三伏天的中午,因為艾灸是熱的,在最熱的時候做艾灸,能達到最好的效果,所謂冬病夏治,就是這樣的。但是做艾灸不管什麼時候,都是有效的。最好要長期堅持做。
艾灸後注意事項
一般艾灸後,要避免著涼,秋冬季待穿戴整齊後,頭上和身上的汗出去後,再出門。春夏灸後,也要注意保暖。施灸的當天不要洗澡,以免染上風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