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眾心理讓人失去創造力


  美國心理學家所羅門·阿希曾設計過一個實驗:他請了幾個大學生自願做他的實驗對象。還有其他5個人是事先串通好了的假試者,即我們俗俗稱的「托兒」。 

    阿希要大家做一個非常容易的判斷———比較線段的長度。他拿出一張畫有一條豎線的卡片,然後比較這條線和另一張卡片上的3條線中的哪一條線一樣長。判斷共進行了18次。但在兩次正常判斷之後,5個假試者故意異口同聲地說出一個錯誤答案。 

    結果,有76%的人至少做了一次從眾的判斷。當然,還有24%的人一直沒有從眾,他們按照自己的正確判斷來回答。 

    這就是所謂「從眾心理」。生活中,要使一個人相信並堅持自己的判斷不容易,因為每個人內心深處都沒有足夠的安全感,所以我們要尋求認同,可是,如果過分求同,就可能使我們失去創造力。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職場中的6種「植物人」


  每個公司都有自己的企業文化,不論你是否喜歡這些文化,它都是客觀存在的。特別是新員工,一定要留意公司的企業文化,積極地適應它。反之,就會與其他人格格不入,甚至難以立足。 

  「頂心杉」 

  有些新人自視甚高,經常頂撞上司,令上司不勝其煩。 

  其實這種不注意與上司搞好關係的做法,吃虧的只能是自己。上司既是你工作的直接安排者,也是你工作成績的直接考評者,你即使做好了自己的工作,也不要得罪上司。當然,搞好與上司的關係不是讓你去溜須拍馬、阿諛奉承(這樣又會讓上司瞧不起),而是要注意經常與上級溝通,了解上級安排工作的意圖,一起討論一些問題的解決方案。讓上司重視你而不是害怕你,喜歡你而非厭惡你。 
 
  「向日葵」 

  一味取悅上司,隨著上司轉,不顧別人的感受。一個真正稱職的員工應該對本職工作內存在的問題向上級提出建議,而不應該只是附和上司的決定。特別是當上司的決定有違公司和大多數員工利益時,即使不表示反對,也不應該明言支持,附和上司雖然暫時取悅了少數人,卻會失去大多數人的支持,最終難以立足。 

  「含羞草」 

  已經確定下來的事情,一遇阻滯便輕易變更,讓協助你的同事無所適從。其實,做事小心謹慎是應該的,但同樣需要臨危不懼,立場堅定,你作出的承諾,如果無法兌現,會在大家面前失去信用。這樣的人,公司也不敢委以重任。 

  「微甘菊」 

  作為新來者,為了謀取地位,你努力拼搏,甚至蠶食了別人的地盤,有你的存在,別人只有等死。最後因犯眾憎,你被清除出局。明智的做法是,你在做好份內的工作外可以協助他人,但不應讓人覺得你有利益上的追求。 

  「蘿底橙」 

  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做事慢吞吞,效果一般般,遲早會被淘汰。其實很多工作都是多名員工相互協作開展的,由於你一人的遲緩而影響了整體工作的進度,會損害到大家的利益。有時某些工作確屬客觀原因無法完成,這時你應該立即通知你的上司,尋找問題的解決方案。無論如何,都不應該將工作擱置,去等待上級的詢問。總之,在接受到工作任務之後,應該立即著手行動。如果要加班加點,你也應與其他人共同進退。 

  「一枝黃花」 

  你美得一枝黃花,可你的流言種子飄到哪裡,哪裡就遭殃。每個人都可能會被別人評論,也會去評論他人,但如果津津樂道的是關於某人的流言蜚語,這種議論最好停止。正如只是幾粒肉眼不留意的種子,過了一段日子便會泛黃一片。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你今天傳播的流言,早晚會被當事人知道,最終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六招戰勝裁員焦慮症!


    降薪、裁員這樣的詞語,在每個職場人的大腦里,原本就容易觸動管理生存恐懼感的神經區域。在這場金融海嘯里,這種恐懼更被放大。那麼恐懼真是一無是處嗎?當然不是。恐懼情緒是驅動人類去檢討有什麼事影響到了生存,於是可以迅速調整學習。

    國際油價都降到40美元一桶了,如果你不是還能賣150美元一桶的中石油或中石化員工,這段時間也許都會對「飯碗」有或多或少的危機感。

    截至11月底,廣州市今年勞動仲裁案件總數已超過6萬宗,是前兩年立案總數之和,原因是金融海嘯中倒閉或減產企業裁員、終止合同等事件引發大量勞動者追討勞動補償。

    在這場金融危機中,大多數人都會慢慢適應,慢慢找到生存方法,例如會很快找到工作,但也許有10%—15%的人情緒壓力長時間無法適應,演變成抑鬱症或焦慮症。

    提前心理干預

    你每年都做身體檢查嗎?相信大多數人會回答有。

    你每年都會去洗牙嗎?也許只有一小部分人在點頭。

    身體檢查和洗牙,都只是一種預防措施,以便及早發現身體的變化及早處理。那麼,心理呢?

    人總是有很多情緒困擾的,只不過有太多人習慣把困擾掃在地毯底下,以為看不見了就沒問題。這樣的習慣養成了你再也聽不到那些對你猛敲警鐘的焦慮和恐懼,而等到它們積累太多突然爆發時,也許你要面對的就是更難對付的抑鬱症和焦慮症。

    降薪、裁員這樣的詞語,在每個職場人的大腦里,原本就容易觸動管理生存恐懼感的神經區域。在這場金融海嘯里,這種恐懼更被放大。那麼恐懼真是一無是處嗎?當然不是。恐懼情緒驅動人類去檢討有什麼事影響到了生存,於是可以迅速調整學習。

    有許多人並不懂得如何運用自己的情緒,而只是任由自己沉浸其中。學習調節自己的情緒習慣,建議你在裁員危機真的到來前做一下心理檢查,找找自己的問題,不要等到你「沒錢、沒時間、有問題」時才找人幫,要知道,最好的治療其實就是提前預防。


立足公司的六種心態

白領小心你的灰色心理